对于王德孚这位表面上的《西厢记》创作者来说,其实这一次他倒不是很关心这部作品的评价,他看到这部作品能够红,表演的古典戏剧能够吸引众多观众,便已经觉得足够了。
这相当于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原来世界到这个世界的文化传播,连带着让其作者“王实甫”都火了,虽然火的原因,是它正是王德孚的笔名。
有不少文坛人士,为了蹭这一波热度,在发现关于《西厢记》的内容解析,已经被其他评论家抢占阵地之后,他们就另辟蹊径,开始研究王德孚用这个名为“王实甫”的笔名,到底是何用意,毕竟在这之前王德孚似乎还没有用过笔名。
还别说,这群研究王德孚这个所谓的新笔名的文坛人士,还是有点东西的,他们觉得王德孚之所以用笔名,正是他自己纯粹将《西厢记》当成了游戏之作,怕用本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还有人则认为,王德孚用这个笔名,就是想用它来专门创作古典戏剧……
当王德孚自己看到这帮文人煞有介事地研究这个所谓的新笔名时,他有些啼笑皆非,或许这就是名人效应吧,如果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家,你就算换十个笔名,怕都不会有去研究你的笔名。
还有文人觉得“王实甫”这个笔名给人一种更接地气的感觉,至于王德孚的本名,则更加飘一点,普通观众可能看到这个名字,联想到的都是颇为艰深的作品,阅读起来门槛颇高。
因此,这帮研究王德孚新笔名的文人,都认为王德孚这个新笔名取的就是妙,没有这个新笔名,也不会有《西厢记》的如此受欢迎。
而通过研究王德孚使用新笔名这件事,他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大火,首先得换一个更加接地气的笔名……
能够将这种扯淡的说法搞得这么煞有介事,只能说不愧是文人们了,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发现,王德孚的这个所谓新笔名,就是《西厢记》的真正创作者。
《西厢记》既然火到了魔都,那它在魔都作为古典戏剧上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苏州距离魔都一点也不远,所以梅小玉希望已经和她非常亲昵的王德孚,可以陪她一起魔都,观看她的表演,同时也好好地在魔都这个大都市玩乐一番。
王德孚并没有拒绝梅小玉,主要是他和梅小玉的关系发展,的确非常迅速,谁让梅小玉这样古典气质的女孩,那样懂事听话呢?
她那全心全意奉承王德孚、不求任何名分的姿态,实在让王德孚没什么抵抗力,换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可能有什么抵抗力,毕竟梅小玉的颜值真的不差。
放到后世,梅小玉分明就是那种刚刚出道、颜值极高的女星,还没有被娱乐圈的浑水污染呢,现在却成为了独属于王德孚一个人的所有物。
最让人无语的是,梅小玉的父亲梅生伟都从来不管他的女儿这样倒贴王德孚,甚至还时常鼓励她的女儿,显然对这一切,都乐见其成。
可能是因为,王德孚表现出来的才华,确实征服了父女俩吧,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部《西厢记》,的确让梅家这个梨园世家,在古典戏剧圈子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了,王德孚对整个梅家来说,简直就是大恩人!
在《西厢记》的表演剧组集体前往魔都的时候,梅小玉却单独和王德孚一起坐火车去魔都,两人坐的当然是环境与服务最好的“头等舱”。
梅小玉在王德孚面前,总是显得这样天真可人,她拿着某份颇具影响力的大报,特别自豪地对王德孚说道:“默存你看你看,这份报纸也在说你的《西厢记》多么多么经典!”
王德孚微笑道:“不是我的《西厢记》,我已经把它送给你了,那就是你的了,何况你把里面的‘红娘’演得那么好,在这部作品中,我可是最喜欢她了!”
没错,梅小玉在《西厢记》中,饰演的是红娘这个角色,其实在一开始时,她是演女主“崔莺莺”的,但有一次她在王德孚口中,知道了对方竟然最喜欢的角色,是“红娘”之后,她便果断改变了自己饰演的角色。
而这一举动,反倒是让剧组里的另外一位资深戏者,欠了人情,只因随着《西厢记》的大火,它里面的女主角当然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可以说,谁能够饰演“崔莺莺”的话,谁就可以迅速成名!
但是梅小玉为了能够进一步讨好王德孚,竟然放弃“崔莺莺”这个角色,然后去饰演“红娘”,只能说她真的太会舔了,也太会做选择了!
很显然,在梅小玉心中,出名根本就不是第一位的,取悦王德孚,才是第一位的,而在她看来,只要能够将王德孚哄好,对方一篇文章,就可以让她更加出名,或者干脆成为王德孚的情人,那也会瞬间声名大噪。
只不过梅小玉永远也不会主动曝光她和王德孚之间的关系,不争才是最高的境界,她本人其实还蛮享受和王德孚谈这种地下恋爱的感觉。
还是那一句话,爱情一旦公之于众,就会变得沉重。
在发现王德孚就是那种追求轻松、自由而轻责任的男人之后,梅小玉就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保持对方的舒适度。
梅小玉和王德孚相处这么长时间,当然也知道了之前那两个女人,为何让王德孚选择冷下来。
他就是不想被任何一个女人束缚住,他才不想要和哪个女人完全确定关系。
王德孚从来没有掩饰他的这种对待男女之情的作风,那些想要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女孩,当然会对他敬而远之,而像梅小玉这种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则会用她的方式,来尝试征服这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
这个时候,她就抱着王德孚的手,紧紧地依偎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