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一位高冠博带,长须飘飘的老者走进了上书房。这名老者身份不凡,乃是帝京博文馆馆长,当世大儒姬修澜。
在这位三朝帝师,国之重臣面前,一众皇子公主正襟危坐,丝毫不敢放肆。
自己的便宜老爹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从他请来的老师就能看出,武功教习请的是国师弟子,同时本身也是先天境修为的济海法师,文学启蒙请来的也是当世大儒。
宫廷教育,上午学文,下午习武,每七日一休沐,劳逸结合。如此奉行精英教育,便宜老爹的子女当然个个不凡。
有时赵承瑾也在心中腹诽,便宜老爹这么做,就不怕当年“七王之乱”的旧事重演?后来想想,以便宜老爹的文韬武略,可能还真不怕这些。
不仅不怕,武帝还要培养子女出来为自己冲锋陷阵,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古人诚不欺我也。
上午的课,重点也不是四书五经,毕竟都是皇子,公主,不用参加科举,姬修澜也很清楚这一点,他知道皇帝的目的。
因此,在例行授课以后,姬老先生会给在座的弟子们讲史,并引导大家进行辩论。
只听姬老先生道:“今日我们继续讲前朝《秦史》,前日老朽给诸位殿下布置了功课,谈谈前朝灭亡的原因,今日哪位殿下先来说说。”姬先生又补充道:“每人只可说一条。”
言罢,却无人应答,显然大家都不想当“出头鸟”。少顷,三皇子赵承瑞道:“我是兄长,就由我先来抛砖引玉吧。我朝《太祖实录》中有写,暴秦政苛,百姓皆苦,乃揭竿而起。因此弟子认为秦亡于暴政。”
姬先生评道:“中规中矩。”有三皇子起头,大家纷纷发言。姬先生的评语多是:“尚可。”众弟子知道姬先生的习惯,“尚可”是最低的评价,甚至不如“中规中矩”。
此时安乐公主赵瑜道:“弟子认为秦亡于江湖各派,秦末,天灾频发,各门派以望族为爪牙,兼并土地,不顾百姓死活,庙堂与江湖势成水火,秦乃灭。”
姬先生抚须笑道:“妙!”环视四下,突然道:“六皇子有何见解。”赵承瑾正神游天外,突然被先生询问,还没回过神来,鬼使神的说了一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姬先生哑然失声,众皇子皆若有所思,赵瑜看着这个弟弟,思绪万千。
课后,众皇子,公主用过午膳,结伴前往校场,修习武功。姬修澜却没有回府,而是前往了大政殿,把上午发生的事如实告诉了武帝。武帝听完,沉吟良久后道:“先生观朕三皇儿如何?”姬修澜三朝帝师,与武帝相知甚深,也不隐瞒,说道:“三皇子或可为守成之主,却非治世之才。”
武帝道:“如此,朕明白了,辛苦先生。”姬修澜欲言又止,终是说道:“陛下,六皇子之言……”武帝打断道:“六皇儿朕自有安排,先生退下吧。”“那臣便退下了。”姬修澜躬身告退。
武帝默默自语道:“谁是圣人,是朕,还是那几位,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说的好!”
上午的早课上,赵承瑾小小的出了一把风头,赵承瑾表面轻松,心里却不平静。实际上,上午说的也是自己的心里话,要是在前世的古代社会,赵承瑾的答案和姐姐一样,王朝覆灭的根源就是土地兼并。
在前世地球,百姓们没了土地也就没有了生路,自然要揭竿而起,而战争正是消耗人口的力气,改朝换代的过程消耗了大量人口,多出了大片的无主土地,只要开国帝王懂得休养生息,大乱之后必然大治。
然而这方世界太过于奇妙了,人类武者中的强者武力堪比核弹,依托于天人强者之下的门派势力会不自觉维护自身,这与皇权天生犯冲,这种矛盾一到大灾大乱之年,就会更加突出,加上末代王朝本身就在走下坡路,改朝换代只是等闲。
说到底,在这武道称雄的世界,自身武功才是根本,老百姓只是棋子,在改朝换代中起不了太大作用。
翌日清晨,上书房里已经没看到三皇子的身影,据说是被父皇派出去,到户部历练去了。
武帝朝早有规定,皇子十六岁必须出宫历练,有所成绩才能在二十弱冠之龄封王,若在行冠礼之前毫无建树,则不会被封王,只是普通宗室,没什么太大特权。太子不必如此,自己的二皇兄就是在北府领兵数年,屡立战功,才被封为齐王的。
至于公主,十五岁及笄以后,可以选择出嫁,也可以外出历练,为自己拼一个将来,其他姐妹赵承瑾不知道,自己的老姐自己清楚,必是要代表赵氏皇族,行走天下的,毕竟“大内第一天才”的称号不是白给。
想到自己今年十岁,六年后才能出宫历练,赵承瑾倒也不着急。他心里的打算是出宫后先在江湖上逍遥几年,得空再给便宜老爹当当差,立不立功无所谓,普通宗室也挺好的,逍遥自在最重要。
但这样真的可以吗?想到便宜老爹不遗余力的培养,母妃柳氏每日的谆谆教诲,还有自己的老姐,自己终是放不下的。还是不要胡思乱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将来的事以后再说吧。
花谢花开,春去秋来,转眼就已过了五个寒暑。赵承瑾已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郎,父母的良好基因,明玉功的驻颜特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些词仿佛天生就是为他而存在的。
五年来,赵承瑾再无“惊人”之举,暗地里却越发勤学苦练起来,历次小比,也不太过藏拙,在一众皇子公主当中,稳派第二。至于第一,当然是他老姐赵瑜。
这一日,赵承瑾端坐于云床之上,心中默念“星痕”,顿时人物界面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