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133师在鲁扎镇的擅自撤退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它不仅牵累到了步兵32师的防线,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到了整个莫斯科外围地域的战局。
就在步兵第32师撤退到伊斯特拉地域的第三天,最高统帅部向各部队下发了由斯大林同志亲自签发的命令:133步兵师师长格拉西莫夫上校、军事委员沙巴洛夫因擅自撤退,给防守莫斯科的战争局势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最高统帅部下令,对这两人做出严厉处罚,并立刻执行枪决。
就在命令下达的当天,阿巴库莫夫亲自带领着一小队内卫军士兵,冲进133师指挥部,逮捕了格拉西莫夫和沙巴洛夫两人,并在师部的营房外,用2分37秒的时间宣读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随即,没有留给两人任何辩解的时间,就地执行了枪决。
这还不算,在枪决了格拉西莫夫和沙巴洛夫之后,阿巴库莫夫又将整个133师团级以上的指挥员、政治委员全部带走,接受审查,而133步兵师的士兵,将成建制的送入临时中转站,等候收编。
按照斯大林同志最初的意图,他是打算要取消步兵第133师番号的,但后来这个念头被朱可夫同志劝阻了,毕竟这支部队之前打得还不错,至于鲁扎镇的事情,更是与普通士兵无关。取消部队得番号,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士兵的士气,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处罚很不恰当。
于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就改成了重组133步兵师指挥部,并将其划归第16集团军指挥,这支部队才算是最终得以保留。
鲍里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利用特别行动部领导成员的身份,写了一份小报告,结果不仅整死了两个师级指挥员,还把自己直接推送上了代理师长的大位。
就在最高统帅部对133步兵师处罚决定下达的第4天上,鲍里斯接到了由集团军指挥部转发的,来自西方面军指挥部的命令,命令的内容是:要求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库廖科夫中校同志,于11月22日之前,到克林的临时中转站报道,接受133步兵师的整编任务,并出任该师临时指挥员的职务。整编期限截止到12月2号之前,整编结束后,等待方面军指挥部的下一步命令。
说句真心话,鲍里斯非常不乐意在这个时候出任133步兵师的师长职务,理由有很多:第一,整编部队这件事很麻烦,得跑装备、得组织士兵集训、得给部队做好思想工作、得鼓舞部队士气等等等等;第二,指挥一支刚刚整编的部队,危险性很高,因为部队的战斗力如何,根本没人知道,这还不如新兵呢,至少大家都知道新兵的战斗力弱;第三,整编部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按照命令上给的期限,12月2号,那就意味着此后的半个月里,鲍里斯都将缺席防守莫斯科的战斗。
可惜的是,既然命令已经下达,不管乐不乐意,鲍里斯都得去做这份工作,更何况,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也未尝不是好事,至少来说,独立指挥一支部队,要比仅仅担任参谋更容易表现自己。而且,缺席这一阶段的战斗貌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德军的疲态未显,其犀利的攻势恐怕还得保持一段时间,鲍里斯预测,至少在进入12月份之前,德军的攻势仍旧能够保持,缺席了这段时间的战斗,正好可以避免吃上败仗。
相对于鲁扎镇溃败这种坏消息,这段时间苏军的正面战场上也不乏亮点,当然,其中最显眼的,还是步兵第32师在博罗季诺方向上所取得的战果。经过证实,那支被全歼的德军装甲部队,的确属于德军最为精锐的帝国装甲师,在这场持续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德军共有48辆坦克被击毁,部队的士兵、指挥员全部阵亡,由此,帝国装甲师遭受重创,再不补充兵力和装备的情况下,其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作为第32步兵师的指挥员,波洛苏欣自然是大出风头,据传最高统帅部已经准备给他授勋了,而鲍里斯则没有那么幸运,他只是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口头嘉奖。
当然,对于鲍里斯本人来说,他真正看重的倒不是什么嘉奖不嘉奖的,他真正看重的,是通过这场战斗所领会到的体悟。
指挥员的军事指挥是一种技能,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艺术,而在如今的暴力似看来,一个称职的指挥员,或者说,一个成功的指挥员,他必须并且是首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就是综合调配自己的部队。
任何一张战争都是一种力量的对抗,兵力、装备占优的一方,从理论上来说,永远都能击败弱势的一方,根本上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是不可能的。所谓以少胜多的战例,必然是弱势一方在某场具体的战役中,依靠出色的部队调配能力,在短时间内,形成了针对敌人的局部优势,最终才获得胜利的。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过去那些计谋什么的,在正面战场上用处已经不是很大了,因此,指挥员调配部队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举例说明:敌我双方都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在这些有限的兵力支撑下,既需要保证自己的防线不被敌方突破,还要想办法突破敌方的阵地,在这个时候,指挥员需要怎么做?毫无疑问,这就需要一个有效配置己方部队的能力,以最少的兵力进行最有效的防御,同时,集中最优势的力量,突破敌军最薄弱的环节。
能做到这些,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指挥员,而做不到这些的指挥员,早晚会被淘汰。
算起来,从军至今,鲍里斯已经两次进入军校学习,但这两次的学习,都不完整,至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指挥思路,更谈不上具备自己特色的指挥方式、作战手段,这是鲍里斯短板,也是他急需克服的问题。
进入11月底,鲍里斯从莫斯科一线战场回到后方,进入克林的中转营地重整第133步兵师,而此时的克林城中转营地,总共集结了将近3万名士兵。这些士兵中有一部分是逃兵,还在等待军事纪律部门的甄别,确定为逃兵的,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还有一部分则是从前线退下来的败兵,他们原有的部队被击溃,甚至连部队番号都被撤销了,因此在这里等候整编。最后一部分便是133师这样的,部队被暂时解散,士兵等候整编。
重新整编部队,并不是鲍里斯一个人说了算,更不可能他想要整编多少部队就整编多少部队,真正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西方面军指挥部。而按照西方面军指挥部的计划,整编后的133步兵师将统辖5个团的兵力,另外,还将配属一个坦克营、一个炮兵营,因此,鲍里斯只能在这个编制内整编他的部队。
整个11月底,鲍里斯都在克林到莫斯科之间奔忙,他需要为他的士兵讨要军服、补给以及武器装备,还要将全部士兵的资料统计在册,上交给军事委员会。除此之外,他还得时刻关注莫斯科外围防御的战事情况,他甚至还在关注列宁格勒、克里米亚半岛以及第聂伯河的战斗情况。
在乌克兰以南地域,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此前战役中蒙受巨大损失的苏军,已经呈现出疲态,按照最高统帅部的预计,塞瓦斯托波尔这个苏军轰炸罗马尼亚油田区的重要空军基地,恐怕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沦陷。
在列宁格勒方向,随着德军发起的对莫斯科的围攻,列宁格勒方向的压力骤减,近一个月以来,列宁格勒虽然仍旧处在被包围的状态里,但德军的进攻已经明显弱化。不过,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包围中,列宁格勒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妙了,食物和燃油、弹药的短缺,直接威胁着整个城市的防御。最高统帅部正在寻求良策,以便向列宁格勒提供更多的补给。
在第聂伯河方向上,随着基辅战役的溃败,德军在乌克兰东部的推进势如破竹,到11月底,随着哈尔科夫的陷落,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地相继失守,德军兵峰挺进中俄罗斯高地,直接威胁到了沃洛涅日。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正面战场上,苏军所面临的形势依旧很严峻,德军的攻势似乎还看不到任何停滞的迹象,而苏军似乎也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哪怕是一个局部的胜利也好。
当然,相对于这些坏消息来说,这段时间也是有些好消息传过来的,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无疑就是来自美英盟国的援助了。就在11月20号,一支规模庞大的运输舰队在摩尔曼斯克靠岸,这支主要由油船组成的舰队,为苏联送来了急需的高辛烷燃料,也就是航空汽油。随同这些航空汽油一同运抵的,还有大量的汽车、轮胎、香烟、粮食以及武器弹药。鲍里斯目前的配车,就是一辆崭新的威利斯吉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