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发行。
只要能触及国内发行的,都不会对海外发行陌生。
归根结底,这都是一个分蛋糕的过程,我拿出来一个项目,唉,很不错,票房卖座观众喜欢,然后托人联系院线,你拿一点,我分一点,他吃一些,一个完整的流程下来,各项该分的利益分干净,然后再等下一个蛋糕的出现。
但,为什么还是这么多制片厂不去开拓海外市场?
一是资金问题,不是所有人都有金主持续输血的,踏错一步,直接倒闭的例子不少,大家不想冒风险;
二是片源问题,如果你一年只拍个两三部电影,那搞什么海外发行啊,明摆着浪费也用不上,直接委托给五大,被抽一道就被抽呗。
更别提,许多二三线制片厂其实都是与五大有业务往来,合作得久了,或者持股拉拢,所出产的项目就会流入五大手中,又多出许多选择。
毕竟一般人真争不过既成的利益格局,那不就认命了。
当然,开拓海外市场也是有付出的。
你一个人想单干,那不就意味着原先该缴纳的“发行”费不再交了,利益损失方肯定会有一些动作,再者,虽然不用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养出发行团队,但各地都需要一个发行点,也要人员驻守,负责与当地发行方和院线进行沟通。
所谓的同步上映,一般都是这么来的,且必须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联系,确定时间、安排。
这么一来,该花的时间依旧要花,该扔出去铺渠道的钱也不会少。
莱曼让帕尔曼接手负责,就是因为利亚姆的身份敏感一些,老是出国会被抓到马脚,毕竟,现在的萤火虫可不想被五大全体针对。
他都想好了,先学习狮门的隐忍,苟住,等狮门跳出来拉仇恨之后,再慢慢暴露意图。
反正,这事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别看好像联系好本地发行、能与院线沟通好就能完成,但人家凭什么跟你合作呢?
没多少利益的麻烦事,通常没人肯干的。
......
萤火虫铺设海外发行网的事很快就“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当然,瞒得了外部人士,瞒不了自己人。
不过,能从一些调动上发现有问题的一般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一向不是大嘴巴。
比如约瑟夫......
他就发现帕尔曼莫名其妙没个由头加薪了,版权事务也开始远程调控了,让团队副手去跑,要知道,以前这种辛苦活,各处出差,帕尔曼可是乐此不疲。
种种不寻常的事堆积在一起,多少能发现点信号。
更别说,莱曼一点都没找他商量——事实上,莱曼只是嫌麻烦,再者约瑟夫对发行一事其实不太擅长,他更厉害的还是制定公司规矩,日常管理,或者一般的人事调动。
不过,莱曼可以什么都不说,但约瑟夫不可能什么都不想。
光是帕尔曼私密的经费预算支出,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是大动作。
而且,人又往外面跑......
约瑟夫心里一紧,面上却丝毫没有异样,也不打算因为这事去找莱曼聊聊,他只是很快处理完手头上的事,然后就出了公司去了蓝蝶影业。
当然,他此行的目的是要跟利亚姆确定《朱诺》的放映安排,比如选个档期啥的。
约瑟夫到了之后,利亚姆正召开一个内部会议,聊的是《300》的下画。
两个多月下来,连日收获10万都维持不了了,也该开始结算。
此时,影片的海外放映还有一定市场,但只论北美的话。
票房累计有2.1070亿美金,去掉宣发、制作以及中途的拷贝损耗之类的,还有院线分成,不计算海外,都能盈利4160万美金。
制作方纯利润出来之后再去掉扎导工作室的分成以及抽出一部分盈利奖励幕后拍摄人员,最后还能剩下3100万美金——只计算票房,扎导和他的工作室就能在这个项目上入账2050万。
福克斯至少4500万。
至于线下,扎导能分的只有少部分电视买断费和点播费,这方面是萤火虫盈利的大头,也不存在让出去的可能。
毕竟,大部分导演都是靠基础薪酬和票房分成获利的。这是业内普遍的规矩。
综合一下的话,萤火虫在《300》项目上为期两年的日子应该能拿到不少于2.45亿美金。
更有一点,提升了公司在其他各方的优先级,以及厂牌形象。
莱曼很希望,将来只要少量的宣传费,稍微打点广告,但观众一看是萤火虫出品,大概率去影院支持的那一天。
所谓的厂牌作用,就是如此,就好比某个导演的名头一亮出来,铁杆粉丝嗷嗷的买票,生怕晚了一步......
会议结束后,利亚姆在办公室接见了约瑟夫。
两人也不啰嗦,约瑟夫就直接道:“《朱诺》后期完成了,你知道吗?”
哦,原来只是这事。
影片排期,利亚姆当然是了解的,甚至做过太多次,心里都没什么激动的想法。
相比《博物馆》还在院线市场捞票房,北美一地都攒了1.3亿,《朱诺》这种制作支出才是1100万美金的小成本作品,根本不算什么。
当然,该做的事依旧要做,甚至要做好。
因为成本低,主创阵容没炒作的话题市场,才更加需要好的合理的档期安排,以及找准宣传切入点。
利亚姆定下神来,略微思考一会,从抽屉里拿出了近期的院线排班。
大部分制片厂都需要提前至少半个月安排放映,院线那边也要留出时间腾出银幕,所以两三个月之内的安排,各大制片厂心里都有数,甚至明白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对手,然后就是计算利弊。
有些是炮灰,自生自灭即可,赚了开心,亏了也没那么难过;有些是重点对待,一定要跟别家的好项目错开高峰期,或者说不虚,市场不重合,对上了就对上了。
票房是个好东西,大家都想追求更高、更多。
拿出排班研究了一下——其实也没多少研究的空间。
电影不到公映成绩出炉的那一刻,之前什么样的预测都是需要观众完成的。
而《朱诺》对院线资源没那么需求,受众范围也不广阔,再加上是讲述青春期男女带点幽默、治愈元素的剧情作品,安排在3月就很不错。
一来今年的2月肯定是奥斯卡的天下,有关的媒体热度都会被吸引;
二来奥斯卡之后会刺激院线市场,一般而言整个春天,3月档期的大盘总体而言还算不错,比4月份高上许多;
三来《博物馆》差不多也是三月进入疲软期,正好用《朱诺》接上市场,外加3月有个复活节,学生们放假,正好吸引青少年入场......
总的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3月档期都是一个好选择。
虽然其他制片厂也都有项目,需要竞争,但再冷淡的档期都会有人争夺的,无非是有无高竞争力的大片。
两人讨论一阵,约瑟夫又道:“那你打算安排多少银幕?”
“2200块,这些如果提前跟院线商们沟通还是能调出来的,最近我们的电影给他们带来了大量利润,他们会有计较的。”
“嗯,有关增映的事也商量好,我看老板对这部片抱有不小的信心。”约瑟夫提醒了一句。
但直到最后都没有说公司可能铺设海外渠道的事情。
人啊,就是因为聪明才会自寻烦恼。
如果太老实,谁会在乎这样的弯弯曲折。
利亚姆微微一愣,可能是老板也看好这句话,让他又改变了主意,“其实,努努力,2400块银幕也是能谈下来的,毕竟是三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