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了这么久了,中间就休息一会吧。等香燃尽之后,在继续。”
...
1柱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刚刚自由活动的百姓们也会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一些人想走,但是生怕皇帝找他们秋后算账,只能内心mmp,嘴上笑呵呵的坐了回去。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请大家安静,请大师回答朕刚刚问的问题。”
“陛下谬赞了,小民觉得,寺庙和道禄和尚都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陛下所梦到的那个社会,常言道,虎毒还不食子呢,那些为人父母的,不论是何种的原因,抛弃自己的孩子都是错误的。
这样的社会正需要我们佛门来进行引导。”
老和尚说道,皇帝刚刚为问的问题,虽然只有两个选项但是他都不能选,毕竟若是说方丈错了,直接把佛门至于了不利的位置。
若是说道禄和尚错了,岂不是再说佛门是个假善之地。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利于佛门的名声,所以老和尚才说是社会的错。
“可是那个世界佛门很兴旺啊。佛门弟子多若牛毛,但是佛门规矩确早已经变成废纸。很多僧人,白天在寺庙中还算那个样子,晚上鬼知道变成了什么?”
城墙上朱由检说说道。
“中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太祖时期,太祖皇帝杀贪官如杀狗,不过五千万人就能轻松养活百万大军,征战数十年,府库依旧充盈。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但是后来当对贪官放下屠刀之后,到了朕登基之时,大明2万万之众养不活大明的百万杂兵。异族肆意屠戮我大明百姓,而上面的官员确如同瞎子一般,依旧坐着狗屁天朝梦。归根接地,是因为律法不通,在有权有势,有钱的面前,法律早已变成一张废纸。
百官们整天高喊着,让皇帝做仁君,背地里做了多少畜生看了都不好意思的事情?
人人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但是怎么太平?靠那些巴不得早日亡国灭中的贪官污吏,还是那些通敌卖国的狗汉奸呢?
事实上大家心里都清楚,靠他们大家只有亡故灭种一种可能。
但是很多人都装作不知道,或者不愿意那样想,在贪官眼中,自己不过是贪污了一点银子。
但是他们看不到的是。
若是工程,那就是在毁这个工程。
若是天灾,他们就是在要那些灾民的命。
若是战争,那就是在要国家的命!要天下百姓的命。
那些狗官,拼劲全力把皇帝变成瞎子,之后在肆意的栽赃那些忠君爱国的人,无非就是想把整个大明,变成辽东的那种残样。
他们都想做亡国奴了,朕还有必要对他们仁义吗?
这就是朕为何立法,规定贪污必死,其家族必须数倍偿还贪污款项的原因。
至于你刚刚问的问题,朕为何那样做,你心里估计有答案。
不过是不想承认罢了。
朕之前打算给佛门留一个面子,不想说的,但是既然你问了,那朕就直接说了吧。
因为朕觉得嘴上说的再好,远不及努力做的人高尚。
律法之下人人平等,你们佛门不该有特权。
其二,佛门太虚假,喊着普度众生,但是做了那些?收了那么多的香火钱,用在给你们的佛镀金衣上,这是普度众生?
其三,天竺佛门,修行者,大都苦行僧。
大多树的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办道,修行无我的”正道苦行。、
但是传到了我们天朝,怎么都是向着给你们的佛镀金衣呢?修好殿呢?
再朕看来把香火钱,用在这样的表面工程,还不如给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修葺一下房子呢。
给那些需要修桥的地方修建一下桥梁呢?
其三,就是这个香火钱的来源,普通
老百姓一次可能就是1两枚铜币,但是那些官员豪绅,动不动就是数十上百两银子。
这些钱,有多少是干净的钱?你们难道不知道,之前我们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多少吗?
再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动不动就拖欠官员的饷银,那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钱呢?
你们收下那些香火钱之后,称那些祸害国家的贪污污吏,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善男信女,你告诉朕,这还有理吗?
部分豪绅,确实豪爽,他们给的钱也确实是干净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豪绅,朕即便不说,你们也知道。
但是如此种种,你们有向朝廷反应过吗?
那些进香的贪官污吏和一部分的豪绅,他们把占有大明血的钱。捐给了寺庙,你们寺庙给佛门堵金,岂不是在给佛像上堵一一层shi吗?
其四;不少的佛门,那些信众的钱,投资某些人,做那些高利贷。
九出十三归。沾满了多少百姓的血?
青楼,妓院之下,又埋藏了多少罪恶?“
城墙上朱由检反问道。
很多人都觉得,寺庙不过是一个百姓烧香祈福的地方。
但是这只是那些寺庙的表象,不少大寺庙的核心是金融业。
寺院金融始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维持于唐中叶前,唐中叶后加速走向衰落。
魏晋以后几百年的战乱和分裂,既摧毁了民间商业,也使得政府信用和儒家伦理信用下降到极点,传统的借贷主体——政府和富商大贾无以为继,而基于家族、宗族关系的士族地主金融和建立在宗教信用基础上的寺院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乱世金融的主体。其中,以寺院金融的作用更为突出。
到南北朝时期,随着寺院经济的发达,寺院金融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专门管理寺院财产的机构——“寺库”,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保管财物的仓库,而是成为了寺院实践自利利他、济世救人、普度众生理念的基地,并为寺院实行有偿借贷、开展金融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寺库”作为中国金融史上最早的大规模从事多种类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创了后世典当业、存钱保管业、汇兑业、拍卖业等先河,是明朝当铺、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鼻祖。柯林斯(Collins)将僧人们视为管理寺院公共财产的集体企业家,认为僧侣们不仅开辟了土地交易的市场,而且组织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
隋唐时期寺院金融的规模更大。创立“三阶教”的信行法师(公元540—594年)在长安化度寺创立了新的金融机构——“无尽藏院”,将信徒奉献的财物贷与他人,用以救急济难。信行认为单独所行的布施量虽多功德却少,若通过无尽藏汇聚力量,无论布施多么微少,都可不问贫富贵贱、僧俗,互相融通。
无尽藏设有十六种无尽藏施(信徒施舍的内容),不限于钱谷,还可以施舍香火灯烛,音声钟呗,房舍床座,甚至还可以施舍劳动。仅饮食一项,就列入了粳米、糯米、面粉、柴、厨具、调料、蜂蜜、酪、瓜菜等等。他把各位信徒的少量供物合在一起,使其价值和宗教功效得以倍增。正是这种广泛的施舍,为三阶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其开展金融性的“无尽藏”,即发挥类似现代银行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唐中叶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力量增强,皇权无法容忍寺院经济的膨胀发展,新兴庶族地主也无法容忍包括寺院在内的士族地主的各种特权,佛教寺院经营环境严重恶化,直接导致了寺院金融的衰败和民间金融的复兴。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有力地维持了社会秩序,带来商业的空前繁荣,并进一步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达
顶点小说
。
在学习寺院金融的基础上,民间金融广泛开展起典当、保管和存款支付、“飞钱”汇兑等业务,并在唐中叶后取代寺院金融成为新时期金融的主体,建立起较寺院金融更强的竞争优势。
寺院金融的核心——借贷
尽管存、贷、保、汇、兑五大业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院金融中已具雏形,但其主要业务还是借贷。寺院借贷主要有“质举”和“举贷”两种形式。
“质举”,即后世常说的典当,唐时称“僦柜质钱”,是债权人为了减少放债风险,要求债务人提供一定的财物作担保的借贷形式。同时,质押借贷产生了最早的信用机构——质库,或称长生库、当铺、典当等,历代称谓不同。
“举贷”,亦称“出责”,是民间一种常见的无需抵押而通过契约进行的借贷形式。它建立在债务人个人信用之上,只以券契为凭,债务与债权关系的维系以券契的存在为前提,券契一毁,债权、债务便算了结。
寺院借贷中的信用放款大多发生在僧人个人与借贷者之间,而质押放款则大多发生在寺院和借贷者之间。这是非常符合情理的,因为经营质押放贷需要场地和大量的管理技术人员,对个人经营成本过高。
同时,质押放贷面对的人群更广,这使其放贷形成的资产风险非常复杂,对于个人经营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以“典当”为代表的质押放款只适合于寺院集体来经营,而信用放款虽然对社会和个人信用的发达程度有相当高的要求,但是它的执行成本并不高,更适合僧侣个人来经营。
看似这样的结果是利国利民的好处,但是大明统一之后,到现在,经历了200多年,大部分的阶级已经固化,各个正经行业,都是人满为患。
那些正经的行业,不会差钱,但是不少灰色的产业,确是相当差钱的。
当然了他们表面上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是善男信女,是好人,那些青楼妓院和赌场,借贷,什么的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撑死了是他们府院中那些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家丁干的。
但是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是背后的黑手是谁。毕竟一个家丁再牛逼,他的起步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就那些家丁的那点收入,没个三五千年,怎么够开启这些见不得勾当的本钱?
要是有了这本钱,和背景,还需要去做家丁?
要知道这玩意,确实是销金库,但是同样的,想要开办起来,也是需要砸钱的。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里面相当一部分钱财就来自于寺庙。
在别人看来,这和寺庙扯不上关系,但是对于想要整顿寺庙的朱由检来说,这就是证据,这就是整顿寺庙的一个重要依据,
毕竟没有他们出资,对方也不可能那么顺利的祸害百姓。
“若是这你觉得理由还不够的话,朕在加一条,一些寺庙包庇建奴探子,这可以吗?你若是不信,朕可以把锦衣卫查到了证据公布出来,让你心腹口服。
你们所谓的佛门净地,借助佛门的旗号,帮助建奴,你又该如何?”
朱由检愤怒的问到。
虽然这只是个例,真正帮助建奴的寺庙,也就那就那么几个,只占据了大明寺庙的千分之一。但是正是因为有寺庙的帮衬。和一些狗官的帮忙,那些建奴探子,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得吧消息传递给建奴。
但是这也说明了,宗教若是不接受朝廷的监督,靠他们自觉,迟早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在朱由检心中,宗教成为人的精神避难所,劝到百姓爱国,向善就可以了,其他的功能是没有必要存在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朱由检没有说,那就是,朱由检担心宗教叛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