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一百三十八章 泰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八章 泰安

冯国璋在山东的战略,非常保守。看来他也知道目前第三镇的两个标,再加上第五镇的残兵败将,士气低落,意志消沉,根本不可能在野战中同北伐军争雄。

而若分散兵力,严防死守山东的全部铁路线和各个城镇,又实在不被单薄的兵力所允许。

别无他法,冯国璋只能把北洋军在山东仅有的这一点生力军,全部集中到了济南城四周。他下令进行严防死守,强迫市民为北洋军修筑堡垒,在济南城四面都建成了许多小而弥坚的据点。

冯国璋亲自指挥过北洋军攻破鄂军在汉口的防线,当时他采用的方法,就是纵火焚烧民宅,迫使鄂军撤出已有的防御阵地。

现在冯国璋以己度人,断定北伐军如果进攻济南不能得手,就极有可能复制他自己火烧汉口的战术,因此又下令将济南城城墙以外的一千五百多间民房,全部拆毁,既防止北伐军纵火焚烧,也防止民党利用房屋做掩护来攻城。

济南满城百姓哭跪求情,不少致仕的退休官员,甚至包括不少和北洋军、和淮军有历史关系的老士绅,都出面求情,可是冯国璋不为所动,只说:“事关大清的存亡,顾不得那许多了。”

一声令下,火焰在济南城的新东门率先烧起,火光冲天,直焚到夜间,也让黑夜被照亮如白昼。

济南人都说这是遭了汉口的灾,又说冯国璋是天煞下凡等等,而城中市民对朝廷的嫌恶愤慨之情,又一日胜过了一日。

至此,连许多原本支持清朝、支持北洋军的致使老官绅,也都在无可奈何又无尽愤恨的情绪中,对接下来南北间的战事,或者选择袖手旁观,或者干脆选择了站到南方民党的那一边。

春雷滚滚而来,天地之间一片昏暗,但光明苏醒的时日,已经不远了。

北洋军把大部分兵力都集结在济南,也就意味着泰安以南的整个鲁西南地区,事实上都被冯国璋放弃了。

当地虽然还有少量巡防营驻守,但只要北伐军的火车一到,部队甚至还未下车展开,做进攻的准备。往往就有一些巡防营的头目,或者是地方上的士绅名流,主动带着剪掉的辫子前来投诚,迎接革命官兵接管城市。

从柳泉车站到滕县,再到兖州,第一师、第二师的主力部队,几乎没有遭遇任何能够称得上强有力的抵抗,就已经顺利开抵泰安附近。

直到接近泰山附近时,作为山东本地人的第一师参谋长秦汉唐,才见到了北洋军有组织的抵抗。

上海、常州和两淮方面,当然还有更南方的闽粤大本营,为北伐军筹措了大批棉衣。但根据地的财政盘子还是太小了,过短的经营时间使得大本营物力相当有限,区区一万套棉衣,就已经让先锋队的后方政权感到筋疲力尽。

可是一万套棉衣,算到整个北伐军,甚至只是算到一方面军的第一军身上,都显得捉襟见肘,数额过于有限。

连参谋长秦汉唐自己,都还穿着徐州缴获到的一件北洋军棉袄。为了防止误伤,他用稻草灰和黄泥水做染料,把棉袄放在大祸里用染料煮,最后才染出了黄颜色的军棉袄来。

“兆清,冷吗?”

“不冷,我在日本的时候,还试过一件军装单衣穿上一整个冬天呢。”

第一师的官兵穿着自己做的各式各样的棉衣,在寒冷的晨雾中列队站在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晨曦初露的时候,他们看见了面容英挺清隽的师长陈更新和身材异常高大的参谋长秦汉唐。

秦汉唐不愧是山东人,个头在全军中都是数一数二,他穿着那件黄泥水染成的北洋军棉袄,回想起在日本陆士留学时的日子,不免又笑了起来。

其实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的生活过得都不太好。既有贫穷之故,也有不会理财之故。

秦汉唐也记得,在日本的时候,现在一方面军第二军里头来自浙军的那位独一旅旅长陈仪,跟临时政府教育部的科长周树人,就曾经和秦汉唐一样,靠一件单衣过冬。

听同届的人讲过,若不是陈仪把陆士的校服借给周树人穿了两个月,周科长算是要被活活冻死了。

陈更新内敛矜持地笑了笑,这位英武的指挥官面容消瘦了许多,他对全体革命官兵喊道:

“打过泰山,就是济南,同志们,坚持到革命的最后胜利!给大家拜年了!”

山坡上的革命官兵们虽然衣着单薄,甚至因为冬装的不统一,队伍显得有些褴褛混乱,但不甚齐整的队伍,却掩盖不住那股勃发的生机。

青年士兵们举起手里的步枪,回应着师长的拜年,同样喜气洋洋。

而在泰山的另一面,北洋军的防御阵地中,气氛便截然不同。

光着大脑门的吴佩孚穿着厚厚的灰色棉衣,但裹得紧紧的衣装,掩盖不住他心中的冰凉。

部队的士气实在太低沉了……

徐州战役的最后阶段,第三镇能把第五镇从北伐军的重重围困中救出来,泰半功劳都在吴佩孚一人身上。

是他敏锐地把握住了战机,在最适宜的时机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起到了扭转时局的效果。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整装待发的一方面军两个满员主力师,还有二方面军增派的支援部队,他吴佩孚有什么?

第三镇两个士气低落的标,以及一个早就残匪,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了的第五镇余部。

济南和泰山之间的防御阵地,毫无纵深可言,冯国璋是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死守济南城上头了?如果轻易放弃泰安,济南又怎么能守得住呢。

但泰安的守军,也不过两个营,即便加上一些巡防营,全部兵力还不到两千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吴佩孚周围的马弁副官,都劝他赶紧带部队撤回济南城去,不要在泰安做白白的牺牲。

但吴佩孚性格强硬,坚决不同意这点。他觉得即便不在泰安打几个钟头,至少也要完成侦查的任务才行。

康大眼和赵自牢两个俘虏兵,这时候也穿起了北洋军的军装。他们都扛着枪,跟在吴佩孚的队伍里,想得却是怎么逃回南方。

康大眼是先锋队很早在粤东俘虏的湘军老兵,赵自牢是北伐军的一名司务长,他们两人都是倒霉在徐州战役最后阶段,让吴佩孚俘虏的革命家士兵。

因为北洋军兵力吃紧,吴佩孚就干脆把这些俘虏也补充进了自己的部队里。

阴差阳错的,康大眼又回到了清军的队伍里。

但赵自牢从没给大清当过差,他时时警醒,只想着找到机会就溜回北伐军去。

“康伯,我看北洋是真不行了,等北伐军打上门来,咱们就赶紧反正迎接同志们。”

康大眼扛着枪,百无聊赖,他是老兵油子,早早看出了北洋军士气低落,严重缺乏坚守决心的一面。

“我听你的,小赵啊,反正你得给我作证,我是力竭被俘,可从来没有当过软蛋。”

远处已隐隐传来沉闷的炮击声响,赵自牢露出神会的笑容,但不等两人讨论好怎么溜回北伐军的事情时,一个北洋军军官便突然骑着马赶了过来。

“撤退!曹镇统的命令,都撤回济南!”

康大眼和赵自牢的笑容都被这句话冻结在了脸上,吴佩孚也大为恼火,他冲了过来,拦在那骑马军官的面前,痛斥道:

“撤撤撤,再撤下去又能撤到哪里?去北京吗?胡闹!”

那名骑马的军官名叫萧耀南,也是第三镇的将领,同样是吴佩孚的老朋友。

萧耀南面露苦色:“这是冯军统的命令啊,子玉,不要为难我,上面做出这种决策,肯定是有原因的。难道你一个人呆着两千兵马在这里,就能挡住民党不成?快跟我走吧,留在这里是白白送死。”

吴佩孚咬牙启齿,愤愤地将马鞭摔在地上,终究无可奈何。

在北伐军猛烈的攻势面前,他的努力,直如浮萍。

“走吧、走吧,我倒要看看冯华甫到底有什么招数!走,撤离泰安!”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