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一百五十三章 接管淄博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章 接管淄博段

胶济铁路的淄博段气氛空前紧张,护路区两旁的德国国旗,都已经被北伐军革命官兵拆下,负责引导第二师部队开入铁路沿线地区的大刀会成员,也都神情紧张。

按照条约的规定,中国军队是不能进入铁路沿线地区的,这里几乎就等同于德国国土的延伸。虽然现在开进淄博段的第二师,所有革命官兵都取下了表露身份的军衔和一切标识,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支土匪部队,也不是一支小规模的志愿军,而事实上就是北伐军的成建制部队。

方声洞也难以按捺激动、兴奋又夹杂着紧张和战栗的情绪,要向外国军队开枪了吗?这是他做梦时都不敢想象的场景,今天却好像真有如此的机会。

虽然蚌埠总部的命令是,开入胶济铁路淄博段的北伐军部队,一旦遭到德军成建制的攻击时,只需要确认交火情况以后,就可以撤出铁路沿线地区,以避免过大损失。

无疑,总部对于德军与北伐军部队之间的战斗力对比并不乐观,包括林淮唐在内的参谋处多数军官,都认为两军一旦展开大规模作战,新生的北伐军即便具有一倍、两倍、三倍的兵力优势,也不可能是德军的对手。

林淮唐知道,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六个最优良的师,才只能抵抗日军一个普通的师级部队而已,如果是日军状态良好的师团,则国民党军队即便以七个、八个最精锐的师,处在极好的围攻态势下,也拿不下敌人。

国民党军队是如此,八路军由于军械的极端匮乏和落后,在阵地战中,对于实行环形防御的日军,同样是这样好几倍兵力优势也攻不破、打不动的情况。

那么现在的德军和二十年后的日军相比呢?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军,无论战役战术,还是武器装备,本质上都还是一支一战模式的军队,恐怕真不比二十世纪初的德皇陆军强多少。

可是华野呢?

从黄花岗起义算起,先锋队的武装诞生才多长的时间,满打满算近一年的时间而已。这样一支军队,哪怕在和清军巡防营,甚至是在和北洋军部队的交战中,表现出了占据一定优势的战斗力,又能说明什么呢?

国民党军队中最精良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以前,一个头等的主力师也是面临红军三到四倍优势兵力的集中攻击,才会覆灭。而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军队一个头等的主力师,即便面临解放军三到四倍的兵力优势,也并不惧怕。

如解放战争初期的巨野章缝集之战,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3、6、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围攻整编第11师,结果整编11师成功击退解放军。1947年7月17—21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2、6、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在沂源县南麻镇围攻整编第11师,结果整编11师成功击退解放军。

那么,北伐军现在在胶济铁路沿线地区,能够拿出相当于德军四倍以上的兵力来攻击德军吗?

即便能够拿出这样多的预备队兵力来作战,北伐军又有没有把握挫败德军呢?

参谋处对此的预计,是既分不出这样多的兵力,又没有这样的把握。

在如此的情况下,林淮唐才提出了首先北伐军不能向德国人示弱的大的战略方针,其后在具体的战术操作上,则可以选择在宣示我方主权及态度以后,避免与德军过早展开会战。

但这绝非不抵抗的政策,而是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否则冒进投机地出战,反将使北伐军处在更为被动的局面。

“德国军队已经开到洪山车站附近,但是并没有越过淄川车站继续南下。”第二师参谋长方声涛小心翼翼地提道。

“这……”

方声洞与第二师指导员陈远琪对视了一眼,问道:“德国军队停止行动了?”

“根据淄川和青州一些大刀会朋友的侦察情况来看,德国人的火车都调回了青岛,既没有运输兵员,也没有运输军械弹药,不像是要展开大规模进攻的模样。”

方声洞和陈远琪都有些哑然,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在淄博段铁路上同德军死战的打算。即便总部的要求是稍作抵抗、宣示我方主权以后,即可退出铁路沿线地区,但考虑到北伐军和德军部队之间在武器装备和作战训练上的巨大差距,即便只是“稍作抵抗”,北伐军也势必要付出许多牺牲。

现在德国人却停下来了?

明明北伐军已经开入了胶济铁路的沿线地区,德国人却反而停下了脚步?

陈远琪皱着眉头说:“会不会是英日等国出面干涉了?”

方声洞呸道:“把希望寄托在洋人身上,是要死人的!不管德军会不会南下,我们还是继续按照原先的计划行动,各部队要加紧土木工事的修筑。洋人给我们时间,我们必须全部利用起来,走,都跟我去修工事去。”

方声洞将大衣一甩,转身而去:“总部的命令虽然不强求我们抵抗多长时间,可是一旦开战,北伐军代表的就是中国人的尊严,老子把话放在这里,总部撤退命令到达以前,谁敢动摇,谁就要上军事法庭!”

位于胶济铁路淄博段博山车站附近的北伐军全体革命官兵,紧张异常地投入到了大修工事的火热劳动里。

而就在博山车站北面的不远处,距离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二师主力部队其实并不多远的洪山车站,德军上千名士兵就聚集在这里,却没有对南面的“拳匪”做出任何有意义的军事行动来。

德国人,此时处境比北伐军尴尬得多。

胶澳总督卖尔瓦德克刚刚收到了来自德意志帝国海军和殖民地部门的训令,目前摩洛哥和巴尔干地区的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除,如果青岛方面无谓地牵扯到德国过多的军事力量投射,只能造成德国在更重要的欧洲地区损失利益。

所以虽然威廉二世和外务办公室,已经同意了青岛方面与北京政府签订的胶济铁路扩大密约,但德国其他相关部门,均强烈反对为了扩大几条东亚的铁路线,就在遥远的东方陷入无谓纠纷中。

德国政府认可东亚德军的行动,但绝对反对卖尔瓦德克继续扩大事态,特别是在海军和殖民地部门已经明确向卖尔瓦德克说明——德国在今年绝不可能再向青岛增派任何支援力量。

青岛方面,必须在确保德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尽快结束这次事变。

据说在欧洲,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外交官们,都正在向柏林宫廷放出积极的讯号,表示支持德国在中国的行动。

然而就像驻德奥使刚刚向德国外务办公室发来的说明一样,即便是威廉二世这样的人,也该明白,英国、法国、俄国此时的支持,绝对不安任何好心。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急需德国人的外交支持,这种时候,维也纳实在无法容忍威廉二世的注意力被遥远的东亚所牵制住。

欧洲任何一个敌视德国的国家,都将举起双手支持德国人在中国进一步陷入冲突之中,但他们绝对不会为帮助德国提供任何一分帮助。

事实正好相反,由于中国已经在酝酿和爆发一场针对德国资本的排外运动,现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正忙着占领德国产品原来的市场。

德国得到了什么?扩大胶济铁路的复线权利而已。

德国失去的又是什么?许多本来应该关注巴尔干事务的注意力,中国的市场,在华旅客和侨民的安全,唯一一个可靠盟友奥匈帝国的信任感……

现在胶澳总督卖尔瓦德克已经没有功夫考虑怎么对付北伐军了,他想的只是德国人该怎样从这场毫无意义的事变中尽快脱身。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