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淳和兄@新華 的打赏,今日三更
===
1912年2月2日的下午,徐世昌再次入宫面奏隆裕太后,议定了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由于此时清朝的军事形势,在北伐军的猛烈打击之下,远远不及原本的历史上有利,而且死硬的宗社党人,也基本上都被袁世凯赶出了北京城,所以隆裕太后没有再继续和徐世昌讨价还价,基本上完全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优待条件。
优待条件主要是:“清帝逊位之后,其尊号仍存不废”,“岁用二百万元,由中华民国政府付给”;“移居颐和园,侍卫照常留用”;“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其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关于清朝宗室皇族待遇的条件,如“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清皇族
免兵役之义务”等。
清廷基本上全盘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退位条件,隆裕太后在2月2日当晚便办法了退位诏书,称: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阳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 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清帝退位诏书系张謇所拟,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讨论后,由唐绍仪电达袁世凯转交清廷公布。其中“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语,系袁世凯蓄意加入者,以表示他的权力乃得自清廷,而不必受革命政府的约束。
就在这个诏书宜布的同一天,袁即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名义,将清帝退位条件及退位诏旨副本,照会各国驻北京公使,并请转各国政府。
2月3日早晨,袁世凯便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孙中山在2月3日当天,得悉清帝退位诏书及袁世凯赞成共和的电报以后,沉默良久,在黄兴和宋教仁的劝说下,他为了实践践让总统职位给袁的诺言,除对诏书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语表示异议,指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外,遂即于2
月3日,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和推荐袁世凯的咨文。
在后一咨文中孙中山说∶“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旋即参议院举行临时大总统复选会,决议选举袁世凯接任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是日发电给袁世凯,称赞他为“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原来在南北双方和谈时,袁世凯也曾经流露出赞成共和的态度,但当时之所以袁世凯的态度不被南方所接受,主要是由于袁世凯坚持国会召集地点为北京。
现在由于同盟会急于改变自己在革命进程中被边缘化的情况,便与立宪派一拍即合,原本那用来限制袁世凯的三个条件:
第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第二,孙中山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第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这三条规定,此时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接受了袁世凯要求在北京召集国会的要求,事实上已经支离破碎,不可能再起到孙中山预想中使袁世凯成为同盟会政治俘虏的效果了。
孙中山想以这三个条件达到两重目的∶第一,建都南京,把袁世凯调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老巢,以削弱其势力;第二,用《临时约法》约束袁世凯,防止他实行封建军事独裁。
这时当然全盘告以失败。
清帝退位诏书的消息,大约在2月2日的晚上传到了北伐军前线。
北伐军方面闻讯以后,只能说是震惊不已。北伐军目前的优势如此之大,前方革命官兵尚在激战之中,南京临时政府怎么能接受如此妥协、如此退让的和议条件呢?
大家的愤怒,亦可想而知。
前线将士对孙中山的看法,不免受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难道北伐军的努力,就只是为了让宣统小皇帝提前十天离开他的龙椅吗?血战数场下来,除了让清室少拿二百万元生活费,并且搬出紫禁城以外,便任何的实质意义吗?
“北伐军前线将士,决不能接受现在的和议结果!”
北伐军上下群情激愤是可想而知的,众人在前浴血奋战,甚至于连德国干涉者都在大罢工的风暴下做出了退让的姿态。
如今形势一片大好,还需要什么议和吗?难道革命军没有力量自己打到北京去吗?
何必需要袁世凯来做这个“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林淮唐对此倒是有所预料,他对临时政府随时可能在立宪派压力下与袁世凯媾和,早有心理准备。
只是一卅大罢工以来革命形势又向新一波高潮发展,林淮唐本以为南京衮衮诸公,还不至于那么愚蠢,同盟会的“同志”们,至少在一两个月内还可以做先锋队的“同志”。
他没想到的,大概就只有同盟会的妥协如此之快,连一两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坚持到。
林淮唐苦笑:“临时政府的媾和,在我们预料之中。只是他们跪得这么快,是出乎我预计的。执委会本来以为南北双方至少还要扯皮大半个月,才能谈妥此事,没想到他们办事效率这样快。”
林时爽说道:“一卅大罢工以来的形势,已经把先锋队推到必须去夺取全中国革命领导权的位置了。想来同盟会诸公也是很清楚看到这点,明白他们再不有所行动,中国革命便没有他们的份了。事关切身利益,自然做事快得起来。”
“总队长,”第一师师长陈更新问道,“一方面军接下来要怎么行动?”
林淮唐沉声道:“一方面军不要停止攻击态势,继续向济南迫近。第二师方面——现在可以退出胶济铁路沿线地区了。第二师撤出护路区范围以后,即可开始同德国人接触进行交涉,中国革命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德国人也没有干涉的理由了。我们要以结束大罢工为条件,换取德国人完全终结其干涉政策。”
“那北洋军呢?”
“电告林述庆,让他在商丘就地转入防御状态,河南方面不要再继续打下去了。但山东方面,今天晚上,第一师要立刻对济南展开攻城行动,我们不承认过去清朝在山东任命的一切官吏,现在……对,就是现在,立即通电全国,鉴于山东目前的权力真空状态,为尽快结束动乱,恢复和平,我们要立刻召集山东省的国民大会,由国民自行召集,不得用任何官署监督……”
“凡是统一善后及制定宪法与修正选举办法等等所有重大问题,必须由国民公决,任何一方不得借口破坏……”
“国民大会会员由各县农、工、商、学会分别推举一人,采取区域性的职业代表制,为初选,如当地无农、工、商、学协会,则宁缺毋滥……”
林淮唐掷地有声:“我们的主张是——目前由南北双方分别占领的山东、河南、安徽、江北等处,应当采取国民自决的方式解决善后,我们要求由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来解决统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