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胡国公府,一听是有神都的圣旨,秦睿急吼吼的穿戴整齐,赶紧跑了出来,心中狂喜道:这下好了,赈灾体制的问题敲定了,以后的百姓可以少遭点罪了。
可见到来使竟然是驸马都尉薛绍,且还带着一群官吏前来,顿时就让秦睿糊涂了。搞什么啊,不就是一道诏令吗?用得着搞这么大的排场吗?这不是开玩笑吗?
哈哈......,“妹婿,妹婿,恭喜,恭喜啊,愚兄可是来讨喜酒喝的,你这孟津县候,可不能小气了!”
薛绍这话让秦睿更糊涂了,且不说自己的光棍一条,他们薛家也没闺女啊,这扯得上妹婿这一词吗?
“驸马爷,你这是说笑了,下官怎么能高攀的起皇室呢!”
“哎,利见,话不能这么说,从神都到这,我跑了八百里,要是无的放矢,岂不是笑话!接旨吧!”
话毕,薛绍从属员处接过圣旨,高声颂之:维垂拱三年,岁次丙戎,太后制曰:於戏,朱邸传封,爱求嘉姻,琼笄作合,必择华宗。
云麾将军-孟津县候-秦睿,迭远构于曾城,派长澜于委水,叶英图于武帐,堪为国朝将领之雄者。
寿成公主-李淑,胄自轩免,训承图记,柔贤内正,淑问外宣。既联荣於姻戚,且袭吉於龟妩,是命孟津县候-秦睿尚寿成公主。
今遣使光禄大夫-右鹰扬卫将军-薛绍持礼册而宣。尔其虔奉仪则,袛膺典礼,克昌祚允,永固戚桃。
“接旨吧,驸马都尉!”,话毕,薛绍将圣旨合上,笑呵呵的交给了发懵的秦睿了。
虽然是赐婚的事,但听来赐给他的是寿成公主-李淑,秦睿的心里多少有些寂落;也好,也好,这样也省去了很多的麻烦,最起码狄仁杰他们再也不用愁了。
“臣,领旨,叩谢皇恩。”
扶起秦睿后,看到其脸色不是太好,薛绍不由的取笑道:“能娶到公主还不乐意?你小子知足吧!”
“恕睿孤陋顾问,敢问薛兄,寿成公主是哪家宗室之女。”
先帝和太后名下的公主拢共就那么几位,而且无一例外都出嫁了,这个寿成公主用屁股想都知道是过继的了,可到底是谁家的呢,他总不能糊涂着娶吧!
“啥,你不知道?开什么玩笑,你与武幽兰搭档办差那么久,又在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你不知道她的闺名,这话谁信啊!”
秦睿是真不知道,他又不是什么浪荡子,即便再有私交,也有男女大防在,他怎么会问人家的闺名呢!可为什么会是武幽兰,她不是太后的心腹吗?太后不是要留着制衡反抗者吗?
觉察出不对,秦睿先是让秦晙把诸位属官请到大堂,好生款待。他又亲自把薛绍引到书房去奉茶,随即问道:“薛兄,幽兰,哦不,寿成公主还归本宗,那内卫府现在统领是谁!”
相比于寿成公主还归本宗,秦睿更在乎内卫由谁统领,要知道千骑、内卫、丽竞门现在是三足鼎立之势,就是因为武幽兰并不热衷于凌辱弱小,处处与千骑一起掣肘才让丽竞门有所顾忌的。
一旦内卫府的头头换成了一个墙头草,或者一个彻头彻尾的酷吏,那现在的平衡就一定会被打乱,大唐的官场将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那特么局势就彻底失控了。
“武攸暨啊,太后已经让他领内卫府统领了!”,薛绍略微糊涂的回了一句。
这话一出,秦睿心里不由的哀嚎了一声,就那个左脑全是水,右脑全是面,一晃动脑袋全特么是浆糊的死胖子,能做得了内卫府这么要紧的缺儿?
“行了,利见,你管谁做内卫府统领呢,你能娶一位公主才是实在的。”
“太后这次可是开了恩典了,硬是把寿成公主过继到自己的名下,你小子娶的可是嫡公主,换成别人想都不敢想!”
“这消息已经在神都传开了,同僚们礼金都准备好了,你能收服这女魔头,大伙在心里都佩服着你呢!”,说这句话的时候,薛绍的脸上还有一丝幸灾乐祸。
没错,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内卫府统领-武幽兰的凶名在外,他们这些人都怕一个不小心被逮进去。现在好了,这个众人心目中的女魔头终于嫁人了,谁还会在意那点礼金呢!
薛绍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与秦睿截然相反,心中叹了一口气,急声问道:“薛兄,咱们什么时候启程返回神都。”
“那看你,你这的差事什么时候能收尾,咱们就什么时候走!”,薛绍笑着回了一句,这才对嘛,当新郎官就该有新郎官的态度,不急岂不是说对公主不满意。
寿成公主,要是对别人来说,也许敬而远之的人物;可秦睿不同,他们一起经历过生死,患难过,就像燕国公在知道赐婚后说的那样,患难见真情,天造地设的一对。也就是秦睿这种气吞山河,在沙场上纵横睥睨的猛将,才是降服这样的女魔头。
“好,薛兄稍坐,小弟先下去安排一下,随后再宴请诸位赐婚使。”,话毕,对薛绍拱了拱手,赶紧利索的转身离去。
没错,他们说的对,武幽兰,秦睿太了解啦,那个从来不愿意低男人一头的奇女子,她是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成为谁的附属品。
而且这次是太后下旨赐婚,把内卫府交给了个有缸高、没缸粗的家伙,这不是明摆着放弃武幽兰了吗?是什么让她宁愿自断臂膀也要把武幽兰换掉呢?
是薛怀义的事发了?还是洛阳城出现了不可估量的变数?秦睿不能问薛绍,即便知道他是个好人,也不能问。因为他距离这些权谋太远了,他与现今的太平公主还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
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秦睿都要用最快的速度返回神都,只有当面问现今的寿成公主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毕竟她做的那些事,当初可都是为了秦睿打好雁门关一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