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置王禑是老朱的事,韩度懒得再去操心。
这一次出去便是好几个月,好不容易才回到京城。朝老朱汇报完经过之后,韩度思念儿子的心,顿时就沾了上风,再也听不进去老朱的话。
两手无意识的搓揉着,心里正想着现在儿子是什么情况,是能够跑了,还是能够说话?是不是自己一回家,就能够看到儿子朝自己跑来,还是能够直接叫自己爹?
“......朕和你说话,你听到没有?”老朱看着韩度的神色有些恼怒,不由自主的加重了说话的声音。
“嗯?皇上请说,臣听着呢。”韩度回过神来,有些茫然的回道。
老朱原本还想要开口,可是想到安庆还怀着孩子,就接连把韩度给派出去两次,也觉得有些不好。嘴唇诺诺两下没有出声,最后干脆一挥手把韩度打发,“算了,你回家心切,就先回去吧。这件事,朕自由计较。”
“谢皇上,臣告退。”老朱的旨意正中韩度下怀,哪里还会故作样子留在这里?连忙躬身一拜,便离开这里。
韩度一路飞奔回到家里,还不等穆叔喊侯爷回来了,韩度便跑进自己的院子。
安庆正在用韩度做的小车车推着孩子在晒太阳,几个月过去,儿子已经长到可要坐着了,但还是没有到会走路的时候。
韩度一进来,一眼便看到安庆和儿子,几步上前,朝着安庆笑了一下。
安庆惊喜的捂住嘴巴,随后又放下手,带着几分关切的上下大量了韩度一眼,“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韩度朝她点头。
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韩度则高兴的蹲了下来,伸手就要去抱儿子。“乖儿子,让爹抱抱......”
可是韩度的手都还没有碰到儿子,就被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给吓得收回手来。
小墩墩现在满脸满手都是婴儿肥,见到韩度嗷嗷直叫,两只小胖手不断的朝安庆小腿上划捞,显然是在找老娘求救。
“儿子这是啥意思?不认识我啦?”韩度一脸茫然的看着安庆。
安庆给了韩度一个白眼,俯身下去将儿子从车车里抱了出来,别说儿子一到安庆手里,哭声顿时便消失了。
“儿子还小,还记不住事的时候。你这一走就几个月,突然回来他不认识你才是正常的啊。”
一顿话,说的韩度满心愧疚,想要伸手去抱儿子,却又被儿子一脸嫌弃的眼神给逼退。一双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算是妥当。
好在有安庆在,慢慢的安慰着孩子片刻,慢慢的儿子也接受了韩度,能够让韩度接近了。
就这么一点点的亲近,都让韩度受宠若惊,心里下定决心要好好陪陪儿子,把父子关系给扭转过来。
隔日,早朝。
众臣三呼万岁之后,便静静的站立等候着什么。
老朱转头示意了老太监一下。
老太监连忙站出来一步,一挥佛尘,声音尖利里面带着洪亮,“宣,高丽王,觐见~”
王禑从宫门一步一步的走到大殿内,这一路他既走的忐忑不安,又让感觉到一股希望。浑身蟒袍被打理的整洁无比,走到丹陛下朝老朱拜下。
“小王王禑,拜见皇帝陛下。”
“爱卿平身。”老朱此刻的感受自然非比寻常。他虽然坐在这龙椅上,不知道接受过多少人的拜见,但是被高丽王这样的一国之君跪拜,还属于第一次。
涌现出的喜悦和振奋,瞬间便充斥满了老朱的胸膛。
而朝臣也纷纷看向站在勋贵里的韩度,缚敌君于御前,这是多么巨大的功绩?
而韩度却没有如何欣喜,因为自己知道,虽然有意想要攻占大明的辽东,可毕竟王禑还没有付诸行动,便被自己攻破了开京。
严格说起来,高丽并不是大明的敌人。而老朱虽然会对王禑的不知死活感到恼怒,但看在他都已经被抓来京城的份上,并不会如何为难于他。
果然,在王禑觐见老朱三日之后。
老朱下旨,封王
禑为恭顺王,并赐了一座王府给他。
一进京,就被老朱赐了一座王府,这可是大明很多官员辛苦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就这么被王禑轻易得到了,可是他却丝毫高兴不起来。顶点小说
这出王府很大,占地九十多亩,就在京城里面。王府里花园假山、亭台水榭,一应俱全,一步一景,完全就是一副江南水乡的缩小版。
精美绝伦的王府魅力非凡,虽然没有引起王禑过多的在意,可是却瞬间牢牢抓住了他的宁妃和燕双飞两位嫔妃的心。
光是这座王府,就比高丽的王宫还大,而且精美之处更是不知道高出多少倍。比起以前的王宫,她们现在反而更加喜欢眼前的王府。
两人甚至还在商量,明日还要去街道上看看大明的繁华。
这让听到一切的王禑不禁暗叹一声,什么话都没有和两位嫔妃说起,就这么让两人沉迷在大明的盛世繁华当中。在他看来大明虽好,但是重要不及高丽百一。从今日皇帝陛下的态度来看,显然是没有想过将他放回高丽的,要不然根本就不需要赐座王府给他,难道会同馆不能够安顿下他吗?
高丽每年都有使臣来到大明,王禑也对大明的各种事务好奇,每次使臣回到高丽都回专门向他汇报在大明看到的各种事物,他自然知道会同馆是什么地方。
虽然明白皇帝陛下暂时是不会放他回到高丽,但是王禑也没有就此放弃。因为他知道,时间最是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哪怕是皇帝也是一样。只要有人不断的在皇帝耳边为自己说话,总有一日他能够找到机会重新回到高丽。
接下来,王禑每日带着两位嫔妃从内城逛到外城,从东市逛到西市,完全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王禑深知他初来乍到,对大明朝廷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贸然行动只会茫然的踩到沟里。
而且,现在大明皇帝一定会把目光放在他身上。此时与其一动,不如一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