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有个侍讲学士,叫房源会,是个天主教徒。贾环经常看到他画十字,也感觉新奇有趣。毕竟他是个无神论者。
还好新唐一朝对信仰这方面也比较宽容,天主教也得以在神州大陆进行传教,只是也不是很顺利,毕竟已经有了佛教和道教,而且天主教不允许人们祭祀祖宗,这也是引起了众多人士强烈的反对。
见到贾环带有善意的好奇,房源会便对贾环很是友好了。
这一日,眼见日头西斜,房源会走了过来,贾环赶忙起身打招呼:“房学士!”
房源会微笑致意道:“贾修撰,在看邸报呢。”
贾环叉手说道:“是。”
房源会笑着说道:“莫要如此拘谨。翰林院内,就不分什么前后辈了,毕竟都是同朝为官,贾修撰如此当心我被参一个妄自尊大。”
贾环也笑着说道:“既如此,晚辈就放肆了。”
房源会笑道:“正该如此!年轻人,就应该有些锋芒。”然后话风一转,说道:“贾修撰对天主教怎么看。”
贾环说道:“不主动不拒绝。”
房源会眉毛一挑,说道:“愿闻高见!”
贾环说道:“不敢。我大唐,当海纳百川。虽然为中国,但泰西各国的长处,也不妨拿过来。天主教在传播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科技,哦,我暂且称之为科技,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奇技淫巧,对于这一点,我是极为看重的。”
房源会点点头说道:“贾状元说的极好。在我看来,这些奇技淫巧已经不能称之为奇技淫巧了,也许你说的‘科技’一词更加合适,这的确是我大唐所缺的。”
贾环接着说道:“据下官所知,泰西各国已经开启大航海时代了。咱们现在能吃到的辣椒,还有土豆,番茄,还有红薯,玉米都是泰西人大海航的成果。”
房源会点头说道:“土豆、红薯以及玉米亩产极高,我大唐承平数十年,这些农作物功不可没啊。”
贾环也说道:“我大唐也应该开放海禁。闭关锁国,犹如闭门造车。”
房源会笑道:“此非你我二人之力可改变。”
贾环奋然道:“下官愿为开海禁出一份力。”
房源会见贾环如此热忱,心下纳罕,这贾状元吃了什么药,怎么对开海禁如此热衷,但想来也不至于有什么坏处,海禁一开,就更利于天主教的传播了。
两个人又闲聊了许久,房源会才告辞。
贾环想了一下,好像后世玉米就是国家储备粮,玉米可是极耐储藏的。想到这里,贾环就上了一道奏疏,奏请将玉米列入粮仓储备粮之一。
奏疏兜兜转转来到了御书房皇帝的案头,平治皇帝看到了贾环的奏疏,不禁笑了,这个贾妃的弟弟,还真能弄出点动静。只是这玉米传入的时间虽然不短,但种的面积却不大,具体怎么样,还不知道。就下了谕旨,让南直隶徐州府的几个州县先试行一下。
贾环见皇帝批复了奏疏,也是很高兴。他也是第一次在国家机关上班,能直达天听自然感觉爽快了。
晚上平治皇帝摆驾凤藻宫,元春早早就候着了。
进门之后,元春侍奉着皇帝把外套挂起来,然后奉上香茗。
“皇上尝尝,这是今年的新茶呢。臣妾弟弟刚从杭州府那边得来的龙井,闻着就香。”
平治皇帝好奇地问道:“是哪个弟弟?”
元春回道:“是臣妾的从弟贾琏。现在家中大小事务,他都可以帮上忙了。”
平治皇帝想起来了:“朕有印象了,现在你那个弟弟身上有个五品同知的缺。”
元春笑道:“皇上恩典,臣妾母族可不敢乱来。贾琏能把家管好就不错了,哪里敢外放呢。”
不管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平治皇帝对元春的这个表态还是挺满意的:“你的另外一个弟弟,贾环,今儿给朕上了一道奏疏,言道要取玉米作为国家的储备粮,你觉得怎么样?”
元春心下纳罕,嘴上却说道:“国家大事,臣妾也不懂。但臣妾这个弟弟却不是信口开河之辈,若是陛下担心,不妨先挑几个皇庄试一下,看一下收成如何?”
平治皇帝笑道:“你不懂,你弟弟却是极懂的。那个玉米朕早先也留意过,的确是极耐储藏,作为储备粮也是合适,就是口感差了一些。”
元春马上矮身赔罪道:“臣妾弟弟不懂事,让陛下忧心了。”
平治皇帝却一把将她扶起,说道:“无妨的。这是好事,口感虽然差一些,但是在饥馑之年,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这不算过失。”
元春方才放了心,然后用心服侍平治歇下。
房源会则在想着,看看能不能发展一下贾环。状元公都来加入天主教了,对天主教的推广一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东四牌坊处有一个小的天主教堂,那里是京师信徒的聚集地。每到礼拜日,总是有大批信徒来到此地,房源会也是其中一员。
在做完礼拜之后,房源会就和神父罗兰德聊起了天。
“我翰林院的修撰贾环,乃是这一科戊午科的状元。我见其对我教甚是友善,可发展成为我教一员。”
罗兰德喜道:“那还请房兄弟多加引导。”
房源会说道:“如果说得动状元公,那对我教来说,可是一次极大的宣扬。”
罗兰德说道:“房兄弟且稍待。”然后回身拿了一只怀表,交给房源会,说道:“请将这只怀表送与贾状元。”
房源会会意。
贾环回到梨香院,发现贾兰正在书房里等他。贾兰带来了近十天的文章。
见到贾环进来,贾兰连忙站了起来。
贾环坐下后说道:“拿来吧,我先看看。”贾兰递上一叠纸张,贾环先看了一下贾兰的字,点头说道:“字不错,有黄山谷的风格。”
然后细细看了贾兰的文章,比上次略有进步,也点头说道:“尚可。”然后接着说道:“还有半年的时间,文章过县试应该不成问题。后面多读书,两天一篇文章即可。之前是我想岔了,现在还是要以经义为重。”
贾兰老实应了,然后拿着贾环改过的文章回去了。
李纨知道今天是贾环要检查儿子文章的日子。她一个寡妇,也不好往小叔子的院子里跑,就在贾兰的院子里等着。
待贾兰回来,李纨便急急地问道:“你三叔怎么说?”
贾兰说道:“三叔说文章尚可,比之前有进步,县试不成问题了。让我下面的时间多读书,要通经义,文章两天一篇即可。”
李纨喜道:“你三叔是状元公,听他的就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