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本来就是一个无比热闹的节日,尤其是都蔚府和刺史府,今晚更是热闹非凡。
随着赵公公携带圣旨,进入东海城,先后去往了刺史府、都蔚府还有沧海别苑,各种消息已经快速传递开来,在这个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的时代,随随便便发生一件事,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更何况,京城来人了,而东海城的官场就那么大,于是,在赵公公去往客栈住下之后,东海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都逐一去往刺史府和都蔚府进行道贺。
刺史府!
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候,就有不少官员登门拜访,一方面,是祝贺崔东海加官进爵,官职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对于这些在体制内混的人来说,既然已经封爵了,那升官还远吗?如果不是镇海大将军殷元魁去了京城,准备西征的事情,而海洲还需要有人坐镇一方的话,估计崔东海已经升官了。
另一方面,则是提前拜年了,一般时候,都是在元旦过后,才开始登门拜访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有了圣上的旨意,提前拜年也恰逢其会,是一件好事儿。
在官场上,雪中送炭的事情,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而除非是那种生死大仇,不然也不会有人轻易去做落井下石的勾当,但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做的,比如此刻。
东海城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大大小小的官员不多,却也不少,再加上海洲附近一代的知州、知府、县令等等,基本上都在东海城有产业,自从崔东海成为刺史,常年居住在东海城之后,这些人都会携家带口的来东海城过年,毕竟,做官也是一门艺术,相对于能力而言,做人做事有时候更为重要。
从下午开始,各种有品级的官员,都携带者重礼前往刺史府,去了之后,说了几句奉承话、客套话,不管是发自肺腑的,还是纯粹的附炎趋势,重要吗?
不重要,只要人来了,礼物送到位了,那就足够了。
当然了,今天的他们,很忙碌,非常的忙碌,不单单要去刺史府送礼,还要去都蔚府送礼,更重要的,他们还要去沧海别苑送礼。
送礼这件事,可大可小,很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城府,以往,整个海洲自然是崔东海和殷元魁最大了,不过,因为殷元魁镇守的不止是海洲,还要其他两洲,过年的时候,殷元魁都在军营当中,而人们送礼,一般都是直接送到将军府,由府中的妇人和管家代为收下,其实,大多是的时候,这些人送去的礼物都不会被留下。
正因为殷元魁常年不在将军府,所以送礼的人每年都有,礼物也准备,只是,他们都知道,不管自己准备的多好,对方都不会收下的,所以大部分人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刺史府和都蔚府上。
刺史府自然不用多说,那自然是礼物怎么贵重怎么来了,怎么投其所好,怎么准备了,而给都蔚大人的礼物,虽然没有给大将军和刺史那么贵重,但是,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不过,彼此已经不是初次合作了,每个人该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其实心中都有数的,只是,今年有所不同。
乐萱郡主今年也在东海城过年,既然是皇室成员,自然不敢忽略了,可是,该送什么礼物,才能讨得欢心,这就让很多人为难了。
如果说,许一凡没有出事儿,那自然一切都好说,直接去找许一凡,毕竟,许一凡跟齐若兮她们的关系好,自己作为一方父母官,亲自去往许府,许一凡作为一介布衣,只要自己开口了,许一凡不可能不说些什么的,人情世故嘛,大抵都是如此。
可关键问题是,许一凡现在出事儿了,虽然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可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轻易的靠近许一凡,万一事情是真的,上面的人一旦追究起来,他们也可能被牵连的。
就这样,该怎么给乐萱郡主送礼成为了一大个不小的难题,而除了乐萱郡主之外,还是燕王之子李嗣源这个世子殿下也在东海城,又该给他送什么礼物,又是一个难题。
这些人之所以都急匆匆的去往刺史府,除了道贺和拜年之外,更多的还是想问问刺史大人,该怎么应对这几位从京城来的富贵人。
对于送礼这件事,崔东海是很反对的,但是,他也知道,下属给上官送礼,那是常态,也是官场的潜规则,他虽然是刺史,在政务上一言九鼎,可是,在这种事情上,他也不好多说什么,犯众怒的事情,他也不会去做。
从下午开始,刺史府有宾客如云,热闹无比,宴席摆了一桌又一桌,使得崔东海疲于应对,烦不胜烦,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过来露一面,待一会儿,在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消息之后,就识趣的离开了。
到的天黑之后,大部分的官员就一一离开,他们离开之后,自然不是回家,而是直奔沧海别苑,过去给郡主请安,时间不长,人到了,礼物到了,在郡主她们面前露一面就够了。
从沧海别苑回来之后,还要去李府,拜访世子殿下,接着还要去都蔚府,之后,又要去自己直系上官府里拜访,等到做完这一切之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家中,吃上一顿团圆饭。
每当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要感叹一句:“为官者,大不易啊!”
人生百态,不一而足,东海城这场看似闹剧的情况,其实,在大炎王朝各个地方都在上演,其中最为典型的自然就是长安了。
长安作为京都,官员众多,世家林立,皇亲国戚、皇室宗亲、藩王爵爷、致仕的泰山北斗、儒家的大儒......凡是在京城做官的人,在除夕到来这几天,都要一一去拜访,而除夕之后,更是需要再次逐一拜访,这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京城的官员,尤其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官员,才会深深地体会到为官者,大不易,京城居,大不易也!
-------------------------------------
李嗣源在应付了诸多前来拜访的官员之后,并没有在李府待多久,而是直接叫来下人,乘坐马车,赶往了沧海别苑。
李府虽大,可是,毕竟不是自己家,偌大的府邸,除了他自己之外,也只有那些幕僚和下人了,而今晚是除夕,他自然要去沧海别苑,如果是以往,到了晚上,他是不能也不适合去沧海别苑的,但是,今天不同,过年嘛,他是皇室宗亲,而齐若兮也是,徐诗芷虽然不是,但是,地位和身份和他们也可以做到平起平坐,更何况,在沧海别苑还有泰山北斗,一代大儒荀德华呢。
李嗣源的带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过年在哪里都是一样,该怎么准备,那些下人们心里都有数,这些事情自然不用他们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来操心了。
吃完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一行人就来到了观海亭闲聊。
虽然现在是冬天,不适合去观海亭待着,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想去,所谓的寒冷是不用担心的,能够用银子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
原本空旷的观海亭,早已经拉起了厚厚的帷幔,在亭子中间放置着一个大火炉,炭火正旺,人置身在亭子当中,非但不感到寒冷,反而还会感到几分炎热,尤其是透过帷幔,看着外面大雪纷飞的场景,耳边传来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站在观海亭,既可以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又可以从这里看到东海城那点点灯火,这种美好的画面,在长安城是很难看到的,当然了,不是不能看到,而是不易看到,毕竟,天子脚下,规矩重重,越是地位崇高的人,他们受到的约束越大,纵然心中有某些想法,也只能是想法了。
李嗣源的心情很好,赵公公这次来宣旨,内容他已经知晓了,而炎武帝让齐若兮她们早日回京的消息,他也知道了,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这道口谕其中的含义,徐诗芷她们能看明白,而李嗣源自然也无比的清楚,对于李嗣源而言,这次东海城之行,果然没有白费,只要徐诗芷她们回京了,那么,第一件事就是上门提亲,也可能是皇帝赐婚,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算是尘埃落定了。
至于徐诗芷喜不喜欢自己,这个已经不重要了,如果徐诗芷懂事,嫁过来之后,他自然会好好对待徐诗芷的,如果不懂事,他也不会把徐诗芷怎么样,但是,有些事情肯定会出现的。
不过,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谨慎,尽管他知道,自己跟徐诗芷的事情已经算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但是,这次他来沧海别苑,跟徐诗芷相处的时候,反而更加的有礼有节起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因为自己的一些莽撞行为,让徐诗芷找到由头,而至于那个因为自己,被弄进大牢的许一凡,已经被他忽略了。
不管许一凡到底是不是叛将之子,对他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就算有一定的威胁,这小子的根基在东海城,而自己的根基则在长安,在西北。
按照李嗣源的预计,只要这次回京,他跟徐诗芷的婚事定下来了,那么他可能就要回西北藩地了,到了那个时候,就算许一凡侥幸在这件事上幸存下来,也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这些年,他在京城踩死的小角色还少吗?
李嗣源心情大好,可是,齐若兮也好,还是徐诗芷也罢,她们的心情都不算好,或者说,心情差到了极点。
徐诗芷的未来已经注定了,看到闺蜜这个样子,在想想自己,齐若兮也是悲从中来,这个除夕,对于她来说,是最难过的一个除夕夜,她只是希望这个除夕夜长一点儿,再长一点儿,这场大雪大一点儿,再大一点儿,这样,她回京的时间就可以延长一些。
当然,她心里也很清楚,这样的拖延其实没有作用,除夕终将会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大雪终究会停歇,她和徐诗芷也终究要离开东海城,回到那个规矩森严的京城。
相对于齐若兮的悲哀,徐诗芷已经逐渐冷静下来了,或者说,她已经认命了,不管是面对之前那些前来拜访的官员,还是面对李嗣源,徐诗芷表现的有礼有节,也拿出了大家闺秀的气质和姿态。
以前,如果李嗣源跟她说话,她总是爱答不理的,而现在,李嗣源跟她说些什么,她都会回应一二,尽管语气还是有些冷淡,但是,相较于之前,已经改变太多了。
在这个除夕夜,最不受影响的,估计也有荀德华师徒了。
今天来拜访他的官员也不少,不过,大多数人都听闻过这个大儒的脾气,不会在他面前多么的放肆,简单的闲聊几句,就会起身离开,而面对齐若兮也好,徐诗芷也罢,亦或者是世子殿下李嗣源,荀德华都没有表现的多么卑躬屈膝,当然,到了他这个年龄,除了聊聊的数人之外,他也不需要对任何人卑躬屈膝。
在这位大儒看来,齐若兮她们终究是晚辈,是一群孩子,对于她们的婚姻大事,荀德华不好说什么,当然也不会说什么,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是其家中长辈做出的决定,那就是家务事,他一个外人又能说些什么呢?
当然了,抛开圣人教会,还有世俗规矩之外,他自然也希望这些年轻人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只是,这种事情,这种话,也只能想想而已,他不好说,也不能说。
一行人围坐在火炉边,一边喝着醒酒茶,一边吃着点心瓜果,随便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戌时一到,夜已经深了,但是李嗣源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在这里过夜,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可以在这里等到新年的到来,然后再离开这里。
几个人聊得话题也是五花八门的,讨论更多的还是今天前来拜访他们的官员,说说某某官员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格如何,能力如何,将来会有什么成就,有时候也会说说某某官员,在面对她们的时候,那丑态百出的样子,有时候也会说说长安的情况,当然,因为大儒荀德华在场,他们聊的更多的,还是关于读书这件事。
在大部分人看来,他们巴结齐若兮她们,其实主要是冲着她们背后的势力而去,但是,当他们真正的了解齐若兮她们之后,就会发现,不管是齐若兮,还是徐诗芷,亦或者是李嗣源,其实在才华方面,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这个也很正常,作为皇室宗亲,宰相之女,她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极好的,齐若兮就不用多说了,她有一个才华横溢的母亲,还有一个同为大儒的父亲,其才情自然不低,而徐诗芷也是如此,徐肱能够成为文官之首,他的文采自然也是很高的,虽然没有大儒这样的称号,可是,看他几个孩子的成就,也可以看的出来,徐肱在治家这方面,做的是很不错的。
至于李嗣源,虽然在京城的时候,因为常年留恋烟花之地,喜欢跟人争风吃醋,一副典型的纨绔子弟的样子,可是,说到他的文采,也没有多少人会出来指摘他的。
长安的花魁,可不是一般的青楼女子,她们无论是在情商,还是在智商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而能够受到她们青睐的男子,哪个不是大才子,而李嗣源能够驰骋青楼多年,若说他纯粹是仰仗着老爹和皇室宗亲的身份,那是不尽然的。
想要成为一个纨绔,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没有点儿真本事,早就不知道被碾死多少回了,而李嗣源能够被人们私底下评价为京城四大纨绔之首,若说他没有真才实学,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对于这些事情,人们常常是忽略的,是视而不见的,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就在众人围坐在火炉边,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的时候,徐诗芷眼角余光看到东海城内,有大火升起,她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说道:“咦,又走水了。”
众人闻言,顺着徐诗芷的目光看过去,确实发现在东海城内,有一处建筑起火了,火势很猛,把附近照耀的一片光亮。
“估计是谁家下人没注意吧,毕竟,天干物燥的。”李嗣源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不以为然的说道。
徐诗芷她们看了一会儿,也没有多说什么,倒是荀德华开口说道:“希望不要死人啊。”
但是,这也只是一种感慨而已,类似于在新春佳节的时候,发生火灾的事情,不是没有,每年都有几次,无非是大过年的,悬挂的灯笼多了,下人没有注意,灯笼倒了,从而引发火灾,此类事情屡见不鲜。
宁致远则始终看着那边,看了一会儿,他脸色大变的说道:“不对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