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发言,董熹并未打算按部就班的走下过场,是真的准备拿出些干货,来分享给众人。
他将电影比喻成酒,将宣传视为将酒变成家喻户晓的好酒,不二的法门。
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形容词,但意义却直接升华。
国产电影当下已经度过野蛮生长的年代,逐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但仍以“小作坊”模式为主。
大家在努力拍好电影的时候,却没有提升相应的其他方面。
“有人说导演只需要拍好电影,其他的事不需要做,类似于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惰性作祟!”
董熹话说完,立刻响起嘈杂的议论声,面对着这种情况,他稍作停顿后,继续开口:
“拍好电影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吗?”
“什么时候拍好电影,竟然成了值得吹嘘的事情?”
“还真就是矮子里面拔高个?”
董熹的灵魂三问,让现场的众人鸦雀无声,就仿佛标榜演员演技,但却忘了演技本身就是最基本的东西。
当基本的东西,变成能够一直吹嘘攀比的玩意儿,正说明这个行业,烂了!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会显得有些狂妄自大,但董熹做为导演、演员都是最拔尖的人,他是有资格开地图炮的。
董熹出道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发通稿,说自己演技多么好,而是用事实说话,凭借着先天条件不足,仍旧可以演活多种角色。
虽然大部分角色,都有雷同的地方,但换句话说,也算是形成个人的风格。
强烈的个人风格!
但这些并不值得炫耀,也并不适合内卷,因为有些东西真的看天赋。
前辈们已经证实过,优秀的电影,确实是通往罗马的正确道路。
但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人,而一窝蜂的挤在这条路上,最终的结果就是堵。
这种“堵”,字面意思就是让观众心堵,一群半吊子水平的导演,搭配着一群演技自娱自乐的演员,拍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作品。
在宣传上,堆积辞藻,过分的拉升观众的期待感,将观众“骗”进影院。
这么做的后果,或许短期内会造成市场
的繁荣景象,但这种繁荣是虚假的,充满着泡沫的。
当泡沫被戳破的那刻,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更为可笑的是,当某些电影被批评的时候,会有同行站出来,帮着说话,指责批评者外行,看不懂内涵!”
“标榜着艺术的一群人,却做着最市井的勾当。”
“电影终究不是小圈子的玩物,而大众有欣赏的水平和鉴赏能力。”
话说到这份上,台下的嘈杂声已然消失,鸦雀无声。
而董熹也已经脱稿,他火力全开,完全不怕得罪人。
“我当初创办茄子点评网,就是因为传统的媒介,已经看不到真正的影评,剩下的只是互捧臭脚的废话。”
“而茄子网上线后,我知道私底下不少人骂我,连相关领导也暗示过我,要不要控制一下评论的尺度。”顶点小说
“比如:将这个傻*导演拍的傻*电影,类似的评论删除掉。”现场突然响起一阵哄笑声,似乎没料到董熹会这么粗俗。
“这种评论粗俗吗?”
“换位思考一下,当你花钱去电影院,满心期待的准备度过1个半小时,然后就碰到一部十足的烂片。”
“相信我,你会骂的比他还狠!”
董熹扯了扯领带,透了口气后,继续说道:“相反,如果是一部好电影,让观众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间,那么观众也不会吝啬夸奖。”
“所以,茄子网存在的最大意义,并不是给观众一个发泄的渠道,而是给优秀的电影,一个免费的宣传平台。”
说到这里,董熹叹了口气,仿佛是自己的良苦用心,没被人所理解而难过。
“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宣传成为电影最棒的武器,而不是寄希望于宣传,让烂片有翻身的机会。”
“因为假的永远都是假,与其在歪门邪道上下功夫,不如踏踏实实的去酿一壶好酒。”
“而不是酿半壶醋,就忍不住出去叫卖,一个人这么干砸的是自己的招牌,而一群人这么干,砸的是华语电影的未来!”
台下的有人如坐针毡,仿佛说的就是自己,但也有人左顾右盼,并没有当回事。
董熹并没有继续喷下去,他的话
仔细想来,是有些前后矛盾的。
但正因为如此,在打了几棍子后,他准备给些甜枣,堵住所有人的嘴。
“酿出好酒,如何销售?”
“熹子影视,愿意助力诸君,每年拿出1亿元现金补贴票价,为优秀电影保驾护航。”
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票补”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
去年,《惊涛骇浪1998》上映后期票房逐步疲软,眼瞅着无法打破大船的记录,熹子影视联手辣椒票务网,直接推出“票补”这一大杀器。
原本2、30的票价,只需要9.9甚至更低,让很多没进入电影院的观众,人生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
而惊涛骇浪也趁此机会,掀翻大船,问鼎内地票房榜的冠军。
当时虽然颇有微词,但大家还是眼热的不行不行,毕竟票房赚得钱,导演和演员分不到,但高票房带来的名声,那可是实打实的。
但羡慕归羡慕,现阶段可真没谁敢去模彷,那可是真金白银的烧钱。www.
“1亿?”
“去年全国总票房才十几亿,董熹这相当于要拿10%的票房去赚吆喝?”
“你别管人家赚什么,娱乐圈有这个实力的,也就他了。”
1亿或许在十几年后,只是网友嘴里调侃的“一个小目标”,但在这个年代,无疑是一颗大卫星。
别看熹子影视每年赚得盆满钵满,但真正从电影票房获取的净利润,还真有可能没有一个小目标。
当然,董熹这么做也不完全是为大家,拿钱去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对他本身而言也是利大于弊的。
掌控着影视传媒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华语电影的盘子越大,董熹能够分的蛋糕就越多,再赚一个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或许在外人眼中,他是“冤大头”,但董熹自己明白,能用钱解决的事,反而是最简单的事。
华语电影崛起,仅仅只靠闷着头拍电影,明显是不现实的,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盘外招,都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所以,他愿意做这个“冤大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