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抵达岸边,见水中尚有上百秦兵,大喜过望,执起长戟,便冲入了水中!
“兄弟们,跟我杀!”
“杀!”
“杀!”
竟陵城外潺潺流过的,正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汉江。沿着汉江,位于上游的襄阳和位于下游的竟陵被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防御体系。
有了桓伊身先士卒,晋军士气大涨,河岸边的秦军,看到气势如虹的晋军,顿时慌不择路,恨不得能长出八条腿,两双翅膀,飞也要飞回到战阵里。
桓伊的队伍都是竟陵本地兵,对此处的地形特别熟悉,从出城入水开始,他们就是沿着水面最浅处直扑秦军。
梁氏兄弟显然没有料到城中的守军会行动如此迅速,一时也慌了手脚,居然都忘记了让身后的骑兵放箭。
两兄弟倒也不是酒囊饭袋,稍微调整一下就想起了绝招,奈何,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箭雨的威慑力也大大降低。
“放箭!”
“快放箭!”
梁成奔入战阵,总算想起了这件正经事,而在他的身前,一排较为稀疏的盾牌阵,总算是树立了起来。
相比骑兵,步兵先一步的恢复了镇定。
盾牌阵一起,他们便站好了身形,对准了晋军,须臾之间,箭簇就飞了出来!
另一边,就在他们目标的方向,已经经历了数场恶战的桓伊,哪里会被他们的箭簇吓倒。
他虽然在全力猛冲,但他的目标却并不是对岸的敌军战阵。
五百人!
桓伊的手里只有五百人!
而对方呢?
梁氏兄弟的身后,足有五千精兵,虽然他们现在阵脚大乱,但以五百人去挑战五千人也未免太过冒险。
一切战争为的都是打击敌人,而不是让己方损兵折将。
桓伊一开始瞄准的,就是江边这些散乱的士兵。
现在,他已经逼近了目标。
嗖嗖!
几支箭簇,正向着桓伊飞过来,桓伊正在
高速冲刺,猛地看到这些箭矢,手中长戟立刻打起。
放到身前,横着一挡。
乒乒当当……
清脆的几声响,箭簇纷纷下落,失去了危险性。
而对于还在江水中徘徊的秦军,他们真正的危险,到来了!
噗噗……
多年征战,桓伊的战斗神经异常发达,刚刚打飞了箭簇,抬手就是两下。
就在他的眼前,两个不慎跌落马背的秦兵,立刻就被戳成了筛子!
鲜红的血,从他们的口中喷出,全都招呼到了桓伊的脸上。
这位素以面白善吹笛著称的谦谦君子,就在这一刻,仿佛是凭空现世的恶煞!
赤红的血和他白皙的脸庞交相辉映,在他的身边,喊杀声惊天动地,已经被围数日的竟陵城守军,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本已陷入慌乱的秦军士兵,在桓伊军队的冲杀下,立刻丢盔卸甲,四散奔逃。
他们有的勉强爬上了岸,却被急于攻击晋军的秦军士兵误伤。
雨点般的箭簇,纷纷落下,竟然没有几支是落到敌军的身上,而是全都让自己的弟兄送了命。
战场上,很多时候斗的就是一个气势,若是两军正式对垒,准备万全,以区区五百人,是根本不可能对抗五千人之众的。
但是,桓伊抓准了时机。
今天出来监督外城修补,身经百战的桓伊,自然有自己的打算。秦军围困竟陵城,到今天已经三日。
这三天来,他们时而冲击挑衅,时而沿江叫骂,一刻也没闲着。
奈何,竟陵城城高沟深,防备严密,梁成两兄弟又是临时被拨到竟陵城攻打城池的。
他们的麾下,骑兵更多,步兵较少,面对高大坚固的竟陵城,骑兵不善于攻城的劣势就显现无疑。
以至于明明手下的兵也不算少,为首的将领梁氏兄弟也算是骁勇,但是他们在竟陵城下足足兜了两三天,居然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们若是能顺
利攻入竟陵城,也不必使用辱骂敌军将领这样的阴招了。
于是,桓伊掐算着时间,感觉秦军也折腾的差不多了,眼看也要到了极限了,这才冒险带着士兵们冲杀出来!
出来这么一看,桓伊乐的嘴巴都歪了。
老天帮忙。
正是时候!
刚刚好好!
晋军全都杀红了眼,一时之间,江面上喊杀声震天,血水在短时间内淌下来,竟然把附近的江面都染上了一抹红。
“畅快!”
沿着江岸冲杀了几个来回的桓伊,放声大喊,就在他的眼前,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秦军,居然都没敢上前阻拦。
却在他沉浸在反复冲杀的激动之中的时候,就在不远处,一个因为紧张反复都登不上马背的秦军士兵,眼中忽然灵光一闪。
他发现了桓伊!
场面过于混乱,桓伊的身边,居然没有紧跟着保护的士兵!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桓伊骑在马上,正在将匕首插入一名秦军骑兵的胸膛中,短暂的角力之间,士兵找到了突击的缝隙!
桓伊武艺了得,又骑在高头大马上,占据着居高临下的优势。他的战马也装备了具装,不论是长戟还是长刀,都无法伤害战马。顶点小说
给战马装备铠甲,在魏晋以至于南北朝时期都相当流行,尤其是南方部队,因为战马奇缺,便更加注重对战马的保护。
这种马甲(马的铠甲,不是坎肩。)一般包括一副做的相当合衬的面甲,马身上还罩着一整块身甲,在这样的严密保护下,敌军很难通过袭击战马给将领带来致命打击。
不过,任何的防范都会有漏洞,正所谓百密一疏,具装马甲并不包括马的四肢!
不幸坠落在地的氐秦骑兵,眼中燃起了火炬,被暗算的愤恨,促使他恶向胆边生!
身边躺到的同袍,热血还未冷,手中的环首刀还被他死死的攥着,骑兵抽起长刀,小心翼翼的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