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逆天换明> 第五百四十九章 合围辽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九章 合围辽阳

只不过,跑得越远,魄力虽然够大,人员和物资的损失也会更多。

路途漫漫,又多是荒芜之地,沿路如何住宿,如何补给?这可不是几百几千人,几十万人不死上一半,怕是也到不了黑龙江。

当然,建虏不必一步到位,先到海西,缓冲休养一下,再向北走。至于有多少时间,就看东江军的追杀有多急了。

“建虏叛明时,根据地在建州,出动人马攻掠辽东,自是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郭大靖继续给方正化讲解着,“但北窜则完全不同,没有根据地,没有耕种,没有补给,与逃亡没什么两样儿。”

他想到了当初被建虏强迁时的惨状,不由得眯起了眼睛,杀机从心中升腾而起。

方正化略有些奇怪地看了郭大靖一眼,郭大靖仇恨建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在公开场合,暴露出如此大的杀气,却极为少见。

郭大靖与方正化的目光对视,情绪稍为收敛,缓缓说道:“建虏锐意进取的精神已经完全丧失,人心涣散,分崩离析是可以预见的。”

方正化呵呵笑了两声,说道:“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建虏败亡在即,谁不给自己想着后路啊?”

停顿了一下,他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多尔衮请降,郭帅会接受吗,会留他一命吗?”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留他一命也不是不行,但这要朝廷同意。”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谁不知道,现在东江镇的奏疏,基本上都是上奏即准,只要不是太过分。

也就是说,接不接受建虏残部投降,毛文龙和郭大靖便能作主。但郭大靖把责任推出去,显然是斩草除根,不给建虏给生路。

方正化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就此事深谈。反正,只要能够平辽,皇爷是不太在乎这些的。

郭大靖除了仇恨,其实还有更加深远的想法。简单地说,就是要给东江军树立敌人,不断地开拓进取,始终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

虽然虎墩兔也算是一个,但郭大靖觉得不够,也不经打。

有建虏残余未灭,东江军便有更充足的动力,不断地向北开疆拓土,将开发东北作为己任。并借广袤肥活的黑土地,奠定最为牢固的人力和物资基础。

当然,那是陆军的责任,郭大靖已经计划好,把主要精力放在水师,或者叫海军的发展上。

五年,郑芝龙你准备好了吗?

方正化与郭大靖并马回营,却根本不知道他的思绪又转到了千里之外,与辽东八竿子也扯不上关系的南海。

…………………m.

夜幕降临,河水闪射着粼粼的波光,但更耀眼的,却是浮桥上的熊熊火光。

数万步骑会师,压迫着建虏的机动兵团,又有水师不断逼近,唯恐被毁桥断路的建虏全部逃到了太子河北岸,并放火烧桥。

火光映照着阿济格的脸庞,阴晴不定,看不出他此时的心情如何。但从他紧闭的嘴巴,皱着的眉头,也能猜出八九。

对岸人马喧嚣,旌旗招展,一眼望不到边。河中船只亮起航灯,同样是无边无际的船队。

终于,阿济格或是叹息,或是长出了一口气,沉声说道:“敌人势大难敌,我军能够全身而退,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这个结论一出,证明阿济格的决定是明智而正确的。尽管全身而退是夸张之语,但建虏机动兵力的实力犹在,也是事实。

随同阿济格一同过河的奴酋们并没有异议,反倒是很庆幸。如果碰上头铁的主子,非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估计他们都要葬身南岸。

“贝勒爷,您率军回营休息,奴才带人巡逻监视。”鄂勒布主动请缨,承担起夜间的任务。

阿济格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辛苦你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提醒道:“辽阳还在我军手中,敌人想必是不能过河进攻的。但也不可轻忽,有情况随时报告。”

“奴才省得。”鄂勒布躬身领命,说道:“请贝勒爷放心

。”

阿济格这才率领大队人马回到北营休整,他还要写信连夜送去沉阳。战局不利,迁民避战的工作要抓紧进行了。

对岸,几名东江军将领会合一处,指点着,谈论着。

“阿济格与豪格的矛盾,众所周知。可没想到会这么痛快地放弃友军,渡河避战。”刘奇士有些不甘,期望中的铁骑激战,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顶点小说

刘兴祚摇头,说道:“不全是矛盾所致。多尔衮、阿济格等奴酋,早有迁民避祸的打算。有这样的心思,怎么会不计代价,把精锐人马都拼光?”

“虽然没能歼灭建虏,但辽阳之敌已无退路,可以全力攻打。”毛承禄笑着说道:“这也是件好事,应该能让郭帅安心了。”

计划已经基本完成,光复辽阳只是时间问题。战局到现在,已经不会有大的改变,这是令郭大靖感到欣慰的地方。

李维鸾也是心情大好,登陆作战的两协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并杀死杀伤数千建虏,充分地展现出战斗力。

“郭帅现在想必已经收到消息,很快就会传来命令。”李维鸾望向辽阳方向,呵呵笑着说道:“步兵攻城,骑兵巡河,应该是情理之中。”

刘兴祚哈哈一笑,说道:“李将军不厚道,就这么把光复辽阳的大功划给了步兵,飞骑一点份儿都没有啦!”

李维鸾赶忙摆手,解释道:“光复辽阳,骑兵步兵都有份儿,可不只是攻破城池才算的。”

刘奇士咧嘴笑着点头,说道:“这话说得在理。郭帅最是公平,咱们听令即可,大可不必盯着什么功劳。”

话虽如此,象光复辽阳、沉阳这样的大事件,肯定书写于史书。谁不想留下名字,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刘兴祚却是知道一些内幕的,呵呵笑着说道:“郭帅要请人写一本书,就是写军兴的前因后果,以及为此流血牺牲,作出贡献的人。某觉得,大家可以出些钱,多加印发,广为流传。”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约而同地露出惊喜之色。

这个好啊,自家编书,想怎么夸就怎么夸。既然是郭大靖出资,侧重点当然就是英勇奋战,平辽灭虏的东江镇,大家都能露个脸儿、扬个名。

刘奇士干咳一声,说道:“某出资加印一百本,给郭帅捧捧场。”

刘兴祚白了刘奇士一眼,取笑道:“一百本也好意思,至少两百本起。你没钱的话,某帮你出。”

“两百本也成,能有几个钱儿?还用你出。”刘奇士撇了撇嘴,说道:“再说了,凭郭帅的身家,咱们出资也就是个意思,多少无所谓的。”

众人纷纷称是,可心里却都热了起来。多印几本自然是好的,若是在民间流传开来,大小也算是个名人,能跟儿孙炫耀吹嘘了。

此时,郭大靖已经接到了消息,并派人传达了命令。

一块石头落地,辽阳已在囊中。建虏的坚守,不过是幻想,全力而为的话,不超过五天,辽阳便能被攻破。

“命令飞豹团、右协,连夜赶往辽阳城东料高山驻守,封锁辽阳之敌东逃之路。”

“命令飞虎团、前协,向辽阳城北推进,对辽阳城形成合围之势。”

“命令水师,横断太子河,监视北岸之敌,随时保持联系。”

“命令左协、中协、新编协,保持戒备和警惕,提防城内之敌袭扰。”

一连串的命令,决定了辽阳之敌的命运。哪怕是刚经历战事,郭大靖也没有给部队休息的时间,可谓是雷厉风行。

大鱼已经落网,趁其还存着幻想和侥幸,还没了解到详细的情况,彻底将其包围,不使一人漏网。

能够围歼辽阳这数万守军,建虏的总兵力就损失了一半。本来就处于劣势,接下来东江军的行动,建虏将会更加疲于应付。

“听说又有捷报传来?”方正化看到大营内的哨骑奔来驰去,赶紧过来询问。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本帅正要派人去知会方公公。前协、右协

在水师的帮助下,登陆成功,并击退了建虏的进攻。”

“飞虎团与飞豹团合力,击败建虏骑兵的阻挡。现在,我军步骑联手,已将建虏的机动兵团击退至太子河北岸。建虏狼狈地烧断浮桥逃窜,弃辽阳于不顾。”

哦,哦!方正化连连点头,眉飞色舞,说道:“如此说来,辽阳已成为孤城,光复是指日可待了。”

“正是如此。”郭大靖说道:“本帅已命令各部连夜行动,四面围城,不使一个建虏能够逃脱。”

“兵贵神速,郭帅高明。”方正化赞了一句,目光移向桌桉,那里是各部刚送来的军情报告。

郭大靖呵呵一笑,伸手指了指,说道:“详细情况便在此,方公公可拿去细阅。”

“那是再好不过。”方正化为了力求详尽地给皇帝介绍战争的进程,战斗的经过,自然不满足于郭大靖口头上的简单讲解。

送走了方正化,郭大靖又给鞍山堡的毛文龙写去了书信,汇报了战局的发展,以及接下来的作战安排。

这是礼貌性的通报,毛文龙并不会干涉郭大靖的指挥,但对战局的了解,却不能让他蒙在鼓中。

“禀报郭帅,土营耿统领在外候见。”亲兵入内禀报。

郭大靖收好书信,命人连夜送出,才让耿名战入内参见。

“郭帅,末将已经初步勘测过城南、城西的土质,只要排干护城河,挖掘坑道困难不大。”耿名战也没有废话,直接做了汇报。

郭大靖微笑颌首,伸手示意他坐下,缓缓说道:“现下情况有变,土营可能要在四面作业。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你可以从各协里暂时调动。”

挖掘坑道虽然是技术活儿,但其中很多更是力气活,简单而重复的掘土,并不需要特别专业。

只是两点爆破的话,郭大靖认为进攻面狭窄,伤亡会增加。

如果是多点的话,不仅会使建虏左右支拙,兵力分散,更能投入更多的部队,尽快破城,并减少总的伤亡。

从时间上看,郭大靖并不着急。他预估的破城时间是七天,最多不超过十天。光复辽阳的同时,或者是之前,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便要展开。

“郭帅,不知道期限是几日?”耿名战比较谨慎地开口询问。

郭大靖说道:“七日,最多不超过十天,才不会影响接下来的行动。”

耿名战估算了一下,躬身道:“如果能在三日内排干护城河,末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那就做好充足的准备,明日便要开始堵水排水。”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注意,辽阳城是‘日’字型,你可灵活选择爆破点,一举攻破全城。”

并不一定要在四面挖掘坑道,在东西两面进行多次爆破,也能够达到目的。宗旨就是不能给建虏退守北城或南城的机会,要南北两城一齐攻破。

“末将明白。”耿名战起身领命,“先作好爆破计划,呈给郭帅阅看。”

“好,明天再作计划,不用熬夜了。”郭大靖赞了一声,起身笑着目送耿名战告退离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者说是,刀已磨好,就等着出鞘见血。

虽然辽东的军情还未传来,但对于郭大靖来说,只要辽东不败,就算达不到作战计划的目标,战局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和改变。

平辽灭虏,离实现目标是越来越近,郭大靖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足。

一方面是来自于对东江军战力的自信,另一方面则是建虏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颓然之势。

畏首畏尾,既有侥幸心理,又要安排后路,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和一往无前的东江军相比?

做个可能并不恰当的比方,现在的东江军如同刚刚叛明的建虏,锐意进取、无畏向前;

建虏则象当时的辽东明军,既不想轻易弃守城池堡寨,可对作战又没有什么信心。

郭大靖又思虑良久,才躺下休息,终于是能比较安心地睡一觉了。可睡到半夜,亲兵的急报,又把他惊醒过来。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