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三国小霸王> 第2201章 大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1章 大考

说起关中的事,刘晔明显从容自信了很多。

他自己就是宗室,又身居要职,深得先帝信任,在宗室中颇有影响,不少人都想走他的门路,所以对宗室的情况比较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晰。

据刘晔所知,天下宗室全算起来,人口大概有十万,在籍的有近万人。本朝从光武皇帝起,就加强了对宗室的控制,明章之后控制更严,不但沿用旧法,还制定了很多新的规矩。冲质之后,因大宗无嗣,只能选外藩子弟,外戚、权臣为贪图权势,常常弃长立幼,桓灵都是外藩出身,不遗余力的对有威胁的宗室进行打击,宗室的实力大不如前。

先帝在关中推行新政,引宗室入关中充实人口,并将宗室分散到朝堂和军中作职,希望发挥宗室的力量,众志成城,中兴大汉,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以凉州人为主的士家能够成为朝廷的根基,那些到军中任职的宗室功不可没。这些人大多少壮,有兵在手,自然不会对陈王那样的老臣唯命是从。先帝在的时候,他们不敢放肆,现在就不好说了。

“群龙无首,不宜逼迫太紧,还是缓一缓,待其自乱。”刘晔露出一丝不屑。“虽说关中四塞,又有八百里秦川,可以自给自足,背靠凉州,不缺战马,可进可退,但关西民风粗野,不服教化,唯以武力称雄,若无外力,必然内讧频生,互相残杀。届时再取,自然如巨石压卵,势如破竹。”

孙策微微颌首。“依子扬之见,当先取何处?”

“自然是兖州、冀州。兖州与豫州接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冀州乃大州,户口百万,又有良田劲卒,若被刘备得之,必割据河北,后患无穷。”

“如何取?”

刘晔皱了皱眉。“大王欲速取,还是欲缓攻?”

“速取如何,缓攻又如何?”

“速取最简单,征发步骑二十万,南以步卒渡河,北以骑兵西进,中间以水师突入腹地,再联合太行诸贼,四面围攻,一年半载,必能平定冀州。只是损失会比较大。冀州豪强多,民风又剽悍,面对外敌,必群起反击。坚城难克,需长期围困,消耗必巨,杀戮必众。”

荀彧眼神微缩,欲言又止。孙策看得分明,却佯作不知,接着问道:“缓攻又如何?”

“速攻以兵,缓攻以势。四面围攻,围而不攻,迫使冀州时时自危,春不敢稼穑,秋不敢收割,商人不敢外出,不出数年,大王以王师征其城,王道诱其民,冀州将不战自溃。”

孙策搓着手指,沉吟片刻。“子扬以为何策为优?”

“速取。”

“哦?”

“速取虽消耗巨,杀戮众,好处也有,借作战屠戮世家,夺其产业,可免除后患。攻坚拔锐,可练精兵勇将,将来开拓四夷,自然得心应手。”

荀彧抚着胡须,咳嗽了一声。孙策瞥了他一眼,含笑道:“大夫取何策?”

荀彧拱手道:“臣建议缓攻。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杀戮虽能取一时之效,却也伤元气。冀州世家虽有冥顽不灵之辈,岂无明于事理之人?只不过消息不通,不辨真伪,固而一时迟疑。大王或以虎狼之师征之,行杀戮之事,与秦灭六国何异?王道若水,急则为祸,缓则济民,愿大王明鉴。”

刘晔虽然没有反驳荀彧,却也不掩饰他的不以为然。

“二位意见不同,又各有道理,一时倒是难以决断。”孙策拍拍膝盖。“不如这样吧,子扬若是不弃,就在船上盘桓几日,从长计议。如何?”

荀彧求之不得,正中下怀。刘晔却有些失落,犹豫了片刻,才怏怏地应了。

孙策看在眼里,却不说破。

——

越巢湖,入长江,顺风顺水,离建业越来越近。

孙策一直没有再找刘晔说话,也没有召见其他人,一反常态的闭门谢客,不是读书,就是思考,有时候什么也不做,独自坐在飞庐上,看天看云,看山看水,一坐就是大半天。

有很多事,他需要考虑清楚才能面对,比如家与国,王道与霸道,mín zhǔ与集中。

走到这一步,天下已经没有人敢于主动进攻他,是转守为攻,还是再等等,同样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急了,时机不成熟,阻力会很大。迟了,会错失战机,养虎为患。

转攻为攻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事,甚至可以说,关键不在战场,在朝堂。将士们在前线能否摧锋折锐,战必胜,攻必取,取决于朝堂上的利益关系能否摆平,不同派系能否保持克制,同心协力,否则战场上的将士会成为pài xì dǒu zhēng的牺牲品,死得没有价值。以前各管一方,这些问题还不明显,现在需要联合不同派系的力量共同作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仓促出击,迟早要出事。

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天下这局大棋,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不管他愿不愿意,有没有这个信心,都只能硬着头皮上。他集结了无数这个时代的精英,当然可以向他们咨询,可若是自己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说不定就被谁带到沟里而不自知。

谁能大公无私?就目前而言,谁也不是。张纮、虞翻不是,荀彧、郭嘉也不是,陆逊、诸葛亮也不是,每个人都活在现实之中,都有着无法割舍的利益关系,能公私两顾就算不错,假公济私也不是不可能,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只存在于想象中。也许将来吴国的史书上会有这样的人,开国功臣嘛,没有几个德才兼备的贤者怎么能行,但现在没有。

每当此时,孙策总想起太祖的那句话,总觉得自己在面临一场人生的大考。这场大考不仅决定着他个人,孙家,还有可能决定华夏文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命运。

天命玄远不可知,但造时势的机会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只是这英雄实在不好当,一不小心就可有可能成为笑话。秦始皇是个笑话,王莽也是个笑话,同时代的曹操原本也会成为笑话。

当然,曹操现在已经成了笑话。被黄忠、周瑜左右夹击,困守益州,发光的机会几乎为零。

一想到曹操和刘备,孙策压抑的心情莫名好了很多。果然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只要有人更倒霉,自己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

涿县。

刘备坐在焕然一新的旧宅内,看着曾植有桑树,如今却空荡荡的院角,一时出神。

被封为中山王,他一下子成了涿县刘氏的骄傲,这个偏居里角的旧宅也成了中山王故居,被彻底翻新,扩大了好几倍。如果不是母亲黄氏坚持保留这个小院,也许他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祖父、父亲,甚至他一点印象也没有的高祖父、曾祖父都被人想了起来,一一列在宗祠里,享受着四时八节的祭祀,从来没见过面的亲戚也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既有刘氏,也有黄氏,纷纷夸他小时候便与众不同,一看就是做大事的豪杰。

人情冷暖,即使刘备已经年过不惑,见过不少世面,还是为这些人的无耻吃惊。

反倒是族叔刘元起没机会看到这一切。几年前,他就不见了,说是外出做生意,至今未归。连他的儿子刘修都不清楚他究竟是死是活,人又在哪里。这让刘备很不安,总担心眼前的富贵只是过眼烟云,甚至只是一场梦,随时可能醒来,甚至化作一场噩梦。

“大王。”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备转过头,见简雍站在门口,脸上刹那间露出灿烂的笑容。“宪和,你回来了?这可太好了,我等你好久了。”说着起身迎了上去,伸手去握简雍的手臂。

简雍向后退了一步,躬身施礼。“大吴幽州督客曹掾雍,拜见中山王。”

刘备笑容僵在脸上,眼中闪过一丝杀气,随即又笑了。他搓着手,嘿嘿笑道:“宪和,你这又是何苦呢,我可没得罪你啊。”

“岂敢。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简雍也缓了语气,笑道:“大王,还是先说公事,再叙旧情吧。”

“有什么公事可说?”刘备转身,环顾四周,一声轻叹。“你看,那株桑树连根都被刨了,吴王心思深远,非我能及,如今实力悬殊,不吝天壤之别,胜负判然。”

简雍沉默不语。他不清楚刘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认输?这可不是刘备的性格。他从幼年就与刘备一起厮混,幽州游侠儿中,刘备出了名的坚忍,从不轻言放弃。如今贵为中山王,坐拥半个幽州,冀州两郡,又怎么可能不战而降。就算投降,也要讲一讲条件,不可能什么也不说就俯首称臣了。

“听说中山王后有孕,临盆在即,大王有后,可喜可贺。”

刘备眼珠转了转,随即眉毛一扬,笑了。“宪和,你也知道了?那你肯定还记得王后。西毛的毛嫱,你还有印象吗?”

“自然记得。大王宿愿得偿,我也为大王高兴。”

“哈!”刘备大笑一声,有些自嘲。“宿愿之所以诱人,就在于难以实现,真的实现了也就那么回事。好了,不说这些。宪和,你为何而来?”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