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的日子很快到了。】
这一天,李卫早早起来,到李纪的院子里帮他收拾考试用的东西。
说起来,李卫盼望弟弟应举的心情并不比父亲李洵差。
笔墨纸砚自是要准备妥当,院试要连考三天,中间不许考生出场,因此,李卫也使人预备了装着吃食和饮用水的竹篮,还有两个马桶。早点也使人预备好了,李卫听妹妹李伊水说多吃核桃能补脑,因此还特意吩咐五芳斋那边准备了大量剥好的上等核桃,用一个干净的袋子装好,预备给李纪。
昨天晚上李洵给李纪预备的暖场的饭,饭后,李卫兴奋的拍了拍李纪地肩膀,道:“老三,哥哥这这一辈子是不行了,咱们家能不能改头换面就要看你的考试了。你一定要考个好成绩,给咱们家争光,到时别人提起咱们家也得说咱们家出过读书人,省得看咱们都是一脸瞧不起的眼光,好像咱们家全都是铜臭似的。”
李纪的身子微微一僵,没有立时回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道:“哥哥,弟弟一定会努力的!”
“行了,行了,看你兴奋的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明天考试的人是你呢!纪儿年纪小,就是是考不上也没有什么,下场只当是去见见世面,开开眼别怯场,将平素先生教的八股文做了就是。”李洵见儿子李纪有些紧张,而李卫还要再说下去的样子,忙岔开话阻止了李卫向下说。
转而询问李纪东西都准备妥当了没有,又让他在明早走之前在检查一遍。“吕先生不在家里,他走之前都向你交代了什么没有?”
吕先生吕耿阳参加今年的乡试去了,乡试的地点并不在徐州,而是设在离徐州不远的江宁。因此,吕先生提前几天就出发了。
“先生要我到时候认真答卷,别紧张。”
李洵点点头,“你按照先生吩咐的做就是了。”
这时李伊水开口问李纪是否准备了一些核桃。
李纪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妹妹,三哥不喜欢吃核桃,母亲已经给我准备了点心吃食和水了。”李纪口中的母亲便是张氏,虽说她平时并不喜欢这个庶子,但也没有苛刻过,再加上知道他现在考试是一家子的大事,也帮他认真准备了该准备的东西。并在吃饭时叮嘱了几句。
伊水一撇嘴:“这可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难道你不知道核桃是补脑子的吗?最适合考试的时候吃了。”
李卫一听,马上吩咐李华连夜去五芳斋将剥好的核桃全拿过来。
当李华扛着两大布袋核桃回来时,李纪笑道:“哥哥,我就是三天敞开了吃也吃不了这么多,多少为我装上一些就是了。”
当然,剩下的核桃也没能拿回五芳斋,都便宜了李汶水和李欢这两个小馋鬼了。】
李卫昨晚受了父亲教训,今天见到李纪便不再提让他紧张的话题了,帮着弟弟检查了需要带的东西,见一切都妥当,便带着他到正房见父亲母亲。
李洵见到李纪很是欢喜,但他是头一回下场,不想让他有负担。便简单的说了几句,就打发李卫送李纪去考场。
李汶水、李沉水住的远,加上天色又早,并没有送哥哥出门,就是紧靠着张氏住的伊水起来了,来到正房,在旁边听着父兄说着考试要仔细认真的话,恍惚回到了自己在上辈子考试时,父母也是这般嘱托的。
看到李纪转身要走,李伊水追上一步,伸手抱住李纪――的腰,伊水身材矮,只够得到李纪的腰部,抬起头来说:“三哥哥,考试要静下心来,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
李纪伸手摸了摸伊水的头,什么也没有说,跟着李卫出门了。
在李纪出门后,张氏一把把伊水搂在怀里,摸摸有点凉的脸,心疼的说:“我的儿,这么早的天,你起来做什么,赶快回去睡一个回笼觉。”
且不提回去睡回笼觉的李伊水。李卫兄弟两个骑在马上,李卫看见弟弟身上的衣服,“虽说现在还没有进入冬天,可是这深秋季节也不暖和,你怎么不穿一件厚衣服,冻着了怎么答卷?”
李纪说道:“考场怕考生作弊,不允许穿夹衣的,吕先生临走之前还嘱咐我这件事了。”
李卫听了,便不再言语。
李卫和李纪骑在马上,后面是一辆马车,放着装了笔墨纸砚同吃食的篮子,李华和李纪的书僮李可坐在车夫旁边,李卫原想让李纪坐在马车上,也省一些体力,哪知李纪坚持也骑马,说是吹着风能够使头脑更清晰一些。
对考试一窍不通的李卫只好随便李纪了。
马车前挂着灯笼照在路上,一行人来到了院试的地点。
院试的地点就在徐州城东的祥福书院进行。
清朝的科举沿袭明朝旧例,分为四个级别,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在就近的府、州、县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学政统一安排考试,录取者为“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
乡试,则在省府举行,由朝廷钦点主考官同副主考官下去监考。录取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就能被称为“老爷”了,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要是舍得花钱,举人可以直接补七品官。按照规矩,必须要取得秀才同监生资格,才能参加乡试。吕先生和林至磊便是要去江宁考乡试的,他们都曾经考取了秀才。
乡试的第二年,就是会试之期。会试在京城举行,各省的举人同国子监监生都可以参加,考生人数在五百到六百左右。通常取百十人,考上者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会试过后,便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这个却没有落榜那么一说了,只是在贡生中从新排名次,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同二甲榜单上的为“进士出身”、三甲榜单上为“同进士出身”。一甲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直接授官。二甲同三甲榜单上的,则通过考试,有的授官,有的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后,考试成绩合格再授官。
李卫曾经打过考状元的主意,因此曾经打听过考试的步骤,可是听着听着便头昏眼花,晕头转向了,这可比打理生意难多了,便彻底息了这个念头。但是对于考试的步骤还是了解一些的,知道弟弟这只是第一关,虽然离鱼跃龙门还远着呢,
但毕竟心里有了希望。
祥福书院就在眼前,李纪却生出了惶恐之心,生母的骤然离世让年仅十二的他失去了依靠,叫上同袍弟弟的夭折,让他产生了人世无常的感慨,幸亏他在家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动摇,父亲还为他寻来了知识渊博的吕先生教导他,才使他惶惶的心安定了下来,认真读书为家里增光添彩,也为自己搏一个好前程,现在拼搏就在眼前,李纪却莫名的产生了惶恐之心。
科举不易,谁也不敢打保票说自己一定能考上。李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将惶恐之心驱除出去。
前面灯火通明,人头涌动,李卫便同李纪下了马,将东西从马车里取出,留了车夫在这边看马车,李华和李可提了东西跟在李卫和李纪身后往里走。到处都是送童子下场地亲朋好友,耳边传来的都是些“金榜题名”之类地吉祥话。
祥福书院前已经有差役在把手,李卫和李纪挤到前面,无数的火把同灯笼将书院门口照得亮堂堂的,高高耸立的祥福书院大门正中上,原先“祥福书院”的匾牌子却被红纸糊住,另贴了一张红纸,上面书着“院试”二个墨字。
大门外由栅栏围住,只在东西两侧留有出口,设为辕门,送学子的亲朋只能到辕门外。旁边都有兵丁把手,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学子们提着篮子排队,要依次检查,才能下场。
李纪来的不算早,已经有人开始排队了,李纪从李华和李可手中将篮子接过来,也排到了队尾。
毕竟是最简单的院试,所以排队的多是年纪不大的童子,当然也有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这些人大多低着脸。偶尔李卫还在其中可能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用袖子挡着脸。
检查的差使很是认真,将童生从头到尾搜身,连鞋子都叫他们脱了仔细检查。最后,将竹篮里的东西也逐一翻过,确定没什么私带,才放童生过去。
李卫一直在外面等着,直到李纪通过检查,进入考场,才转身回家。
三天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不管是心急如焚,还是度日如年,出场的日子还是到了。
出场时间一到,还是李卫带着马车来接李纪回家。
李卫看到出场的李纪脸色有点苍白,有些担心,想到来之前妹妹伊水叮嘱不要让他轻易提起考试的事情,等回家再说。便没有再说什么。
这一次,李纪是坐着马车回去的,在马车上,李纪回头望向院试的大门,直到马车拐弯看不见才回头。
回到家,李洵直截了当的问李纪考得怎么样?
李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犹豫了一下,说:“我考试时有些紧张,也不知道答得怎么样,考上的可能性不大。”
李洵有些失望,但是想到李纪年纪还小,也没有责备他,鼓励了几句,说实在不行,三年后在考,然后让李纪先回房间休息。
李纪回到房间,怎么也没有心思休息,拿出书来看,也看不下去,无奈,躺到**,瞪着眼睛望着房顶发呆。
两天后,吕先生和林至磊以及其他同去江宁会试的士子都回来了。相较于李纪,吕先生是春风满面,看来他试卷答得极好。见李纪沮丧,也安慰了他几句。并放了他几天假。
清冷的月色在水波粼粼的湖面上反着淡淡的微光,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冷寂和疏离的感觉,李纪不知道自己坐在这里多久了?一拄香还是一个时辰?他已经分不清楚了,只是饭后心里顿时感到一阵厌烦,就一个人偷偷跑了出来。一个人坐在人烟稀少的河边一直呆坐。
今夜的月光并不皎洁,月亮常常为云雾所遮,不够漂亮。远处灯影幢幢,但喧嚣在别处。于他,却只是从心底生出了几分落寞。
李家在这徐州城还算富裕,但是他毕竟仅仅是一个庶子,李家偌大的家产有李卫这个嫡长子继承,日后分家他最多分的其中小小一份,而他也不善经营。唯一能走到路就是读书考科举,如果有一天他在读书上一无所成,那么,他还能够干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
到那时又会是什么样一个的惨淡光景?
不知什么从时候开始,“天干地燥,小心火烛”的更声飘进了李纪的耳朵里。
“不知已经是什么时辰了……”“子时都快过了!”回答的是李可。
“是该回家了。”
河边只留月光摇下一地的树影婆娑。
毕竟榜单还没有下来,一切都做不得准,不管是胜券在握的人也好,还是考得不好的人也罢,这个时候的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榜单的公布。
今晚十点左右还有一章,求推荐收藏票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