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光文帝纪》:七年秋,林邑王攻杀日南郡吏,中祖震怒,调交、广、湘三州兵马讨之,以交州刺史陶璜为帅,水陆并进击林邑。
中祖发虎贲营及韩、青、徐三州卒三万,遣都督杜预、楼船将军罗宪、朝鲜太守陆抗征三韩。
……
八年夏,林邑国灭,取王范熊之首游使旁越裳诸小国。
同年秋,陆抗斩辰王,三韩降。以其地扩带方、乐浪二郡,又设临屯、朝鲜、真番三郡。
《汉纪·张阎陶杨传》:延熙七年,林邑少田,贪日南之地,侵暴日南郡县,杀害长吏,掠夺百姓,交州刺史陶璜建牙聚众讨之。林邑王范熊见兵至,遣使上表,求还所略日南民户,又奉献国珍,定为朝贡。
璜不准,斩其使,水陆进讨,……林邑国破,王范熊逃入扶单国。璜遣使入扶单,书曰:“范熊,汉之仇寇,蔽之者死。”
扶单国惶恐,欲杀范熊,以悦大汉。范熊有所察,奔走屈都。屈都王不敢蔽,使人杀之,送其首入汉,以为汉之臣妾……
十月,长安。
三韩入汉,林邑国灭,这两条消息上了长安市坊几天热搜,便又降了下来,被秋闱带来的热度所取代。
自大汉一统天下后,也把大汉独特的选官制度推广到了中原以及江东,废除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以及江东原始的察举制。
当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刘禅又对选官制进行修改,减少了对普通士子考取孝廉资格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录取孝廉的名额。但增加了对孝廉任官的难度,被地方州郡推荐的孝廉需要和从地方上考上来的士族一同考试,不再分开考试。www.
当下的察举制已经大变味了,地方上每个郡除了每年可以举荐孝廉外,还要来自地方上的普通士子,他们投碟自入,通过州与中央的考核,拥有与地方孝廉参加端门试的资格。
因此在每年的十月份,便有大量来自天南地北的士子齐聚长安,参加尚书台举办的端门试。
来自涿郡的方城张华背着包袱,衣着极为朴素,穿梭于街道之中,寻找着幽州为幽州籍贯士子准备的驿站。
张华,字茂先。涿郡张氏,留侯张良十六世孙。其年少孤苦贫寒,靠帮别人牧羊来养活自己。但其自强不息,内修身心,外习群书。品性达人,器量宽阔,胆识弘大。
若不靠外力,以其家境根本不可能被举为孝廉。但在大汉平定天下后,大汉新的选官制得以让他恩进,他投碟自进,通过了州、中央的考核,拿到参加端门考试的资格。
“敢问足下可是张华,张茂先?”
老者领着几名胡人随从拦住了张华,语气恭敬地问道。
张华微微愣住,行礼回道:“正是
在下,不知长者有何赐教?”
“在下乃朔王门下总管,朔王知先生入京科试,然幽州驿站简陋,特命在下在此等候。请先生随在下前往雅居,以待几日后的科试。”总管答道。
张华心生警惕,答道:“在下与朔王素不相识,又对足下无恩,恕在下不能答应。”
“哈哈!”
“数年不见,茂生仍是如此拘束。”
张华听着耳熟的声音,寻声望去,只见一名儒雅之士从小巷间走出,不由喊道:“卢兄?”
张华迎了上去,施礼说道:“数年不见卢兄,不知今在关中安好?”
卢钦,字子若。东汉名儒卢植之孙、朔王傅卢毓之子。在涿郡之时,卢钦对张华的才能便十分器重,当时在他的牵桥搭线下刘放还准备把女儿嫁给他。
但是这一切在大汉一统天下后改变了,卢氏、刘氏被迁往关中,失去贵人赏识的张华又回到了过往的日子。
今能得见旧人卢钦,张华又惊又喜。
卢钦摇了摇头,说道:“迁往关中,悲喜皆有。得陛下看重,家父为朔王傅,在朔方教导朔王。我当下官至侍御史,在御史台就职。今钦知茂生赶赴长安科试,故来迎接一二,以叙往昔之情。”
张华打量几眼,笑道:“卢君所言,恐是有假,应还有他意,否则朔王门人又怎么会寻上我。”
卢钦大笑几声,说道:“也不隐瞒茂先。朔王远镇守边疆,其治下多为胡众,少有学士之士。故来信询问当下科试,可有能人,让某举荐一二。在下念及茂先学识过人,身怀大才,而朔王又求贤若渴,能否在科试之后,前往朔国任职,以为辅佐朔王。”
顿了顿,卢钦凑到张华耳边,说道:“朔王不为夺嫡,仅是为治边疆。自朔王戍边以来,虽有猛士,但无智谋之士,时常为之忧也!以卿王佐之才,若得朔王赏识,举荐至朝堂,日后必一飞冲天。”
张华微微挑眉,质疑问道:“真是如此?”
卢钦跺了跺脚,小声说道:“今太子之位巩固,朔王安敢有此念。即便朔王有此念,我也不敢为之。只是朔王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实乃良主,可以佐之。若以先家境,不知何时方能高升,但若有朔王赏识,必得重用。”
闻言,张华沉默下来。
作为寒门子弟,他可知道机会是多么难得。卢钦作为名门望族子弟,不仅在魏,还是在汉都有中央官职可以出任,甚至他梦寐以求的孝廉,他都可以拒绝,以为养名。
“朔王如何知我?”张华问道。
卢钦沉吟少许,说道:“今岁阮籍出任五原太守,朔王曾与其见过。时论天下俊杰,阮籍言卿有茂先王佐之才,朔王心慕之,但苦于不能擅自离
边,故让在下表达朔王心意。”
去年阮籍曾被中央派到幽州出任考官,那时张华苦于无法出名,便做《鹪鹩赋》,以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阮籍在看到这篇赋后,惊叹张华的才能,并对张华极力看好。
在阮籍前往五原郡任职,路过朔国。刘谌听闻阮籍的名望,特意前往拜见。
张华吐了口气,说道:“今端门科试未过,华前途未知,恐有复朔王之恩。”
卢钦听出了张华的言外之意,搂着张华的手臂,笑道:“钦对端门课试过往内容有所知晓,或需能助茂生一臂之力。今此处嘈杂,随我往僻静之所探讨。”
“多谢卢君!”
……
端门试如期举行,由太子刘璿亲自督之,并由其领人批阅,选拔达标士人以为孝廉,张华名列其中。
刘璿送上名单,说道:“父皇,此乃今岁孝廉名单。”
刘禅翻阅奏疏,问道:“今岁各地入孝廉情况如何?各地孝廉比重如何?”
“今岁按照去岁商讨之议,分南北二榜。益、梁、雍、凉、荆等州为西榜,兖、豫、扬、冀等州为东榜,其间互不干涉。西榜益、荆、司隶三州选为孝廉多,东榜豫、冀二州人多。”刘璿答道。
用东西榜来分取孝廉,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当初没弄东西榜,结果中原士子以决定性优势拿到了孝廉的名额,巴蜀士子比例次之,荆湘、雍凉士子占据较少。
引得大汉高层不满,希望刘禅限制中原士人孝廉的名额。这让刘禅如何能同意,大汉已经这般折腾中原士族了,如果还实行以歧视性政策对待中原士族,怎么让他们归心。
于是刘禅想出了东西榜,明面上没有采取歧视性政策,但实际上却保证了关西人的利益,让关东人内部自我竞争。
“可!明岁再增设一武略科,不与文吏、儒学可相同,由枢密院主持。让凉、并、朔等边境百姓亦能有机会以武入孝廉,以聚边郡人心。”刘禅吩咐道。
“诺!”
“对了!”
刘禅将刘谌的奏疏拿了出来,说道:“朔王以朔国无文学之士,难以教化国内蛮夷,今听闻涿郡孝廉张华有才,欲请入国内,引为博士。不知太子以为如何?”
刘璿斟酌一二,说道:“父皇,张华之名,儿臣亦有所闻。按其五弟所言,其藩国实需张华此等文学之士,可准其所求也!”
刘禅的问题并不好回答,于公,刘谌为国事忧虑,于私,刘谌乃是刘璿的弟弟。因而没反对的理由。
当然从刘璿本心而言,他也认同刘谌的做法。朔方初复,大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营。
“好!便依按太子所言。”
“诺!”
PS:今天暂时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