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大明:爷爷,我不想当皇上啊> 第1132章 朝令夕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2章 朝令夕改

“所以,是因为我们的到来,导致了这个时代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将历史推回正轨。”

朱烨面色沉稳,语速平缓,似乎早就已经心中有数。

“这话说得倒也没错。”

方仁美认同的点了点头。

“但是好像这样的际遇只是针对你。”

“毕竟我和沐惠两人穿越过来的时间都比你久。”

“却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事情。”

“由此也不难猜出来,这个时代的变动,也是因你而起。”顶点小说

方仁美一边想一边说,而且越来越觉得可能。

他穿越到大明这么长的时间,历史的发展都没有什么影响。

真正追根溯源,大明朝的变动还是自从朱烨出现以后才发生变化的。

也恰恰说明,罪魁祸首就是朱烨。

“这也没法说,如果真的和其他人没有关系的话。”

“我们自然也不会汇集到一起,彼此相识了。”

朱烨若有所思的端起了酒杯,送到唇边轻抿。

方仁美看着朱烨的动作,眨了眨眼,认同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接下来呢,你打算怎么办?”

过了一会,方仁美看朱烨没有开口的意思,忍不住出声问道。

“能怎么办。”

朱烨苦涩又弥漫上脸:“顶着这张脸,也只能做该做的事情了。”

“也是,你都决定迁都了,我也是多此一问。”

方仁美也忍不住垂下头去,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是呀。”朱烨的声音有些惆怅。

缓缓闭上眼睛,朱烨的思绪却还是有些翻涌。

迁都一事,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

不过好在徐妙云并没有什么意见。

接下来自己便可以着手做准备了。

不过在筹备期间,他还要先完成一些旁的事情。

看了一眼独斟独饮的方仁美,朱烨伸手按住了方仁美斟酒的手:“酒后误事,少喝些才好。”

方仁美的动作顿了顿,也知道朱烨说的对。

如今他们行事务必要小心,自己和朱烨待会还要入宫,多饮了是不好

“欢乐的时光总是十分短暂。”

方仁美摇摇头,却还是认命的将酒壶放回远处。

“得了,奴婢这就伺候您回去。”

方仁美起身,冲着朱烨略施一礼,故意赌气的说道。

朱烨无奈的摇摇头,却也没有阻止方仁美。

他知道方仁美不是没有分寸的人,在四下无人的时候,朱烨倒也不想束缚着他这稍纵即逝的轻松。

既然说完了该说的话,算算时间,也确实该回宫了。

朱烨起身,两人一前一后,如同来时那般,折返而归。

第二日一早,朱烨便让方仁美将自己前一夜撰写的皇令当着朝中百官的面,宣读了出来。

朱允熥在位时,树立的那些规章制度,统一被废。

朱烨还是决定继续任用朱元璋留下来的那些律法成例。

这样的做法,自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当然也必不可免的得到了一部分官员的反对。

“皇上,国之大律,怎可朝令夕改,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有大臣站出反对朱烨的命令。

可朱烨根本就不理会,即便这大臣站到了自己的面前,朱烨也旁若无人一般,置之不理。

“皇上,臣附议。”

见朱烨不作理会,又相继有人站出来继续出言。

“哦?所以,爱卿既然知道不能朝令夕改,那朕的旨意都已经颁布,这个时候收回来,就算不上朝令夕改了?”

朱烨脸上冷漠至极。

这些出言反驳的大臣,自然都是当初朱棣亲自留下来的旧臣。

这些人跟在朱允熥身边任事,对于朱允熥的治国之道,自然也是认同的。

不然依照朱允熥的性子,与自己意见相悖之人,又怎么可能留朝任官呢。www.

所以这些人跳出来反对他,朱烨早已经有所预料。

这也是他为什么,根本就没有召集大臣商讨,而是直接下令的原因。

他如今的身份是说一不二的朱棣,不是当初那个谦逊和善的朱烨。

所以,他没有必要和这些大臣一一解释,说服他们接受。

更没有必要告诉

这些人,他恢复朱元璋在世时所用的律法,究竟是为了什么。

只要他顶着朱棣的这张脸,他想做什么,不用和任何人商量。

“这……”那几个站出来的大臣没想到‘朱棣’会这么怼他们。

脸上虽然挂不住,但是到底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是他们拿着朝令夕改先说事的,也怪不得‘朱棣’。

“可是皇上,当初这些皇令理律,确实是经过众臣商议,对大明百姓都是有着极大好处的。”

“如今贸然更改,难免民间会哀声载道,得不偿失呀。”

又有人开口劝说道:“还请皇上三思而行。”

这圣旨虽然已经写了,可到底还是没有施行。

如今收回成命,倒也算不得朝令夕改。顶点小说

倒是一旦颁布这等皇令,到时候在民间会掀起什么风浪,谁又能说的准呢。

“怎么,朱允熥当初颁布的皇令于国于民大有利处。”

“那么先帝使用的律法,就一无是处了吗?”

“难道你们是在质疑先帝的治国之道不成?”

龙椅上的‘朱棣’语气冰冷,灼灼的视线,盯着那开口说话的大臣,咄咄逼人。

“臣,臣不敢……”

这么大一顶高帽子扣下来,这大臣自然站不住脚,立马人就跪了下去。

“起来吧。”

看着殿内乌压压跪倒了一片,‘朱棣’缓了缓,才开口喝道。

待众人又胆战心惊的起身之后,‘朱棣’才继续开口。

“你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益处,却丝毫没有远瞻那些法律条例给国家带来的弊端。”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管理办法,这叫因地适宜。”

“此举措,确实有益于天下百姓。”

“可是地方条例不同。优待政策也不同,所以导致了人口大规模的变迁,这些弊端你们也不能忽视。”

“先前战争不断,这些缺点暴露的不明显。”

“可如今太平盛世,日后总不能继续富饶的地方百姓撑死。”

“资源匮乏的地方百姓饿死。”

“共同发展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