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目睽睽之下,赵旻这个苟哥不敢公然回应卞夫人那…
说不清道不明、似蕴含着极复杂情感的媚眼儿。
赵旻只能再次行礼告退,与夏侯渊、曹仁走出曹家大院正厅。
八月底的凉风迎面吹来,苟哥的酒意瞬间醒了一大半。
其人俊脸含笑,却暗自心惊:
老子如今已有亲儿子,所以卞夫人的温柔陷阱,老子绝对跳不得!尤其是…
绍叔如今一直在找老子的把柄!老子决不能给绍叔任何出兵的理由和借口!
于是乎,苟哥自然而然地开始装醉。
“妙才兄,子孝兄,旻不胜酒力,如有要事,明日再谈如何?”
曹仁对此并无异议。
“从文,便如此,你且安歇。”
然而…
渊哥却不这么认为。
“主公,某家元让兄长、子廉皆有意助主公战袁本初、为孟德兄报仇,稍后某家兄长、子廉当前来与主公商议此事。”
苟哥暗暗松了口气。
不管是夏侯惇还是曹洪过来秘议都无所谓,只要卞夫人不夜袭就好。
此刻醺醺然的苟哥,绝对抵抗不住卞夫人这醉人熟妇的诱惑。
遑论苟哥此行的主要目的,正是将曹家、夏侯家一众英雄招至麾下,次要目的才是拜祭曹老板。
于是乎,苟哥欣然颔首。
“既如此,便有劳子孝兄送旻至书房如何?”
曹仁也是个妙人。
其人在听闻夏侯惇、曹洪有意投效赵旻之事后,虽然未做任何表态,但其人也并未拒绝苟哥的请求。
“从文请随某来。”
少顷,三人便在仆客陪同之下,走进位于二进的书房坐定。
曹仁令仆客把守门户,其人亲自用小炭炉烹煮热汤,等待夏侯惇等人到来。
另一边厢…
卞夫人唤来仆客,送二子回房安歇…
卞夫人的长子、曹老板的次子曹丕仍在为老爹守孝,不宜出来会客,所以卞夫人并未唤曹丕来前院。
俩孩子走后,曹家如今实际上的家主卞夫人,俏脸变得肃然起来。
“诸君,阿旻此番前来,除拜祭孟德公之外,想必亦有意征辟诸君出仕,曹家、夏侯家当何去何从,诸君不妨直言。”
卞夫人此言一出,厅内众人便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夏侯惇。
夏侯惇眯起眇目,也就是独眼,似笑非笑地看向故兄之妻、嫂嫂卞夫人。
“嫂嫂既已胸有成竹,何必再多此一问?”
卞夫人本来肃然如寒霜的俏脸,骤然绽放出如冰河解冻、百花盛开般的笑容。
“如此说来,元让对此并无异议?”
夏侯惇霍然起身。
“嫂嫂,锦上添花远不及雪中送炭,便如此!”
其人复又看向曹洪、曹纯这两个同辈兄弟。
“子廉、子和,你二人以为如何?”
曹洪也长身而起,哈哈一笑。
“元让兄长所言极是!天下大势不可睽违,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袁本初纵然实力雄厚,亦难违此浩荡大势、人心所向也!”
话已被他们二人说尽,曹纯只好抱拳。
“二位兄长言之有理!”
卞夫人含笑颔首。
“甚善!然则…诸君,妾尚有一愿也。”
言罢,卞夫人檀口轻启,说出一番话来,厅内众人闻言…脸色登时一变。
曹家大院书房内,苟哥正向夏侯渊、曹仁二人分析天下大势。
“妙才、子孝,若我此番定荆州、安江东之计可成,则袁本初欲营造之合围之势,便不攻自破也。
若明年袁本初不对我兴兵,我再趁机设西域都护府、彻底安定益荆二州,则勉强可与袁本初匹敌。然则…
袁氏雄踞幽、冀、青、并四州,且鹰扬河朔,其人麾下带甲岂止十万、精兵良将如云,是故此战必将持久,我当以守御为主,再徐徐图之方可。”
官渡之战中,袁绍损兵折将、消耗粮草辎重无数,但仅仅一年不到,其人便复又生龙活虎,由此可见,袁绍实力、底蕴之雄厚。
原属袁绍麾下、并熟知袁绍实力的夏侯渊曹仁二人,听得连连颔首。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声长笑。
“从文勿忧!袁本初实力虽强,亦难敌大势、人心也!”
苟哥闻言大喜。
因为在房外长笑而发豪迈之言者,不是他人,正是夏侯惇。
当年夏侯惇为了曹操在袁绍阵营中的地位稳固,曾多次无惧生死、立下汗马功劳无数。
司马炎登基后曾公开感叹:“夏侯惇是曹魏开国元勋,功绩可永留史册”。
(晋武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
摘自《晋阳秋》。
而夏侯惇的功绩之所以被王沈、陈寿河蟹删减,九成九的可能,是夏侯惇所立大功,都与其人助战河北有关。
夏侯惇的这些功绩一旦被载入史册…
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后人,曹老板一开始其实是袁董手下吗?
所以,为了保留恰饭的家什儿,不留下碗口大的伤疤,陈寿便果断将夏侯惇的功绩删而不载。
综上所述,
我们如今看到的《三国志》,便只剩下惇哥做老农的记载…
于是很多小学生误以为惇哥徒有虚名。
苟哥当然不这么认为。
他老叔赵云,在官渡之战时曾将惇哥视为大敌…不亚于关云长的大敌。
夏侯惇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苟哥恭恭敬敬地请惇哥、洪哥、历史上虎豹骑首任骑督纯哥进来。
就在这时,苟哥心中突然一动:老子何不趁机组建虎豹骑?
以夏侯惇之勇、夏侯渊之速,由其二人率虎豹骑,一定可…
但其人很快便将此想法甩到一旁。
苟哥的当务之急,是招纳曹家、夏侯家的一众良将名臣。
待众人坐定后,苟哥便迫不及待开口。
“元让兄长、子廉兄长、子和兄长,旻自去岁入许都以来,始终恪守臣道、奉主上以从民望,秉承孟德公一统天下之遗志而征战四方。而今…
旻侥天之幸,总算为皇汉收复益、凉二州,使朝廷掌握兖、豫、徐、司隶、益、凉六州,及并州上党、荆州南阳、扬州九江三郡。
旻今可谓勉强收复皇汉近半皇土,使朝廷拥中原腹心之地、巴蜀天府之国、西域货殖之路,假以时日,皇汉复归于一统可期也…”
夏侯惇笑呵呵地打断了苟哥的话。
“然则…袁本初虎踞河北、拥四州之地,实力雄厚,从文纵然百战百胜,恐亦非袁本初之敌手也,然否?”
苟哥对此毫不避讳、重重颔首。www.
“正是!元让兄长可有何妙策?”
夏侯惇捋须而笑。
“从文于白马城筑坚城,复于延津渡修堡寨,后又请刘玄德坐镇东郡濮阳城,以扼守大河南岸,此计甚妙也!
今泰山羊衜才能虽远不及刘玄德,然羊家于兖州素有名望,羊衜此人德行亦素卓,是故东郡虽乏良将镇守,一两年内亦无忧也。”
东郡治所前后迁移数次,最终由东武阳迁至濮阳县。
东郡太守,如今是泰山士人、悬鱼太守羊续之子、蔡琰亲妹婿羊衜。
羊衜能力一般,其人防御袁绍,所依靠的是赵旻官渡之战后修筑的坚城固寨、东郡士民上下一心,以及…
苟哥挖空心思、克己复礼、百战百胜之威所营造出的短暂和平环境。
然则…诚如夏侯惇所言…
于是苟哥不假思索,长身而起,在这一刻,其人犹如刘帮主附体。
“旻恳请诸位兄长助旻一臂之力!”
没错。
苟哥缺的是可独当一面的大将。
苟哥麾下,其实不乏大将。
但赵云必须坐镇许都,否则苟哥出征时心里难以踏实…历史上的刘帮主,就是这么用的赵云;
程昱程老头儿将来可继续坐镇鄄城,抵御袁绍一方青州方面的攻势。 但如今颜良坐镇成都;于禁坐镇阳关;张绣坐镇宛城;徐庶坐镇玉门关;满宠都督凉州、西域。 这些大将都不能挪窝。 次一些的大将… 渊哥莽起来恐怕连其本人都害怕;张辽目前还做不到独当一面;徐晃要与甘宁互补防御…;李典年纪太轻难以服众; 马超、庞德在中原毫无根基,甚至遭中原士人歧视,他们更适合征战四方;至于乐进… 进哥哪儿都好,就是话太少。 进哥更适合做无坚不摧的尖刀、出其不意的奇兵,而不是坚守防线的守军。 总而言之,苟哥缺的就是一个夏侯惇,外加曹仁、曹洪、曹纯等猛将。 诸君须知,夏侯惇在袁绍军中,至今仍颇有威名。 当然了,夏侯惇等人,要的就是苟哥这句话。 锦上添花,哪里有雪中送炭更好? 是故,夏侯惇等人哈哈大笑起来。 夏侯惇抚须笑道。 “从文,某等投效于你并无不可,然则,从文需以国士待某等方可!” 苟哥大喜之余,也习惯成自然地讨价还价。 “诸位兄长愿助旻一臂之力,旻自欢迎之至,然则,即便诸位兄长助旻破袁本初、一统皇汉天下,立下泼天之功,亦不过世袭县侯耳。” 这已是西汉开国功臣的待遇…其中曹参、夏侯婴正是曹家、夏侯家的老祖宗。 夏侯惇等人对此欣然应允。 夏侯惇想起卞夫人之愿,复又道。 “可也!此外,从文尚需许诺一事。” 【作者题外话】:在讲卞夫人上位之事前,咱们提到,为何孙策东渡之初,要沿着长江南岸一路向北扫荡,而不是返回老家富春。 因为彼时(195)接壤丹阳北部的广陵地区,应该已有吴景势力的分布。 理由显见,广陵郡同时接壤淮南(袁术)与丹阳(刘繇),吴景与孙贲的渡江时间又早于孙策,在广陵占据桥头堡,并不奇怪。 故此,孙策才会选择如此进军路线。 咱们来看一看,周瑜的立场问题。 周瑜曾被袁术胁迫,返回寿春,在袁术死亡的前一年(198)才再度出奔江东。 周瑜是跟随孙策渡江的元勋,从其本传记载 看,周瑜“还镇丹阳”时,刘繇主力已经被击溃。 但《周瑜传》有一处十分隐蔽的记载,即周瑜还镇丹阳不久,袁术便遣堂弟胤代周尚(周瑜叔父)为丹阳太守,而周瑜与周尚,则被召还寿春。 刘繇奔走,而(孙)策之众已数万矣……顷之,袁术遣从弟(袁)胤代(周)尚为太守,而(周)瑜与(周)尚俱还寿春。--《吴书周瑜传》 孙策当时已经控制丹阳北部,自然不可能重归袁术麾下,遂驱逐袁胤,自署徐琨为丹阳太守。 之后周瑜便不见记载,直到建安三年(198)才借着“为居巢县长”的机会,出奔江东,再度归附孙策。 (袁)术欲以(周)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吴书周瑜传》 换言之,周瑜被召还寿春之后,长期处在袁术的软禁之下。 其人大约被禁锢了两年左右(196-198),才重获自由。 这里有必要探讨一下周瑜的身份变化问题。 首先要看到,周瑜家族避难淮南寿春,依附袁术,那庐江周氏的宗族子弟,自然便成为袁术的“质子”。 庐江周氏为地方冠族,累世公卿,成员一定不少。 (周瑜)从祖父(周)景,景子(周)忠,皆为汉太尉。父(周)异,洛阳令。--《吴书周瑜传》m. 换言之,即使周瑜想投奔孙策,碍于宗族安全,也会投鼠忌器。 这就是为什么袁术一纸书信,便能将“身在丹阳”的周瑜直接召还。 再谈一谈建安三年(198)周瑜重获自由的原因。 从时间背景上看,建安三年(198)是袁术称帝的第二年,也是袁术死亡的前一年。 袁术在该年中连续遭遇曹操痛击,在豫州地区的兵马属地尽数丢失。按照《后汉书》记载,袁术彼时山穷水尽,到了“大将死,众情叛,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的绝境,翌年(199)夏季便呕血暴死。 (曹)操击破斩(桥)蕤,而(刘)勋退走。(袁)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后汉书袁术传》 换言之,周瑜重获自由时(198),袁术的健康状况应该已经很糟糕了,地盘也被孙策、曹操等人不断蚕食,甚至连刘备也敢趁乱踩上一脚。 (袁)术因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截杀)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后汉书袁术传》 因此周瑜求为“居巢县长”时(198),袁术已经无力控制,只得听之任之。 居巢县属庐江郡,庐江郡在袁术大将刘勋手中,也是彼时袁术残存的地盘之一。 (孙)策攻(陆)康,拔之,(袁)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吴书孙讨逆传》 只不过袁术没有想到,周瑜离开寿春之后,并未如约前往庐江赴任,而是渡江投奔孙策。 当然,按袁术当时(198)的身体状况来看,他即使预料到周瑜叛变,也无力阻止悲剧发生。 孙策听闻周瑜重获自由,大喜,亲自接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授兵二千,骑五十”。 (孙)策亲自迎(周)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书周瑜传》 “兵二千,骑五十”的规格,是孙吴授兵制度的最高级别,与程普、韩当、吕范等人的待遇完全相同。 由此可见孙策对周瑜的重视程度。 兴平二年(195)孙策东渡,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历史基础。 关于孙策东渡的具体时间,记载纷纭。《魏书武帝纪》、《吴书孙讨逆传》、《蜀书许靖传》、《后汉书献帝纪》与袁宏《后汉纪》记载莫衷一是,从初平四年(193)到兴平二年(195)皆有。 按《资治通鉴》考订,确定为兴平二年。 田余庆在《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中,也明确支持司马光的观点。 就诸书记载来看,孙策东渡,事在兴平二年(195)毫无疑问。 孙策东渡之事,历来被读者关注; 我们另辟蹊径,以微观问题入手,从丹阳太守变迁、孙策进兵路线、周瑜身份变化等角度,进行探究论述。 通过阐释自己所读所想,勾稽串联背后逻辑,拼凑完善事件始末,如此,相信会对诸君有所裨益。 范晔在评价袁术时,称其“日失忠信,变诈妄生;苟肆行之,其以欺天”。 贬斥之意,跃然纸上。 谋不可得之事,日失忠信,变诈妄生矣。况复苟肆行之,其以欺天乎!虽假符僭称,归将安所容哉!--《后汉书袁术传》 从历史发展来看,袁术“变诈”东汉,而孙策“变诈”袁术; 袁术欺天,又被孙策所欺。 如此,可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下一章,咱们聊一聊孙坚。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