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世仙人,这对于所有的修行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震撼。
因为姿秦汉以降,世间已经越来越少见到仙人的踪迹了,尤其是自唐朝的上洞八仙之后,这世间就已经几乎再没有仙人出现过了。
修行者所说的仙人,可是正儿八经度过了天劫,修为至少突破练神返虚之境,甚至是炼虚合道的真仙,而非是凡人口中的所谓“仙人”。
就好比宋初的陈抟老祖和明初的张三丰,这两位都是世间传说中的“仙人”,但修行者们都知道,陈抟老祖从赵匡胤手中下棋赢了华山的时候,他还没有成仙。
陈抟老祖是靠着点化赵匡胤,扶龙庭分润了王朝气运,这才成为有确切记录的最后一位成仙的仙人。
而张三丰虽然有种种神异流传,但其本人却并没有成仙的确切信息或者记录,武当山上的那些道士和修行者对此也讳莫如深。
虽说对外一直传说张真人已经得道成仙,可谁也不能确认张真人是真的成仙了。
毕竟如今天地灵气衰竭,早已无法满足修行的需要,一尊练炁还神境界的修行者便已经很难在世间行走,又遑论是修为要高出好几个层次的仙人?
所以朱瞻埈的出现,对于南京城中的修行者来说,不啻于一场大地震,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这种震撼之下,朱瞻埈带回来的一箱箱灵石和金银反倒是一点都不显眼,就这么被青玉卫的军队护送进了皇宫。
一路上顺风顺水的,让原本还担心有胆大包天者想要抢夺灵石的朱瞻埈不由得好生失望。
他如今得到成仙,虽然不是那种张扬的性子,但也还是想要找個机会立立威的。
毕竟,比起说一千道一万的嘴上功夫,实打实的兵刃架在脖子上让人感到疼无疑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但这些修行者不接招,就未免让朱瞻埈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当然,他也可以强行展现他仙人的修为,以另一种方式来震慑南京城中的修行者。
可这种
威慑,始终不如血淋淋的脑袋来的有效果。
成仙之后的他虽然谈不上肆意妄为,但也依旧贯彻了他从心所欲的修行理念,在做事的时候越发的由着自己的性情来,而非是刻意的考虑其他。
当然,朱瞻埈并非滥杀之人,并不会随便找个借口去肆意屠戮南京城中的修行者。
他所奉行的修行理念虽然是从心所欲,但同样也遵循着“不逾矩”的原则,不会自己去逾越规矩。
——————————————————
郑藩大军进京,受到震慑的并不仅仅只有城中的修行者,还有朝廷上下所谓的“太孙党”。
大明王朝传到如今,算上建文帝的三代帝皇里两位都是靠着刀兵登上的九五之尊之位,朱元璋那是开国皇帝另算不提,朱棣可是正儿八经的藩王造反。
朝中大臣大多都经历过靖难,当年的事情也都还没有忘记。
虽然这些年朝廷文过饰非,不再承认建文一朝的存在,将洪武年又沿用了四年,硬生生将朱棣抬成了正统的太宗,但谁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有着这么一个榜样在,汉王之前又是因为造反被贬到云南,如今又因为造反被提溜回来,谁敢保证朱瞻埈不会想要重复一遍呢?
尤其是当满城的修行者都在开始传朱瞻埈已经得道成仙的时候,这种担忧就更明显了。
一位得了长生的仙人,要是坐上了龙椅,老朱家又是祖传的对文官刻薄……
这种事情对于很多江南士族出身的文官来说,是想想都要做噩梦的事情。
但有人反对,自然也就有人支持,郑王党在朝野上下也不是没有势力。
要不是朱瞻埈一直都表现得“不争”,说不得郑王党就要压过太孙党,成为朝中第一大势力了。
甚至于即便朱瞻埈“不争”,郑王党在朝中也有着近三分之一的官员支持,这些人虽然没有和朱瞻埈有什么往来,但却都是支持他继位的。
如果朱瞻埈真的想要谋朝篡位,或者效仿朱棣
再来一次“靖难”,这些人或许不会全都支持他,但只要有七成的郑王党支持朱瞻埈,他就真的能掀翻现在的朝廷。
于是乎,随着青玉卫和东海水军进入南京城,无论是太孙党还是郑王党都开始了活动。
原本就因为修行者云集而风起云涌的南京城此刻变得越发的暗潮汹涌,但凡有点政治嗅觉的人都感觉到了,这一次将会是决定未来大明皇位继承人的关键了。
毕竟这二位,一位是刚刚平定安南叛乱、镇压了汉王造反,又有正统太孙之位的大义在手,获得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支持。
另一位则携讨伐倭国的大胜之威,又有传言已是长生不老的得道真仙,之前就已经证明了自己无论文治武功都胜过太孙的大明第一藩王,手中握有天下第一强军,凭实力都能硬抢皇位。
二人一旦争斗起来,必将是一场谁都不愿意看到的龙争虎斗,搞不好便又是一次靖难之役。
这不免引来了朝中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担忧,担心真的引发又一次靖难之役的话,会引得江山社稷动摇、天下再一次生灵涂炭。
尤其是这一次还有着修行者的存在,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人甚至想要阻止朱瞻埈入宫,可偏偏这一次朝廷还需要仰仗郑藩来解决修行者的事情。
于是朱瞻埈的这一次入宫,也就成为了多方瞩目的焦点。
奉天门外,负责监察气运罗盘的官员注意到,随着朱瞻埈的入宫,一股前所未有的气运也随即注入到了大明的国运之中,令大明国运翻腾,竟呈现出腾龙之象。
“这!这是吉兆啊!”一名官员大声疾呼,脸上喜形于色。
但另一名官员却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郑王殿下如此气运,为何偏偏是次子?”
很显然,这二人在见识到了朱瞻埈对大明国运的影响之后,都有些不看好朱瞻基这个太孙。
而在各方的担忧和注视中,朱瞻埈也来到了奉天殿,以极高的规格朝见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