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大唐第一臣> 第四百一十五章:宁州杜凤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五章:宁州杜凤举

同往宁县的官道上,唐军正在行进着。

看着那高高飘扬的三面大旗,分别上书“唐”、“李”和“秦”三个大字,将士心中顿生威武雄壮之气概,雄赳赳,气昂昂,全军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士气如虹。

李世民坐在马背上,手中捧着一张地图聚精会神的看着。

身后一名中年文士捻须赞叹道:“壮哉,仅看这雄师行军,便知秦王善战之名,绝对名副其实”。

听得声音,李世民回过神来,朗声笑道:“杜先生这是奉承我吗?”

那人正是豳州的私塾先生杜凤举,闻言摇头失笑道:“当不起先生二字,大王唤我表字凤举即可,在下一介白身,无欲无求,又何须奉承呢”。

李世民听了摇摇头,“凤举便是这宁州人,此行过后可就不是白身了,不然对不住凤举你这满腹才华啊”。

杜凤举闻言愕然,忙是辩解道:“大王,在下无意出仕”。

李世民却不听他细说,直说道:“野有遗贤,这是朝廷的过失,既然被我发现了,凤举你就休想闲云野鹤了,再者说,你莫要辜负乔公山一番苦心啊”。

杜凤举闻言苦笑,只得应着,再若是推辞那就不仅仅是不识抬举了,更是涉嫌邀名养望了,并非人人都是陶渊明。www.

“杨贼固守宁县,不知凤举有何妙计?”李世民挑眉问道。

杜凤举摇头一笑,“考校这么快的吗?”

幸亏杜凤举并非是银样镴枪头,李世民叫他随军从征杨文干时,杜凤举便有所准备。

略一沉吟,杜凤举直言道:“杨文干之所以能够固守宁县,在于城中士卒不明真相,更有观望的世家豪族暗中支持。

如今大唐四海臣服,相信城中军民定是不敢叛逆,大王师出有名,奉旨讨贼,只需秉持大义,亮明旨意,以秦王你的威望,大军威逼之下,宁县不日可破”。

听得杜凤举的话,李世民不住点头,继续问道:“那为何钱九陇受阻于城外呢?”

“其一,郇国公威望不及大王,其二,听闻郇国

公秉性刚勐,连日来只是勐攻城池,此举势必激起城中臣民激烈反抗,只知宣威而不示以大义,偏偏城中军民畏德而不畏威,畏大义而不畏刀兵,大王德威并重,自是马到成功”。

李世民听得很是满意,这跟他想的不谋而合。

在钱九陇攻城两日无果后,李世民便是在思考这个问题,陇西支持李建成的人不在少数。

其一是因为李建成是嫡长正统。

其二便是李世民当年在陇西大规模用兵,杀得薛举麾下的陇西兵溃不成军。

实际上陇西乃至于关西,对于李世民的态度并不友好,支持李世民的人多是关东地区的,如河东、中原、山东等地。

所以庆州宁州诸多军民明里暗里支持杨文干据城而守,试图声援李建成。

但现在李世民携圣旨而来,明确表明杨文干是反贼,附从者以谋逆论处,以秦王的赫赫凶名大军压境,料想那些人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所作所为了,毕竟真正想造反的人少之又少。

关西是李唐的大本营,民众对于大唐的归属感还是很强的。

说白了,庆宁二州的军民只是想暗中声援李建成,并无意造反。

大体方略定下后,李世民便命加速行军。

坊州,仁智宫,出来避暑散心的李渊经过这一事件,兴致全无,当即下旨回京。

因为有高冲的存在,乔公山寻到高冲举报此事,高冲迅速接管物证并如实上奏,事态始终掌控在朝廷手中,并没有像原本轨迹上一样,事发突然,杨文干毫无征兆的起兵,夺取宁州,威逼坊州,逼得李渊连夜潜避凤凰山,唯恐杨文干突袭。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

李渊起驾回京,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竟是没有提及李建成,可怜李建成依旧在任智宫外的营帐中囚禁。

夏日炎炎,营帐矮小憋闷,蚊蝇滋扰,这对于自幼生活优握的李建成来说,别提有多难受了,李建成生下来便是唐国公世子,长成后立

为太子,堪称是翩翩君子的典范。

如今囚居在这小小的营帐之中,耳边响着嗡嗡的蚊蝇之声,面前粗糙不堪的麦饭,甚至连身上的粗衣都将皮肤剐蹭得生疼,李建成心中大恨,渐渐的这个恨在心中生根发芽。

尽管李建成囚居玉兰山营帐,但长安城中依旧是围绕着他展开激烈的讨论,维护嫡长正统的人并不在少数,新任中书令,密国公封伦便是其中之一。

封伦,字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渤海封氏是跟高氏齐名的望族,封德彝的祖父封隆之官拜北齐尚书左仆射,其父封子绣官拜前隋通州刺史,世代官宦。

而且渤海封氏善于联姻,封德彝的母亲出身于范阳卢氏,妻子出身于弘农杨氏,封德彝本人学识过人,但是心思太过奸滑,一心钻营权谋。

当年入仕为前隋越国公杨素的幕僚,便娶杨素的堂妹为妻,而后升任内史舍人。

杨广巡幸江都,内史侍郎虞世基掌权,便取悦虞世基,狼狈为奸,直到宇文化及弑君夺权,封德彝再次投奔宇文化及,官拜内史令,终于拜相。顶点小说

宇文化及败亡后,封德彝投唐,李渊鄙夷其人品,斥责其谄媚不忠,罢官遣返,但是封德彝上了一封密奏,其内容不得而知,但李渊大喜,赦免其罪,官拜内史舍人,此后数次升迁,直至官拜中书令,爵封密国公。

但是封德彝还是有些才能的,当初李世民剿灭刘武周,平定河东后便挥师东进,征讨王世充,诸多朝臣反对,唯有封德彝力挺,认为应该乘胜再战。李渊同意。

当李世民在洛阳僵持不下时,朝臣建议撤军,封德彝再次出面反对,认为王世充已经穷途末路,计穷力竭,应该一鼓作气,彻底将其铲除。李渊再次同意。

突厥南侵太原,群臣建议献礼议和,唯有封德彝认为突厥是喂不饱的豺狼,只要打赢了才能言和,否则突厥一定得寸进尺。李渊依旧同意

通过这三件事,尽管封德彝往年名声不太好,但是在朝中足以站稳脚跟。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