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上,原来的广州将军府里也是一片灯火通明,政权初建时有太多事情需要沟通协调,也有很多利益需要完成分配,很快便有仆役上来换了烛火,再给众人续上茶水。
赵源倒显得精神奕奕,他望着众人继续补充道:“选官制度依托科举考试,但是考试的内容、形式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其次选拔原则上也需要进行调整。”
众人一脸期待地看着赵源,总觉得他有无穷无尽的想法。
“过去的科举考试,往往一次只能取得三甲一百多名进士,上来便委以重任,这一点其实并不负责,那些皓首穷经的进士们往往也不具备担任一地正印官的能力。”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赵源补充道,这一点其实历代王朝也都有所知晓,因此才会有观政这一环节,就是为了让新科进士们在正式当官前去了解下别人怎么当官,但是这一环节往往流于表面,收效也就不太理想,促使许多正印县令压根不懂得地方政务,往往只能将一县政务尽数托付于地方胥吏之手,进一步加剧了胥吏治民的局面。
“咱们的科举考试,将会以考试和做官相结合,比如每个人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者可以授予秀才,那么这些秀才全部给我去地方当官,当什么官呢?从最底层的官员,比如县里的三班六房的典吏、书半,比如乡镇里的巡检下的攒典,我们可以给这些官员授予品级,比如最低的从九品。”
赵源继续道:“那么,怎么样才能升官呢?很简单,三年一考,考满才能参与下一阶段的科举考试,考上了以后就可以担任更高一级的官员,比如县令、县丞、典史之类,以此类推,倘若过了三年后,再次考满,就可以参加进士考试,如果考上了进士,就可以担任五品以上的官职。”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官员,一律不得进行升迁。”
听到了赵源这番话,众人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按照这个标准干下去,将来升到中枢的官员的确将拥有极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光是在秀才、举人和进士阶段就必须至少在基层干六年,而且干完后最多也就是正五品的知府或者是知州,再想往上升还得继续干。
尽管名义上,赵诚才是复汉军的头领,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赵家的核心是赵源,而赵源目前所定下的这些规矩,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祖宗家法。
赵源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继续道:“其次,咱们在考试内容上,暂时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但是等到两年后,咱们的科举考试内容将会进行调整,不再以四书五经儒家为要,改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专业技术考试,即所有需要特殊技能经验的官职需要通过这一类考试,另一个方向就是以实用为主,考核官员的认知能力和执政能力。”
这一项考试,赵源参考了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即《行测》和《申论》。
当然,为了避免读书人激烈反对,赵源也很贴心的将时间调整为两年后。
众人好不容易消化完这些内容后,却难得的没有提出别的意见,只有四舅哥潘师徵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咱们多少年考一次科举?”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每年皆可考一次。”
赵源轻声道:“咱们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所以每年的三月份将进行组织考试。当然,咱们现在仅仅只占据了广州,前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赵源继续道:“当然,官员有进自然也有出,监察院将会全面负责考核官员的政绩,配合教育司和选吏司完成人才选拔考核,倘若出现不合格者,亦由监察院做出开革处理。另外,地方衙门和各司衙门也有权力对下属官员进行单独考核,可以向监察院提出开革请求,监察院复核后亦可完成开革。”
在这一套体系里,监察院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完成对官员的监督任用,同时也限制了地方官员对下属官吏的掌控权,没有监察院的同意,任何上位者都不能让下属直接滚蛋,从而确保监察院在这一点上拥有绝对的权威。
许久没有说话的方孟昭道:“这是文官考核,那么武将呢?”
“武举考试同样也会进行改革,武将的任用也会有一套单独的体系。”
在之前办行动队的时候,赵源就已经有所了解,严格来说大清目前所实行的武举考试,是一种极为失败的人才考核方式。
表面来看,清廷的武举考试仿照文试,同样也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核的内容既有弓马技艺,也有兵法策论,看似完备,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一塌糊涂,因为有清一代同样对武举多有歧视,但凡能参加文试的都去参加文试,实在没办法下才来参加武试,如此一来这些武举考生多不能文,策论往往不合格。
清廷无奈之下,只能将原来的内场策论废除,改成默写《武经七书》中一段,通常一百字即可,这么一来就使得内场考试沦为了走过场,选拔的人才通常也都是一字不识的粗汉武夫,压根就不懂指挥作战这些专业知识。
可以说,鸦片战争中,清军跟英军最大的差距,就体现在了双方军官的素质上。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赵源当初创建黄埔军校时,就已经考虑过军官的选拔制度,道:“后续的军官选拔,将会建立在专业的军校基础上,凡是无军校培养资历者,不得授予连级以上职务。”
方孟昭顿时皱紧眉头,道:“可若是有人立功呢?”
“凡是立功者,若无军校培养资历者,可由上级推荐前往军校就读,待毕业考核完成后,可以授予新的职务。”
赵源轻声道:“猛将必起于士伍,得改成猛将必起于军校。”
对于这一点,众人虽然不是很理解,但是却也没有反对。
唯独只有寥寥数人,才能明白赵源的良苦用心。
像方孟昭便能理解,因为他参与了进攻广州一战,也深刻见识到了目前的战争模式,已经跟传统战争出现了相
当大的变化,排队枪毙也好,散兵线战术也罢,还有炮兵作战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甚至会涉及到数学方面的计算,专业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强,传统意义上的名将很难适应新的战争模式。
就好比他方孟昭,也是经历了黄埔军校的学习,才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足够军事素养的指挥官,而不是过去那个绿营千总。
谈起教育,赵源总有许多想法,他兴致勃勃地继续介绍道:“黄埔军校可以迁回长洲岛了,我们还可以在长洲岛上建立一些综合性大学,比如黄埔大学、广州大学,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包括政界、商界、法律界......具体的可以等到伍崇曜从英国回来后开始正式着手,我们所培养的这些人才,也会成为将来‘工业革命’的支柱力量。”
“大都督,这一点倒是一件好事。”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自从赵源自立为大都督后,赵志就很注意双方的位置关系,没有再在外人面前称呼源儿,一律以大都督相称,“咱们过去经商的时候,都是师傅教徒弟的那一套,一个掌柜的顶多也就是一个徒弟,很多有用的东西都在这个传承中丢掉了......而且这么一来也限制了人才的培养,稍微不注意,就断了档,只能再去外面找。”
“若是有这么一个学校,能够专门去培养这些人才,那对咱们来说是一件真正的好事。”
“没错,咱们未来的医生、记者、管理者、律师等等所有的职业人才,都将会从大学里孕育出来。咱们在这方面要多向西人学习,我看伍崇曜这次出去,完全可以带一支专业的西人教授团队回来嘛,咱们不惜一切代价,给他们开更高的薪水,让他们来东方教学。若是有洋人愿意自己来中国开设学校,咱们也可以表示支持,土地、资金都可以提供支持,哪怕是教会学校,咱们也不是不可以网开一面嘛!”顶点小说
针对这一点,赵源也有所了解,原来历史上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开端,很大程度上都由教会学校完成,有许多知名大学的前身都是教会学校,比如历史上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震旦大学、齐鲁大学以及圣约翰大学等等。
在赵源看来,只要能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一切都可以好商量。
一旁的潘正炜却皱起了眉头,道:“可是这些洋人教学,岂不是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丢光了?”
“自然不会丢光,咱们这些学校里也会开儒学一科,到时候学生中西兼修,再择优发展嘛。”
赵源继续道:“除了这些学校以外,我们还可以开一些专业学校,比如工业学院、警察学院、医护学院一类,可以提供专业的人才。”
“当然,这些事情得有一个善于统筹的人才来负责,潘公,请您推荐一位人选吧。”
赵源看向了潘正炜。
塔读@ 潘正炜轻轻一笑,道:“大都督,看来你是当局者迷啊,眼下就有一位适合的人选,也就是你的老师——东塾先生陈澧。”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