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三万绿营残部已经被复汉军第二师和第四师团团围住,士气衰竭,上下皆无战意,闽浙总督刘韵珂则在这个时候接到了来自复汉军的劝降信。
这一封信由赵源亲自书写,通过一名被俘后的清军官员送入长乐内,信中赵源言辞恳切,他保证只要刘韵珂愿意率众投降,他可以保证投降人员的生命安全,且对于愿意向复汉军投诚的将士们既往不咎,还可以给他们前往黄埔军校就读的机会,将来毕业后可以根据才能进行提拔使用。
当然,如果有不愿意为复汉军效命者,赵源也提供了选择,可以发给路费,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被俘者不得再加入清军,否则将来再次被俘后将会立刻执行死刑。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总之,赵源在心中情深意切地呼吁所有绿营官兵,大家都是华夏百姓,原本就是同胞手足,不应在这里同室操戈,但凡愿意加入复汉军者,皆可以成为兄弟,皆可以成为同袍,为创造美好的新华夏而努力。
当然,萝卜解决了也有大棒,赵源也声称如果不愿意投降,那么将会遭到复汉军的密集轰击,战场上子弹是不认人的,届时死伤者将数以万计.......
除此,倘若清军为首者顽固抵抗,待城破之日,所有千总以上的军官都要进行审判,想在复汉军这里当大清朝的忠臣孝子可不成,必须要严格表
明立场。
为了避免清军上层昏了头,赵源除了命令派人给刘韵珂送去亲笔信以外,还让人抄写了数百份,将它们纷纷用空心弹打入长乐城内,从而利用下层军卒的士气,来逼迫刘韵珂等人做出让步。
随着城外复汉军施压,闽浙总督刘韵珂原本还想誓死不投降,然而福建陆路提督邓树春却不愿意就这么陪着这帮人去死,他联合一部分绿营心腹发动了兵变,控制了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等上百名文武官员,正式向城外的复汉军表示了投降。
长乐一下之后,方孟昭立刻向广州送去了捷报,并询问该如何处理这三万降军。
直到七月二十二日,赵源接到消息后,立刻动身赶往福建前线,同时命令复汉军第二师安排一个团对三万降军进行看管,第二师剩余军队和第四师立刻进攻福州,将这一场战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处理清军降军的问题上,赵源依然采取了分别对待的政策,对投降的清军士卒进行甄别,倘若是被强行拉壮丁拉进来的且没有荼毒百姓的清兵士卒,将会针对这些人的意愿,愿意加入复汉军则先安排进入预备役训练,愿意回家者则发给路费,让其回家。
其次,对于清军绿营中的一小撮顽抗分子,还有那些手上沾满了百姓鲜血且罪大恶极者,则进行了单独的审判,凡是判决为死刑者则就地执行。
原本三万清军降军对于此时的复汉军而言,宛如一颗坚硬的核桃,倘若不管不顾彻底砸
下来,只会将外壳和里面的肉一起砸碎,而赵源的这一番措施,则刚好去掉了外壳,可以品尝到里面的果肉了。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在复汉军将士们的一侧,则挤满了一群身着长衫的中年人,他们额头上冒着汗水,一脸希冀地望着方孟昭方向。这些人都是福建的士绅大族代表们,他们知道福州易主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自然希望来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
对于这些人,方孟昭的态度是既不热情也不冷淡,他虽然有些不齿这些士绅大族的做派,但是也明白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有利于战后福建局势的平稳,尤其是对于推行三大政策有很大的帮助。只是他是一介军人,实在不太擅长做这些事情,便告知这些人先在此地等候,到时候汉王殿下抵达福州前线后,会来接见他们。
“轰隆隆——”
“城墙又塌了,先锋营随我进攻!”
忽然间,一声巨响传来,福州城墙再次垮塌了一片,也让正在进攻的复汉军将士们发出了高声呐喊声,他们纷纷摆出了阵势,朝着福州城内发起进攻。
方孟昭看到这一幕后,顿时放声大笑,高声道:“诸位,儿郎们已经入城了,你们就不要留在这里了,速速去督战吧!”
一面血红色的复汉军大旗漫卷开来,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夺取了所有人的心志,无数人在旗帜的号召下呐喊,无数人为了它冲向了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