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逆清1845> 第273章 天朝田亩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3章 天朝田亩制度

不同于洪秀全,杨秀清算是目前太平军中少有的目光长远之人,他知道目前太平军所谓的百万之众只是一个区区的名头,不能战斗的老弱妇孺就占据了七成,剩下的二十多万太平军将士中,一多半都是从湖广和河南发展的新附军,战斗力并不强。

太平军之所以能屡战屡胜,主要还是依靠在广西和湘西参加太平军的数千客家老兄弟,这些人都是在广西经过了大规模残酷械斗经历的矿工和农民。

所谓的客家人,其实就是早年间进入两广的汉族分支,他们为了寻求生存土地,难免和当地土著爆发强烈的冲突,而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人也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宗族势力,且十分团结排外,也容易接受一些较为极端的思想,而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他们的青睐,有一种天降大任于已的救世文化主义。

这些人相信同样一个宗教,面对官府和地方团练武装的打压,很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军事化武装力量,他们持坚披锐,作战勇敢,且意志力极为坚定,属于天然的精兵苗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平军和复汉军都是通过一种信念凝结成一起的军队,相对于传统利用血缘关系捆绑在一起的军队,比如八旗和湘勇,天然具备更加强烈的紧密性,也更加容易转化新鲜血液,属于一种降维打击,这也是太平军和复汉军在面临清廷军队屡战屡胜的关键点。

但问题就在于,拜上帝教作为一种围绕在‘五王’身上的信念,其信众也会受到天王和东南西北王言谈举止的影响,而当下天王等人自己每日夜夜笙歌不说,还在继续实行男女分营制度,不许其他人分润好处,且五王内部也陷入了一种隐秘而持久的斗争,这些行为都大大削减了拜上帝教的神圣性,于是太平军渐渐从一种信念慢慢蜕变成了以广西老兄弟为核心的军事组织,即丧失了自身的信念,跟八旗、湘勇在本质上已经没有了区别。

杨秀清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发现随着一路战事进行,那些来自广西的老兄弟也在迅速减少,而且由于太平军已经脱离了广西,也使得他们无法进行补充,只能在原先的湖广和河南补充兵源,自然就导致太平军的战斗力出现了下降。

在原本的历史上,太平军与湘军交战时,湘军将帅最为忌惮这些广西老兄弟,称呼他们为‘真贼’。咸丰十一年五月,湘军在安庆赤岗岭全歼刘玱林部,因为该部近乎都是广西老兄弟组成,使得清军将帅无不欢欣鼓舞,甚至曾国藩声称‘此次杀三垒真正悍贼千余人,使狗逆为之大衰,平日或克一大城,获一大捷,尚不能杀许多真贼’。

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2年,经历了整整十一年的残酷战争,也导致老兄弟的损失巨大,太平军的战斗力也断崖式下降,到了后期客家老兄弟已经数

量极为稀少,只能使用大量安徽、湖广、浙江人充当低级军官和士兵,而这些人却并非太平天国忠诚的信奉者,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起义遭遇了失败。

眼下太平军虽然处于鼎盛时期,且局势一片大好,但是杨秀清已经隐隐察觉到了太平句深藏的隐患,他只能努力传播拜上帝教,以此增加太平军的底蕴。

与此同时,杨秀清也敏锐地察觉到复汉军和清军之间的关系,他决心改变过去太平军流寇的做法,而是占据了豫西一带,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所谓的《天朝田亩制度》,其实是洪秀全、洪仁玕、杨秀清等人一起鼓捣出来的一个土地政策,原本是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在结合了现实后的一道纲领性政策,其核心就是按照人口平分土地,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当然,洪秀全的这一思想并不出奇,因为随着历代政权的兴亡治乱以来,均田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历朝历代开国政权都会走这一步,比如唐代均田有贞观、开元之治,比如明初均田有裁抑豪强地主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稳定,到了宋代有钟相造反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更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洪秀全提出来的《天朝田亩制度》,只是将这一思想给制度化了。

除此之外,《天朝田亩制度》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土地政策,它的内容里面除了平分土地,还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教育以及社会改革方面的政策,总体而言就是一部对百姓实行全方位军事化管理的政策。

简单来说,《天朝田亩制度》的描绘中,普通人亦民亦兵,以25家组成一个基层单位,被称之为两,设置‘两司马’管理,下属每5家设立‘伍长’一人,每家则出一个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

通常来说,每个基层单位都会建立一个‘国库’,即在获得收成后,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其他都一律交归国库,像麦、豆、苎麻、布帛、鸡、犬都一律上交,而遇到了婚丧嫁娶和生育,也可以通过‘国库’领取费用,像那些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

洪秀全利用伍、司马、卒、旅、师、军四级军事管理机制,将所统治下的所有百姓都能纳入到太平天国战争机器中来,充分体现了寓兵于农,兵民合一的特点,而这幅美好的蓝图也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加入。

严格来说,这一套体制但凡能够正常运转下去,还算是相当不错,但问题就在于想要实现这一套体制,就需要大量忠诚可靠的基层官吏——太平天国实行乡官制度,所有的基层官吏都是原先的太平军将士以及贫苦农民担任,他们并不具备及格的管理能力,且数量也严重不足。

杨秀清

目前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艰难问题,他本身也是个目不识丁的矿徒,眼光固然长远但是缺乏相应的治理能力,也缺乏一套足够成熟的官僚体系来处理这件事——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夺取天下的实力而言,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极为重要,像赵源之所以能那么快平定广东,正是依赖广东士绅投靠,才得到了足够的官员去治理地方。

现如今太平军在这方面严重短缺,他们所采取的种种极端立场使得任何士绅都不愿意投靠,更不用说清廷的那些官员,这也让杨秀清颇为苦恼。

在遭遇了重重阻力后,太平军高层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了武力上面。

“东王,既然豫西没了粮食,不如就让我带兵去豫东筹粮,我倒想看看,这帮家伙能逃到哪里去?”

北王韦昌辉筹粮不力,心中早就生了几分大开杀戒的心思,他直接提出了纵兵抢粮的建议。

杨秀清脸色闪过一丝阴翳,他下意识看了一眼远方,那里是洪秀全所在的方向,眼下军中粮草已经所剩不多,几乎都有了断粮之危,可偏偏这位天王到现在还在沉溺于安乐窝中,竟然没有丝毫的担忧。m.

“那就有劳北王率领五万兵马东征,只要征到足够的粮草就即可返回,僧妖头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抵达了开封,不能小觑。”

若非无奈,杨秀清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分兵,毕竟一旦被清军窥得兵力不足的破绽,搞不好就会被打上一个措手不及。

.......

其实杨秀清的担忧大可不必,因为此时正位于开封的八旗新军状态并不算多好,僧格林沁作为大军的主帅,同样也陷入了焦头烂额的境地。

此时开封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只见一条从开封城北蜿蜒至黄河岸边的长壕正在初具规模,无数民夫在长壕内挖掘着,而在长壕里面则是一片片密密麻麻的营帐,而在数不清的营帐最东边,还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栅栏,外面则又是一道长壕。

在军营内,一队队穿着清军衣服的兵丁正形成了一条队伍,在营地中穿梭巡视,他们大部人都带着钉盔,身上穿着棉甲,腰上则扛着清一色的火铳,看上去倒显得比寻常清军绿营兵丁要精良许多。

忽然间,一队骑兵从营地外疾驰而来,其中为首之人身上则绑着一面小旗,脸庞黝黑,神情坚毅。

很快,骑兵被人拦截了下来,后面又出现了一队人马,众人纷纷下马,其中为首之人正是赛尚阿和曾国藩,而他们刚刚下马后,便来了一名身形魁梧的戈什哈,毕恭毕敬地将二人引入到了中军大帐。

此时中军帐中,僧格林沁正站在一面巨大的舆图面前,眉头紧锁,身后则跟着一大堆八旗高级将领,人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紧张。

在听到了帐外传来的通报声后,僧格林沁顿时面露喜色,笑道:“看来咱们的帮手终于快要到了。”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