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宠向刘纬索要公爵之位,还要求世袭罔替,不就是希望能给子孙后代赚来一个旱涝保收的爵禄嘛,刘纬当然明白满宠的心思,虽然不肯加封世袭罔替的殊荣,却给他的儿孙,都封了爵位!
刘纬这么做,并不影响公平,因为满宠的儿孙,都是淮南军当中的高级将领,这一次举义投诚,他们一定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功劳不小,堪当爵禄加封!
你满宠不就是想为子孙后代着想吗?干脆,我给他们直接加封爵位,不就行了?你就没有必要非得执着于世袭罔替了吧!
至于你要求封个公爵,现在却只是侯爵,我也有说法,那就是,你们淮南军投降接受改编以后,若能立刻投入到接下来的战斗当中,为大汉王朝再立新功,一统天下以后,晋封公爵应该没有问题,甚至世袭罔替,也不是不可能,就看你的功劳多大了!
刘纬绝非吝啬之人,而是这世袭罔替的殊荣,非同小可,意味着功臣的子子孙孙,千秋万代都能继承爵位!
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如果太多,势必会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高薪养着一群功臣的后代,就要花费巨额资金,时间久了,恐怕养不起他们啊!
而降档封爵呢,只要功臣的后代没有再为国家立新功,随着一代代传承,逐格降级,直至取消爵禄,国家财政就不会入不敷出,同时也兼顾了公平,激励其后代子孙奋发图强,而不是靠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饱食终日,浑浑噩噩!
想要世袭罔替?也不是不可能,就看你的功劳大小!如果你满宠能率军打下平原,活捉司马昭,我刘纬也绝不吝啬,保证封你个世袭罔替的公爵!
但现在,你满宠只是弃暗投明,举义投诚,献上淮南而已,功劳不足以封公,更别奢望什么世袭罔替啦!
刘纬的决定,通过密码电报,发给了刘青,并且把自己的意思,一同道明,说白了,就是希
望满宠能顾全大局,不要纠结这些细枝末节,尽快做出决断!
刘青领会了刘纬的用意,转而告知了满宠,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接受皇帝旨意,正式举义投诚!岂料,满宠听到这些以后,却面沉似水,波澜不惊,似乎并不买账!
为什么呢?因为满宠在与汉国联系之前,收到了司马昭下达的旨意,封他为淮南公,世袭罔替!这是张春华给司马昭出的主意,靠加官进爵笼络人心,反正晋国都快完蛋了,别说封满宠一个国公了,封王,都能舍得!
当然,满宠也不傻,知道来自于晋国朝廷的加封,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根本没法兑现!若非如此,他就没必要与刘纬联系,商量什么投降事宜了!
但是,司马昭的这道旨意,却在无形当中,提高了满宠的心理预期!空头支票,也是支票,说明他满宠值这个价钱,刘纬给出的价码太低了,自然产生了心理落差!
要不怎么说,张春华给司马昭出的那些主意,多少还是给刘纬制造了一些麻烦呢!
上蔡、汝阳惨案,幸亏刘纬处理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满宠也因为一张空头支票,导致期望太高,以至于举义投诚之事,也变得没那么顺利了!
任凭刘青磨破了嘴皮子,满宠还是没有表态,既不应承,也不拒绝,一直沉默不语,急得刘青差点没给他跪下!到最后,满宠终于慢慢悠悠地开口了,却是莫名其妙的一句反问!
“老夫是岁几何哉?”满宠忽然正视刘青,问了句与所谈之事毫不相关的问题!
“上将军,贵庚甲子有余……呃……”刘青也是一时情急,答案脱口而出,但马上就明白了满宠此问的真正含义!
满宠的意思是说,自己都六十多岁了,还能指望冲锋陷阵,沙场建功吗?因此,刘纬的承诺,简直就是忽悠人,自己到头来,只能是个侯爵,还不能世袭罔替,与期望相去甚远!
说白了,满
宠就是绕着弯地表达了不满意的心思,这就意味着与刘纬的第一轮谈判,双方并没有谈拢,举义投诚之事,可能得再拖一拖了!
刘青刚才,把能说的话都说尽了,却换来满宠这样的回复,无奈也只能告退,回去以后,将实情报告给了刘纬!刘纬闻知,亦十分不快,暗骂满宠这老家伙,拥兵自重,得寸进尺!
原则就是底线,底线不容突破!刘纬绝不可能为了满宠而破例,因而给诸葛瑾下令,命他过江以后指挥江东军迅速北进,直扑合肥和寿春,给满宠点压力,算是警告一下他,不要贪心不足,否则,悔之晚矣!
此举,亦可麻痹司马昭和晋国朝廷,令其不能洞悉淮南可能会发生的变局!
试想一下,要是汉军在淮南地区,摆足了架势,却迟迟不攻,司马昭知道了,就是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到满宠可能会叛国投敌!更何况,满宠的身边,也有司马昭安插的眼线,若是过早暴露真相,恐怕于事不利!
做戏,就要做足了才行!因而,刘纬给诸葛瑾下达的命令,可不是佯攻,而是真打!
于是,江东军由濡须口登岸以后,立刻兵分两路,分别由朱恒和徐盛各领五千人马,一路由巢湖之东,挺进合肥;另一路,经巢湖以西,直插寿春!
朱恒和徐盛,本是孙权旧将,刘纬平定江东那时投降了汉国,如今是诸葛瑾帐下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他们虽然久违战阵,却一点不虚,率军在淮南地区一路猛进,直奔目标,几乎是在同时,抵达了合肥和寿春城下!
合肥,是满宠的儿子满炳率领一万淮南军守卫;满宠呢,则与孙子满奋镇守寿春!目睹汉军突然杀来,满宠感到意外惊讶的同时,忽然明白,这一定是刘纬谈判不成,故意给自己施加压力来了!www.
满宠怎么会一眼看穿了刘纬的意图呢?因为汉军只有一万人,却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寿春、合肥,这不符合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