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血火河山> 第四百五十五章 - 中国领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五章 - 中国领土

威烈夏金诺要塞的失守让整个俄罗斯中部地区除了一个态度暧昧、行踪不定的中西伯利亚军团外已经再无重兵中国以稳扎稳打的方式逐步控制着这一广阔地区。

在要塞攻防战发生时中国国防军正规军、党卫军武装力量和武装警察部队通力协助开始了收复被俄罗斯几百年来以各种名义侵吞的国土上午“汉唐行动”除了贝加尔湖和库叶岛被顺利收回外97年5月中旬一支八万人的武装警察部队由黑河出发强行突击被俄国人强占而去称为“布拉戈维申斯克”的海兰泡。军事突击行动由欧洲回国的帝国高级情报人员、现武装警察部队总司令甘羽锋亲自指挥。

海兰泡是黑龙江畔的一个村庄原名孟家屯后改称海兰泡85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后珲条约》后将此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900年这里大约有万人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长期以来就在这里耕种、作工、经商。当时大小商号有500家。900年7月上旬俄国当局下令通知海兰泡的中国居民中俄两国要打仗要把他们送过江去各家不许闭门上锁7月5日下午俄军突然封锁黑龙江扣留全部船只不准中国居民过江。

7月日俄国军队不问男女老幼强行将数千名中国居民像关进兽栏子一样赶到了警察署。中国居民的住宅和商店随即被洗劫一空。

附近的中国村民也横遭搜捕凡进行抵抗地都被刺杀。由于被关押的人越来越多警察署容纳不下晚上居民们又被带到精奇哩江畔一个木材厂的院子里。第二天第一批中国居民大约有3000多人被沙俄哥萨克兵押往海兰泡北六英里的黑龙江边途中掉队的都被俄兵活活砍死。

当时江面最窄的地方仍有700尺宽水流湍急连一只船也没有。哥萨克兵强迫中国人洇渡先下水的立即沉溺不敢下水的遭到俄军的射击和砍杀。半小时后岸上中国人的尸体堆积如山。当时对岸中国人中地目击者说俄兵“各执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鼻酸重伤者毙岸轻伤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岸有随波力拥者过者80余名赤身露体昏迷不能作语,惨杀溺毙华侨有5000余名。”

屠杀从7月日几乎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两地同时开始。强抢了土地的贼将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主人用水淹死、用火烧死、用枪打死、用刀刺死、用斧砍死……在那个悲惨的日子里。中国人断肢碎骨、横亘江津、哀鸿遍野血流成河。黑龙江锁住了江东、江北数万中国同胞的生路整个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变成了中国人的屠场。生活在海兰泡地六千中国居民。竟然只有六个人幸免于难。

甘羽锋和他指挥地部队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全线占领了海兰泡几千名俄罗斯士兵和大批定居在这里的俄国人被驱逐到了当年他们屠杀中国人的地方。他们瑟瑟发抖的看着周围高举着刺刀的中国士兵不知道将会面临什么样地命运。

甘羽锋点上了根烟缓缓地吐出了几口他并没有急着要做什么事而是一直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地俘虏。不一会无数的中国老百姓来到了这里有男地、女的、老地、少的、七八十岁的老头、十来岁的孩子……

这些都是对“海兰泡大惨案”没齿难忘的中国人他们有的是大惨案死亡人员的亲属有的是朋友有的一点关系也没有。

警察开始向中国百姓分发武器拿着武器的中国老百姓脸上露出的愤怒表情让俄国人感觉到了巨大的恐惧有些俄国人开始哆嗦着向中国人哀求但没有人愿意搭理他们。

半包烟都抽空了甘羽锋眼中仇恨的目光越来越盛他恨恨的将空的烟盒捏成一团扔在了地上从嘴里迸出了一句话“血债就用血来偿吧开始!”

那些从来没有使用过武器的中国老百姓疯狂的宣泄着心中的仇恨用刺刀、用枪托狠狠地砸向四处躲避的俄国人十七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惨剧在这一刻得到了完全的报复。

整整三天的时间俄国人体会到了被屠杀的滋味他们知道了什么才是中国人的铁血他们知道了当你对中国人犯下了罪行后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审判也许这样的审判当时不会得到立即的体现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却永远不会忘记曾有过的屈辱和仇恨!

战斗吧铁血的中国军人;让仇人在你们脚下颤抖吧铁血的中国百姓!

“海兰泡大复仇”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得到了国内绝大部分民众的拥护自从李国勇当上国家领袖后这么多年来铁血的精神已经深深植入了每个中国军民的脑海之中。

但也有一些从前清遗留下来不识时务的道学先生给国家元首李国勇上了一封万言书认为我泱泱中华乃文明之邦讲究宽容二字讲究“以德报怨”

要求严惩凶手甘羽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等等之类。

接到万言书的李国勇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授予甘羽锋“一级中华勋章。”

“一级帝国勋章”并当即提升甘羽锋少将为帝国中将。

他还把那些进言的道学先生们集中了起来不太客气地告诉这些师承儒家学说的人被他们奉为至理的所谓孔子所提倡地“以德报怨”全是这些读书读傻了的人断章取义的结果。当时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说我如果以德报怨那用什么来报德、以何报德?人家打我一巴掌我也得还上一巴掌这没有什么可以客气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孔子原话的真谛那些提倡“德治主义”的人完全是歪曲了孔子李国勇最后告诉他们沙俄骑兵在9世纪中叶占领了中国东北以后每到一处屠城三天男女老幼全不放过。可怜沦陷区的同胞惨遭毒手。如果真的要讲“以德报怨”地话不妨去和那些剑子手说去。

在那些道学先生眼中没有多少学问的李国勇的这番话说的他们汗流浃背回家后翻书本查典故这才发现果然和元首说的一样这批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才终于偃旗息鼓。

而被提升为中将地甘羽锋意气风发随即挥兵外兴安岭。收复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被俄国侵占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地土地。

俄国的宣传机器发疯一样的谴责中国的“侵略”行径但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才是个说谎成性的国家。

俄国人每侵占一个地方都喜欢用一些在他们看来是“民族英雄”地人命来重新命名。对俄罗斯人来说那些殖民头子、警察、流氓、恶棍、骗子、无赖都个个都是民族英雄。是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所在具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政府执政理念地普世价值。俄国人还要将这些殖民头子、警察、流氓、恶棍、骗子、无赖世世代代的顶礼膜拜下去。教育他们地要后人开拓进取、为俄罗斯再立新功。

“伟大的”三分像鬼七分像匪地俄罗斯民族。可以由政府当局、研究学者、教育机构、新闻记者放大一些技术细节甚至无中生有的罗织一些所谓的证据发动国家机器经年累月的重复一个个谎言。

比如在海兰泡在布拉格维申斯克的博物馆内挂着一张油画画里描述的是城内燃着熊熊的大火中国人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围攻海兰泡而“英雄的”“伟大的”俄罗斯儿女捍卫着自己的“故土”“英勇”的和孤身奋战。

当年海兰泡全城的华人被屠杀殆尽的惨案在这里竟被描绘成了俄国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血案当年便由《阿穆尔报》的主编基尔希纳出了一本书叫《布拉格维申斯克被围和攻克嗫珲》与博物馆这张油画可谓相互“印证”

为了脆造所谓“正当防卫”的“史实”和保卫家园的英雄主义在事件发生当初便开始制造伪证俄国人到了何等无耻、下作的程度。

在中国军队于正面战场取得一个个大捷的同时让我们记住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那一个个悲惨的日子让我们记住海兰油惨案与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在我们庆祝胜利的时候不要忘了惨死在江北、溺毙在江中的0000亡灵。97年5月下旬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分舰队炮轰海参威在与海参威军港的岸防力量和俄国海军激战六小时之后全歼俄国的防卫力量。8000名海军陆战队员登陆成功。

英勇的海军陆战队员从双旗子(俄称乌苏里斯克)一路向北连续收复中国国土先克伯力(俄称哈巴罗夫斯克)而后再克庙街(俄称尼古拉耶夫斯克)5月30日上午帝国政府总理曾争宣布海参威被中国军队光复“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耻辱的俄国名字被永远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海参威做为远东地区唯一的不冻良港一个军港就可以控制住近一半的亚洲国家其战略意义不言而明。

这次中国的地图出版商们学乖了他们不再急着抢印新的地图还有那么多中国失去的领土等着收复从中国政府现有的决心和中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姿态来看那些领土的回归只是早晚的事情。

果然这次这些商人们猜准了。从5月开始的“汉唐行动”

到了月日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回到中国怀抱。同日中国军队开进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强行驱逐当地的俄人。

而后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一块块的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月初中国党卫军第“教导师出兵原中国属邦哈萨克于俄军万余人激战两日后大获仝胜。在中国的扶植下哈萨克宣布脱离大俄罗斯帝国成立“哈萨克王国”

在王国成立的同时加入“大中华联邦”随后被俄国强行吞并的大量原中国属国邦布鲁克、浩罕国等等纷纷与中国秘密接触在得到了中国方面肯定的答复之后相继宣布独立并邀请中国军队进入防范俄罗斯有可能发生的报复性军事行动。

曾经诺大的俄罗斯帝国此时风雨飘零他们完全没有精力来顾忌这些国家的独立。安加拉河大会战惨败威烈夏金诺要塞保卫战失败这个国家已经丧失了元气他们现在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如果阻挡住中国人的进攻如何保住彼得格勒。

尼古拉二世也曾经派出过密使和中国人接触答允割让土地承认中国已收复土地的既得利益赔偿大量战争赔款甚至答应只要中国人退兵就可以考虑退出协约国。但所有的建议都被中国政府拒绝了中国人的要求只有那就是俄罗斯立即无条件投降!

停战的幻想被中国人无情地拒绝尼古拉二世只能把目光投向了盟友但此时英法这些国家正忙于应付来自中国远征军团的威胁谁还有空来营救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呢?

俄国人只能把目光放到了自己身上他们也许还有一个希望那就是朱可夫将军率领的几十万人的中西伯利亚军团也许他们认为朱可夫还能够创造出什么奇迹出来。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