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绣庄

此次学子请愿,主要还是因为大兴县死了两名年轻的童生。

若非是闹出人命案来,也不会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所以谢修文与冯树商议之后,决定先去大兴县。

临近湘州府时,谢修文与冯树开了个小会,自己先一步带着护院小厮轻车简从,他要先去一趟此事的爆起点:大兴县。

谢修文换了一身布衣,头上也是戴了布巾做普通百姓打扮。

豆子和陈爽二人则是先一步去了客栈,李山和李寺随谢修文一同去了本地学子们常去的茶楼打探。

晚上,几人在客栈会合。

豆子定了三间上房,几人倒是住得挺宽敞。

“老爷,小的今日打探到死的两名童生,一个叫费起,一个董泰,二人都是大兴县有名的才子,尤其是董泰,据说是十三岁就考中了童生,去年他考秀才落榜,今年再试又落榜,这才心生疑惑,然后与费起一起想要弄清楚为何落榜。”

“这个董泰的学问如何?”

“小的没有直接去询问他的同窗和先生,但是从跟他接触过的一些贩夫走卒都有一些了解,据说当初教他的先生曾说他有考中榜首之才。”

言外之意,这秀才功名,他当是囊中之物。

可结果却是名落孙山,的确是出乎意料。

谢修文手里头拿着的是本次大兴县取的四十名秀才,总不能这四十人都是其它地方过来的吧?

而且既然这个董泰有着神童的名号,总不能至于连前四十名都考不中。

李山低声道:“老爷,小的特意去衙门那边走了一圈,今年取的这四十名秀才,至少有半数都是本地的童生。”

谢修文突然嗤笑:“这就更奇怪了。看来这董泰落榜一事当真是另有内情,只是不知道院试时的那些考卷是否还都保留完好。”

李山心头一动:“老爷是担心有人会从中作梗?”

“我就怕对方的手段高超呀。明日你们想法子去拿到有董泰署名的一些文章或者是平时练的大字,府城那里肯定是要去的,不过反正都案发这么

久了,也不急于一时罢了。”

“是,老爷。”

谢修文现在已经有了怀疑,只怕湘州府此次院试,不仅仅是有冒籍一事,更可怕的,还有科考舞弊!

若是如此,那湘州府学政这官可就做到头了!

事涉其前程性命,想必也早已做了各种准备。

谢修文现在将自己放在学政的身份上,若是自己主持的院试出了这等大事,当如何推责?

又或者,当如何善后呢?

打发其它人都回去休息,谢修文这才拿出自己在京城时就已罗列好的一张关系网。www.

从湘州刺史,到各级县令,谢修文都一一做了备注。

大兴县令与刺史并无亲眷关系,但是他查到这位县令有一个妹妹在几年前被送入京中,具体进了哪一位贵人的家门,还得再去细细打探才是。

谢修文苦笑一声,这水还真是浑哪!

他都还不曾真正地接触到冒籍一案的卷宗,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深的旋涡了。

但愿,没有他想像得那么糟糕,要不然,这差事他无论办得漂亮与否,回京后他可能随时性命不保了。

另一边的京城,谢容昭也没闲着。

这两年,刘若兰开始以给女儿攒嫁妆的名义,在京城买下了两间铺子,但是顾虑到了谢修文的官声,所以这两间铺子都是再租给别人做营生的。

因为地利位置好,所以这两间铺子每年的进项也有几百两。

谢容昭自己弄了一个绣庄,这绣庄就是落在她自己名下的,在官府备了案,外人也只以为是谢修文给女儿置办的嫁妆。

实际上,这都是谢容昭自己张罗的。

里面的绣娘都很普通,谢容昭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请多厉害的绣娘进来做事。

如果真要弄得那么高端,只怕她自己的投入也很很大,以她的财力还支撑不起。

况且,若是做达官贵人的生意,就算是她背后有威信侯府撑腰,也一样不易。

京城最不缺的,便是贵人。

谢容昭这绣庄,召的都是普通的农女农妇,做工用的布料大多都是以棉、

麻为主,而且做的也都很简单的花样子,有些成衣做出来了,也不急着往外兜售,反而是放在柜子里锁着,待大主顾上门来,便拿出来做一番介绍,如此,便有了陆续不断的定单。

用谢容昭的话,这叫样衣。

谢容昭从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她这绣庄里头挣的还是富贵人家的银钱,但是这衣裳又并非是给那些贵人们穿的。

绣庄承接的大多都是富贵人家的订单,是专门给府里头的下人们做的。

各府有各府的规矩,基本上京城各官府的仆从们穿的都是棉衣,也有的会穿细葛布,这得看什么时候。

别小看这些仆从们,他们的衣裳虽然便宜,但是量大呀!www.

公子小姐们的一件衣裳钱,往往就能够阖府的下人们人手一件了。

有些府邸是因为下人的数量太大,有的仆从百来人,就算是自己府里头有针线房,也是做不过来的,再说了,那针线房主要服侍的是主子们,可不是专门给下人做衣裳的。

当初谢容昭就是瞧准了这个商机,再加上有高氏和定国公府那边的介绍,不出两个月,便将全京城八成的富贵人家的单子接下来了。

当然,主要就是接得下人衣衫。

别小看这些,一年四季,那可是都有讲究的。

各府与各府的仆从穿的衣裳不同,颜色、款式、布料、甚至是家徽等等,承接了这么多的单子,谢容昭这里的活计自然就多了。

绣庄干脆就在城外的庄子上也开了一处,不过不必非得让这些女子们来庄子上做工,可以领料回去在家做,但是一旦发现有偷工减料的,不仅要扣工钱,往后也就不会再和这样的人家有任何往来了。

没人知道,在京城名声不显的一处绣庄,竟然养活了上百人。

这上百人背后,又是多少个家庭?

绣庄的用处,显然不止于此。

“小姐,奴婢今儿去安和街宋家送衣裳去了,听宋家的下人们说,宋大人这两年专宠一房从湘州府来的小妾,听闻她兄长还是一位县令爷。”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