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这次决定游远一点,他从上一世的记忆里了解到,整个英格兰海域,在二战的前后,有无数的飞机和船只都在这附近海域沉。www.
他还从一些资料里找到,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俄国商品从敦煌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巻,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从敦煌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法国人用少量的银元从敦煌换取了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等等,这是由于当时的华夏国人不重视国家文物所造成的遗憾。
而“火烧圆明园”则完全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1856年,英法两国先是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向我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来又于咸丰十年(1860年),以换约受阻、解救人质为借口攻进北京,占据了圆明园。
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因此投海自尽,住在圆明园的常嫔则因为受惊身亡,而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的支持下,下令焚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天3夜,这座世界名园从此化为了废墟。
在焚毁前,他们还进行了疯狂的劫掠,士兵们砸碎了花瓶,撕下了画幅和卷轴,抢夺丝绸、珍宝等东西,据英国士兵记载:“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
英军二等带兵官赫利思还专门找了7名壮汉替他搬运抢夺来的金佛塔和大量珍宝,此后他掠夺来的宝贝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后来据粗略的统计,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达到了约150万件,上至我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留下的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宝。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火烧圆明园”一事进行了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这一段历史是华夏人都不想回忆,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让国人铭记于心,不忘国耻。
英国军方在第二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从华夏国掠夺过来无数的金银财宝,古董珍玩,足足装了好几十艘货轮,分批次的运回英国。
有四艘货轮装满从华夏国掠夺来的奇珍异宝,通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伦敦海域的时候,遇到了强台风,最后沉入了海底。
当台风过去以后,英国政府尝试过寻找这四艘轮船的下落,可是当时的条件有限,想要潜入几百米以下的海底,简直难以登天。
最后发生了第1次和第2次世界大战,这四艘货轮就渐渐被人们遗忘,当英国政府一些历史学家想起的时候,已经到了2008年9月,随后英国政府就大张旗鼓的寻找这四艘轮船。顶点小说
可是这将近100年过去了,也没人知道沉船的确切位置,再加上二战时期在伦敦海域周围,被敌军击沉的飞机和轮船数不胜数。
陈勇还记得,英国被德国击沉的航空母舰就有八艘,由于伦敦附近海域被击沉的船只和飞机实在太多,想要寻找那四艘货轮的下落,实在难度太大。
这些年来英国政府花费了很大的一笔资金,要寻找这四艘轮船的下落,可是到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到陈勇重生2022年年初的时候,英国政府都还没有找到这些奇珍异宝的下落。
陈勇今天也是临时起意,既然都下海了,干脆就去找找看,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陈勇潜入到海底以后,身上的毛孔自动张开,跟鱼儿一样自动的呼吸起来,陈勇开启感知眼睛能看清周围好几百米远的区域。
他的身体吸收了五色石头能量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以前他只能下潜到海底100米左右,现在它已经下潜了有300多米,他没有感到一点
压力,在水里很是轻松,跟一条鱼一样在海底欢快的畅游。
他是沿着海底往英吉利海峡方向游去,他没有什么准确的方向,只要发现海底有飞机和船只的残骸,他都会游上前去仔细查看一遍。
这一路过来,陈勇最少发现了有上百架飞机残骸,还有好几十艘沉船,海底里到处都是人体的骸骨,有的飞行员还坐在机舱的驾驶室里,经过几十年的海水浸泡,整具骸骨变得黑乎乎的,骸骨上面还长满了各种藻类和贝壳。
陈勇不明白英国政府为什么不把这些骸骨捞回去安葬,不管怎么说也是战斗英雄,连死了也没人收尸,这也太不人道主义了,也太让人心寒。
陈勇也觉得没有什么好感慨的,反正这些都是外国人,人家政府怎么处理他也管不着。
不过一路下来收获还是不少的,从机舱里或者船舱里捡了很多值钱的东西,比如一些金条,金币,金戒指钻石珠宝,翡翠手镯什么的。m.
陈勇在海底里捡了个网兜,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到网兜里;陈勇凭着绝不走空的原则,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也能值不少的钱,自己不要送给洪门的兄弟们也好!
陈勇又游了半个小时,他估计现在已经下潜有八百米左右,刚开始时全身感到不适应,同时有很大的压力感,慢慢的他的身体开始自我调节,那种不适感缓缓开始消失。
陈勇想不到自己的身体这么强悍,简直到了非人所思的地步,让他又惊又喜,欢快的向前游去。
很快陈勇发现前面有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堆,他好奇的游了过去想看个究竟。
陈勇游到沙堆跟前,然后开启感知探查起来。
当陈勇看清沙推下面埋藏是一艘巨大的船时,他不由大吃一惊,陈勇猜测应该是二战时候沉没的航空母舰。
通过感知,看见航空母舰船舱里全部都是人体骸骨,成堆成堆,密密麻麻的让人感到慎得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