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镇’总兵简直是废物中的战斗机。”
姬扬接到奏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此,搞得一众文臣武将互相对视着,“废物”的意思很好理解,但是王爷说的“战斗机”是什么。
“事情完全是这个‘砀山镇’总兵惹出来的,把‘天灾’变成了‘人祸’,结果这个废物自己龟缩在‘砀山堡’不出,以致于洛间郡又是三日就被反军攻破了。”
姬扬站在巨幅的军事布防图前,气得把奏报狠狠扔在了地上,又是怒骂了一句:“我当真是高看这群废物了。”
他可以说是一肚子火,虽然他很想反军消耗“九镇”边军实力,但是他们龟缩不出,一点保境安民的担当都没有,可怜的反而是“九府”百姓。
“天圣帝知道后怕是要雷霆震怒,应该不会容许‘九府’局势如此下去。”
墨长源抚了一下长须,双眼微眯,缓缓道:“估计帝城的圣旨马上要传到‘平原镇’与‘安平镇’总兵手上了,北境怕是也无法……”www.
他话还未说完,一个王府亲卫急匆匆跑到议事大厅外,高声道:“王爷,朝廷天使到。”
天使,意指天子特地派出的使臣,如唐朝刘禹锡《谢赐冬衣表》写道“九月授衣,载驰天使。”
姬扬与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冷笑道:“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曹操又是谁啊?
“让他进来吧。”
姬扬说完后,便带着众人走出去,站在王府前殿的台阶上。
须臾,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带着一群皇城司内卫出现,他身上穿着一件红色纱罗制成的圆领服饰,胸前绣着一只金色“斗牛”。
这个太监见到姬扬带着一众北境文臣武将站在台阶之上,而自己身为朝廷天使代表的是天圣帝,竟然只能站在台阶之下,眉头不禁微微一皱,但并未表现出半分不爽之色。
台阶代表着地位,姬扬在上而朝廷天使在下,这里面传递出来的
意思已经再明确不过,那就是在北境这一亩三分地上,姬扬才是最大的,天圣帝也得靠边站。
“王爷,咱家是司礼监殿前太监王祖瑜,奉皇上之命前来宣旨。”
这个太监先是双手并放身前,朝着姬扬微微躬身一礼,随后不卑不亢地说道。
姬扬定睛看了一眼,暗道,原来还是正二品的殿前太监,难怪穿着斗牛服,想必也是天圣帝的亲信之人。
古代,并非所有阉人都有资格称“太监”,这已经是相当高级的宦官了,正一品为总管太监,从一品为御前太监,正二品为殿前太监,从二品为首领太监。
蟒服、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为皇帝所“赐服”,尤其是前三者,因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更是在正常礼制所规定的服饰之外,只有皇帝赏赐近臣。
站在司礼监殿前太监王祖瑜身后的,是十个皇城司“内卫”。
相传第一代天圣帝统一中州后,曾言“天长地远,圣谛廓然,内殿引见,卫我国权”,特赐名皇城司臣属为“天圣内卫”。
他们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人身着“走蛟服”,腰悬“镜光刀”,世称“走蛟踏遍九州土,镜光斩尽不臣人。“
内卫之所以身着“走蛟服”,是因为东方青色为木,青龙守;西方白色为金,白虎守;南方赤色为火,朱雀守;北方黑色为水,玄武守;中央黄色为土,黄龙守,并称为“五星天官”,即守护五方的神兽。
天圣王朝地处九州之中,当以黄龙(即应龙)为守,然黄龙与皇帝服饰中的龙相并,故将黄龙替换为走蛟,因风土有传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至于“镜光刀”是一种杀人不沾血的利刃,光滑有如镜面,血沾则滑落,故名“镜光”。
这是姬扬第一次见到天圣王朝这个汇聚天下能人异士的情报机构,这些内卫看起来无不脸色肃
然,目光炯炯有神,显然是接受过长久训练。
看来自己也要加快建立属于北境的情报机构了,不然与天圣帝斗起来太吃亏。
区区皇城司内卫,又如何与我“锦衣夜行飞鱼服,八荒尽握绣春刀”的“锦衣卫”相比。
眼下主要是没钱,等开春见到楚汐瑶问她拿钱,如此才能建立遍布中州的情报机构。
“公公远道而来,也是辛苦万分,那便快宣旨吧。”
姬扬双手背负,头微微轻扬,颇有蔑视之感。
莫说自己对这些宦官本没有好感,他们不过是天圣帝的爪牙而已,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家族,只听命于天圣帝,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所以不管怎么样,天圣帝的亲信宦官都不会投入自己阵营之中,既如此,何须给他们好脸色看。
王祖瑜见姬扬竟然如此未将天圣帝放在眼里,右手缓缓放到背后,用力地捏成拳,暗自用力咬了一番牙齿,耐心劝说自己要忍下去。
他们这些阉人最大的本事不就是忍耐吗?
照理说,天使宣旨应该站在台阶上,姬扬听旨站在台阶下,甚至都应该跪下接旨,没想到今日不仅没有遵守一贯以来的礼制,竟然都反过来了。
“公公为何还不宣旨呢?”
姬扬并不把这些当一回事,仍旧嘴角轻扬,又笑着提醒了一声。
“是咱家出神了,王爷勿怪。”www.
王祖瑜知道断不能冲突,脸色很快恢复自然,又是双手并排在前,朝着姬扬微微躬身一礼,随后接过身后内卫递来的圣旨,铺开缓缓念道:
“北境王姬扬听旨,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今有乱民,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洛间,役属天土。”
“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今命北境姬扬,发黑甲守卫之军,汇三镇戍边羽林,并协一心,传贼首于天下,平乱民于四野,泄神人之愤心,守分义之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