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参见安王殿下!”马修躬身拱手冲李肃拜到。
之所以挑明李肃的身份,马修就想着这李光株得知李肃亲王的身份后能够息事宁人,不要把事情闹大。
但李光株本就是为了闹大事情才来的,又怎么会如马修所愿。
“安王?好啊,原来是你们大乾的王爷,难不成马大人要包庇自己人,欺辱我蒲兰国国弱吗?”李光株怒道。
“李尊使,本官不是这个意思。”看这李光株将事态升级到两国邦交问题上来,马修赶忙解释道。
“李大人,能否看在两国交好的面子上莫要将此事闹大?我乾国自会给尊使一个交代的。”鸿胪时少卿赵安民也在旁劝道。
“果然你们是沆瀣一气,欺辱我下国国弱。”李光株依旧不依不饶。
“好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李肃本来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在旁边看着,见他们谈不拢,于是开口道。
他也想看看是谁在对付自己,如果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反而就无法知道是谁在针对自己了。
“是,那就请安王殿下随下官走一趟吧。”马修见李肃出面说话了,也就赶紧顺坡下驴。
他已经命人去将此事向宫里汇报了,而赵安民那里也命人将此事汇报给了主官,这不是他们二人可以处理的,赶紧将此事推出去才是正事。
而此时正有一队人马正向京师赶来,离京师的南城门不过五里地。
……
“混账!这个混账马上就要大婚了,竟然搞出这种事!”乾帝听到来人汇报此事始末之后,震怒不已。
此时的他正在和几位重臣在商讨国事,在场的还有吏部尚书潘凤。
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迎娶人家的女儿,结果还没大婚,就传出自己儿子偷了番邦使臣女儿的丑闻。
乾帝有些无颜面对潘凤,这事必须要给潘凤一个交代,不能让朝廷的肱股之臣寒了心,更不能丢了皇家的脸面。
“潘卿,这件事交给你去审案,如果真是那逆子做了什么丑事,和你家的婚事也就作罢吧,是朕对不起你啊。”乾帝无力道。
“老臣相信安王殿下是清白的,一定会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潘凤躬身道。
“张卿你
也去,务必安抚好蒲兰国的使臣,如今多事之秋,莫要让两国生了嫌隙。”乾帝又对礼部尚书道。
“太子也去督案吧,一定要保住皇家的脸面。”乾帝又对在旁观政的太子道。
太子内心窃喜,“李肃,这次我看你怎么死。”
蒲兰国名义上是乾国的附属国,每年都会朝贡,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大乾对那些附属国的掌控力微乎其微。
除了名义上得了个宗主国的称号外,并没有从这些附属国得到什么好处。
且北边的鞑靼人屡屡犯边,大乾的国库又比较吃紧,各地也是时常发生灾害,现在是根本无力应对多线开战。
倘若真的因为此事处理不好导致两国关系恶化,大乾的处境必然陷入劣势。
而且最关键的是,一旦此事处理不好,给其他的藩属国释放了信号,大乾肆意欺凌藩属国,必然会导致大乾和藩属国离心离德,到时四面皆敌,大乾就危险了。
想到此,乾帝更是对李肃气不打一处来。
京兆府大堂。
原本属于京兆府尹的位置上坐着吏部尚书潘凤,旁边左右两侧分别是太子和礼部尚书。
这阵势可见乾帝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堂下左右分别坐着李肃和蒲兰使臣李光株,旁边是他哭哭啼啼的女儿李秀儿。
至于京兆府尹马修和鸿胪寺少卿赵安民此刻也作为当事人在旁候着。
大堂外是聚集的凑热闹的百姓,之所以百姓知道的这么快,还多亏了某位堂上之人的刻意宣扬。
“没想到安王殿下能干出来这种事?听说他马上要大婚了呀。”堂外一百姓道。
“三年前的六皇子虽然纨绔,也没做过这么不堪的事呀,是不是另有隐情?”有人说道。
“我当时就在胭脂楼,听说是当场捉奸在床呢,当时那使臣和京兆府尹大人都看到了。”一个当时在场的商人打扮的中年人说道。
堂外人群讨论的热烈。www.
“肃静!”
惊堂木拍下,瞬间大堂便安静了下来。
“李尊使可否讲一下事情的经过?”
“我早上起来时,小女告诉我要去街上采买东西,一个时辰后就回来。”
“但过了两个时辰,我还没有看到女儿回来,就
派人去找,找了一圈没找到,于是就报了官,后来的事,马大人和赵大人都是知道的。”李光株道。
“这位姑娘你来说说发生了什么?”潘凤又对李秀儿说道。
“我早上去采买东西,路过胭脂楼后边时,突然有人捂住了我的嘴巴,然后我就晕过去了。”李秀儿道。
“大概是什么时间昏迷的?什么时候醒的?”潘凤道。
“大概在午时一刻我路过了胭脂楼,等到了父亲闯进来前我才醒过来,期间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说罢,李秀儿又开始哭哭啼啼起来,仿佛谈及了什么伤心之事。
李肃就在对面看着,不禁感叹她的演技。
把中间的时间故意说成自己在昏迷之中,什么都不知道,是最保险的,越少的语言越不容易出错,这也是个撒谎高手呀。
“安王殿下,您有什么可说的吗?”潘凤又对李肃问道。
“我早上便去了胭脂楼听曲,一直都待在包间里,之后喝了酒便昏迷不醒了。”李肃也是如实说道。
潘凤又问了一些细节,双方都说自己昏迷了,各执一词。
于是又传唤了胭脂楼的老鸨和几个酒保。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确实没人看到李肃出包间,也没人见到有人进李肃的包间。
不过从现场的查验结果来看,窗户有踩踏的痕迹,李秀儿很可能是被人从包间后边的窗户带进去的。
而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一个人带进二楼的包间,此人必定孔武有力。
潘凤当时是看到过李肃在战场上追着鞑靼人杀的,虽然没什么证据证明是李肃把人迷晕了带进了包间,但怎么看李肃都是有嫌疑,且有实力完成这个操作的。
虽然潘凤意识到了这点,但并不打算说出来,否则一旦说出,就算不是李肃干的,他也会是最大的嫌疑人。
事关皇家颜面,两国邦交,最好是能把李肃从此事中摘出去,做成悬案,然后私下安抚住李光株,息事宁人。
但潘凤不说,现场自然有人不希望这件事李肃能够全身而退。
“本宫听闻安王当时在战场上大杀十方,万人不可挡,背一个弱女子从窗户翻到二楼应该不在话下吧?”
太子开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