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初唐异案> 357 两两相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7 两两相杀

凡人至为悲痛时,就算号哭,亦是无声的。

怡莲此一生,独有两回,算得上是至为悲痛。

其一回,乃是夫君颜郎之死——那化作一团熏天火燎黑烟的颜记香铺,还有全然未经世事的颜娘在怀中嘶叫一般的哭喊,每逢夜深人静合眼欲眠之时,便会浮现至怡莲面前的一片漆黑中。

第二回,说是至为悲痛都未及得以尽述此事所致之伤,常人言世间至痛之一乃是血亲之间天人两隔,可经有发生于自己身上一事,怡莲方知世间至痛乃是骨肉分离,而被迫不能得见,且直至天人两隔一刻,也未再以血亲相称而谋面。

此骨肉分离,天人两隔,所指便是颜娘。

怡莲为颜娘生身母亲,曾于颜娘出生时,心念之中尽是为她取一个意义非凡又得伴其一生的名字,取是取了,亦唤过一段时日。

直至武后暗中遣禁兵将香铺焚为废墟,而将颜氏一家屠尽后,颜娘便再无他人唤自己真名,独以“颜娘”相称。

其他人少与颜娘提及往事,甚少与她言谈交流,只道颜娘父母皆未来得及为她取名,即不慎遭难失了性命,正因颜娘生母娘家一族亦于长安为官,这才将颜娘接入家中照管。

这般说辞,与众人平日对颜娘的照料,自然于颜娘心中留下相当生分之感,故而稍长成些,每每无人得空照管时,颜娘便悄然溜出,小小身躯,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于城内游荡。

塔读@

血亲之间,或许恰有一番心意相联,颜娘得以自暂居之处行至城中游荡之始,正是武后急于废唐称制,而遣一众心腹、拥趸,还有如怡莲这般被迫为她行事之人,往国中四处去,悄然为他日于神都称帝一事先行铺垫之时。

怡莲才为武后以颜娘为要挟,掌控不多时,正是不敢由怡莲向长安外活动。

之外,长安已然被武后认定,即将作为陪都,而圣驾迁至神都洛阳则是指日可待,出生于神都且根在神都的怡莲,迟早亦要被带往神都,眼下则不急用怡莲。

不急用怡莲,又不得真真将才经历过骨肉分离的怡莲困于宫中,任由她胡思乱想,倘若这般如何都可称是知根知底之人,意外亡于内宫之中,武后才真是如同失了一具左膀或一条右臂。

武后自身事务繁忙,又不得长留于怡莲在身边,假作只由怡莲自行出宫散心,其实差了两名禁兵,无时不刻暗中跟随怡莲,只为怡莲他日能得以一用。

女儿颜娘行出家中,于长安城中东闯西走,娘亲怡莲亦于城中四处散心,虽武后三令五申不准她擅自私下去见颜娘,却忘了叮嘱暗中跟踪怡莲的两名禁兵多行留意与怡莲接触之人。

就这样,怡莲与自己女儿,犹如戏书上述写那般,竟于坐拥百万之众住民的长安城喧闹街面上重逢。

虽言重逢,毕竟时隔颇有些念书,而彼时颜娘尚幼,就算是生母立于眼前,也只觉面善,却不曾人得出其人,更难对一个

或有过数面之缘之人,直直唤出“阿娘”二字。

怡莲亦知不得当面相认,更知武后当初既已将威胁言语说至那般天地,自然不将由得怡莲随意于四处行走游荡,定是遣人跟于暗处。

因此,好端端天赐良机又心有感应的母女二人,在初次见面便于对方多有好感后,成了一对时不时相约一同嬉游长安之忘年交。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已是这对母女在武后之威下,最为适宜之相处之道,凡进一步,颜娘必死无疑。

正因为两人的相处再似一双年岁相去甚远,而喜好又格外一致的闺中密友,且颜娘着实年岁尚达不到能同怡莲一起密谋何事的地步,故而一直暗中跟随的两名禁兵全然不以此为意,逢要将怡莲行踪报于武后知时,也未曾对此情状详细描述,只以“路遇一幼女,稍行嬉闹不多时”敷衍上报。

谁知正是这段如同意外之喜般的相处,使颜娘不由立志要同做身边这位大娘子曾行之事——开一间香铺,而为娘的怡莲也终行得一份寄托,无论是有关女儿,还是有关武后将对此一国将行之事。

早在被武后困于长安太极宫前,洛阳中的紫微城内,那万象神宫、天堂、通天浮屠虽未曾得以建起,而其中某处建物之下,便已由武后计划将藏有之秘事,恐怕除武后与造筑工匠外,仅有怡莲知晓。

此事还要回溯至徐敬业起兵伐武之前,通天浮屠还未造起,一晚武后仍旧于书房批阅奏折、料理政事——寻常此时,她仅留婉儿或怡莲一人在书房外厅侍候。

这一晚,正是怡莲在场,忽闻武后一声长叹,她便起身探头入书房询问武后所需。

武后直言无事,转念想了一想,冷不丁地朝怡莲问道,“欲问莲儿,此半生至眼下,可有欲将其置于死地之人否?”

怡莲闻之大惊失色,生怕何时何事惹武后不满,才问出这般颇具指向之问,便极快作答,“怡莲记事之始,便随真人习道,于外人相交甚少,后随天后入宫,平日他人只以怡莲为天后随侍,敬怕再三,又如何得有人惹怡莲起杀意杀心?天后此问,怡莲细思深觉惶恐……”

“莫怕,莫怕,”武后嗓音尽显疲惫,却仍冲怡莲无力地笑笑,“你所言得是,生来便少于人相交,又是道人抚养长大,后又跟了吾,确是难遇欲杀之人,此一项,你要强过吾甚多。”

“怡莲跟随天后,从未敢言近于天后分毫,怎敢受天后谬赞超出天后……”怡莲见距武后甚远言语不便,躬身进了书房。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非言此事,言的是欲杀之人一事。”武后放下手中奏书,眼神投在怡莲身上,由凌厉转至些许温和。

“欲杀之人……”怡莲不知如何回应,只重复了一番武后所言要处。

“你经历不多,心又颇仁厚,故而未曾有何欲杀之人,”武后再度拿起奏书,看过两眼后,长叹一声,“每日十封

奏书之中,总有这般不识时务,劝说吾这太后,应适当放权于皇帝,适时安享天年之人。”

武后嗤笑道,“吾若是欲安享天年,岂待到今日?先皇高宗若非英年早逝,吾又怎至将这一番事项尽数揽于己身?李哲才方一月便受奸人怂恿,几欲破了吾太后之权,故而才将旦儿置于皇位之上,他又懂得几多?”

“天后欲杀的,可是此一众以此事上奏之朝臣?”怡莲问得谨慎而小声。

“非也,非也……若是以此欲杀,朝中还能留下几人?”

武后随手自公文摞起的书堆之中,取出一张纸,隔灯火看去,似上书有一列列名单,而那张纸足有数十列此般名单。

“此一众,不行奏书,不行进言,不行上谏,却暗中意图拥兵集结,行那般以君令,清君侧之事,”武后再次嗤笑,“若是暗中,怎依旧由吾得知?”

“名单之中眼下有六十余人,普天之下,这群位极之臣、李氏皇族,竟齐齐欲置吾于死地!”

武后扔下名单,怡莲瞥了一眼,李氏皇族凡封有亲王之人,几近尽数在列,而其中多有人,全然并非武后所言,只是武后暂不知怡莲竟知晓此一众人并非皆有反意。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怡莲默不作声地将纸收起,叠好,放归桌面。

“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还有,竟还有常乐公主!”武后声音忽而尖利,“这许多李氏皇族,明里暗里皆欲将吾如此一名太后,不只驱离朝堂,还要取吾性命!”

“长安终不得吾长留,故而吾着礼部、工部,近日行了些于洛阳之工程,预备下来,若一切顺遂,不日便开始造筑……”

“莲儿,到时随朕一同往洛阳可好?”

彼时怡莲并不知武后有废唐而自行登帝位,改制之意,只当武后为避嫌,制一份名单仅供自身行一番发泄,并不会真落以杀手,便干脆答道“自然愿意”。

得了这句愿意之后的武后,显然欣喜许多,口中叨念“甚好、甚好”,站起身来,不慎将一本明显并非奏书,而要大去寻常奏书数倍的厚册子,碰于地下。

还未等武后阻拦,怡莲便似习惯一般,躬身将书册拾起,不经意间瞥见其中内容。

一页纸上,横直数列,工笔极佳地会有一张建物之图,图上书有“通天浮屠”四字,而纸略透光,看得见后半页的些许内容——是一张巨大的佛头,而佛头面貌,却与武后全然无异。

“拾起便是!”武后见来不及阻拦,只催促怡莲将书册合上。

怡莲不敢怠慢,在合上书册前,在略行看了建物的一页,那建物另一侧,分明留有一个上下颠倒、与所谓万象神宫大小相当的建物,与万象神宫合于一处。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即便去往洛阳相避,亦终须一处安宁,以避此一众李氏皇族,欲杀吾之意!”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