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一百七十六 奉新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七十六 奉新县

八月底时,黄承中与护卫一行抵达了江夏。

吕涣真原本打算的是批给黄承中一千两银子带上路。可是在黄承中觉得熊夫人在江夏老家日夜受那锦衣卫追债,生计一定极为艰难。在黄承中的一再要求下,吕涣真最终批给了黄承中二千两银子。

长途赶路,携带大笔银两并不容易。黄承中特地采购了些茶叶,与护卫们扮做客商,又拿出不少银两来打点沿途各个关口,这才一路相安无事地抵达了江夏。

熊家的情况果然不甚理想。虽然还没有揭不开锅的地步,可是家中田产已经变卖大半,三座老宅已经变卖了两座,只留下一座以供居住。除了锦衣卫外,江夏本地的地方官也趁着熊家失势来勒索钱财田产。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黄承中扮作的是个客商身份,若是直接去和熊夫人见面,肯定会引起怀疑。好在黄承中的护卫们都是安民司派出的精锐之士,其中不乏身手矫健之人。当晚,一名护卫便翻墙潜入了熊宅,将一封黄承中的信交到了熊夫人手里,约定第二日一早在集市上见面。

第二日清晨,江夏城中的早集人群熙攘。黄承中与护卫们将茶叶摊铺开,沿街叫卖。

“东边来的上好茶叶,来买些吧——”

这吆喝声,是黄承中与熊夫人在信中约定好的暗号。不一会儿,熊夫人便装作赶集,循着这叫卖声来到了摊子前,按照约定好的暗号问黄承中道:“这位小哥,这八担茶叶我全要了,给官家送礼用。”

看见眼前无比憔悴的师娘,黄承中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但还是强撑着回复道:“得嘞!多谢这位夫人赏脸,敢问府上怎么走?小的让伙计几个将茶叶给夫人送到府上去!”

这十六只藤框里,其实装的是一千两白银,只是表面盖上了茶叶而已。扮成伙计的护卫们挑起担子,一路将这些银子抬到了熊宅。当看见以往门庭若市的熊宅如今破败不堪时,黄承中终于还是没有忍住落下泪来。

“师娘。”黄承中用极轻的声音瞧瞧说道,“您太不容易了。”

熊夫人也哽咽着轻声回答道:“我苦些没事,只要兆珪和兆兰在东江平安无事就行了。”

对于普通百姓之家来说,二十两银子就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开销了,一千两银子是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无法挣到的天文数字。可是这个数字相对于熊廷弼被诬陷的“贪污辽饷十七万两”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黄承中也不指望这一千两银子能彻底将熊家从锦衣卫的追查中解救出来,但是最起码这些钱可以维持熊家的日常开销,还能够打点打点前来追债的锦衣卫们。能够保证熊家人过上一年半载的安生日子,这就值得了。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成功接济完熊夫人后,黄承中便无力再提供更多帮助了,待得时间长了还有身份暴露的风险,毕竟追债熊家的可是锦衣卫。地方上的锦衣卫虽说没有京师锦

顶点小说

衣卫那样手眼通天,但毕竟也不是好惹的。

当天下午,黄承中一行便出发前往江西奉新县——宋应星的老家。

宋应星虽说此时只是个落第书生,可是早年间在奉新本地还是有些名气的。他与哥哥宋应升在万历四十三年前往南昌参加了当年的乡试,结果兄弟俩一个排名江西第三,一个排名江西第六,皆中了举人,是整个奉新县唯二考中的读书人,因此人称“奉新二宋”。

可是在在考中举人之后,后面几年宋氏兄弟连续三次前往京师参加会试,三次均是落榜。由于进京赶考的花销实在太大,而宋家也不是什么大富之家,难以继续供养兄弟俩继续赶考,因此兄弟二人只能从此绝了科举之念了。

好在兄弟二人毕竟还有举人的功名,可以免除税收和徭役,因此不少本地农户都带着家中田地投效在了宋家名下。靠着收佃租,宋家至少吃穿不愁。哥哥宋应升也筹了些银子在老家开了个私塾,用以补贴家用。

宋应星则在科举落第之后,成为了一个家人眼中的无业游民。他从小便对百工器物十分感兴趣,奉新县的木匠、铁匠、皮匠、瓦匠皆与他熟稔。在读书上面,宋应星便已经算得上十分聪慧,而他在各类工艺上的天赋甚至比他读书的天赋还要高上好几倍。

有许多工艺,匠人们要花上数年时间领悟并掌握的,宋应星只是看上几次便能学会,令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匠师们都惊叹不已。若不是他有志于读书考取功名,这些老匠师们恨不得将宋应星收做学徒,将一生积攒的手艺倾囊相授了。

在宋应星接连考中秀才和举人时,家里人自然不会对他的这些爱好说些什么。可如今宋氏兄弟连续三次会试不中,家中的各种批评便纷至沓来了,什么“不务正业”、“玩物丧志”之类的形容词,纷纷砸在了宋应星的头上。

也不知是习以为常还是自暴自弃,宋应星最后已经学会无视家中的批评了,反正家中有田饿不死,不如去做些感兴趣的东西。宋应星的身影从此便整日出现在铁匠铺、织造局、兵仗局和铁矿这些地方。甚至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中,也会出现宋应星的身影。

连大哥宋应升都搞不清楚,宋应星到底想干什么。堂堂的读书人,怎会喜欢和农民、匠人这样的贱民们整日混在一起?

塔读@

黄承中又花了将近半个月时间,终于抵达了奉新。到地方后,他没有马上去寻宋应星,而是找了个客栈先歇了歇脚——长途旅行实在是疲惫,黄承中可不打算一脸憔悴地去见宋应星。

客栈门口的茶棚中,往往是来往力工、脚夫和匠人的小憩之处。这日黄承中在茶棚中喝茶时,便听见有两个匠人打扮的男子在议论着什么。

“昨日那宋老二又来我们作坊了。说我们正在做的那个筒车形制不对,放在水里肯定转不起来。”

“他就是一书生,还懂筒车?”

“我也是这么寻思的呀。他非要说我这筒车中间的轮轴厚了三寸,要削掉才行。我

照他说的这么一削,嘿,这筒车还真比以前松快多了!”

“松快是松快了,可是还能卡得紧吗?”

“他说,给这轮轴做长一些,两边再卡上一个什么部件......”

江西方言并不好懂,黄承中只听了个大概。但是这两个匠人所说的“宋老二”听起来倒是很像宋应星。在出发前吕涣真就对黄承中说过,宋应星此人十分渊博,诸多工艺无一不晓,恐怕这制作筒车也是不在话下。

于是黄承中便主动坐到了这两个匠人的桌上,丢下几颗碎银道:“二位大哥,小弟乃是从湖北来此寻人的,这些银子请二位大哥喝口茶,不成敬意。”

两个匠人见到银子,便都喜笑颜开起来,黄承中又追问道:“敢问刚刚二位所说的那个宋老二,全名可是宋应星?”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对对对,就是宋应星,你一个湖北来的,去寻宋应星作甚?”

黄承中顿了一下,随即扯谎道:“我与宋应星乃是同年考生,在京师相识结下了友谊,如今到奉新,便是去探望他。”

“原来是同年考生啊。”那匠人叹道,“只是可惜那宋应星连着三次赶考不中,不然现在恐怕早就做官了。你若去寻他,到那县城东门口去,随便找个人说你要找宋家,他们便会指给你的。”

“原来如此,多谢大哥了。”

得知了宋家地址后,黄承中并没有马上去寻宋应星,而是寻了个浴堂好好洗了把澡。第二天将自己装扮的齐齐整整,才去宋家寻人。可是街坊邻居却告诉黄承中,宋应星一大早便出了东门,往东边乡下田地里去了。

黄承中又急急忙忙追出东门,来到田间,正撞见在一条河流旁,一群农民们正聚在一起安装筒车。

“一,二,三,立起来!”

一座高大的筒车被立在了河水里,扇叶随着河水的流淌缓缓地转动起来。在场的农民纷纷发出了欢呼声。

“宋先生,果真如你说的,筒车转起来了!”

在人群中,有一位三十出头的书生,他头戴角巾,身穿长褂,一副标准的书生打扮,站在农民中显得格格不入。可是看着这转动的风车,这书生却露出了十分欣慰的笑容来。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人肯定就是宋应星了。黄承中曾经怀疑过,区区一名落第书生,有何能耐让吕涣真不远千里的要请他过去。如今他看见宋应星长褂下面黝黑的皮肤,再加上他正受到农民们的欢呼,黄承中内心的疑惑稍稍打消了一些。m.

这个宋应星是否真有吕涣真所说的大才?黄承中并不知道,但是起码,他肯定不是个寻常书生,是值得费一番功夫的。

在农民们的欢呼声中,黄承中走到了宋应星身后,朗声道:“宋先生诸器百工无所不精,为何不前往国家所需之处,一展大才?”

宋应星闻言一怔,回头却发现一名自己并不认识的书生站在身后。

“鄙人乃是奉新宋应星。”宋应星行礼道,“敢问阁下是?”

“在下是江夏黄承中。久仰宋先生大名,可否移步一叙?”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