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一百七十九 尚武之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七十九 尚武之风

却说东江镇这边,新募的东江军人数众多,新兵营中所需的老兵数量也是激增,没法将大量兵力分散在各个聚落做守卫工作,因此吕涣真将训练百姓以做自保的事宜安排了下去。

平虏矿和铁山屯这两个在陆上的聚落,是最有防卫需求的。因此东江军今后将在这两个聚落中每处常驻一个十人小队,这十人小队除了负责最基本的保卫工作外,还要组织百姓们在闲时进行操练,以防备任何可能的危险。

而对于平虏矿的兵器作坊来说,长枪是最容易生产的兵器之一了。耗铁少又容易制造。因此兵器作坊每个月能造出几百根合格长枪来。东江军对于长枪的消耗量没有那么大,吕涣真便将多余的长枪全部划给了各个聚落用以操练和自保。

虽说东江军只操练丁壮们如何使用长枪,可是他们私下里练习别种兵器,也是不被禁止的。在这胡汉杂处、民风剽悍的辽东,有不少辽民们是有家传技艺傍身的,会使用弓箭、梭镖、镗钯、刀牌、飞石甚至手搏技艺的大有人在。

为此,在众将士的建议下,东江镇总兵衙门为这些乡勇们特地设计了考校制度。每三个月,在常驻的东江军小队换防之时,举行考校大会。考校以比武为主,设有枪矛、刀牌、单刀、杂家、手搏、步射六科。每科取前五名优胜者,为当地民兵甲长,有组织操练之责,每月还给发五两银子的补贴。

其实这考校大会,选拔甲长的意义倒是其次,吕涣真设立该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东江镇举办一个类似于运动会的项目,以促进百姓团结,培养尚武之风。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从重文抑武的宋代开始,汉人们便逐渐失去了汉唐的尚武精神,变得逐渐固步自封、保守古板起来,以至于终于在崖山海战被异族打断了脊梁骨。明太祖、成祖两位皇帝,武功赫赫,隐隐有恢复汉唐的气象,却让那英宗皇帝在土木堡送掉了整个武勋集团,大明彻底沦为了文官朝廷。

吕涣真对那商鞅的“尚公战、怯私斗”的主张一直不以为然。在她看来,对自己人温顺如羊的老百姓,是不可能在面对外敌时就能露出獠牙的。这三月一次的考校大会,给了普通百姓们一个通过武勇改变自己生活质量的机会。吕涣真希望能通过此举,让尚武之风在东江镇盛行起来。

女真人有围猎,东江镇的百姓们有考校,这些都是保持勇武的好手段。若是真有一天,鞑子举大兵来犯,那么这

些身有勇武的百姓们,拿起武器来就是现成的好兵。

武将们自然是十分欢迎这种比武了。军中武艺讲究的是堂堂之阵,一齐进退,极少有像民间武艺那样左蹦右跳、闪转腾挪的。军中的武艺十分易学且实用,但是自然就没什么观赏性,东江军军中考校,从不会有那种一对一捉对比武的科目。

如今乡勇的考校大会全都是一对一的比武,令孔有德、耿仲明这种武人大呼过瘾,恨不得明天就办,他们好去瞧个新鲜,瞧个痛快。

可是许缨的民政厅这边却提醒吕涣真,办个这样大型的考校大会,耗费钱粮不说,肯定会吸引大批丁壮乡勇们抱着试试看、搏一搏的心态来参加。到时候一旦报名参加的人多了,考校大会得几天几夜才能进行的完?又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来组织?

对于这一点,吕涣真提出解决方法是:制造准入门槛。要报名考校大会,必须要交三钱银子的报名费。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一笔不大也不小的开销,既没有昂贵到交不起,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掏出来的。

这一笔报名费,便能将那些抱着碰碰运气心态的参加者过滤掉。三钱银子可不是个小开销,若非有信心取得优胜者,是不会轻易掏出这个钱来参加参加的。

除了报名费以外,吕涣真还提出要对前来观看大会的百姓征收入场费。但是这个入场费比报名费可要低多了,只有五十文钱,寻常百姓都能够掏得起。这些入场费虽说不能使考校大会盈利,但也能够大大降低其成本。

操练丁壮与组织考校大会两项政策于八月中旬同时发布。几日后,各地东江军的常驻小队们便开始组织起了丁壮们的操练事宜。百姓们起初对什么考校大会并不甚明白,但是一听到优胜者每月能有五两银子可拿,一个个都十分踊跃地参加起操练来。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到十月初时,东江镇便隐隐有了些尚武成风的模样。傍晚时分,正是农人归家、商人收摊的光景。东江镇百姓们的娱乐手段不多,勾栏瓦舍一类的娱乐设施只有最繁荣的东江岛上有,在铁山屯、平虏矿和云从岛上的百姓们是享受不到的。因此晚上不过是和乡亲们聚在家门口聊聊天便回去睡了。

可是自从考校大会的消息放出来后,傍晚时分的东江镇明显变得比以往更有活力了。在铁山屯的田间地头,年轻小伙们摔跤角力,欢声笑语不断;平虏矿的矿工们也在下工后聚

集在矿村的空地上,耍刀枪的翻筋斗的大有人在。还有东江岛的水夫们、云从岛的盐户们,纷纷都不甘落后地操练起来。

由于考校大会的规定是,除了东江军的正兵以外,其余皆可报名参加。因此辅兵们也自发地加练了起来,其中不乏有跃跃欲试想要参加考校大会的。

......

九月初,马祥麟带着三千石柱军登上了觉华岛。

觉华岛算不上是个荒无人烟的荒岛,岛上是有少量渔民居住的,并且因为后金与蒙古都没有水师,觉华岛在辽西大败中免于了被劫掠一空的命运。

但是岛上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原始,以至于石柱军都没有足够的房屋用以居住,只能先搭起帐篷来,并且在岛上伐木,准备建房。

看着手下忙忙碌碌的石柱军弟兄们,马祥麟不禁自言自语道:“真儿姐,真没想到咱俩平辽平辽,最后都平到了这海岛上,真是好生奇怪!”

不过马祥麟的觉华岛可比吕涣真的东江岛的地理位置要好得多。虽说觉华岛离后金很近,可是后金毕竟没有水师,无法上岸。而且觉华岛距离山海关也不过两日的船程,虽说基础设施差,可是来自山海关的支援也不过两日就能送到。

在马祥麟上岛半月后,孙承宗将五千关外难民们也安置到了觉华岛上,并交给马祥麟管理,这是孙承宗“以辽土养辽人”策略的一部分。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觉华岛上多了这么些生口,按理说上面肯定是要拨钱粮来供养的。可是运抵觉华岛的钱粮往往会打个折扣。比如孙承宗批下去的明明是两万石粮,装船的时候可能就只剩下了一万五千石,运抵觉华岛的时候能有一万石就不错了。

这少掉的一万石粮,负责督运的水师提领往往会报个“漂没”。可是马祥麟心里清楚,山海关到觉华岛不过两日海程,再怎么漂没也不会没了一半的粮。这些粮草,肯定都落入了督运水师自己的腰包里面了。

这种这眼皮子低下贪污的事,马祥麟晓得,孙承宗也自然晓得,但是无可奈何。孙承宗上任前,水师官兵们的军饷两年多没发。孙承宗找朝廷要了银子来,才终于给水兵们补上了三个月的军饷,这才让他们愿意动起来,为觉华岛运粮。

此时孙承宗若是治了那水师提领的贪污之罪,今后辽军中还有谁肯为朝廷出力?鉴于此等考虑,他们手脏些也就脏些吧。一万石粮食肯定喂不饱那些难民们,但是至少也不会饿死人。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