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监国——李旦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
他不动声色,转而看向了太平。
“太平,若使太子监国,你意如何?”
此时的太平公主还能说什么。
毕竟比起李旦直接退位,这已经算是最好的情况了。
要知道姚、宋这几位大臣,油盐不进,刚直不阿,有他们护佑太子,太平一时也不好强加阻拦,免得引火烧身。
所以她心里纵使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好再跳脚反对,只能违心的点了点头。
姚崇一看今晚形势一片大好,皇上明显心向太子,太平公主的气焰也下去了,也就决定乘胜追击。
“陛下圣明,太子监国自是名正言顺,但朝堂不宁,人心不齐,皆因东宫立足不稳。究其原因,乃是长安亲王众多,强枝弱干,这才人心各异。”m.
“姚公的意思是……”
“陛下可还记得洛阳谯王之乱?今温王既已逊位,置于内宅终究不妥,未免不肖之徒挟王为乱,陛下还是早些安置的好。”
李旦闻言,心中暗喜——他又听到他想听的话了。
其实自从谯王李重福洛阳叛乱以来,他一直对温王李重茂耿耿于怀,唯恐某日有人打着他的名义举兵作乱。
毕竟,身为先帝李显唯一在世的儿子,温王的存在始终是个很大的隐患。
李旦明白,自己
不能把这个麻烦留给三郎,在他退位之前,还是及早处理的好。
只是自己身为皇叔,又夺了人家的皇位,李旦心里总是有些愧疚,不好主动出手——如今姚崇既然提了出来,他自然顺水推舟。
“也罢,那就将温王改封襄王,即日离开长安,出任集州刺史吧。”
太平公主闻言,心中凄恍——不禁感叹,有其父必有其子。
当年皇兄李显称帝被废,被母亲贬为庐陵王,圈禁房龄长达十余年,受尽苦楚,九死一生——没想到重茂和他父亲的命运一模一样。
只是皇兄李显当年还能幸运回京,重登九五之尊,重茂怕是再无回京机会了……
其实生在皇家,太平公主明白此举势在必行,也明白废帝重茂的结局早定,这一次迟早都会来的。
只是她依旧有些心惊——因为皇兄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了。
就在太平公主愣神之际,李旦又笑着看向了她,像往常一样征询意见。
“太平,如此安置重茂,你意如何?”
“皇兄圣明,太平附议。”
“如此甚好。”
李旦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姚崇。
“对了,温王年幼,记得加派重兵守护。”
“陛下圣明,臣斗胆直言,还有几人也要妥善安置,东宫方能安宁。”
“且说无妨。”
“宁王是陛
下的嫡长子,邠王是高宗皇帝的长孙,这二人身份尊贵,留在京城恐生祸端……”
“这……宁王和邠王与朕一样,素来淡泊,与世无争,尤其宁王对于太子一位一再推让,怎会存有异心?”
“陛下,两位王爷无心,旁人未必无意啊!若有心之人从中教唆,挑拨离间,不仅让东宫不安,也让江山不宁。自古宗室作乱,祸起萧墙的例子还少吗?”
姚崇说着,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冷哼一声,扭过脸去。
虽然大家都明白,姚崇所说的有心之人就是太平公主,但谁也没有挑明。
李旦也故作糊涂。
“也罢,既如此,那就把宁王和邠王都调出京城吧。太平,你说呢?”
“但凭圣上裁决。”
太平公主此时已经挤不出笑容了。
面对姚宋二人的轮番进攻,毫无防备的太平有些无力招架,而皇兄看似处处询问自己的意见,也让她无力反驳。
李成器是嫡长子,素来低调沉稳,从无僭越之举,皇兄都舍得把他调出京城,她一个公主还能说什么呢?
姚崇的话已经直白到这个地步,如果自己跳出来阻拦,岂不成了那个别有用心之人?
于是,李旦当即下旨,宁王李成器为蒲州刺史,邠王李守礼为幽州刺史,年后分别出京赴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