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薛林远依旧昏睡不醒,乾陵却热闹了起来。
原来,送葬队伍到了。
一人死,天下丧——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僧尼道冠,皇室官府上下倾巢而出,在皇帝李显和相王李旦的引领下,浩浩荡荡的将武瞾的梓宫运到了乾陵。www.
依照惯例,梓宫到达陵地后,会先奉安于下宫,待司天监选定的吉日掩皇堂。
吉日就在三日之后,在这三日期间,还有无数繁杂的祭奠礼仪。
再度来到父亲高宗的帝陵,李显和李旦心中感慨万千。
生同衾,死同穴,一座帝陵,两个皇帝,不管“李唐”还是“武周”,终究抵不过夫妻恩义,伉俪情深。
此时,李显和李旦兄弟一心,更像是一对孝子,要将自己的帝后父母合葬一处。
梁山这块灵地吉壤,共有三峰,北峰最高,上摩烟霄,正是乾陵“玄宫”所在;而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为陵之天然门户;中间为司马道,即神道。
沿司马道向上,共有近六百级台阶——主峰独尊,山脉为翼,神道步步升高,形成天然的祭祀之地。
拾阶而上,神道两侧对称列置着各种石刻,有华表、冀马、驼鸟、石狮、仗马、翁仲等,比拟百官衙署,仪卫之制;而在阙门附近,还有六十余尊蕃臣石像……
除了尚未开启的地宫,还有献殿,阙楼,下宫以及陵署等。
下宫和陵署本就有几百座房子,以供守陵、修陵之用,如今为了文武百官,更是加
盖许多,一应王宫重臣得以安置下来。
而献殿前的广场,则是留给子孙后代、百官僚属祭祀的场地。
就是在这里,皇帝李显再度宣读了《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重申了对母亲武则天的至高评价: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说起来,这犹如神来之笔的哀册文,正是崔融的绝笔。
为了报答武瞾的知遇之恩,给这位千古女帝备极哀荣,崔融撰写《哀册文》可谓殚精竭虑,还曾跑去询问武牡丹,武瞾临走之时可有遗愿……
正是在他走后,牡丹开始重病不醒,而崔融却因忧思伤神,加之哀伤过度,也是一病不起,在写完最后一个字后,竟至绝笔而死……
前有武牡丹为之守灵,昏迷不醒;后有崔融悲情撰文,为之丧命——这两人的经历更是给武瞾的离去增添了一抹悲情色彩……
“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如今,崔融已死,而他呕心沥血写就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则会与武瞾一起安奉乾陵。顶点小说
告祭天地、行香奠酹,一应仪式举办之后,就要开启乾陵地宫了。
或许是武瞾早就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也会住乾陵,当初安葬高宗之时,这地宫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封死,而是让能工巧匠设计了可以反锁的自来石。
这种“自来石”的大石门,在关闭之后,外面的人怎么推都推不开,只有一种特制的“拐钉钥匙”才能开启。
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方便再次开启地宫大门,保证地宫完好。
如今,看守钥匙的守陵官奉上钥匙,奉命开启地宫……
——
择吉时,掩欑宫。
入葬地宫这日,百官齐聚山陵,李显在梓宫前祭酒三爵,每一爵行一拜,百官随行。
奉安地宫吉时一到,随着石门缓缓开启,皇帝李显扶棺,带头恭引龙輴进入地宫,李旦和王公大臣随行其后。
皇帝亲将梓宫送入地宫,奉安在宝床之上,一切安置完毕,一应人员陆续退出地宫。
最后,由陵寝工部专事人员关闭地宫,将石门封好。
因为帝后已然合葬,这乾陵地宫是再也不会打开了,所以,为确保皇帝陵寝的安全,这次封门可是用尽了能工巧匠的智慧。
所谓十墓九空,为了防盗,这地宫之门的封闭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在林远在昏睡之前就给工事人员探讨过此事,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如今只需按照之前议定的执行也就是了。m.
依林远所言,想要墓门牢不可破,坚不可摧,以常规的石门封闭断然是不行的。
他主张,在墓道与墓门之间先用石条填砌,石条之间再用铁栓板栓拉,最后再以锡铁熔化灌缝浇铸——如此铁石结合,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陵宫掩闭后,尚有四项重要祭礼,即虞祭、袝祭、祥祭与禫祭,而安排好守陵的人,规模庞大的送葬队伍就该返回长安了。
就在队伍即将离开之时,林远终于醒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