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片刻后,他见得一道茜色身影带着女使从那竹院中走了出来。
少女刚出院子,目光探寻间,很快便看到了他。
秋日午后的阳光是近乎透明的金色,时有风起,银杏树沙沙摇曳,天地间浮光晃动。
目光搜寻到他的那一瞬,少女面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正如此时这天地间随风摇动着的光色,看似寻常安静,却粲然开阔。
刹那间,崔璟心底恍忽生出一丝从所未有的无所适从之感,面上未动声色,只下意识地收握紧了那只负在身后、藏有白棋的手。www.
待他回过神时,常岁宁已来到了他面前,了然道:“原来崔大都督也来了此处,实在巧了。”
方才崔琅回到席上与她随口说他家长兄在外面,她作为朋友,没有避而不见的道理,总要出来打声招呼的。
崔璟握着那颗棋子,莫名有些许心虚之感,为掩饰这心虚,他随口道:“没想到你的棋也下得很好。”
“崔大都督方才都瞧见了?”
崔璟点头,拿视线示向二楼那扇半开的窗,常岁宁循着他的目光看去,不禁了然。
“那崔大都督看下来觉得如何?”她玩笑着问:“我不止棋下得好,风度也还不错吧?”
说话间,她在那石桌旁坐了下去,抬手示意他一并坐。
她的动作十分随意,待崔璟回过神时,已经在她对面坐下了。
他今日有些不太对劲,但他想这大约是因为……她身上的秘密似乎越来越多了。
他和往常一样提醒自己不该过度窥探,只顺着她方才的问话,往下说道:“风度也很好,待对方甚至称得上颇包容了。”
“我读过他的文章。”常岁宁诚然道:“此人是有真才实学在的,我一向敬重有本领之人,且这样的人说不准哪日便出头了,行事留些余地,权当结个善缘不是很好吗?”
宋显其人心性不坏,虽性子不讨喜,但这世上本也并非人人都为讨喜而生,有瑕疵不要紧,瑕不掩瑜即可。
对于有本领的人,在合理范围内,她总是乐意忍让一二的。
当然,她喜欢与人结善缘也是真的。
听得这“结善缘”三字,崔璟再看向那气势迂回的棋盘,便问了她一个问题:“起初言明不与之比书画,也是为了给对方留些余地颜面吗?”
“这个啊……”常岁宁看了眼左右,见无人,才与他道:“是为了给我自己留些余地颜面。”
崔璟抬眼看她。
“有一样我很不擅长。”她笑了一下,很坦诚道:“我的诗作得很烂。”
“……”崔璟默然了一下,道:“故而,你首先言明不比书画骑射,只道胜之不武,是为了让他也主动放弃比诗?”
常岁宁点头:“对。”
如此还能显得她有风度,实在一举两得。
崔璟:“……遇到你,实是他的福气。”
常岁宁感慨:“也该他服气。”
崔璟的嘴角似有若无地笑了一下。
“如他这般出身的寒门子弟,年纪轻轻便能走到此处,是极难得的。”常岁宁看向西斜的金乌,道:“愿来年春闱他能得偿所愿。”
崔璟也与她一同看向那斜阳:“会的。”
圣人整肃科举之心尤坚,来年春闱由褚太傅主持,这些寒门举子将会拥有一个有史以来最公正的考场。
“嗯……最好是考个状元郎回来。”那少女接着说道:“我虽不科举,但状元郎乃我手下败将,没准儿还要被讹传成我的学生——是比我自己考状元郎更要光彩呢。”
崔璟好笑地看着她:“如此一来,你便又可扬名了。”
“是啊。”常岁宁也看向他,笑道:“这局棋总也不能白白陪他下吧。”
崔璟“嗯”了一声,认真道:“只是此言断不宜被那宋举人听到——”
“为何?”
崔璟一本正经地道:“他但凡得知你在打着这个算盘,怕是回去头一件事便是将书尽数焚烧,宁可不考这科举,也不能便宜了你。”
常岁宁“啊”了一声,也煞有其事地道:“对啊,这倒像是他能干得出来的事……那你可要替我保密了。”
“好说。”崔璟提议:“用一局棋来交换如何?”
他也想与她下局棋。
常岁宁从善如流地点头:“
好啊。”
“不急于此时。”崔璟道:“今日为你无二社社宴,改日得闲时再履诺不迟。”
与没有第二个朋友的他不同,她总是很忙,总有许多人要顾及,就像端午那日的五彩绳。
“那随时恭候。”
常岁宁言罢视线落回到那棋盘之上,忽而道:“此处怎少了一颗棋子?”
崔璟眉头一跳,随她看过去:“……有吗?”
常岁宁笃定地指向最后落子处:“就在此处,少了一颗白子。”
崔璟:“……”
如此敏锐真的合理吗?
他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自然:“方才曾有伙计过来,欲将棋盘撤下,应是那时少的……”
这也不算撒谎吧,他只是……话说了一半而已。
但,一颗棋子,是什么值得私藏的秘密吗?
早在崔琅出声时,他便大可坦然地放回去,如此才是正常反应不是吗?
所以,他到底在做什么?
崔璟费解间,余光扫到站在不远处的下属,不禁想——他该不会是被崔元祥染了什么奇奇怪怪的脑疾吧?
察觉到自家大都督的视线,元祥有些莫名。
通往竹院的月洞门后,藏在那里的粉袍少年压低声音道:“瞧见了没,我师父和长兄坐着说话呢!”
一壶连连点头:“瞧见了瞧见了……”
所以郎君能不能把强行掰着他脑袋、撑大他眼睛的手拿开啊!
“你帮着看清楚了,回头记得和母亲讲!”崔琅强迫一壶看了又看,“这可是我的功劳!”
“是是是……”
崔琅面上忽现感慨之色:“先甭管能不能成,我替阿娘尽心卖命是真,想我这些年来为了这个家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白眼……崔琅啊崔琅,这个家,没你怕是得散啊。”
言毕,转身拿事了拂衣去的语气道:“行了,走吧。”
常岁宁也未再与崔璟久坐,起身之际约定改日一起下棋。
崔璟目送她回了竹院,才转身离开了这座乐馆,临走前让元祥多付了些茶水钱。
上马之际,青年若有所思地将那枚棋子收入了怀中,妥善安放。
青年驱马而去,身形很快消失在长街之上。
夕阳西下,登泰楼内,有人静立许久,仰望着那幅大名鼎鼎的山林虎行图——
这大名鼎鼎四字,从前在他听来是有些讽刺意味的,但现下……
身边不时有人来往,有同样前来观画之人,也有寻常食客,但这些皆与他无关,他眼中只有那幅被高高悬挂于楼中的画。
】
他面上很静,然而内心从无一刻平息。
楼中开始掌灯。
有宵禁的日子里,晚间做不了什么生意,楼中伙计已经开始准备打洋。
但那站了半日的年轻人,此时仍独自站在楼中看画,只是大约是真的站不住了,改为了席地而坐。
孟列听闻此事,并未让伙计赶人,而是交待:“今夜给他留一盏灯吧。”
虽才半日,但那位宋举人输棋之事也已经传开了。
“说来,常大将军府上的这女娃娃……”他忽而眯起眼睛道:“同从前当真是判若两人啊。”
正对账的掌柜笑了道:“从前东家也没怎么见过这常娘子吧?”
“正是因为从前不经常见……”孟列仰头看向挂着那幅画的二楼,思索着道:“可如今几乎是每日都能听到她了。”
这京城之中,每日都有不同的新鲜事,想要被人记住并时常提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是因为您花了四千两买下了那幅画,挂在咱们酒楼啊。”掌柜的笑着道:“谁瞧见了那幅画,不得提到作画之人呢?”
孟列顿觉心口一痛。
他的四千两!
不,是殿下的四千两!
若殿下还在,得知此事少不得也要心痛,定会指责他没守好家业的!
孟列又在心里将常阔那老贼骂了一通。
不多时,他回到后院,来到了自己的卧房之中。m.
他无儿无女,虽在京中另有住处,但更多时候还是歇在此处。
卧房中仅点着一盏纱灯,孟列行至床后,以手旋开墙壁暗格中的机关,取出了里面藏着的一只匣子。
木匣被打开,其内仅有半枚令牌。
孟列拿起那半枚令牌,冰凉而沉甸。
殿下当年离去时,将此物留给了他,道是若有差事需交待他
,来日便会使人持另外半枚令牌相见。
就只是为了给他一个念想吗?——他总不喜欢去想这个可能。
“殿下,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他叹了口气,昏暗灯火下,眼角处是一年比一年更清晰的纹路:“您若再无差事示下,属下可就要老了。”顶点小说
有生之年,他当真还有机会见到另一半令牌吗?
夜风拂过窗灵,寂寥无声。
随着一轮弯月渐盈,馥郁的桂花香飘满京师,中秋便到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处瞩目已久的中秋花宴。
中秋除了赏菊赏桂,亦是赏看芙蓉的好时节。
此番举办花宴之处,便在京郊芙蓉园内。
此次花宴自中秋当日始,大办三日,凡收到花会请柬的人家,皆需携家中适龄女郎前往芙蓉园参宴。
常岁宁与父兄抵达芙蓉园时,已是午后。
秋高气爽,风景宜人,芙蓉盛开,实是赏景的好去处。
但谁都清楚,凡入此园者,无人是为赏景而来。
历年中秋圣人皆会宴请百官,今日的晚宴便是为宴群臣,女卷们只是作陪而已,明日的花会才是女郎们表现的时候。
故而女席这边散得更早些,她们还需要为明日的花会做准备。
常岁宁离席后,出了宴厅,下了石阶,脚下短暂地停留了片刻,目光下意识地看向那些守在廊下的内侍。
“可是有事?”
忽有一道声音在身后响起,常岁宁回过头去,只见是崔璟走了过来。
他身穿玄策府上将军官袍,应是刚在外安排罢事务,身上好似沾染了夜色的寒凉,但眼底待人时一贯的疏冷气此时却隐了去。
“没什么。”常岁宁与他相处已日渐随意,“只是今日好像未瞧见喻常侍。”
她很久没见过阿增了,自从玉屑口中得知了那件事后,便未再见过了。
她未有刻意去找过他,他忙于司宫台之事,也甚少有出宫的机会。
“宫中需有人留守,喻常侍此番并未随驾。”崔璟与她道。
常岁宁了然。
原是没来。
“你若有事,也可使人寻我。”崔璟道。
常岁宁看向他,他这是以为她有事要寻喻增帮忙吧。
她笑了笑:“现下无事。”
此时,身着女官官服的明洛由厅内而出,见此一幕,脚下微顿了顿,复才敛容走了过来。
她的目光未有在常岁宁身上停留,只看向崔璟,行礼罢,道:“圣人召崔大都督宴后议事。”
崔璟颔首,看向常岁宁:“我便先过去了。”
常岁宁点头。
明洛随崔璟转身之际,眉间几不可察地微皱了一下。
常岁宁刚要离开此处,只见宴厅内走出来了一群衣着鲜亮的少女。
“常姐姐!”
姚夏朝她快步走来,和往常一样亲昵地挽住她的手臂。
常岁宁的视线却被一名被众人拥簇围绕着的绿衣少女吸引了去:“那是……长孙家的娘子?”
姚夏点头,小声道:“没错,那正是左相大人家中最小的嫡女,七娘子长孙萱。”
常岁宁点头。
果然没错。
这位长孙七娘子,生得很像其大姑母——从前她父皇的那位元后,长孙皇后。
长孙家曾出过两位皇后,家中儿郎也不止一个尚过公主,这位长孙七娘子的父亲长孙垣,正是当今左相大人,魏叔易的上峰——虽和不与皇室联姻的崔氏做派不同,但长孙氏出身关陇门阀,也是实打实的士族高门。
在反对明后擅权之事上,长孙家的立场和其他士族是高度一致的。
甚至抛开此事不谈,长孙家与明后的过节还要更久远一些。
当年长孙垣的长姐长孙皇后病故,才有了明后取而代之成为了后宫之主。
而那个曾因欺负阿效被她揍过的三皇子,自幼养在长孙皇后膝下,是长孙家想要扶持的对象——
那些关于储君之位的明争暗斗她在做李效时,曾置身其中,那些来自长孙氏的手段,她自也领教过。
“我听人私下说……这位长孙七娘子,可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呢。”姚夏小声说道。
常岁宁不置可否。
应当说,长孙萱是那些士族官员眼中的最佳太子妃人选。
可在明后眼中,便是恰恰相反了。
只是,明后打算推哪家的女郎来与之一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