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章 剑指罗兰迪亚
费恒索性不跟他们废话,和霍续杰一起背靠着墙,手中掐着两个老大,和一帮持枪者对峙。
钱如海他们退走了大约五分多钟,就听仓储区大门口隐约传来叫声:“部队来了,快跑啊......”
费恒听力出色,还听到隐约传来的发动机声。
持枪的大汉们顿时乱了起来,有一名站在后面的男子看了看两旁,然后转过身就跑。
一名大汉看到逃跑的人,大骂道:“伟哥真他妈是痿哥,别的不会逃跑第一。”
这人不骂还好,一骂,结果大家都看到有人逃跑了。
恐惧是会传染的,一见到有人逃怕,本来立场就不坚定的几名大汉神情更显慌乱,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恐惧,也跟着逃跑了。
这下好了,本来不想跑的也开始跑了。最后除了五名大汉还坚定的跟费恒他们对峙,其他人都跑光了。
凌乱的叫喊声中偶尔响起几声枪声,一转眼,除了几名大汉外所有人都消失了。
“不许动!丢下枪,举起手来。”
喊话随着脚步声一起传了过来,盼望已久的增援部队终于到了。
费恒终于松了口气,和人对峙可不是轻松的活儿,太费精力。
其实,由于部队车辆紧缺,当时就来了三辆卡车约一个连的兵力,但军人毕竟是军人,一声令下即便对面有四五千人,他们也毫不含糊。
老百姓即便有枪有炮,即便数量是军人的几十倍,依然是一群乌合之众。负隅顽抗的被打死了一百多个,其他人都逃跑了。这还是部队不想多造杀孽,也不想抓人,不然这些人能跑出去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守护22号仓库的战士,有两名受了伤,一名还比较严重,不过在他们的努力下,教授们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上百名教授没有一个人出事。
军方在这次事件中收获最大,一名罗兰迪亚追随者,一架损坏的碟形飞行器,一台中微子通讯器,一台全息伪装设备。相比这些,摩托车、两名老大加上几名小弟,这些都算不上什么。
当教授们看到这些东西,听了费恒对这些东西功能的描述后,他们开始反过来催促军方,让他们赶快准备好车辆和研究设备,尽快出发去凌山基地,好去看看超越地球科技技术组成的基地。
在现代的审讯技术下,只要时间充裕没有人能保守住秘密,那名被俘虏的罗兰迪亚追随者也不例外。
俘虏名叫蒋晓波,今年三十九岁,表面职业是私家侦探。这人是个地道的海归,德国波恩大学毕业,在德国工作过几年,后加入罗兰迪亚深度科技,被派往国内。
这家伙已经为罗兰迪亚深度科技工作了十一年,但始终只是从事外围工作,从代号198号就能看出他在深度科技中的位置。
以蒋晓波的位置核心机密是不可能知道的,军方从他口中确认了罗兰迪亚人的存在,不过这位老兄从没见过他们,也确认核打击是由罗兰迪亚人发动。
罗兰迪亚人有个大计划,基里巴斯投资的科幻乐园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但是以蒋晓波的位置,当然不可能知道罗兰迪亚人的计划。
这一次这个蒋晓波是得到了总部的命令,让他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抓捕费恒的行动,总部的人需要知道,这个费恒是怎么事先得知罗兰迪亚人的核打击计划。
由于亚洲区的机动力量在打击火狱人时大部分已经被消耗掉,只能用一架中型ESF(磁动力碟形飞行器)和六具S3型机器人来完成任务。
蒋晓波考虑到目标现在是军方保护人员,仓储区内的军人到底有多少他没确切情报,为了求稳,他设计了这次行动。
本来他的计划是利用一批破烂军火和情报,诱使三个叙州区的老大组织人员攻击仓储区,他则破坏大路,逼仓储区内的人员从小路离开,他在小路上设下埋伏,抓捕费恒。
想不到他们不仅没上当从小路离开,而且费恒还发现了蒋晓波发出的中微子信号,并找到了他的位置,结果他不仅没抓到费恒,反而被费恒抓了。
至于教授们的出现,那完全是意外,万幸他们没出事。
蒋晓波交代的信息被稍稍处理后,通过刚恢复了部分的线路发往了世界各地。这是地球人类第一次真正掌握罗兰迪亚深度科技袭击地球人的证据,尽管只是个人证,而且对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而言,仅仅凭这个人证,不能认定深度科技是罪魁祸首,但各国似乎同时忽略了这些,一致将矛头指向罗兰迪亚深度科技。
那么多国家同时达成一致意见,这在地球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美军准备了很久的舰队正式出发,目标基里巴斯,同时,澳大利亚的几艘军舰也编队驶向基里巴斯。
不仅是这两个国家,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国家或势力,都在抓紧时间恢复自己的海上力量,争取早点出兵基里巴斯。为自己国民报仇是一个原因,其实让他们如此热衷的主要原因还是罗兰迪亚人拥有的科技资料,一个能跨出母星系的外星种族,至少在太空技术上会领先地球人很多,所以尽管这里面风险很大,但各国还是趋之若鹜。
“唉!这一年你经历了这么多!能活着,真是不容易啊!”
一个偏远的小别墅内,钱如海翘着二郎腿半躺在老板椅内唏嘘不已,他听了费恒略加删减的经历,免不了一番感叹。
自从仓储区两人碰面后,这还是第一次碰面。
这里是叙州的郊区,由于现在钱的作用大大降低,想要买到粮食,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要军方特发的粮票,有点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感觉。没粮票的人只能离开城市。相比之下,农村要好一些,那里还能搞到些吃的(尽管有可能被核辐射尘埃污染),种地的人的粮食储备自然比城里人多得多,所以大量人口涌向了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