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启蒙
长安城的气氛同样有些亢奋,就连窦婴都有些按捺不住,逢人便笑,上门恭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一战封侯十一人,这绝对是不多见的壮举,而其中透露出的意味更值得深思。这次从军的功臣子弟以陈窦两家居多,大概占了一半,封侯的十一人中,有三个姓窦,两个姓陈,同样近一半。虽然食邑并不多,最多的八百户,最少的只有两百户,依然让人欣喜不已。
对功臣子弟来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旷世恩典。功臣后裔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封侯,有资格继承爵位的只有嫡长子,其他人只能享受富,不能享受贵,成年之后,独立门户,他们就是庶民,充其量家财丰厚一些罢了。
如今天子对外征伐,重赏战功,一次大战就封了这么多侯,他们又看到了希望,从军的热情大涨,几乎每天都有人招募随从,奔赴甘泉宫请战。
除了从军立功之外,那些听从窦婴命令,或主动或被迫出门游历的陈窦子弟同样大受鼓舞。枚皋封侯,给他们坚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不仅从军征战可以封侯,游历天下同样可以封侯。枚皋不就是因为对西羌情况熟悉而封侯么。虽然食邑只有三百户,但爵位却是货真价实的侯爵。
有了这个榜样,愿意出去游历的人也多了起来。
窦婴抓住机会,鼓励更多的子弟走出长安,游历天下。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既能开眼界,又有机会封侯,再不济也能拿到稿费,写成的文章为人传诵,名利双收,为什么还要在长安浪费光阴呢?
在窦婴的劝说下,实地考察大河的人员很快招募齐全,整装待发。
窦婴经验丰富,他也知道这件事名义上是由他发起,实际上是梁啸在背后推动。而梁啸做事的习惯他也非常清楚。为了配合梁啸,也为了能将这件事做得更好,在出发之前,他将子弟们招集起来,通知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当然是这次考察的重大意义。于公而言,这是为根治河患做准备,利国利民。于私而言,是他们富贵的机会。如果能根治河患,比西羌大捷的意义更大,天子绝不会吝惜赏赐。
第二件事是考察需要注意的方法。治河是一件大事,容不得半点浮夸。现在想通过治河立功的人很多,竞争很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事情做得更扎实,不给别人半点挑刺的机会。因此,宁可慢一点,宁可考察的范围小一点,也要反复测量每一个数据。只有如此,他们的考察结果才能被朝廷采纳。
为此,窦婴还特地让那些对实地测量有所心得的人写了几篇文章,并当面培训,最后还拉到蓝田山实地演练了一番,确保每个人都掌握了这种技术,才欢送他们上路,就和欢送将士出征一般。
出发的人不是一批,窦婴的培训也连续做了好几次,他后来干脆长住蓝田庄园,把那里当成了培训中心。没事的时候就整理书稿,不断的发往淮南,请淮南王安排付印。
窦婴现在虽然是请假,不需要随侍天子,却比当值还要忙。不仅忙,而且忙得很起劲,像是焕发了第二春,走路带风,连说话声音都响亮了很多。
百忙之中,窦婴带着几个随从去了一趟甘泉宫。在求见天子之前,他先找到了梁啸。
梁啸看到窦婴时,很是意外。“窦公,你最近是去修仙了么,这精神气,比我还强三分啊。”
“哈哈哈……”窦婴大笑,用力拍拍梁啸的肩膀,将他拉到一旁。“小子,别使我老人家开玩笑。我赶到这儿来,是有事和你商量。”
“窦公有什么吩咐,派人通知一声就是了,何必亲自跑来。”
“别的事可以让人代办,这件事,还是我亲自来说的好。”窦婴花白的眉毛一挑。“有空么,找个地方说话。”
梁啸见状,知道窦婴肯定有重要的事,便和当值的人说了一声,领着窦婴出了宫,来到自己的住处。
两人一入座,窦婴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想请你和淮南王商量一下,在长安开个印书坊。长安离淮南太远,一来一去,就算是快马也要好几天,如果是运货,没有一个月都到不了。这中间浪费的时候太多了。我老了,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
梁啸笑了。“窦公,我看你再活二三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你想让我帮忙,也没必要做这个理由吧。”
窦婴大笑。
梁啸心中高兴。看到窦婴的第一眼,他就知道窦婴现在的心态不错。窦婴虽老,侠气尚在,他和田蚡不是一路人。富贵,对他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成就感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如今陈窦子弟仕途有望,他窦婴的名望也进一步飚升,比做丞相要来劲多了。
“请淮南王在长安开设印书坊,我当然支持。不过,开印书坊成本不小,仅仅印游记,恐怕有些得不偿失。淮南王之所以忙不过来,是因为他有很多书要印,别的不说,仅是那部《淮南鸿烈》就够他印上几年了。你有这么大的需要吗?”
窦婴愣了一下,沉吟不语。他兴冲冲的来,却没想到这么多细节。
“亏一点也没关系,我支撑得住。”
“不行,亏本的生意不是不能做,要看值不值。你现在只是为了节省一点时间,大可不必往里填钱。毕竟你现在刚刚能够自负赢亏,何必急于一时?”梁啸不动声色的提醒道:“当然了,如果你有足够的需要,那自然没什么问题。”
窦婴大受启发。“那倒也是,除了游记之外,我还可以印一些其他的书啊。”
“那你想印些什么呢?”
“这个……”被梁啸追问,窦婴不得不按捺着兴奋,认真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有了思路。“比如,我可以印文赋,司马相如、枚皋他们都有不少名篇,只能靠手抄口传,讹误在所难免。如果我用印的方法,即使传遍天下,也不会有一字讹误,多好?”
“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不过赋只在文人骚客之间流传,业务量有限。你好好想想,还能印些什么?”
“还有……邸报。”窦婴又道:“朝廷发往各郡县的邸报都是靠手抄,如果能印,也可以更快捷。”
“邸报是可以印,以你窦公出面,陛下也能给你这个面子。不过,邸报的数量太少,恐怕养不活你。”
窦婴挠头了。他瞟了梁啸一眼,忽然笑道:“哈哈,我何必这么费脑筋,你肯定有想法,说来听听。”
“我是有办法,可是我怕说给你听,会家宅不宁。”
“不会,不会,翁主那里,我替你说情,她多少要卖我一点面子。”窦婴大笑,拉着梁啸的手臂,连声催促。梁啸不紧不慢的说道:“窦公,你应该像那些年轻人一样,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不要把目光总是落在朝廷和那些达官贵人身上。有时候,普通百姓那里对学问的需要更多。”
窦婴将信将疑。“你说说看。”
梁啸笑笑,一字一句的说道:“比如历书。”
窦婴如梦初醒,一拍大腿。“没错,历书可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而且每年都要更换,虽然赚不了几个钱,可是量大啊。长安附近就有十几万户,我的天哪,就算几家合用一本历书,那也是几万本啊。”
“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更好的主意,我相信天子听了,肯定会夸你窦公老成谋国。”
“什么事?别卖关子,快说来听听。”
“蒙书。”
“蒙书?”
“是的,长安附近多有富贵之家。他们的子弟都需要读书识字,那蒙书总是需要的吧?现在没有统一的蒙书,各随其便。如果你请人摘录古籍,挑选一些为人处事的名言,配以图画,在教蒙童识字的同时,又让他们通晓为人处世的道理,岂能不受欢迎?这样一来,你既有了业务,足以维持印书坊的运转,又能辅助天子教化人心,岂不是一举两得?”
窦婴瞪大了眼睛,看了梁啸半晌,突然一掌拍在梁啸肩上,起身就走。
梁啸捂着肩膀,叫道:“唉哟喂,窦公,你这是干什么啊。我的主意不好,你也不用这么生气啊。”
“我不是生气,我是怕你反悔。”窦婴扬扬大袖,飞一般的跑了。
梁啸歪歪嘴。“老小孩,我还没说完呢,你怎么就跑了。比起蒙书,我还有更好的主意啊,没办法,只好下次再说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也要一件一件的办。”
——
窦婴一溜烟进了宫,求见天子。
天子虽然忙,听说老臣窦婴来了,还是立刻接见了他。窦婴最近的所作所为让天子非常满意。眼前少了一个倚老卖老的老臣,长安多了一个排忧解难的管家。窦婴发动陈窦子弟游历、从征,都帮朝廷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窦公,最近服用了什么仙丹,精神这么好?”
“能为陛下效力,臣自然精神抖擞。”
“哈哈。”天子大笑,伸手命人赐座。窦婴入座之后,天子又道:“长安的舆情如何?”
“平阳侯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长安一片欢腾。人人愿为陛下效力,每天都有人出长安,赶往前线。就是这甘泉宫旁也有不少请战的人呢。即使文弱书生也备受鼓舞,愿一展才智,博取功名。陛下,现在可真是君民一心,众志成城啊。”
天子非常满意,掩饰不住眉宇间的得意,连连谦虚了几句。
“那……有没有人再说河患之事?”
“有啊。”
天子一怔,脸上的笑容顿时散去。
“陛下,臣抛了一块砖,引出了无数的玉。”窦婴抚着胡须,哈哈大笑。“游记印行之后供不应求,不仅让臣小赚了一笔,还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大汉的万里河山。如今想外出游历的人越来越多了。枚皋封侯的消息传到长安,更是给这把火添了一把柴。想考察大河,为陛下治河出谋划策的人数不胜数。陛下现在要担心的不是没有资料,而是如何甄别资料了。”
天子听了,如释重负,不由得眉开眼笑。封枚皋为侯就是为了刺激那些士子,让他们像枚皋一样走出去,游历天下,为大军征伐提供地理情报。如果没有枚皋提供的西羌地图,曹时如何能准确的捕捉到羌人的行踪,一举立下斩首三万余级的大功。
兵法上常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天子有一个新的感悟:大军未动,士子先行。不管是河南之战,还是河西之战,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要想在军事上取得成绩,对地理情况的了解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即使是百万大军,入未测之地,也很难保证取胜。
要想了解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并绘成精确的地图,普通人很难胜任,只有识文断字的士子才能做得到。在这方面,枚皋无疑是最适合的榜样,天子觉得三百户都不足以赏枚皋之功,之所以这么做,只是避免影响战士的情绪。等大战结束,他还准备再增枚皋的食邑。
“富贵虽能激励人,但若非窦公居高一呼,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这次西征,窦公虽然远在长安,也是有功的。大战之后,论功之时,我不会忘了窦公。”
窦婴大喜。“谢陛下。臣垂垂老矣,上不得阵,好在还有些薄名,愿为陛下摇旗呐喊,助助声势。”
“如此甚好。当初先帝将我托付给窦公,是对我最大的爱护啊。”
窦婴情绪激动起来,老泪纵横。他拜倒在地,泣不成声。天子扶起窦婴,好言安慰。两人说了一阵贴心话,窦婴说出了来意。他请天子下诏,命淮南王在长安设立印书坊,印行蒙书、历书,开启民智,为国家培养人才。
天子一听,连声叫好,一边命人去找梁啸等人来商量,一边问起了细节。
窦婴将梁啸的建议做了进一步发挥,提出要从各家经典中搜罗一些能够鼓舞人心,激励正气的小故事,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孩子们在学习识字读书的同时,也知道君臣父子,夫妇人伦。
天子连连点头,赞不绝口。“窦公果然是老成谋国,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收拾人心,从童蒙开始,本固枝荣,诗云: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正是窦公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