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血沃轩辕> 四百七十七计取鹤丸城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百七十七计取鹤丸城上

大明武英元年十月,在倭岛武藏、鹤丸城方向,明军分两路同时与倭军展开决战。时鹤丸城攻防战明军一方总指挥钟建、倭军总指挥岛津信义、藤谦雄卫。武藏一方明军总指挥由武英帝朱由斌亲自指挥,倭军一方,则为幕府将军德川家光!

战争由鹤丸城方向率先打响,兵临鹤丸城城下的明军,以火炮猛烈轰击城内。本来在钟建的构思之中,靠着强大的炮火,很快就能打通胜利的道路,但很快发现,素来无坚不摧的火炮,在鹤丸城的战争中,却遇到了极大的难题。

鹤丸城可以说是倭岛最坚固的城池。倭岛宽元二年,惟宗姓市来氏构筑鹤丸城。此城位于标高二百尺的山上,由于城的四周都是绝壁,因此鹤丸城是一个运用天然地形坚固之城。

之后到了倭岛南北朝时代的延元二年,在北朝方岛津氏第五代守护岛津贞久的命令下,庶长子岛津赖久开始攻打从属于南朝方的市来家,在激战两个月后,眼见鹤丸城根本无法攻下,岛津赖久被迫退兵,一直到了后来才用计谋取得了此城。

如此居高临下的城池,火炮的威力在此大打折扣。整整一天的轰击,明军并没有取得什么比较大的进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钟建下令暂时停止炮击,另外寻找破城之法。而这一战也是在明军大面积装备火炮,从此所向披靡之后,在战场上第一次遇到的挫折。

那些倭兵们眼看明军停止炮击,一个兴高采烈地大声嚎叫着,不断挥舞着手里的武器,向城下的明军发起了嚣张地挑衅,那岛津信义甚至带着家臣出现在了城楼之上。看着欢呼着的倭军士兵们。回首藤谦雄卫,指着城下笑道:

“这就是鹤丸城,唐人就算再调一倍的火炮来,也拿我们一点办法没有。况且,鹤丸城的粮食足够我们吃上一年地,难道唐人还能在这呆上一年吗?”

藤谦雄卫却远没有那么乐观了。自古孤城难守。鹤丸城虽占有地利,但却根本无法得到援助。如果明朝军队横下心来,长期围困鹤丸城,那么此城地陷落是早晚的事情。而一旦唐人费了大力气才得到鹤丸城,那么,鹤丸城的人必然会遭到悲惨的命运…

其后的两天时间。明军并没有什么举动。从他们的动作来看,似乎做好了长期围困鹤丸地准备。岛津信义完全放下了心来,把城防全部交给了藤谦雄卫,自己则安心地搂抱着心爱的女人,在自己的府上饮酒作乐,有了藤谦雄卫自己还怕什么呢?

十月初八,钟建所部神火营再次出击。何凯指挥的神火营士兵,以火炮将毒弹射向鹤丸。鹤丸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数十发炮弹仅有一两发能够落入城内。但就是这落到鹤丸城内的少量地炮弹也开始显示出了一定的威力。

疾病迅速在鹤丸城蔓延,正面一方的数百名士兵。很快出现了不同状况的病症。有的士兵身上出现了可怕的黑色斑痕,然后不停地哆嗦,明显呈现出了类似于疟疾的症状。而倭军军中的大夫,面对这样地病症,也显得束手无策。

到了晚上时分。就两为倭军士兵治病的大夫也开始出现了与患病士兵一样地症状…

次日。患病倭兵开始有人死亡。死者惨不忍睹。闻讯赶来的藤谦雄卫,被部下们死死挡着不让靠近。叫来军医询问之下。大夫却告诉这位岛津家的军师:

“这种病症很像疟疾,但却又不完全是。我们已经采用了很多办法,但却根本无法挽救这些患病士兵们的性命。而且最为可怕的是,疾病正在以无法控制地状况传播着…”

“我倒知道一种特效药。”藤谦雄卫地嘴角忽然露出了一丝微笑:“这种药是家父传下来的,非常之地有效,请把那些患病的士兵们集中起来吧…”

听说藤谦雄卫有治疗疾病的特效药,那些正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患者,顿时看到了希望。他们被集中起来带到了鹤丸城唯一的进出城门方向,在这里,他们见到了自己的救星藤谦雄卫。就见藤谦雄卫哀怜地看着他们,说道:

“你们都是岛津家最优秀,最忠诚的士兵,我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不知道唐人用了什么奇怪的武器使你们如此痛苦,但我不会就这么看着你们如此的。我有一种非常非常有效的药物,只要用了它后,你们就再也不会感到痛苦了…”

看着患病士兵们兴奋的样子,藤谦雄卫无奈地叹了口气,向后挥了挥手。顿时,让所有患病士兵无法想像的事情发生了,无数的羽箭向他们飞来。还没有等他们从惊愕中反映过来的时候,一个接着一个的倭兵患者,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藤谦雄卫并没有欺骗他们,死亡是解脱痛苦最好的办法…

仅仅过了一刻钟的时间,两百四十余名倭兵患者已经全部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藤谦雄卫冷冷地看着这些尸体,心如刀绞。这些都是防卫鹤丸城的力量,现在却就这么毫无价值的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他看了许久后,叹息了一声说道:

“放火,连同城门和尸体全部烧了,并且将城门彻底堵死…”

他的部下们吃了一惊:“大人,难道我们不用出去了吗…”“我们?”藤谦雄卫苦笑了一下:“如果明军不退,我们出去了又有什么用,继续去送死吗?如果明军退了,难道那些石头和瓦砾可以阻挡住我们吗?”

藤谦雄卫不惜屠杀自己人的做法,果然取得了效果。疾病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控制住。而在此后,钟建似乎也对这样的办法失去了信心,重新启用了炮击的办法。

看着完全漫无目的,根本起不了多大效果的炮击,藤谦雄卫笑道:

“唐人将领用兵不过如此,这样地炮火焉能夺取鹤丸?看来我命人封死城门倒是有些顾虑了。我料最多三十日。唐人军队必然无功而退!”

事情地发展和藤谦雄卫所想像的完全一样。整整三十天的炮击。明军根本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那藤谦雄卫爬上被毁坏城门的瓦砾堆上,用千里镜尽力向城下看去,却见明军士兵都显得军纪涣散。炮手们也一个个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应付似地装填着炮弹。

他见到一员明军将领,正在那大声呵斥着部下。有认识地倭人告诉藤谦雄卫,此人便是明军中的名将钟建。就见钟建不知在那骂着些什么。过了会,几名刀斧手上来,拖着被责骂的明军将领就往后去,那钟建却气犹未消,指着鹤丸城的方向大骂不止。

“钟建心服气躁,安能成其大事?”那藤谦雄卫微笑不止:“这种时候合当安抚军心。另寻破城之法,斩将又岂能立威?只管唤百来个嗓门大的人上来,对着城下破口大骂。此刻钟建正在愤怒之下,一骂必能收到奇效,或者可以解鹤丸之围…”

过会,便有百来名倭兵被叫上城来,一齐对着城下大骂。这时正当吃饭时间,明军炮火攻击暂时停止。这些倭兵骂起来的声音颇是清晰…

只见钟建叫来通译,问通译这些倭兵骂地什么。那通译却嗫嚅着不敢说。在钟建一再追问之下,通译才大着胆子告诉钟建,这些倭人都是在骂明朝将领如何无能,钟建如何废物等等之类,总之。言语间极尽龌龊下流之语…

那钟建愣愣地听着。也不见他如何生气。边上部下也不知是该劝好,还是不劝地好。正在没奈何之间。忽然听到钟建大叫一声,仰天就往后倒去…

千里镜中藤谦雄卫只见那些明朝的将领们人人惊慌失措,在那似乎大声叫着钟建。一会,便有军医匆匆上来,抬着钟建便向后营走去。那藤谦雄卫大喜之下说道:

“大事成了,三五天内,唐人军队必退!”

果然如同藤谦雄卫所判断的那样,自从钟建受刺激之下晕倒之后,明军炮火一下变得稀疏起来。又过了两天,一反常态的,明军火炮忽然变得前所未有的猛烈。明朝的那些炮手们好像发疯了一般,拼命的把炮弹往鹤丸城方向倾泄,但却又没有任何明确目标可言。

被炮声惊动的岛津信义,匆匆赶来,急切地问明朝炮火如此猛烈,可是就要发起总攻?藤谦雄卫听了他的担忧,指着明军方向大笑道:

“岛津大人何必惊慌,唐人哪里是要总攻,分明是准备溃退了…”

眼见岛津信义半信半疑地样子,藤谦雄卫胸有成竹地说道:“岛津大人只管放心,今夜唐人军队必退。我只是可惜,提前把城门封死。若是在今夜明军溃退之时,打开城门出击,我岛津家必可大有斩获。可惜,可惜!”

岛津信义还是无法相信,将信将疑地回到府上,心里有事便连酒也少喝了许多。不想第二日才刚刚起来,正想拍人前去询问战况,就见一名部下欣喜若狂的奔进来大声叫道:“岛津大人,唐人,唐人的军队跑了啊!”

岛津信义一听,狂喜下竟然连鞋子也忘记穿了,不顾一切地向城门方向冲了过去。

等到了城门那,就见藤谦雄卫正在指挥着士兵们清扫城门,搬除那些挡着城门的瓦砾巨石。见到岛津信义光着脚的样子,藤谦雄卫笑道:

“大人何必如此开心,以那些明朝将领指挥军队地能力,鹤丸城便如铜墙铁壁一般…”

那岛津信义却来不及问什么,在部下地搀扶下爬上了瓦砾堆,一看之下,本来还战旗飘扬,连绵数十里的明军大营,此时却居然变得空空如也。有几门明军撤退时来不及携带地火炮,正孤零零地放在鹤丸城下,等待着它们的新主人前去接收。

“先生,先生真是奇人也…”岛津信义一把抓住了藤谦雄卫的手:

“当年有竹中半兵卫奇袭稻叶山城,今有先生妙计退敌,保全我鹤丸城。依岛津信义看来,先生的计谋,只怕比竹中半兵卫还要更强几分…”

藤谦雄卫微笑不语,在他的心里,自己真的觉得要比竹中半兵卫强上许多。当年竹中半兵卫的敌人是谁?自己的敌人又是谁?那是强大的唐人军队!

封死城门的时候容易,要清除却难了许多,足足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才疏通出了一条道路。

藤谦雄卫为人谨慎小心,一边命人修复城墙,一边派人打探明军动向。过了几天,探子带来了明军正在大步向后撤退的消息,这才让藤谦雄卫彻底放下心来。

随着明军的撤退,鹤丸城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按照藤谦雄卫的估计,最多三十天内,明军将从萨摩藩撤离。那时,将是萨摩藩得到真正安宁的时候。

而死保鹤丸城,计退唐人名将的藤谦雄卫,在鹤丸城也成为了英雄一般的人物。几乎所有的倭人都在传颂着这个名字,在这些倭人的眼中,藤谦雄卫已经成为了鹤丸城的守护神。

那岛津心音感激藤谦雄卫的功劳,在府上天天设宴款待。那藤谦雄卫却是不敢怠慢,每日派人回报明军动向。正当岛津信义劝他不必如此辛劳的时候,忽然有探子来报:

“报,唐人军队行至山云方向,忽然停止撤退,以八百骑兵为先锋,调头又向鹤丸城方向扑来,其部进展极其迅速,最多三天后即可以到达鹤丸城!”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