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对日和会分阶段会议
南洋联邦对越南做出的形势分析是触目惊心的,法国殖民者虽然在军事上还占有优势,但在政治上已经输得一干二净。不仅在北方,在越南南方的农村中,越盟的势力已经渗透得令人恐惧。由此,黄历断言,即便法国人能在军事上取得一些胜利,也最终状构成,包括每个交叉路口和溪谷,他们使用了当时所有可以使用的高科技手段:空投特种部队,向美军基地提供交通运输情况,指示轰炸目标;在交通线上设置地雷,还有人迹嗅探器、声音传感器;为了毁灭丛林植被,还大量地喷洒化学脱叶剂;又用b-52型轰炸机对这些小道进行了长达一年多共三千六百余次轰炸。但是“胡志明小道”不但照样畅通无阻,运输量还越来越大。到越战结束时,越盟部队通过“胡志明小道”向南方输送了多达百万的游击队员。
如果没有这百万来自北越的游击队员,南方武装根本就无法坚持下来。如果说美国败于“胡志明小道”有些偏激,但这条运输线的开辟和存在,确实有力地支援了南方武装与美军的消耗战。
黄历早就命令军方组织了一个印度支那战争形势研究小组,对越南的地形、地势进行了绘图,做好了沙盘,反复进行推演。按照黄历所知道的一些历史知识,这个研究小组得出了很多精湛的成果。而随着情报机构在越南开始发展势力,有关人文、历史、民情等越南各地的具体情况也不断充实,给研究小组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参考资料。
作为通盘的考虑,越南问题还涉及到了老挝和柬埔寨,老挝虽然宣布中立,但越盟军队依然在该国地域活动,甚至“胡志明小道”的中间部分还是从老挝境内通过的。
这些因素使越南问题变得复杂,破坏老挝的中立,这会引来国际舆论的谴责;而向北越发起猛烈进攻,还要掌握好一个限度,提防中国的直接介入。而如果在越南南方都不能巩固的情况下,又谈何扩大战果?
法国人虽然还在与越盟拼命作战,但黄历却对他们没有好感,正是因为他们的猜疑和愚蠢,才使越盟越战越强,才使一些改善南方民众生活的政策无法实施,等到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才勉强把一个烂摊子交给了倒霉的老美。
现在没有人比黄历和他的研究小组更了解印度支那,而且随着资料的汇集,对印度支那的了解就更深入。由此,黄历首先提出了四分军事,六分政治的思路。要消除越南南方民众对外来者的敌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品性,这是包括美法等国所忽略的。
泰国、老挝、柬埔寨人都固执而自命不凡地认为:他们的土地是肥沃的,他们的妇女是最美的形象,他们的食物是无法比拟的,他们的艺术、音乐、历史和传统,更是无与伦比的卓越。地球上所有的代表不同种族的政府都放射出嫉妒的目光,在不自觉地策划着以使自己取代他人统治这块土地的计划。
而对越南人来说,越南就是神的所在地,因而最富饶、最具有吸引力;基于这种意识,他们认为全世界都在密切地关注、向往着这块土地。黄历对越南等国家这种根植很深的意识是十分不解,也感到很头痛的。
以越制越,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黄历最煞费苦心在实施的计划。好在贫困和饥饿使成千上万的越南人可以被利用,不,不是利用,而是新生。
通过与荷兰的秘密协议,在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这个只有一百多万人的巨大岛屿内划出了一块区域,作为越南移民的定居之所。并且由南洋联邦派出了少量部队维持治安,使其免受土著居民的迫害。
对于当时越南是处于怎样一种贫困的境地,外面的人是很难想象得出来的。一家外国报纸曾写道:“工人的工资如同火车站,车站是永远站着不动的,但是迅速上升的生活费用却如同疾驶的列车飞奔。”即使那些侥幸的职工和士兵的工资也受到日趋严重的威胁,不少人三至六个月才能领到一次工资,而且仅能领到三分之一的现金,其余的部分则以其他杂物,以及“建设彩票”等来支付。在中产阶级中,逃债、破产的现象日益普遍;成千上万从事纺织、建筑、手工业、陶瓷、运输、鱼器制作等行业的人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很大一部分被迫歇业。另外,糟糕透顶的“土地改革”政策使数百万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大批涌入城市,更加深了那场危机的恐惧性。
但即便如此,荷兰人起初也对黄大总统敢于运来如此多的越南妇女感到不解。但随后,荷兰人惊讶地发现越南妇女的劳动效率的确很高,能够很快掌握许多熟练工种,不得不赞扬“对于各种精密、复杂的机器,安南妇女和儿童都操纵得出人意外地好。”
如果历史学者敢于不怀任何偏见和主观臆断地回过头去纵观整个越南的历史就会发现,无论那些在人们眼里看来是倔强的,还是柔顺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二千多万越南妇女,竟然起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性的作用。
法国人、美国人同越南人在这块狭长的土地上进行了两场漫长的战争:一次是为了维护一块殖民者最后的乐园;一次是为了保留尽可能多的在亚洲的非共产党统治的政权。尽管法国人和美国人为了各自的目的留下了大片的鲜血和财力,结果都无可奈何地怆然离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那些手无寸铁的然而决定着整个社会结构的越南妇女。
当然,黄历也没那么善良,要让这些受苦受难的越南人来重建家园,享受生活,这本就是他“以越制越”计划中的一部分。同时,他知道荷兰人未必会在东印度群岛坚持太久,这些荷兰人治下的土地,也是他的目标。
第一百五十七章印支乱局
目的与手段不可能同样高尚,或者同样卑鄙。对于这些漂洋过海,怀着忐忑心情来到新居住地的越南难民来说,虽然不过是黄历计划中的一枚棋子,但能够远离那块战火纷飞十几年,贫困与饥饿相伴的土地,却是极为幸运的。
在当时的越南,越南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使她们的商品性更加突出,她们可以象牲畜、农具一样被一定的价格出售给购买者。如果说人肉市场出售的只是女人的肉体的话,那么,在边城市场可以看到出卖整个女人的情景。尽管警察几次严厉地试图取缔那种“有伤风化”的买卖,但是饥饿这个无法逃避的“债主”迫使人们不得不去那里卖掉自己最后的财产——女人。
在边城约五百米长河岸上,是专门进行人易的黑市,被拍卖者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和儿童。她们大多数是来自北方或从“垦田区”逃回西贡的难民,既无土地,又无住房,为了使家里人能够生存下去,父母或者丈夫只有采取这种唯一却又残酷的办法。
而那些来自北方的难民妇女在政府所谓“净化城市”的政策下显得更为恐慌,甚至连她们站到人肉市场去也被警察禁止了。为了避免被送到“新经济区”去垦荒,她们宁愿成为奴隶。在《自由报》报道了被强行送到“垦田区”的五十名北方难民妇女全部饿死在山中的消息后,还留在城市的难民处于极度的惊恐之中。而边城市场的一个成年姑娘的价格已经从原来的六千元南越币下降到一千至二千元左右,也就是说还不到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的半数。
随着战乱的持续,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更加恶化,越南难民的数量将逞几何级数增长。而正是这些难民,在南洋联邦的安排下,在享受到稳定的生活后,在受到相关的政治思想教育后,会在适当的时机重返故土,为黄历的宏大计划出力。
同时,南洋联邦也在新几内亚岛有了一个立足点,对于统治东印度群岛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荷兰人来说,宁肯与南洋联邦达成秘密交易,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也不愿意治下的岛屿被印尼共和国白白夺去。这就是殖民者的悲哀,无法填充人口,使被占领地的人口数量发生对殖民者有利的变化。英国、法国的困境已经教育了荷兰,凭南洋联邦的军事实力,即便强行夺取,荷兰人也无能为力。但黄历还给荷兰人留着面子,在继续发展本国国力的同时,不急不缓地从荷兰人手里一块块地吸纳着土地。
应对越南战争,以越制越是一招,黄历的另一招则是拉兵助战。而老挝境内的苗族和苗裔,便进入了黄历的视线。
这些苗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国北方,与中国北方人有相同的面孔。但是在蚩尤败于黄帝,大禹击败三苗后,数千年内,他们一退再退,不断迁往南方。他们的文字不发达,没有详细的历史,到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想象苗人的祖先是怎样在严寒与酷暑中,被逼迫离开他们的家园,一步一回头向中南半岛迁徙。他们与中国北方人面容基本一致,但却丝毫没有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因为从五千年前的失利后,他们就顽强的拒绝着儒家文化。
在热带丛林中,这些苗人都是优秀的猎人,稍加训练,便是优秀的特种战士。最重要的是他们受到了政府的歧视,迫切地想改变现状。虽然历史上老挝苗人作为美国越战期间的盟友,曾经对抗北越人民军,被美国人作为封锁胡志明小道和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一股力量,为美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战后在美国撤出越南之后,老挝王室被推翻,人民党执政,大量苗族人遭到了反攻倒算,只能逃入山林,有的人更是不得不跨过湄公河,来到泰国难民营寻求庇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对美国人的这些作法,黄历很鄙视,象抢宝似的接过越南这个烂摊子,搞不好就撒丫子跑路,留下一屁股屎擦不干净。越南的混血儿,南越的政府官员,帮助美国人进行秘密战争的苗族,无一例外都成了最后的受害者。
对于为自己工作的人,象老挝的苗裔,虽然有利用的成分,但黄历却不是用之朝前,不用朝后的无信之辈。对于这个族群的最后安排,他已经心中有数,在越南与老挝交界的丛林地区,就是准备全部划给他们居住、狩猎、生活的。有这些猎手在,再有美国和南洋联邦的支持,胡志明小道恐怕要改道了。
相当复杂,相当麻烦,不过也正是这样具有挑战性才激起了黄历的兴致和好胜之心。他一遍一遍地搜寻头脑中关于越战的记忆,再结合现实中的情报,进行缜密的分析和研究,计划从模糊到逐渐成形,再到一步步完善。是的,别的国家,别的机构和个人,也在研究印度支那问题,但他们没有黄历的眼光,得出的结论便与黄历不同。
只有愚蠢的法国人还在印度支那进行着自以为会胜利的拼杀,却不知道最简单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正因为法国不承认老挝和柬埔寨的民主力量成立的抗战政府,并把他们当作交战的对象。因此,印度支那三国才组成了印支联军,对法国殖民者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显然,打破印支三国的联盟,或者至少使老挝和柬埔寨的内部不稳,减弱联军的力量,使越南军队的回旋余地缩小。正象美国想打击北越,却又不想破坏老挝的所谓中立,只能眼瞅着遭到重创的北越军退入老挝境内,养好伤后又卷土重来。这种自相矛盾的战争态度也是导致美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还好,现在老挝和柬埔寨都还不安稳,国内的政治势力争斗还未决出胜负,正是施展计谋,或打或拉的好时候。
第一百五十八章坤甸对日和会
旧金山对日和会第一阶段会议如期召开,在美国的说服和利诱下,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都宣布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旧金山和会提到了第二阶段对日和会的方针和限制,特别规定日本有向这些受到战争伤害的国家和人民赔偿的义务,但在进行战争赔偿时,原则上不支付现金,而是用生产物和劳役的方式支付。这对于日本是非常有利的。
台湾也派代表参加对日和会,因为南洋联邦和美国有秘密协议,各国或各地区所派代表只能代表事实存在的政府和事实管辖下的人民,这就使“中华民国”无法代表中国,只能代表台湾地区和民众索取赔偿。台湾对此很不满,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与历史上相同的是,他们也放弃了赔偿。
台湾的国府之所以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其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蒋介石战后的“以德报怨”对日政策;第二是国府退居台湾后,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希望以放弃战争赔款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台湾在政治经济上的支持;第三是大中华思想的影响,别的大国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中国人也应该有个大国的样子,不应该象小国那样斤斤计较战争赔款。
同时,按照苏联、英国的观点,台湾在二次大战时也是日本侵略的协力者,因此台湾不是战争被害国,台湾人也无权得到战争赔款。既然代表不了中国,当然索取不到太多的赔偿,台湾蒋政权也就故作大方了。
第一阶段对日和会顺利结束,大批的记者涌向坤甸,联合国安理会协调团也飞赴南洋联邦。谁都知道,第二阶段对日和会将是一场唇枪舌剑的艰难较量,与日本旧仇难忘的新兴亚洲国家可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利益。
既然已经改变不了对日和会的大趋势,那就只好利用它,获取最大的利益。对日和会本来不是黄历所能改变的,但他还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利用美国人的心理特点和国际形势的微妙,使对日和会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而美国方面做出巨大让步,也并不是没有收获。可以说,在黄历的操控下,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与历史不同的变化。朝鲜战争的戛然而止,使杜鲁门不致于面对一个泥潭似的战争,国内的反对压力减轻不少,对红色中国的恨意没有那么特别的强烈;欧洲的增兵,也使北约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这与远东的形势是分不开的,南洋联邦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支那的法国人劳而无功,显露颓势,这无疑还要借助南洋联邦的力量。
所以,此次赶来坤甸的不光是美国在安理会的代表,还有很多其他人。中情局成立了一个“平”小组,准备与南洋联邦情报机构联合对印度支那进行侦察和刺探,以便向华盛顿提供更可靠客观的报告。
除了中情局“平”小组外,还有沃尔夫?拉伯金斯基率领的一个小组,尽管这个家伙的爱国热忱在美国是尽人皆知的,他是个反共战士,是个土地改革专家,在日本实行的土地改革,被认为是胜过gcd土改的范例。他的政治见解,实际上还受过斯科特?麦克劳的赞扬。尽管这样,麦卡锡分子还是不让他呆在农业部,并把把他看成是危害安全的人物,开除了他。而杜鲁门总统也很无奈,只好再次录用了他,并把他送到国外,准备去和印度支那gcd的土改专家斗法。
显然,与南洋联邦进一步合作,在尽可能不让美国卷入的情况下,对印度支那的突变能够有效应对,已经摆在了美国人的面前。南洋联邦越表现得对印度支那热心准备,美国佬就越高兴,越信任这个没加盟的实际盟友。但对南洋联邦的戒心还是存在的,只是现在还未明显地表现出来。
美国也学会了装好人,眼见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民愤太大,人缘太差,也开始撇清,以免出事未捷名已臭。嗯,援助改成秘密的,外交场合少说支持法国的话,还计划在联合国通过帮助越南难民的计划。嗯,印度支那三国的对日索赔,支持一下,钱呢,也按红色中国的模式处理,组织一个美国为首的联合国救济机构进入这三国。干好事嘛,得留名,得让人感激不是,军队不着急进入,先跟越南人混个脸儿熟。
这叫啥,这叫你种地来我割麦,你撒网来我收鱼。嘿嘿,很有学问的两句话,俺们华人才能想出来的,老美,没文化,鼓捣不出来。不过呢,主意是俺们出的,这没错吧,所以,这好事俺们得沾点边儿不是。于是,日本的赔款还没着落,南洋联邦就为越南南方运去几船大米。黄大总统手一挥,很大方地说道:“日后从赔款里扣,俺们就是仁义,讲人道主义,越南人哪,饿在你身,是疼在我心哩特别那些长得标致的姑娘,啧啧,可是捡便宜妹子的好时候啊”
“越南妇女非常有才华,她们从来不拒绝做任何困难的工作。即便采矿,修路等重体力活,只要让她们吃饱穿暖,她们也甘之如殆。”这是招收了越南女工的各家厂矿的一致评价。
确实是甘之如殆,在越南法国人矿区的女工一直占矿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这些女人身穿草衣,口里嚼着血红的槟榔,弯腰曲背地推着小车,脸上沾满了漆黑的煤灰。她们所谓的衣服,只是一件类似裙子的、长及膝盖的草围,内身则赤luo着。一些年轻的妇女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穿上一条类似三角裤的粗布丁字带。女矿工要洗澡,则需等一个晴天,躲在偏僻的溪间里脱下衣服洗晒,这期间她们只能泡在水里等衣服晾干。
一个法国经理曾说:“要挑选一百条狗是不容易的。至于苦力,我只要伸出一根手指头,就立刻有成千个苦力跑来工作。”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法国人对越南妇女不仅从经济上表现出来,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他们精神和肉体的欺凌。
尽管法国人把越南妇女视为猴子一样的奴隶,但那些远离故土的法国人还是清楚地意识到她们同时还是女人,而对于在他们心目中作为猴子和女人的混合动物,他们表现出了极其野蛮原始的性情。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越南妇女们都不能免受侵略者的暴虐对待:在街上、在家里、在集市上或农村里,她们到处都碰到统治老爷、军官、军警、海关人员和车站职员们的残暴行为。
同样的,法国人过于僵硬的宗教政策也加速了他们的失败。他们只相信和组织越南的天主教派的民兵,却歧视和打压百分之九十的越南人信奉的佛教,使得越南的宗教冲突非常严重。
法国人必败无疑,即使军事上还显强大,但一个不知道怀柔,不知道民心向背的殖民国家是无法长久地呆在侵略的土地上的。显然,在这方面,英国和荷兰人要比法国人聪明,也比法国人做得要好很多。
……………
坤甸,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茅房竹屋遍地的陈旧模样。一座座坚固的楼房拔地而起,新建的纵横交错的桥梁,新铺的公路,新造的机动船只,出厂不久的汽车,昂然屹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宽阔的广场,使这座城市真的具有了现代化都市的气息。
“翔龙号”重巡洋舰鸣响汽笛,缓缓靠上码头,码头上迎候的人们立刻热闹起来。各国记者蜂拥而至,其中数美国记者最多。他们几乎从未与新中国gcd的官员打过交道,甚至不知道这些来自红色中国的领导者是什么样子。尤其是首席代表周el,对他们来说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军舰停稳了,长大的栈桥顺利地搭了上去,新中国代表团在南洋联邦外事官员的陪同下,缓缓走了出来。走在最前面的就是周el,他身穿得体的西装,右手自然地举过眉梢,微笑着向前来迎接的人们致意。他的身后是一支整齐的阵容,集中了新中国最优秀的外交官。
周el带着微笑走向迎接他的人群,和迎面走来的南洋联邦国务卿慕容辰握手。他的出现使记者方阵骚动了,首先是美国的摄影记者纷纷叫道:“周先生,请走近点,朝这里看”周el礼貌地抬起头,迎面走向记者,摄影镁光灯顿时闪成一片。
随后,新中国代表团向记者们散发了书面声明,并有一份独特的有关周el的介绍材料。在这份一千八百字左右的中英文对照的简历上写道:“周el(生于1898年),中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gcd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毛zd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云集坤甸的西方记者以奇特而复杂的心态关注着周el,他们想看看在这次对日和会上崭露头角的周el如何在国际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
第一百五十九章依稀的印象
是的,红色中国派出如此高规格的代表团是出人意料的,这也确实是一个显现国际形象的好舞台。
坤甸的琨鹏五星级酒店,屋内开着冷气,温度适中,电视中播放着华语节目,碰巧是京剧,这让周el感到很诧异。从宽敞的大玻璃窗望出去,夜色已经降临,但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别有一番风味。
房门被轻轻敲响,一个女服务员端着一大盘各色热带水果走了进来,有些拘谨地说道:“周先生,如果您对服务有什么要求,便请提出来,我们将尽力满足。”
“呵呵,服务很好。”周el收回思绪,和蔼地笑道:“谢谢你。”
女服务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将水果放下,掏出纸笔和菜谱说道:“明天早上您想吃点什么,还有,对我们的饭菜有什么意见?可还合您的口味儿?”
“没什么意见,你们的京味饭菜做得很地道,也很丰盛。”周el夸奖道。
“除了京味,我们酒店还有鲁味、川味等各种风味。”女服务员颇有些自豪地说道:“以前,总统都经常来吃呢”
“哦,那你为总统先生服务过?”周el问道。
“服务过两次,后来夫人去世,总统就再没来过。”女服务员有些黯然地说道:“只有保姆来点过菜拿走,小公主最喜欢吃的冰糖肘子。小公主就是总统先生的女儿,很可爱的,我们都这么叫她。”
周el点了点头,这个消息他是知道的,只是知道得比较晚,又没有外交关系,想发悼电也来不及了。
“周先生,不打扰您休息了,有什么事情就按这个铃。”女服务员从怀旧中清醒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行了个礼,转身走了出去。
周el坐了下来,翻看着报刊,从下午前来拜会的侨领口中,多少也知道了些现在南洋联邦的情况。他还派秘书出去买了些报纸杂志,从这上面也能了解一些最新的动态。
“……总统在上议会发表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讲演,随后,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投票表决,对科研机构本年度再增加两千万元拔款的决议勉强获得通过,但实际数字削减到一千二百万元……”
“……外来务工管理委员会向总统转交了外籍劳工的申请书,申请书请求总统先生能对加入南洋联邦国籍的限制措施予以放宽。总统先生接受了申请书,但未予正面答复……”
“……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农会担心收购价格降低,损伤农民积极性,向政府建议进行价格保护或者提供粮食补贴……”
“……印度支那战争仍在继续,双方都有丧失理智的行动。六月十五日,越南人在中部城市明坎把一个法国商人十五岁的女儿yin*到郊外强x奸。当法国军队追踪到距离明坎七十八公里外一个叫骄诺村的地方时,那个法国少女已经被越南人肢解在大路旁的一座草屋里。由此引起了法国军队的愤怒,他们在返回明坎途中至少抓捕到二十名越南妇女,并这些越南妇女一起杀死,埋在那个法国少女遭受的河旁,还在那里树起一块牌子,以此惩戒那些正在进行报复暗杀的越南人。据统计,自从1945年开始,这种在被捕获的法国妇女身上发泄仇恨的做法在中部和北部的农村和山区十分普遍,而这种事往往会激发法国军队以大规模屠杀来报复……”
“……据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方人士称,北越军队的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自五零年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开展游击战的同时,已经学会辅以小规模的运动战,但战争离结束还很遥远。依此位军方人士判断,越盟是在借鉴红色中国的战争经验,同时也不排除红色中国的军事顾问团正在指挥越盟的军队作战……”
“……对日和会即将召开,后日红色中国的代表团便将抵达。华人联谊会提出畅议,希望政府能借此机会,与红色中国展开蹉商,正式建立两国通邮、通商、通航渠道,使经济交流与探亲访友不受阻碍……”
“……据外间媒体报道,红色中国实行的土改政策实质上是劫富济贫,而消灭资产阶级的口号使南洋联邦商人办厂投资成为泡影……”
“……总统先生否决上议会关于下年度工业增长率要超百分之十二的的议案。理由是盲目乐观,有拔苗偃长之嫌。总统先生在上议会发表简短演讲,说明国家的工业发展必须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不能违背科学规律,不能突击赶进……”
“……据外间媒体报道,红色中国正在尽共产主义义务,支援北越进行反法战争。对此,本报特邀评论员感到有些困惑和不解,他认为在国家自身尚处于百废待兴之时,牺牲本国民众的利益,延缓本国的经济建设,实为不智……”
“……联合制药厂在所生产的盘尼西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继续挖掘潜力,通过技术升级改进,使发酵率再提升十个百分点,所增效益极为可观……”
“……总统先生携女前往墓地祭奠亡妻,虽轻车简从,力图保密,但依然为记者所获悉,并被抓拍到墓前落泪瞬间……”
一点点,一滴滴,看似零散的信息汇聚起来,勾勒出南洋联邦和黄大总统的粗略情形。从报道的范围和措辞看,南洋联邦国内的媒体自由度很大,连总统落泪的照片都敢刊登。同时也能依稀看出南洋联邦民众的自信心很强,并且对大总统总体上是敬重的,虽然没有山呼万岁,但报纸上几乎看不到关于总统的负面报导。
稳定,民众的心态很稳定,这是给周el最大的印象。关于国内问题,或有争论,或有指责和批评。但对于国外形势的发展,几乎都抱着旁观的心态在指指点点。
另外便是自豪和骄傲,从邻近国家的糟糕状况来看,产生这种感觉也不足为奇。南洋联邦对国民来说,是个稳定和平的家园,对于外来者来说,是一片乐土,衣食无忧,富足安乐。
第一百六十章介入印支的准备
第二天,在坤甸众家媒体以及西方媒体上都出现了这样一些语句:“来自红色中国的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为年轻的红色外交家出现在坤甸……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
就在人们关注在国际舞台上露面的红色中国代表团时,作为南洋联邦的大总统黄历,却并不在坤甸,而是在拉亚山的秘密军事基地内对印度支那相关的军事决策进行最后的验证和决定。
“先与美国公司合作仿造一批样枪进行适应性训练,然后由军工部门在两年内改进缺点,再大量生产。”黄历拍了拍桌上的ak47突击步枪。
一九四七年被选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四九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量产的ak47,在越战这个战争试验场曾大显身手。其动作可靠,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温度条件如何,射击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即使连射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机械结构仍能保证其继续工作。
同样的,南洋联邦特种部队在通过非法途道得到这种突击步枪后,经过试验也发现了其中的主要缺点。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管较短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影响了射击精度,连度更低,只能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战斗的要求,而且重量较大。
考虑到在越南作战的丛林环境,枪枝有效射程远、精确度高的优势在能见度通常只有几米到十几米的热带丛林当中难以发挥,而对于植被后可疑目标的扫射是非常必要的,而ak47却能基本满足这一点。而且还考虑到化装渗透的需要,黄历才选择了这种枪作为参加越战的武器。
而且这样做也并不吃亏,ak47及其改进型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物美价廉、使用灵便等特点,令其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武器之一。建立ak47系列的枪弹生产线,并投入对其的改进,以后的军火生意也会让南洋联邦大赚特赚。
特别是前世的黄历对于很多枪械都使用过,都有所了解,自然也对akm的改进型不陌生,对枪枝提出的改进意见无疑也会大大加快这项工作的实际进程。
“总统,我军是否也要换装这种武器?”国防部长区忠适时地提出了问题,在他看来,这种武器在总体上还是很好的,特别对于热带雨林的复杂环境,还是比较适用的。
“不,小口径武器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黄历摇了摇头,说道:“但有些东西我们不必花费精力和资金去研发,这种武器不久之后便会出现,我们要做的是改进它的缺点,使之适应我们军队的作战。”
区忠对黄历是绝对的相信,尽管不太懂,也不再追问,而是询问其他的问题,“对于印度支那,我们将要介入的深度是多少,准备派多少兵力?”
黄历沉吟了一下,谨慎地说道:“我预计不会超过五万人,其他的参战部队我准备邀请南朝鲜军队,再加上重新训练的南越军队,如果南越政府比较争气的话,战争并不会使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当然,美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们强大的海空军将给我们提供支援。另外——”
“另外便是更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区忠虽然有些疼惜军队的损失,但军事服务于政治,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黄历点了点头,低沉地说道:“宝刀要经常磨砺,才会锋芒不减。我们的陆军虽然很强,但空军却是弱项,借此次战争,我们要使军力得到一个飞跃式的提升。当然,介入的时机我们要拿捏好。如果南越政府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我们也要对是否出兵保持谨慎。”
“呵呵,对于打仗,军人可是不会拒绝。”区忠微微一笑,说道:“否则哪来的勋章,哪来的荣誉,哪来的晋升。战争对军人来说,是表现才能的竟技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以战争为职业,以功勋为追求,以成功为欲望……”
“行了,你就别自夸了。”黄历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出兵印度支那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更谨慎的分析和更充分的准备。不过我告诉你,可千万别轻视越盟。而且出兵也并不是只从经济上考虑,子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句话说的便是越盟。一个威胁,一个潜在的威胁,我要尽力地消灭他。”
“他们会有那么大的实力?”区忠显然不太相信正在战火中与法国人拼杀的越盟会成为南洋联邦的威胁。
黄历轻轻吐出一口气,谁能想到,在历史上,经过战争的越南日后会会有一千八百架米格飞机,第四大空军强国;常备兵力一百二十万,也是第四大陆军强国。并且做着东南亚霸主的美梦,东挑西杀,成为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中国大陆对越盟的支持也不可轻视。”区忠见惯了黄历这种表情,也不深问,转换了话题。
黄历的目光闪烁了一下,这个问题他当然考虑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要帮助南越统一北越,而是要形成南北越分治的局面,这才是高明的手段,也是对新中国有利的,但新中国显然不会领悟到这个高度。不过,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也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起码在黄历的计划中并不占主要因素。卡断胡志明小道,切断南北方越盟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联系,在南越实行有利于民的改革,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黄历思索着解释道:“法国人必须从越南退出,我们才能乘虚而入。所以,目前的支援,或许是件好事。等到以后嘛,我们的目标是南方,唉,不用管它了,按照咱们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对达到目的,我还是有信心的。”
………………
新中国代表团在南洋联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活动,目前在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亚洲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电视机生产厂,亚洲目前最大的汽车生产厂,亚洲目前运行中的最大的造船厂,亚洲最大也是技术最好的联合制药厂,亚洲最大的炼油厂……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南洋联邦已经囊获了无数的亚洲第一,这与黄历的眼光和魄力,与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与主体华人的辛勤苦干,与稳定的国内社会环境都是分割不开的。
“工农业平衡发展,轻重工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是我国采取的基本方针。”陪同新中国代表团参观的副国务卿宗正球正领着他们参观总统府,并且不无自豪地做着介绍,“首先是土地改革,将过剩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并使一些大土地所有者将资金投向工业,而轻工业的发展是能最快见效益的。当时战争刚刚结束,在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都处于生活用品短缺的情况,这个机遇使得轻工业迅速蓬勃地发展起来。”
“同时,以政府为主导的重工业也开始投入发展,以借款、合资、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并从西欧聘请技术人才,或者采取技术合作方式,稳步发展,夯实基础。而重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工具投入农业,又解放出更多的劳动生产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周el点了点头,看似随意地问道:“贵国的发展经验很宝贵,请问一下,贵国的农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组织?”
宗正球解释道:“我国的农会是具有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政治性四大功能非盈利社团法人组织,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
“那成员组成呢?”
“会员主要有自耕农和佃农两种,以及部分从事农业推广的技术人员和实际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林、牧场职工。会员每户以一人为限,由于成为会员才可以在农民强制保险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因此,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农会会员。对了,为了更好地介绍我国的发展之路,相关的资料很快便会印刷出来,分送给各国代表团。”
挺自信啊,难道你们国家的发展道路便是最好的,我看不见得。周el礼貌地含笑点头。
走出总统府,便看到一群游行示威者举着标语横幅站在大门前的小广场一角,并没有呐喊嘈杂,只是静静地或坐或站,总统府的工作人员正在与他们进行着沟通。
“这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可惜总统不在。”宗正球摊了摊手,一点也没有难堪尴尬的神情,“其实对于移民入籍政策的放宽,总统也不能自己决定。上议会的很多议员都担心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会影响到本土民众的福利和就业。看,他们要走了,该议会那边头痛了。呵呵。”果然,示威人群开始缓缓离开了。
……………
第一百六十一章《国路》
管中窥豹,虽不全面,但也可见一斑。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前呼后拥的保安护卫,甚至没有开路的鸣笛警车。如果不是一些媒体的记者跟随拍照,新中国代表团的参观访问便象旅游般轻松自在。
这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亚洲人、欧洲人混杂,却不隔阂,国内民众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即使看见举着小国旗的新中国代表团,也没有一拥而上围观的现象,而只是露出善意的笑容,稍微驻足,行礼或招手。
开放的国度,需要的是广阔的胸襟,需要的是掌控国家的自信,需要的是民众的自尊自豪。
令新中国代表团感到意外的是,在书店里竟然能看到有关共产主义的书籍。而真正大卖的则是总统府的顾问班子刚刚编写完成的《国路》,黄大总统以监制的名义赫然在列。
国路,国家发展之路,有南洋联邦的,也有美国、苏联、英国、瑞典的,还有菲律宾、泰国等新兴国家的。厚厚的一本书更多的是想一种客观态度进行叙述和介绍,也有评论和比较,但其中所占篇幅不多,更多的则是对各国发展模式和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于各国将来发展的预测。
当然,仅凭客观还无法使《国路》这本书火到如此程度,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对苏联发展的历史的回顾和披露,资料翔实,论据充分。从十月到二战之后,集体农庄、工业化发展、消灭私有制、大规模清洗、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参加二战及二战后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等史实清晰地浮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对憎恨苏联的国家和个人来说,举不出多少苏联可恶的例子,只能空洞用暴*来臭骂;而对信仰这个思潮的左翼来说,苏联人不敢说,而外界的人消息不灵通。当然,这个世界性的大思潮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因此不但鲁迅会相信苏联没有大饥荒的谎言,还要为之辩护;甚至亲自到苏联去过且看到一些苏联统治集团迫害异己的暴行的罗曼?罗兰,也是为了的利益而不愿透露真相,把当时的日记保密到五十年后(实际上已到苏联瓦解改制后)才发表。
然而,《国路》这本书并不是一味地诋毁苏联,痛揭疮疤,它力图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从更深的一层揭示其中蕴含的教训和经验。
“……苏联推行的计划经济无疑具有以下优点: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但其也有几个缺点: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包括:第一,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下,使许多产品无人问津,大量积压。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第二,苏联对改造小农缺乏经验,注重农民利益不够,不少地方的领导人追求政绩和上级的青睐,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还把农民的住宅、小牲畜等收归公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苏俄式发展之路不可复制,也不能长久,这与具体国情和历史机遇密不可分。苏联的国内问题可以用对外扩张的办法解决,西班牙内战给他带来滴血黄金,二战让他拿到中东欧殖民地市场,可以把国内那些粗级工业品倾销出去,也可以掠夺大批廉价的农产品,等到扩张不灵,国内经济病发作,这种发展道路必然被堵塞……”
精僻而简短的评论发人深省,令人深思。从谩骂、敌视、诋毁,转向对其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入分析,既说优点,也说缺点,单单是这种形式,便开创了当时非左即右时代的先河。
同样的,在对美国的发展道路作了详细的叙述和介绍后,也指出了其所实行的垄断资本主义蕴含的风险。相反,书中对北欧的瑞典却赞赏有加,称之为瑞典式的福利国家,并创新式地使用了“社会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子女补贴、教育补贴、住房补贴、充分就业、最低工资、男女同工同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覆盖全体人民,国家不仅要保护人民免受各种风险,包括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风险,而且要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满意的生活水平。书中最后断言:“瑞典模式是未来资本主义的模式,垄断资本主义将走到尽头,而这只意味着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不是宣告资本主义的灭亡。”
洛阳纸贵,这句成语用在坤甸的各家书店绝不为过。东西两大阵营互相诋毁、贬低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所使用的素材都相当肤浅。或者举些特例,以证明自己的社会制度优越,别人的社会制度糟糕(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这种宣传还在。某份报纸上有一个小专栏叫“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其中一个例子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说的是一个美国老太太死在家中多日也没人发现。后面则是我国的某位孤寡老人受到了无数“雷锋”的关心和爱护。现在看来,有些可笑,因为这种事情在我国也有嘛,呵呵。)。
现在,一本相对客观,冷静,理智的深层次分析各国优缺点的书终于面世了。这意味着什么?是否只是南洋联邦的一家之言,还是其背后有着令人怀疑的目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猜疑,但这本书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各国媒体的注意,几天之后,便有几家世界知名报纸开辟评论专栏,就这本书中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和争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