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武侠>随身带着洞天仙境> 第263章 樱花树下说分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樱花树下说分手

第263章樱花树下说分手

右侧为深绿色长方形,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和一弯白色新月。白色象征和平,代表国内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等居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绿色象征繁荣,代表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新月与五角星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在国旗后面是女性观礼台。穆斯林的风俗对男女交往有很多禁忌。透过前方的树丛隐约可见巴基斯坦国门左侧的男性观礼台。上面坐满了躁动不安的巴基斯坦男人。他们全都站立着观看仪式,也是不断的呼喊与挥动手臂,由于人数不占优的缘故。

且缺少印度这边的有序组织与有力鼓动,气势显然大大弱于印度这边。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就在这个口岸的巴基斯坦一侧发生了自杀式爆炸袭击,共造成包括多名儿童在内的55人死亡,100余人受伤。

事发时巴基斯坦民众看完边境降旗仪式正陆续离开,一名18至20岁的男性自杀式袭击者在人群中引爆炸药,其使用的炸药超过5公斤。除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外,爆炸还摧毁了附近的餐馆和汽车。爆炸发生后。

基地组织分支以及两个巴基斯坦塔利班分支争相宣称对该事件负责。这次来印度旅行之前,还在担心是不是还能看到边界降旗仪式,其实降旗仪式只停了三天,但印巴双方都大大提高了警戒的级别。

因而才有雪落和柳静姝感受到的在接近印度口岸时的那种紧张气氛。其实,在观礼区域内感受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氛围,象场快乐的大。巴基斯坦那边出场的暖场男——一位只有一条腿的男子,手举巴基斯坦国旗,一个人在观礼台前的路上跳来跳去的。

雪落理解让他出场的意思可能是想告诉印度这边,他是印巴战争的受害者,腿都被炸断了,你看你们印度做的坏事;也许在张扬他的勇敢,一条腿了也不屈服。不知为什么,他这么辛苦地自己在那儿跳来跳去,也没人过去帮帮他造个势什么的。

相反,印度这边的气场却大得很,一浪高过一浪喧嚣,象在叫板,也像在做游戏,更像是个什么欢乐的节日活动,且表演的一套连一套,非常有组织性。印度的礼兵,身穿象雪落和柳静姝国内的仪仗队、军乐团、文工团那样的礼兵服。

最惹眼的是那顶像翘起的折扇又像红色大公**冠的帽子,模样充满喜感。他负责安排雪落和柳静姝这个区的人坐的位置,见雪落和柳静姝这些歪果洋人不太愿意听他的指挥,都想抢占有利地形,皱皱眉也没什么脾气。

伴着国歌声响起,印度这边开始热闹起来,转过头一看,原来是降旗仪式之前的暖场活动开始了,相比巴基斯坦那边一个瘸腿的人在独自蹦来蹦去,印度这边的节目单很丰富多彩。这是第一个节目:跑旗“游戏”。

请原谅雪落把这么件本来挺严肃的事称为“游戏”,只因那内容很像学生们在做往返接力跑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象征意义是说:看,雪落和柳静姝的孩子都这么爱国。活动的参与者都是些女孩子,其中不少穿校服,年龄都不大。

她们先排成一列纵队,然后手持一面印度国旗,往国界线跑个来回,每次出发两个人,旗子是接力的。女孩子们举着国旗开跑了。跑到边界线附近再跑回来,把旗子交给下面一对儿。她们跑得乐此不疲,很有自豪感,小鹿一样欢蹦乱跳。

女孩子们在下面跑,看台上的欢呼声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手臂举得象小树林似的,左右晃动,阵势很强大。这边还有一位穿白色运动服的专职司仪,跑来跑去,各种身姿手势,加表情,加呐喊,一套一套地不断变换花样。

撩拨着现场观众与活动参与者的热情,为现场氛围不断加热升温;现场观众也配合着呐喊鼓掌挥手,把气氛一浪一浪推高,直到得不行。目的就是想用场面与气势压住对方。第二套节目出场了,组织者从观众台放下来一大群年龄大小不一的女性。

在大喇叭的音乐伴奏下,就在路中间开起了露天舞,女人们手舞足蹈大跳宝莱坞式舞蹈。身体扭来扭去,手掌在空中翻来翻去,欢乐到。印度舞加迪斯科,人们随着音乐颠来颠去,手臂高扬,身体旋转,长头发大辫子甩来甩去。

怎么快乐怎么来。右边这位穿棕红色毛衣的女学生印度舞跳得一板一眼,手形身姿真心好看。暖场半小时,大约四点半的时候,正规军入场了。画风大变:欢乐变严肃;和谐变挑战。打前阵的是两个扮相很酷的印度大兵。

身穿迷彩服,头戴贝雷帽,蛤蟆镜,过顶大耳机,手持黑色突击步枪,快步走向边界线,并在那里隔着边境线面向巴基斯坦士兵脸对脸站定。一看就知道是镇场子的。一排礼兵站定,在那个白衣“司仪”小伙子的指挥下,前往国境线那边“挑战”。

每个人在出发前先在麦克风前嘟囔几句誓言,然后大吼一声,抖一下精神,再用力跺一下脚,捉对出发。身着礼兵服,专门向对方叫板的礼兵不知是不是世界上独此一枝一对儿女性礼兵率先上阵,只见她们身着礼兵服,头戴插着红色羽毛的黑贝雷帽。

腋下夹一仪杖,脚下生风,捣着高频快步奔向国门口。到位置后分立国门两侧。或许因为是女兵,面对巴基斯坦军人她们并不做出什么特别的挑衅动作,只是用眼光和气势表现出“印度女人也不是好惹的”潜台词。第二对儿礼兵象刚出笼的狮子。

猛跺一下脚向国门扑去。眼神冒火有木有。他们走路的动作十分可乐,快步如飞,腿跟上了弦似的,往前猛捣,用这种夸张动作显示自己的勇敢和精气神的强大。第三组出发了,这拨礼兵是专门去跟巴基斯坦那边叫板的。

看见最后的那个拿小号的吗,像不像国外哪部电影上看到的那个喜剧演员。这些印度礼兵的“挑衅式表演”是通过表情与肢体动作的结合体现的。有些动作看上去很滑稽,如上面的照片中右下角那一幅夸张的踢腿动作。

做为一个体型很敦实的男人来说,把腿踢过头顶是很难的,但他们都行,而且做得很认真。这个动作语言在雪落看来好像是“灭掉你”,或是轻蔑你的意思。这拨礼兵是专业气人玩的,被气的对象是国门外的巴基斯坦军人。

上面这些“节目”演完了,一个礼兵与他们的长官互相敬礼,表示降旗仪式正式开始。横在国境线上的栅栏门被打开了,透过打开的国门,可以望到巴基斯坦那边的礼兵了,他们也穿着礼服,头上戴着竖起的鸡冠帽,不过他们的帽子与礼服是黑色的。

这个降旗仪式被演绎成黑红两个“大公鸡”的“斗鸡仪式”。这个仪式既象真的,也象是双方默契好的一场表演性的跨国游戏。在这个画面里,雪落觉得最酷的就是右侧那两个戴墨镜踏皮靴持枪站在国境线两侧互相对视的印巴两国大兵。

他们的手指勾在突击步枪的扳机上,目视对方,一动不动,似乎随时要扣动扳机开火。打开栅栏门后,双方的士兵解开旗杆的绳子开始准备降旗,此间,双方仍在不断做出一些向对方挑衅的动作。尤以印度这边的动作最为夸张——向对方挥拳,跺脚,踢腿。

对面的巴基斯坦士兵也不示弱,他们的脚也能踢得很高。看着那些大人在做着这些很幼稚的动作,颇多的笑点,太让人乐不可支了。相对来说,一身黑色军服的巴基斯坦士兵做出的动作比较温和,面对印度士兵不停地上前做挑衅动作,他们显得比较平静。

好像很有修养的样子。上图中下面的两幅照片中,一个士兵挥拳,一个士兵冲印度这边蹬脚,算是最的动作了。印度军人的动作则很夸张。军号吹响,国境线两侧的人们全体肃立,目送两国国旗缓缓降下,此时不再喧哗不再挑逗,气氛回归庄严平静。

望着两国国旗即将交叉的那一瞬间,让雪落想起,这两个你死雪落活的敌对国家其实在六七十年前是同属一个国家的兄弟英属印度,只不过因为信仰不同而分裂了,信仰印度教的大多数归属了印度,信仰伊斯兰教的大多数归属了巴基斯坦。

因为英国殖民者的有意挑拨以及留下了未决的克什米尔问题,这一对儿昔日的兄弟反目成仇,三次大规模的流血战争更加重了对彼此的敌对与仇恨。这对儿曾经的兄弟何时能开演一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降旗仪式呢?

印度礼兵护送降下的国旗回军营。降旗仪式的礼兵队长向他的长官报告升旗仪式结束。在报告之前也做了一个高难度的踢腿动作。他做得很认真,雪落和柳静姝看上去觉得很滑稽。看来,要想在这里的当礼兵,首先要学会踢腿。

会踢腿是他们的饭碗。离开印度国门时,队友拉住两位印度士兵合影,他们欣然配合。虽然中印之间有领土纠纷,但这次在印度一个月的旅行中,没有遇到谁因你来自龙国而在脸上挂出不高兴的样子。完全没有了入场前感觉到的那种凝重不安的气氛。

对大家来说,又一个平安的降旗仪式过去了。愿天下永远和平。看完降旗仪式已经是夕阳西斜下午五点多了,随人流走出印度国门,走回到2公里外的存包处取出寄存的物品,然后乘突突车返回阿姆利则市区。

刚才看到的那场欢乐的降旗仪式大,深深感染了雪落和柳静姝每一个人,坐在车上脑子里还在不断翻篇儿刚才看到的一幕幕场景:那打了鸡血似的跳来跳去、不停撩拨众人兴奋神经的白衣帅哥;那胳膊夹着仪仗、腿象上了弦似的快速向前捣步的红鸡毛贝雷帽女兵。

那不断跺脚踢腿挥拳瞪眼就差翻跟头的印度国门礼兵;那群欢乐地手舞足蹈嗨呀嗨呀翻全场的印度女人;那个能把腿一下高高踢过头顶的印度军官。翻篇的最后一页,停在了两面映衬着夕阳余辉即将交汇的国旗。

这真不像看了场敌对国家相互较劲相互挑衅相互羞辱的降旗仪式,倒像是看了场热闹无比带有喜剧色彩的节日庆典。没想到那么紧张壮着胆去到的原以为是“这一路最不安全”的地方,竟被这样轻松欢快放松的场景所替代,反差太大,一时还回不过神来。

兴奋的神经在车里颠呀颠呀的好久都平息不下来。32公里路突突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金庙。明天下午就要离开阿姆利则,只有今天一个晚上的时间能去看金庙夜景,雪落和柳静姝打起精神顾不上吃晚饭先直接去看金庙。

位于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印巴边境城市—阿姆利则市中心,又称哈曼迪尔寺。印度锡克教的最大寺庙,也是锡克教最神圣的圣殿。金庙的主体由锡克教第五代“古鲁最高长老”阿尔琼于1601年主持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历史。

它建在于1577年建造的玉液池——“花蜜池塘”中,城市阿姆利则也因此池得名。作为当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锡克教,经过几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终于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为此,由第四代“古鲁”拉姆达斯修建了这座水池。

金庙的庙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在阳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夺目,一直以来被锡克人尊称为“上帝之殿”。历史上金庙曾屡遭劫掠,又几经重建修复,在1830年重修时,用了100公斤黄金装饰外墙,使其看上去金光闪烁,璨然耀眼。

因此才有了金庙的称谓。上世纪80年代,印度国内民族矛盾、教派矛盾十分尖锐。锡克教徒掀起要求独立的“卡利斯坦国”运动,教派内部的极端分子组织武装部队在金庙内设立总部。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宣布出兵旁遮普邦。

:..///37/37330/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