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想错了,王巨只知道这次辽国派使敲诈,其他的,连什么长连城、六蕃岭在哪里,他都搞不清楚。(棉花糖不过这次赵顼“善解人意”,派人送来了详细的地图。
王巨也纳闷哪,什么分水岭哉。
如果按照现在的疆界线,那只有汾水与灰河的分水岭,若是那样,疆界线动都不要动。
但是不可能的。
然后继续看着地图,还亏得这张地图,不然他根本就弄不清楚。然后往东看着看着,忽然倒吸了一口冷气。
明白了!
那不是汾水与灰河的分水岭,而是辽国灰水与滹沱河的分水岭——黄嵬山。
这太狠了。
鼎鼎大名的雁门关个个都知道的,代州就是雁门县,雁门关在代州正北二十里处。这里还有一段古长城,一直延伸到西北的土墱寨,也就是张齐贤一战成名的那个地点。然后古长城继续向西北延伸,但属于辽国领土了,不达顺着这一线向西,还有一些崇山群岭,宋朝勉强构筑着一些兵寨防御着
。
然而若是以黄嵬山为疆界线,那等于从土墱寨下向南生生挖出好几十里的疆域给了辽国。
这点地皮对于两个国家来说,都无所谓吧。但它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这一挖无疑是等于王巨在庆州夺下的那段横山。若是宋辽交恶,本来河东路森密的防线,立即露出破绽。甚至辽军都不用正面攻打雁门关或土墱寨,直接从黄嵬山便可以用兵代州的崞县。
大约这个挖得太狠,所以两个辽使支支吾吾,不好意思开口。
可是王巨离开北方很久了,各方面消息不大灵通。
虽然辽国现在堕落起来很快的,马上这个国家几乎都不如西夏了。
但宋朝在河北河东这两块同样也不行。
眼下最强的军队乃是西军。也就是由陕西保捷、缘边弓箭手与蕃军组成的军队,虽说强,但远不及鼎盛时的唐军。放在陕西还能用一用,然而出了陕西。到了河北河东,战斗力又会立即下降。所以后来金人南下来,势如破竹。也就是辽国真动起手来,宋朝未必能讨得了好。要命的是现在大灾来临,两国交战,宋军败的可能性远大于胜的可能性。
主要是大灾。
所以王巨也不好说宋朝若是强硬了,辽国不会动手。
当然灾害度过去,也不用畏惧辽国了。耗也将他们耗死了。可关健不是灾害还没有渡过吗。
弄清楚事情经过,王巨便回了一篇奏章,说臣离开陕西很久,不要说河东,就是陕西,现在臣也不大清楚,不清楚,臣就不敢乱说话。皇上,你自己儿看着办吧。
黄公公带着这份简短的奏章匆匆回去。
赵顼另一边也在问其他人,先是蔡挺。[棉花糖迷anhuatang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但蔡挺答复是这样防范着终不是一个事
。
看看西夏刚一败,辽国过来干涉了。大灾到来,敲诈勒索了。可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灾害。就如王巨在他的那本书中推测的什么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不仅在宋朝,包括海外那些个超级大岛上,同样出现了一些恶劣的天气,哪里可没有王安石变法。
然而辽国每每来敲诈,以后胃口越来越大,如何了得。
因此最好的办法便是进一步地实施将兵法,以及王巨提议的增设边军,有意地将一部分禁兵放在熙河那边训练。强壮河东路与河北路,这才是根本。
蔡挺说得有道理。可问题眼下怎么解决?
于是赵顼又下诏请教了富弼、曾公亮、文彦博与韩琦。
这几个重臣在庆历时就很有名了,包括庆历时那次敲诈。这几人同样参与过,因此向他们询问,看看有何良策与见解。
先是富弼上书,说近五六年,朝廷拟用兵绥州、罗兀城、熙河、辰、锦、戎、泸、交趾,只有用兵交趾之议中止,其他诸路皆用了兵,有胜有败,传播天下。但又传闻,说陛下必复灵夏、平贺兰,还打算亲征平燕,因此修完器甲,简练卒伍,增筑城垒,积聚刍粮,又派使招致高丽。然后又在河北置三十七将,按阅愈急,喧布渐久。所以是我朝挑衅在前,而非是契丹背盟。因此必须派一使者,将这个来龙去脉说清楚,契丹不是不讲道理的。如果不然,辽国有夏国、唃厮罗、高丽、黑水女真、达靼之援,边事又将不休。
老富老了,将董毡记成了唃厮罗。
但意思与赵顼想法差不多,最好不要与辽国翻目成仇,毕竟是大灾当前的困难时刻。
只是大约庆历时打怕了,依然坚持着以和为贵,这点让赵顼很是不喜,说了一句:“富弼羸弱耳。”
文彦博则说,朝廷当足食足兵,坚完城堡,保全人民,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止此而已。大抵中国之兵,利在为主,以主待客,以逸守劳,理必胜矣。不过听说陛下想先发制人,乘其不备,袭取燕蓟,但若有意外,王师恐被噬脐。况且河朔大饥,若兵连不解,物力殚屈,会有金汤不守之险。
赵顼苦笑了一下:“都知道了
。”
其实赵顼遭此羞侮,不过说了一句,朕当亲率大军,扫**燕蓟,以雪此耻。
那也不过是气愤话,能当真么?却不知道迅速被文彦博与富弼得知,这两人并且一个在大名府,一个在洛阳,怎么知道的?
赵顼想想都不能急了。
曾公亮则说,胡虏不讲信誓,不能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就象西夏,和盟没有多少年,侵耕府麟路界,导致郭恩全军覆没。然后到同家堡,我朝还没有纳呢,全堡几千口百姓尽屠之。再进攻大顺城,李谅祚重伤而死。随后又进攻庆州,惨遭大败,几欲国灭。这才变得老实起来。所以辽国与西夏差不多。但现在河北河东久不用兵,并且又无良将良帅。因此必须选将帅,委之一面。以防不测。
他与蔡挺想法差不多。
然而话说得更深,不要再学习前几年那样了。明明王巨在庆州有大功,反过来因功忌惮,一个名帅,却放在泉州哪里敛财去了。国家缺少这几个小钱吗,这样用人能行吗?
但这些都是以后,关健眼下怎么解决,一个人也没有说。
于是赵顼等着韩琦的上书。
不久韩琦上书到来,臣窃以契丹称强北方与中国抗者。盖一百七十余年矣。自石晋割地,并有汉疆,外兼诸戎,益自骄大,在祖宗朝屡常南牧,极肆凶暴。当是时岂不欲悉天下之力必与彼角哉?终爱惜生灵,屈就和好,凡疆埸有所兴作,深以张皇引惹为诫。以是七十年间,二边之民各安生业。至于老死,不知兵革战斗之事,至仁大惠不可加也。臣观近年以来朝廷举事。则似不以大敌为恤。敌人素以久强之势,于我未尝少下,一旦见形生疑,必谓我有图复燕南之意,虽闻彼主孱而佞佛,岂无强梁宗属与夫谋臣策士引先发制人之说,造此衅端?故屡遣横使,以争理地界为名,观我应之之实如何耳。所以致彼之疑者。臣试陈其大略。
赵顼精神一振,还是老韩说得不错。那么看看他有什么大略吧。
高丽臣服契丹,与我朝久绝朝贡。可是朝廷却派人自浙路招谕而来,高丽乃是小邦,来与不来,对国家没有任何帮助,契丹知之,肯定以为我朝图之。所以不能与高丽来往,以免契丹产生疑心。
赵顼表示很冤哪,高丽是派使来的,但什么时候朕招谕了?
就招谕了,又怎么着,难道若大的宋朝连孙子都不如
。
忍着怒气继续往下看。
古渭寨之西,吐蕃族散居山野,不相君长,耕牧自足,未尝为边患。然而朝廷强取熙河一路,杀老小数万人,所费不赀。而河州是董毡的属地,董毡是契丹的女婿。董毡岂不派人向辽国投诉,辽国闻之后,岂不要对我朝产生疑心?
这个真能扯啊。
再来,河北平坦,而辽国之强是骑兵。为了对付辽国骑兵,宋朝于西山广植榆柳,希望用这道绿色长城对付辽国的威胁。宋朝这样做,契丹能高兴吗?
赵顼简直中了滚滚天雷,这样做不对,那么怎么样做才对?或者将这些榆柳全部砍伐了,堡砦一起毁掉了,大门畅开,让辽骑随时能畅通无阻地南下,辽国才高兴了?那真的高兴了!!!
河北实施保甲法,又听闻还要置正规的边军,这样打打杀杀,辽国更加产生了疑心……
辽国来敲诈了,宋朝立即派差官下去检讨,修筑城垒、开淘壕堑,这些都是众目所睹,且敌人还没有动作呢,我却已费财殚力,先自困弊,又空使契丹起疑也。
河北设三十七将,武将权力见长,此又深使契丹起疑。
因此这些都不能做,先从内部抓起,将王安石变法一起罢废。只要做到这一条,百姓振奋。如果那样契丹还敢来,那么必然会将他们打回大漠,然后一振威武,恢复旧疆,快忠义不平之心,雪祖宗累朝之愤,陛下功德赫然,如日照耀无穷矣。
这是人说的话吗?
赵顼气得要将这道奏章扔到大殿外。
其实以前韩琦的种种,还能原谅,混官场嘛,那能风淡云轻,不沾一丝尘埃?想要上位,必须勾心斗角,但不能搭上国家。
因此几个月后,韩琦去世,赵顼很“伤心”派士兵给他造坟,然后亲自写了碑文,题名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
。
不对啊,韩琦准确是三朝老臣,三朝宰相,怎么少了一朝。
那么少的那一朝,如果是英宗神宗朝,那么无疑是说韩琦对不起宋仁宗,你无脸在地下见宋仁宗。
如果是仁宗英宗朝,那无疑是说韩琦是赵顼朝的叛臣,即位时差一点逼得赵顼下台,临死前还上书了一道能让国家灭亡的蛊惑之策!
肯定韩琦这什么策,什么略的不能用了。
于是赵顼只好等王巨的上奏。
黄公公带着王巨的奏章返回京城。
赵顼急忙打开看,然后呆若木鸡。至少富弼他们还敷衍一下吧,然而王巨却很好,连敷衍都懒得了,直接说俺不了解河北河东的情况,因此不要问我。
实际王巨真的不了解。
契丹摆明了想要以黄嵬山为新的疆界,王巨敢说吗?若是拒绝会发生什么?多半不会入侵,可他如果在朝堂,那怕在庆州,都能通过种种迹象,再结合他的一些历史记忆,就能甄别出来。可他人在泉州,对北方整个不了解,如何敢断言?万一拒绝后契丹恼羞成怒,入侵呢?
不过赵顼显然不相信,苦笑了一下说:“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
“是啊,陛下。”
“朕也有苦衷……”赵顼又是苦笑。即便升迁王巨,得有升迁的理由,庆州大捷后,因为年龄限制,不能升得太高。随后王巨辞官,为了安抚,赵顼授了很高的官职。王巨辞掉了。但就是不辞,王巨敢接受吗,那真成胁迫皇上了。前几个月海商捐助三百多万石粮食赈灾,本来也是一个升迁的机会,因为迁徙百姓产生的争议,赵顼又不便升迁了。
赵顼真想错了,王巨对这个官职并不是太在乎。高了能干嘛,空招人嫉妒。只要不干涉他做事,那就心满意足了。但谁会相信呢?
黄公公说道:“陛下,奴婢倒有一良策。”(未完待续)<!--55367+d50s2x+13437925-->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