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队走过十分坎坷的发展道路。
这种坎坷主要集中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当苏联现役的大量军队被德国快速击败之后,苏联人借助部队庞大的军官框架,从新组建起来的部队,也让德国人超级头疼,甚至以至于在历史上输掉了二战。
二战之前的苏联部队,每一级部队都普遍有两套军官的班子,其中一套军官带着部队走上战场,留下另一套的军官,从新组建起相同编制的部队。
军事主官和副军事主官,构成了苏联庞大的国防军事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苏联能够在战争爆发之后,爆发出上千个师的部队。
这些骨干军官的存在,才能够快速的搭建起足够庞大的部队构架。
但是这对那些没有拿过枪,甚至只是进行过几天军事训练,连列队都不是很数量的苏联士兵来说,就相当的残忍。
后期苏联军队是成长,基本上是在德国精锐部队的连番打击下,用实战的铁血环境下,练就的部队作战能力。
德国人的追杀,让苏联士兵学习到了在驻扎地区周围派出侦察兵侦查情况,学会了停下马上就要构筑防御工事的习惯,也学会了睡觉不能拖衣服,更不能让武器离开自己的双手。
在这点残酷的实战环境下,面对生存的压力,只要能够活下来,都会有极大的成长。
到目前为止,从苏联军队的表现来看,苏联军队的很多表现,事实上都越来越像德国军队了。
只是有些细节上的差别,学习敌人的优秀作风,融入自己的特点。
尽管每一个士兵依然穿着绿色的军装,依然带着属于苏联风格的头盔,但是对比从前,已经是属于截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还是有很多事实表明,苏联人相对比德国军队,还是有很多差距的地方。
一个是整体部队的结构,没有做到分工明确,任务明确,特别是后勤的问题,从战争爆发到现在,苏联依然没有改变后勤混乱的问题。
效率低下的后勤问题,往往带来行动难以效率,无法做到随时投入战场。
红警兵团从未嘲笑过任何一个对手,不管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亦或是现在的对手苏联人。
红警兵团的每一个士兵,都很重视苏联人的这种成长,很清楚,面对这样的对手,一旦陷入持.久战之中,对红警兵团是相当不利的。
斯拉夫人的韧性,可圈可点,熟悉战场的天赋,也十分的珍贵。
在当天,第三战区所属的特种作战旅指挥部内,几个人看着今天从战场上缴获的大量东西。
二十六把保养得十分到位的狙击步枪,甚至还有两把是德国的毛瑟狙击步枪,以及十几本苏联军队内部装订的狙击手训练手册。
这些狙击步枪,都是今天从伯力战场上,缴获到的装备,还有一些被狙杀的目标,由于距离的关系,无法缴获战利品。
根据下面的狙击小组的汇报,出现在伯力战场上的狙击手,熟悉使用累得德系狙击手段的苏联狙击手并不是很多。
这种结果也十分的正常,赫鲁晓夫虽然是从斯大林格勒的前线过来的,但是他也不可能调集太多的狙击手过来。
而根据已经获得的情报,苏联军队正在大规模的征召西伯利亚上的猎人,以这些有着丰富狩猎和生存经验的猎人,组成更加庞大的狙击步枪,并且在中西伯利亚修建大量的狙击手训练营,从前线请那些有经验的狙击手,前往教学和传授实战经验。
在这些狙击手训练手册上,还有大量的使用心得和总结,很明显,苏联狙击手不但是在学习,还在学习之中,进一步的自我成长。
这并不是什么好的信号,面对苏联人即将摆开的全面游击战或者全面狙击战,对红警兵团的压力,着实不小。
担心拿到不至于,毕竟在红警兵团的作战序列当中,每一个班可都是有最少一个狙击手,论起狙击手的数量,红警兵团全面超越全世界任何一支军队。
但是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在广褒的西伯利亚平原上,面对各种熟悉狩猎环境,且无所不在的苏联狙击手,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根据估算,有一万个经验丰富的狙击手一旦伺机攻击的话,红警兵团最少要付出五千人以上的伤亡代价,而且上限被估算调高到五万人。
“此事必须重视起来,我的建议是,申请反特种作战渗透系统的协助,我们需要大量的无人机,监控设备,足够的卫星实时侦查,展开覆盖整个西伯利亚的敌我识别机制,锁定攻击野外单独或者小队出现的目标信号。”特战旅的一个上校参谋,提出建议说道。
“目前第四战区处于休整之中,我们也可以抽借第四战区的优秀狙击手,参与对苏联狙击手的猎杀,将普通部队的伤亡尽可能降到最低的程度。”
“反特种作战渗透系统,可能还不够,毕竟要是动静到来,敌人一旦隐藏在雪地之内,将会难以发现,我的建议是,所有的班组都尽可能携带生命探测器,为一部分的装甲车和突击车加装大型反步兵雷达。”
“要求前线所有的作战部队,严防狙击手的偷袭,遭遇狙击手第一时间呼叫武装直升机支援,携带足够的烟雾弹,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以掩护撤离。”
“那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武装直升机作为支援力量,建议增加猛士突击车的数量,尽可能保证执行作战任务的士兵,能够尽可能得到支援。”
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指挥部中的特战旅一号,也随即点头,总结道:“把我们的要求发给战区指挥部。”
在这里考虑苏联狙击手的威胁,事实上,第三战区的所有士兵,很在意敌人越来越多的狙击手,但是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第三战区的每一个士兵,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苏联狙击手虽然有威胁,但还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