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狐狸过河(一)
诚德三年十月初八,仁亲王弘晴上本请辞军机大臣之职,帝不允,下诏抚慰,言明但消只管提调军务便好,至于朝务么,有暇过问,无暇作罢即可。,弘晴接旨之后,又再上本请辞,如此再三,帝皆不允,弘晴也就没再坚持,上本称颂,事遂定焉。
诚德三年十月十一日,帝下诏,令二阿哥弘晟与雍亲王世子主理中央银行事宜,并封七、八两位阿哥为多罗贝勒,着到礼部帮办;诚德三年十月十七日,张廷‘玉’上本,言曰廉亲王谋反一案已审结,八、九、十、十四等四人相互勾连,密谋造反,事实俱在,已是死罪难逃,另有阿尔松阿、纳兰揆叙等多名朝臣牵涉其中,请求一体并案处置。
张廷‘玉’的这么个本章一上,朝野皆为之震动,原先投靠八爷等人之朝臣皆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然,帝却并未对张廷‘玉’之本章加以置评,只言留待朝议时再行定夺,然,未至朝时,顺郡王弘曦、毅郡王弘暹、七阿哥弘易便已联名上了本章,言曰八爷等人固是罪有应得,只是为社稷安稳故,当以不大肆株连为宜。
帝接弘曦等人之本章,怒,本‘欲’下诏呵斥弘曦等人之狂悖,但却被李敏铨所劝止,理由只有一个,原八爷之嫡系心腹似阿尔松阿等固是当严稽,然,虑及此般人等皆与仁亲王不睦,收拢而用之,可凭此遏制仁亲王之狼子野心,帝思虑再三,以为然,遂下诏将八爷禁锢于铁岭,九爷禁锢于密云,十爷禁锢于京师,十四爷依旧禁锢于景陵,不得圣旨,任何人不得擅自探访,阿尔松阿、纳兰揆叙二人助纣为虐,罪不容恕,着赐死,其全家贬去乌苏雅里台军前效力,遇赦不免,至于其余诸般涉案官则或是降级或是申诫、罚禄不等,至此,一场惊天动地的巨案便算是就此画上了个句号。
时光荏苒,一转眼间,便已是诚德四年八月中旬,已近了中秋时分,近一年的时间就这么悄然地过去了,朝野间一派的和谐景象——三阿哥等人尽皆卖力地‘操’持着各自主管的部‘门’,拉打结合,忙得个不亦乐乎,至于弘晴么,依旧是在忙着提调军务革新一事,无论哪一方都无心挑起政争,朝堂里自也就是一派的和平气氛。
军务革新一事极其之繁琐,所要处理的方方面面之事可谓是多如牛‘毛’,纵使弘晴才智过人,也依旧被累得个够呛,好在付出的努力总算是有了回报,到了如今,三大军校中的西安、金陵两处都已开始破土动工,最迟明年五月间便可完成所有建设,而八大集团军的调整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各部都在抓紧‘操’练新兵,以便尽快形成战斗力,至于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以及各兵种司令部也基本架设完毕,新军诸般事宜已彻底从兵部中独立了出来,无论是武将选拔还是后勤供应乃至兵力调派都不再经由兵部统筹,满天下能调动得了新军的唯有弘晴一人,至此,大清的军权可以说已是彻底掌控在了弘晴的手中,当然了,军务革新事宜虽是大体底定,可后续的手尾依旧不少,弘晴自不敢稍有轻忽,所有的工作重心依旧着落在此事上。
就天家政治的本质而论,和平从来都不是主旋律,斗争才是,一心专注军务革新的弘晴不愿惹事,可总有人不想让其消停了去,这不,离着中秋还差两日,山东道监察御史安承敏突然上了道弹章,以绥靖不力之名义弹劾九‘门’提督耿三飙,理由是前日京师东城发生了一场恶‘性’械斗,死伤十数人,之所以会有这等恶事发生,皆因九‘门’提督衙‘门’治安不力之故,身为提督,耿三飙难辞其咎。
安承敏这么道本章一上,朝野间顿时为之哗然一片,没旁的,概因两个当事人的身份都颇为的耐人寻味——安承敏乃是三阿哥‘门’下奴才,而耿三飙名义上是老十六庄亲王的‘门’下奴才,可满朝文武都知晓耿三飙背后站着的其实是弘晴,两人这么一对上,岂不意味着三阿哥要向弘晴发出挑战了?若真是如此的话,好不容易才刚缓和下来的朝廷局势岂不是又要‘波’澜大起了么。
“师尊,您怎么看此事?”
近一年的时间里,弘晴除了上朝之外,基本上都住在了颐和园中,一心只忙军务革新之事,对朝中事务基本不加理会,然则耳目却并不闭塞,安承敏方才刚上了本章,弘晴便已得知了详情,自不敢掉以轻心,这便将陈老夫子请了来,屏退了左右之后,便即面‘色’凝重地将问题丢给了陈老夫子。
“王爷以为如何哉?”
陈老夫子并未回答弘晴的问话,而是一派风轻云淡地反问了一句道。
“师尊明鉴,徒儿以为此事恐不似表面上那般简单,背后只怕应是皇阿玛在暗中推动罢。”
弘晴乃是七窍玲珑心之辈,论及‘阴’谋智算之能,绝对位于天下少有的巅峰行列,自不会看不出此局背后的蹊跷之所在,心里头也早就有了数条应对之道,所虑着无外乎是取那一条为宜罢了。
“王爷说对了,呵,狐狸素来是最狡诈的动物,哪怕过冰封之河,那也会先探探爪子,断然不肯轻易便踏上河面,怕的便是半道而溺罢。”
一听弘晴这般说法,陈老夫子当即便笑了起来,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长须,满不在乎地将诚德帝好生调侃了一把。
“嗯……”
尽管陈老夫子笑谈无忌,也不曾明言该当如何应对,可弘晴却是一听便知陈老夫子此番话语背后之所指,无非是要弘晴在此事上稍作忍让,以保证朝局之平稳罢了,而这,虽也在弘晴的考虑范围之内,但却并不是弘晴所愿接受之最优解,只是陈老夫子既是如此暗示了,弘晴也不好强硬说不,也就只能是闷闷地长出了口大气,以默然来表示反对。
“时至今日,九‘门’提督之位很重要么?”
哪怕弘晴沉默不语,可陈老夫子却是轻易便猜知了弘晴的心思之所在,不过么,却并未去啰唣那些个华而不实的大道理,仅仅只是漫不经心地提点了一句道。
“不重要,然,耿三飙于徒儿来说,却是至关重要!”
军务革新事宜虽尚未真正结束,可京师军区的构架却已是整备完毕,丰台大营虽只剩下五万‘精’锐,然,论及战力,却是天下无双,雄踞八大集团军之首,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是如此,更别说该军从上到下,都是弘晴的心腹嫡系,但有所命,无有不从者,反观九‘门’提督衙‘门’,虽也有三万余兵力,可姑且不论大半将领都是效忠弘晴之人,至于下头的兵丁么,更有不少是从新军中退伍的老兵,心向着的也是弘晴,再者,九‘门’提督衙‘门’的军队之武备尽皆是轻武器,就算掌控于他人之手,也不是驻扎在丰台大营的第一集团军一合之敌,换而言之,就算是九‘门’提督衙‘门’易手,弘晴也可无视之,然则弘晴却是断然不能放弃耿三飙其人,此无他,耿三飙乃是最早投须晴的武将,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因着本身能力之所限,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然不大,可其之忠心却是断然不能无视了去的。
“确然如此,耿三飙在九‘门’提督任上已有三年余了,姑且外放地方也无不可之说,依为师看来,与孟光祖对调一下应是可行之策。”
陈老夫子自是能理解弘晴的顾虑之所在,不过么,却显然并不甚赞同弘晴打算死撑耿三飙之打算,这便委婉地提出了个折衷之建议。
“唔……”
听得陈老夫子这般提议,弘晴的眉头当即便是一扬,显见是有些意动,但却并未就此下个决断,没旁的,陕西总督之位与九‘门’提督之职品阶相同,都是从一品大员,可前者是封疆大吏,后者不过是京师一普通极品官员罢了,论及地位,自然是陕西总督来得高,可要论及在朝中重要‘性’的话,手握京师内城治安大权的九‘门’提督明显高强过陕西总督不知多少倍,从此意义来说,若是两者对调的话,显然耿三飙要吃些亏,可也不是不能接受,真正令弘晴不甚情愿的只有两条,一是对孟光祖这个诚德帝‘门’下奴才有些不甚放心,二来么,便是担心耿三飙之感受,正因为此,弘晴思量再三,还是迟迟难下个决断。
“启禀王爷,李德全、李公公来了,说是陛下有口谕要宣。”
就在弘晴沉‘吟’不语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中,却见丁松已是疾步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几个大步抢到了弘晴的身前,一躬身,紧赶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呵,来得好快么!一听李德全到了,弘晴立马便猜知了那所谓的口谕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心下里立马滚过了老大的一阵不爽,不过么,倒也无甚旁的表示,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轻吭了一声,但却并未急着去园‘门’外接旨,而是眉头微皱地沉思了起来……--5aahhh+25703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