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满江红之崛起> 第159章 教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9章 教育

第159章 教育

在马鞍山钢铁厂以西10里的长江造船厂,这座船厂是沿江一带最大的船厂,规划第一座船坞未成之前,夯实的船台上便开始造船,而所造出并不是常见的木壳或铁壳船,而从淮南经淮河、大运河向马鞍山运煤、运焦的水泥船。..

用钢丝编成网型船形,然后浇灌水泥的水泥,无论是抗腐蚀性或是耐久性,都忧于钢壳船,而平底水泥船其成本更底、建造更快、对工人技术要求底,只需建筑工人即可,同时对船坞、船台的要求均降至最底,甚至不需要造船设备,仅只需要搅拌机、钢丝即可大规模生产。

正因其建造速度快,才使得在短短数月内,船厂得已造出上百般载重数十吨至百吨的水泥船,满足了马鞍山钢铁厂对燃料的需求,在公司的需求被满足后,这种成本低廉的“新式船”甚至因其成本比木船低两至三成而受到船民的追捧。

朝着1号船坞走去时,看着那船台上,正在赶班加班造着水泥船的工人,史添阁微皱一下眉头,在他看来那鸡蛋壳般的水泥船只不过是旁门左道罢了,可就是这抗冲击性能差如鸡蛋壳般的水泥船,却是现在长江造船厂的主打产品,一个月可造三十余艘。

“船还是钢壳船好啊”

心叹一声,史添阁便走进了一号船坞,与各国流行的石质船坞不同,长江造船厂的1至3号船坞均系采用日本生产不怕海水侵蚀的硅酸盐水泥制成的钢筋混凝土船台,只有4至8号船台为降底成本,又改为九华山花岗岩为基的石质船坞。

这八试船坞都是由公司聘请的中国设计师设计。像眼前的这长160多米,宽20多米的一号船坞。有两道坞门,分内外两区,可以同时或分别使用,与一般船坞不同点是,设计人员把船坞设计的略有弯度,并不是笔直的坞壁,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斜度的力点,便于船只进出坞和修造方便,可同时修造2艘5000吨位的船。

此时的船内气动铆钉枪撞击烧红的钢质铆钉时,红色的火花四处飞溅着,空气中充满着工厂特有的金属重击声。船体装配工正将钢板缝铆接在一起,再把接合点对齐铆接上。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将切割好又卷弯成各种形状的钢板经由滑车吊机运到每一处装配区,在船壳内电工们正在把几公里长的电线拉直,就像无数股黑纱线。

在在这座长方型的水泥船坞里,工人们在主管的指挥下各司其职,不断工作着,如果是在夜晚,任何从长江边驶过的船只上的人们,都可以看到灯火通明的船厂,这艘俄商定造的载重680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海轮,过去的几个月,虽造出十数艘钢壳船,但大都是长江内航的客货船。

“完工60%,预计85天后完工……”

进入船台,史添阁直接展开一份督造进度表,这艘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是船厂靠着“提前4个月”交货从海参崴的俄国船商那里接到的定单,每吨造价501.32元,交船比他国船厂早三分之一,每吨价格却比他国少二十数元之多。

可即便如此,买船的的亚历克塞船运公司依然承担着风险,船壳、锅炉、烟箱、机器、轮轴等等所有器械均由长江造船厂制造,所用钢料均系马鞍山钢厂提供,抛开造船厂的技术,即便是原料也着实不能让俄商放心,以至才有了签定合同时的压价。

而船厂之所以同意低价高速交船,目的在于打开船厂知名度,毕竟这是中国第一次出口大型货轮,别说是保本,即便是亏本,船厂也是在所不惜。

“还要再加快的进度,迟交一天,每天罚款300元,迟交30天后,罚款增至500元。反之早交一天,则可得奖金300元涛动,你的责任重大啊”

在督造进度表上补充几笔后,史添阁扭头看着李锦扬认真的说了一句,这艘6800吨“巨轮”是他受聘长江造船厂后,设计、督造的第一艘船,船厂可以为打开知名度在所不惜,可他却想着提前工期,以赢回原属船厂之利。

“按照现在的进度提前25天完工肯定没问题”

李锦扬的回答却让史添阁不甚满意,反倒是用左手攥起拳头,神经质地连连捶击右手的掌心,直到捶得发红,这才怅然若失地盯着船坞中那艘已完工60%的货轮。

“不行,至少要提前35天”

随即用微微颤抖的手给烟点上火。一缕烟随着江面吹来的风,让史添阁平静些许。

“而且要保质保量,这是咱们的第一艘船,不仅要提前交付,同样还要让显出咱们的工程水平,只有如此,未来才能吸引他商来船厂定购商轮,清廷不似他国,他国船商造船、买船皆有补助,而清廷却无任何补助,若要打开市场全赖船体工程坚固、配置精良,只有如此方引来轮商定造、修船”

史添阁把吸了两三口的香烟用脚下的皮鞋碾碎,然后用指尖轻轻揉下太阳穴。

“涛动,你是现场督造,这艘船由你负责,我那边还有一些其它的事情”

李锦扬只是笑了笑,却没说什么从江南造船厂到这长江造船厂,如果说这里和江南有什么不同,就是不需要担心外行官吏的指手划脚,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向往的,纯技术性的工作。

离开船坞后,史添阁便直接朝着几百米外的办公楼走去,他的工作室就在那座两层高小楼的二楼,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正是在那间办公室里,他亲手绘制那艘俄国人定购的“苏伯特?保罗”号货轮。

“哎”

不过是前脚刚进办公室,史添阁便发出一声叹息,尤其是看着图板上那只绘制了一半的图纸之后,更是把眉头一皱。

他定可设计一万五千吨的战列舰,也不愿设计这种不过几百吨的小玩意,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翻阅从英国带回的十数吨图书资料时,又不断的按照有限资料做着种种试验,以完善它的设计。

潜艇,对于全世界这都是一个新鲜玩意,即便是英国也不过是在三年前从美国买回5艘霍兰型潜艇,随后才开始着手研究潜艇,在英国时,他曾因为好奇同老师一同研究过霍兰潜艇,而正是那次对霍兰潜艇的接触,让他意识到能够在水下航行、攻击的潜艇,对于传统海军来说几乎就是一场噩梦。

借助潜望镜潜艇可以悄无声息从水下接近战列舰、巡洋舰这样的大型军舰,随后用鱼雷发起致命的一击,正如约翰?霍兰研制潜艇的出发点一样,就是利用这种水下武器,攻击占有绝对优势的皇家海军。

受聘长江造船厂后,史添阁当然知道在这样的民间造船厂,建造大型军舰并不现实,没有买家,清政府宁可外购也不愿自制,可在内心里他并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海防梦想,也正因如此,才会在完成“苏伯特?保罗”号设计和早期督造后,开始着手制造这种水下利器。

“……霍兰潜艇的指挥塔很矮,只能在风平浪静时于港口使用否则指挥塔打开,容易进水沉没……”

翻看着手中皇家海军对霍兰潜艇的研究报告,史添阁再一次修改了潜艇的设计,和上一次一样,潜艇再一次被放大了。

这艘停留在图纸上潜艇,从最初的两具鱼雷发射管,增加到四具、从最初的一台150马力汽油机,变成两台150马力柴油机,每一次修改的代价,却是他的吨位在不断的放大着,从最初的几十吨,直线膨胀到现在的近300吨。

“必须要具备远洋航行、补充鱼雷的能力”

在设计这艘潜艇时,史添阁所进行的基础设计完全是参照皇家海军对潜艇的种种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增加鱼雷发射管、增加鱼雷舱、加大马力、加高指挥塔、增加电池、燃料箱,以便建成了性能优良并可以在大海上巡逻、攻击的远洋潜艇,一次次的修改给史添阁带来的是一个新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让他多次心生退感。

“还是太小……”

看着那慢慢成型的构思图形,最终史添阁还是摇摇头把那图纸从板上扯了下来,按照图纸上的潜艇规格,远无法达到他心中向往的那种大型的、远洋的、御敌于海外的、高效的远洋潜艇,至少这种两三百吨的潜艇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

“还应该再大一些”

“老师”

走进办公室的牛得刚端来了咖啡、水果,并顺手将这些放到他的办公桌上。

“老师,还有没有其它的什么吩咐。”

“没有”

史添阁回答道,同时又低声说了几句表示感谢的话。

“宫烷,你的课业做的怎么样了”

“课业已经完成了,我准备下午去船坞”

牛得刚恭敬的说道,他是史先生带的几名学生中的一员。

点点头,史添阁指了指桌面上自己从英国带回的关于潜艇的资料。

“这里有些资料,你拿去看一下。”

从老师的桌子上取过那份英文资料,牛得刚随意的翻看了几页,除去手写的文字外,还有一些估计是老师绘制的简图。

“潜艇”

一面思索着,牛得刚似乎明白了老师最近在忙些什么,偶尔他进来时可以看到老师似乎在绘着相似的图样,不过现在看起来老师的研究并不是理想。

“老师,您一直在研究潜艇?”

“嗯你要是感兴趣的话,也可发朝这个方向努力一下。”

说话时时候,史添阁已经趴到绘图台前,开始重新绘制基础图样。

老师的举动让牛得刚明白自己是时候离开了,于是便转身离开了房间,在离开这个房间时,他一边走一边翻看着手中的这份资料,在最初的英文资料后,还有十几页看专来似乎是老师最近总结出一些资料或者说是技术要求。

“老师觉得厂里可能制造这样的潜艇吗?”

牛得刚怎么想怎么觉得不现实,他是在江南制造局学的造船,自从甲午后,这中国的船厂可就没怎么造过军舰,别造不出来,即便是造出来了,也不见得有人要

想着公司风外最近传得沸沸腾腾的资助学生、员工赴美、德、英留学,牛得刚不禁对手头这份资料生出了一些期待,学员是产业学校、钢铁学校、工程学校三所学校中挑选,而在学员之外,还会从公司选一批技术人员赴国外学习。

“800人留洋,若是能拿设计出潜艇的话,没准能通过留学审核”

在房门打开的瞬间,陈默然便笑着站起身迎了过去,同时伸出自己的右手。

“蔡先生,蒋先生,吴先生,我们终于见面了”

蔡元培、蒋观云、吴敬恒三人瞪大眼睛,惊讶的看着这个出现在客房里的人,他就是那根拐杖

“是你”、“陈老板”、“陈瘸子”

三人三种不同的称谓,三人的惊讶换来的只是陈默然的笑声。

“三位先生请坐,今天一面可是默然向往已久之事”

一边说一边陈默然悠闲地走到沙发前,而蔡元培、蒋观云、吴敬恒在坐下时依然惊讶的看着陈默然,直到这会他们终于明白那纽永建为何称他为“拐杖先生”,去年那篇江船夜话时,他可不还拄着拐杖嘛。

同样也理解了为何他们一直对他的身份严加保密,若是不保密,产业这么大的家当,可不就资敌了。

“如果我未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们和陈先生,第三次见面了”

蔡元培先开口说道,年初与蒋观云等人成立中国教育会时,曾从陈默然化过缘。而陈默然的出手极为大方,五万元甚至那〈军〉印刷时所需资金即是从他这里所化。

“只不过却不知,名震上海的产业陈老板,就是名动远东的拐杖先生,我等实是失敬至极”

吴敬恒抱拳笑说着,这陈默然果然不愧其名,默声不语却成大事。

“在回国的船上,元培还想在拜会拐杖先生后,拜访陈先生,陈先生义助千名学子旅英、美、德三国留学,实是前无古人之举”

“三位先生还是别夸默然了,与三位先生这般大才相比,默然不过只是些小聪明罢了”

面对称赞陈默然连忙摆着手,这次见面是他们三人要求的,同样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需要的,光复会不仅需要那些青年,更需要像他们三位这样的大材。

“化名写点东西,不过是一泄心中之愤,送学子出国,一为解公司人才之窘,二为国家未来发展之需,为将来民族光复后积存人才,只可惜直拖至今年实是晚矣,以默然看来,无论现今或将来,欲求民族之光复、国家之富强,当首重教育”

这会陈默然的态度极为诚恳,所说皆是肺腑之言,重视教育百年后不过只是一句空谈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满清入关,以易服剃头令斩尽我同胞之骨气,为一姓一族之私,从而遏制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软化一个民族的骨骼,奴化一个民族的心理。如此奴化教育我等同胞达两百五十九年之久,光复易,可却两百六十年奴化何其之难又岂是一代人之功”

直视面前三人,陈默然不禁有些感叹,想着后不少人对“康熙爷”“雍正爷”“乾隆爷”这些个爷们所谓“政绩”、所谓“盛世”、所谓“千古一帝”而啧啧称叹,喋喋不休的炫耀时,年青时总觉得恶心,尤其是看到那清宫戏的盛行更是如此。

听着陈默然的话,三人彼此对视一眼,眼中尽是赞赏之色,仅只是数语便生出了没白来的感觉,这种感觉绝不是他们要横滨时,与另外一个人见面所能体会的。

“……还是那棵树,回首时它已变成了两百五十九年前的那棵树。那棵树应该让人警醒,让人深思,让人发奋。又一次想到那棵树,使我感觉到一种后怕:野蛮异族在政治的惰怠、残酷、自私和腐朽,加上奴化教育带来的大众心灵的冷漠、闭塞、自大和麻木,完全葬送了一个长时期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民族。”

吴敬恒引用着陈默然在〈启知〉杂志上写〈树〉中的结尾,那是崇祯殉国吊死的那棵树,又何尝不是吊死汉民族的一棵树。

“三位先生皆知,我从不谈,只谈光复,有人称为我伪者,这真是冤枉我了,我从不是者,我只是民族光复义士中的一员,在默然看来,与其在那畅谈,畅谈如何排满,倒不如坐下来,让我们谈谈如何能让这被奴化几百年后民族,骨头硬起来,民众的心灵热起来这亦是我今日见三位先生的原因,三位先生于外界看来是者,但于默然看来,却是民族教育家”

在陈默然为这次谈话做出一个定调的时候,蔡元培、蒋观云、吴敬恒三人却是惊讶的看着陈默然,这会他们终于明白了,他和那个人真正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这亦是默然欲求三位之事”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