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顺明> 第284章 立矛为城 割肉补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4章 立矛为城 割肉补疮

第二百八十四章 立矛为城 割肉补疮

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是有的,不过大多数人还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在战斗,看着对面的海盗们突然排列成了方队,长矛如林,毫不停顿的朝着自己这个方向平推过来。

简单的目测之下,就能判断出来自己手中的兵器比起对方的长矛短很多,正当面对方又是长矛的阵列,面对的结果只能是被戳死。

杨四海盗中的这个长矛方队由胶州营派来的人员和招募来的海盗青壮之中的精锐组成,基本战力和胶州营的部队也差不太多,聚集成长矛阵之后,却没有什么锣鼓声作为步点的节奏,只是士兵们齐声有节奏的吆喝着。

在这样的大喝声中,海盗们大步向前,无可阻挡,方才还是互相纠缠的近战,火器弓箭完全应用不上,海盗们突然的变阵,用长矛在一个方向突击,官兵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看着对方气势如山的冲到跟前,徐州兵的反应就是大喊着四散逃走,跑的慢了甚至没有什么抵抗的机会,直接就倒在钢铁丛林的攒刺之下。

在外面乱战的海盗们则是依托在长矛阵周围跟着朝外杀去,官兵好不容易合拢的包围圈立刻是被打开了大口子。

马队就是在外围游弋,却始终找不到突击的空间和机会,那徐州兵的游击正在着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包围圈已经是被对方打破了。

杨四的海盗们对眼前这种情况应该有过多次的操练,长矛阵平推出去,官兵们在混乱之中忙着整队的时候,长矛方队原地立正,然后转身,后队变成前队,而不属于长矛阵的海盗们则都是跟在后面。

领队的人又是发声喊,手持长矛的海盗们有节奏的大声呐喊着。又是大踏步地冲了回去。

被海盗们冲开个口子,也不至于全盘的失败,徐州兵的各级军官尽管是气馁,可还是收拢军兵,这种短兵相接的局面,短期的失利没有关系,只要不溃散混乱,那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可谁也没有想到,海盗们冲出去之后,居然还能这么容易的转身。并且在齐齐后转之后,居然队形丝毫不乱。

一个人随意的前进后退这个不难,可一个几百人的大队居然有如一人,丝毫不乱。这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在现代,小学生在体育课上经过训练后都可以轻松的做到这一点,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能做到这一点非百炼强兵不可,戚继光治军天下闻名,可他地兵书里面还说大军行进的时候,要慢步走。每十步停下来彼此校正队列,以防混乱。

也胶州营那种现代军队的队列训练,还是每天不停的训练,才能让士兵们做到这个效果,这个效果在战场上已经起到大地作用。

还没有完全收拢住的官兵,被长矛方阵转身再冲回来的时候,下级军官们再也维持不住这个队形,刚才那个被冲开的口子又是被冲开了。

这长矛方阵丝毫不停,一直的朝着里面平推了过去,短兵相接之中。和长矛阵面对面的官兵,每个人需要同时面对五排的长矛,且不说兵器地长度不够,即便是武艺精熟,在乱军之中如何的防备过来。

正当面的只能是退或者死,而长矛阵的两侧,却全是海盗们的散兵,他们倚靠长矛队列作为屏障,朝着两边攻击。拼命的扩大这个伤口。

就好像是一把带着毛刺的利器扎入肉中,利器不断的向前,刺的无比深入,而毛刺则是把伤口周围的血肉泛起带出,造成更大地伤害。

长矛方阵向前冲了一百步多点,在长毛队列稍微有些散乱的时候,一直在僵持的战局终于出现了变化。徐州兵再也支持不住。全营溃散了。

率领徐州军的那位游击,已经是把马队纠集在身边。可看着乱军之中好似山岳的如林长矛,就是无法下定决心放马去冲,这到底是那里冒出来的海盗,居然是这样的强军,溃乱的兵丁朝着西面跑去,马队也渐渐的有些维持不住,快要被逃兵冲乱了,这位游击也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了。

好在这次地伤亡不大,但这些溃逃的兵丁需要收拢起来,若是兵丁收拢不起来,实力受损,那可就是得不偿失。

这游击叹了一口气,拨马转身,追着溃兵走了,不过在这位游击的心中,看见方才那些使用长矛的步兵在军阵中左冲右突,阵型却不乱,如果马队去冲击话,凭着自己这些缺乏训练的骑兵,能不能占据上风实在是没有把握。

很多海盗还在浴血的厮杀,浑不知围攻他们的官兵已经是溃散,看着面前地对手要跑,还想要去追击。却被身后地人喊了回来,作为海盗核心的长矛阵始终是保持着颇为冷静地心态。

很多人晕头涨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迟疑了会才知道自家已经是胜了,杨四手下重新收拢起来的这些海盗青壮,从前都做过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也都是见过血的,可今日这么大的阵仗却都是第一次经历。

这些海盗们觉得心中害怕,可却没有什么逃跑的意思,只是按照平日里训练的哪些东西在那里和敌人厮杀,发现看似可怕的官兵倒也不是如何无敌,自己这边也能抵挡的住,这就是平日里训练的效果。

散漫没有纪律的海盗青壮们,被胶州营的军官和训练体系灌输进去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漫漫的渗透进他们的骨子里,让他们越来越强,成为合格的战士。

徐州兵们逐渐溃散之后,战场上逐渐的安静下来,在城头观战的那些人也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城下,战局本来渐渐的朝着官兵有利的情况发展,谁想到突然间,海盗们几进几出,官兵瞬时溃散。

猛然间,战场上的海盗们发出震天价的呐喊。城上观战地盐商和代表本在发呆,有几个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喊直接吓得坐到在地上。

这喊声是胜利之后的呐喊,不过这呐喊却也能听出些不同,长矛阵的那些海盗们有节奏的用长矛顿地,跟着这节奏喊叫,而外面的那些海盗则是兴奋的乱叫,无论如何说,这些海盗们经过这次的战斗,青涩被洗去许多,已经算是战士了。

不过城下这些海盗们的高兴并没有坚持太久。杨四扯着喉咙大喊道:

“不要嚎了,都给俺杨四安静点,把运盐河上听着的船烧了,矮坝挖开。天黑咱们就走,那个兔崽子没干完,老子留他在岸上嚎!”

本来还是兴高采烈地海盗们,顿时是变得垂头丧气,让他们去拼死的作战还可以,让他们去干活,实在是提不起精神来。

在海州城城墙那些和盐商相关的人脸色灰败的看着不远处运盐河上。烧船地黑烟又是升起,又有人在盐田那边挖掘矮坝,盐田又要一段时间恢复不过来,要这么下去,搞不好这盐场就要完全的废弃掉。

也许是因为战斗耗损了体力,所以这次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连河边的盐仓和盐屯都要拆毁,只是焚烧船只,挖掘矮坝之后,坐船离开。

海州盐场第二次遭袭,赣榆、惠泽等地没出三天就立刻得到了消息。官兵死伤接近六百,徐州兵溃散,赣榆和惠泽两地的徐州兵当即退守城中,不敢再在城外扎营,而且在盐田盐场里面劳作的盐工,溃散将近两成。

眼下对于两淮盐商们来说,这已经不是能不能赶上交货进度的问题,而是盐场能不能保存住的问题,关系到盐商根本了。

近万官兵被击溃打败。南直隶海边如同门户大开,任由贼人往来,这也不光是盐商们地事情了,淮安府派人一路急报至南京城,江南大震,太监卢九德没有想到这一上任居然就冒出这样的祸患来。

按说南直隶负责水师的有操江御史,江防和漕运防护都由他负责。也就是他手里还有些水师。但这些水师破烂不堪,能不能正常的开出去都难说。就不要说什么御敌于水上,和海盗在海面上作战了。

新任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也知道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的兵马不能动,因为他就是在那边过来的,这三地的兵马都是放了防备湖广一带的张献忠和罗汝才乱军,如果随意调遣,导致对方趁虚而入,凤阳皇陵再有什么闪失,肯定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但盐商们在京师和南京城两处的影响力极大,要是不尽快拿出个处置地方法来,怕是自己这个镇守太监也做不安稳。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上旬,湖广一带官兵和贼兵已经是大打出手,两淮盐商这边愁云惨淡,海盗逍遥海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一次盐场,生产不恢复,今年的收入怕是要大跌了。

快马加急,南直隶海盗肆虐的情况已经是报到了京师之中,嘉靖朝的东南倭乱几乎动摇国本,朝中的诸公都是记忆犹新。

听到南边又有这样的情况,态度倒是极为的统一,不能姑息,即刻的调集兵马剿灭。当日间倭寇之乱就是从小小的迹象发展起来,因为没有人管,变成了后来地大祸,不能再有同样的错误出现了,必须要扼杀在萌芽之中。

问题的关键是,从那里调兵来剿灭海盗,因为有盐商在其中的助力,朝廷关于海盗的旨意和处置往来特别的快速,差不多十五天之内,朝廷的批复已经是转回了南京城。

两淮盐商们确实是着急了,因为这边生产地耽误,已经是有传闻,说是河南和山西地盐商盐贩,已经打算在鲁地买盐,市场已经是有渐渐流失的迹象,这可真是动他们地**了。

眼下山东总兵李孟那边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山东的盐货出产销售,都是有专门的武装人员负责保护,李孟的胶州营本身就和官盐私盐密不可分,要想对胶州营的私盐做些什么,不光是生意上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和胶州营庞大地武力对抗。

而两淮盐商几百年做的是太平生意,和官府的关系保持的极为良好。盐货的买卖和运输生产安全保证,靠的是官府的兵马来维持。盐商们可不愿意把赚来的钱丢在养兵这个无底洞里面去,何况他们也根本没有这个想法。

可如今兵荒马乱的时节,就连官府都调动不了这些拥兵自重的武人,更不要说他们这些盐商,而且即便调动了又能如何,和海盗打了几场,败地落花流水。

盐商们是真急了,等到京师朝廷的批复来到南京城,他们大笔的银子撒了下去。只要是谁能解决眼前这个局面,他们还有重谢。

前些日子,两淮盐商一直也是想在海面上打听下,到底是那一家的海盗来盐场捣乱。既然是平定不了,拿银子买个安心也好,但这海面上地事情,差不多全在郑家的掌控之下,从前盐商根本懒得理会海上的郑家,还给对方找了许多次麻烦,眼下想要动用郑家的关系来查事情。可想而知郑家会是什么反应。

在南直隶主持郑家事务的郑鲨毫不客气的给对方了一个冷脸,不予理会。

十一月十三日,海州盐场靠着的海面上又一次出现了船队,在海岸边修缮盐田地盐工们惊慌失措,逃跑溃散。

消息在十五日传到了扬州,十七日传到了南京城,这下子着急的不光是盐商们,南直隶的诸位大佬也都是震惊异常,南京城自然还有精锐兵马,可这些兵丁是用来保证南京城安全的。谁也不愿意把这些兵丁放出去,万一海盗来南京怎么办。

两淮盐商催的更急,和盐商们有关系的那些官员在金主们的催促下,在南京城上下联系,也督促上面拿出来个章程来解决。

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守备三人每日聚在一起商议,如何解决两淮一带的海盗祸患。

这样的会议已经不是他们三人的常例会议,而是召集各自地属下和其他的高级官员共同拿个主意出来。

钱能通神,两淮盐商们在南京城的耳目灵便是任何人也想不到的,差不多每次合议的内容和结果。这些盐商们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盐商们为了就近的应对,有专门的代表来到南京城,带着巨量的银子。

目的很简单,要不彻底地剿灭骚扰盐场的海盗,要不就派出可靠的军队守在盐场处,让海盗不敢过来。

这些海盗是北面来的。而且就是为了破坏盐场。盐商们隐约也是猜测到背后相关的人是谁,海盗们拼死拼活的打垮了两伙官兵。一点钱财不要,只是破坏盐场盐田,哪有这么白痴的海盗。

眼下也只有两个值得怀疑地人,嫌疑最大地就是山东总兵李孟,他手下有一省的私盐买卖,又和两淮盐商有过几次地冲突,要是打垮了两淮盐商,他私盐的利润就能平空增长一大块,他会有这个动机来做。

另一个人却是某位盐商,这位盐商的盐场在赣榆,这次海盗们却一直没有侵扰,大家总觉得有些古怪,这盐总是别家少卖点,其他家多卖点,破坏了其他人家的盐场,自己就能捞取钱财。

不过是不是李孟做的,他们却无法去问也无法去打听,眼下李孟控制的山东可不是从前那个破烂地方,地方士绅豪门大族对这位李总兵都是凛然听命,胶州营的正规军、武装盐丁和屯田田庄的护庄队守护的也森严,想要去打听什么消息,很容易被按上探听官兵虚实,心怀叵测意图不轨的罪名抓起来。

此时可不是当年,两淮盐商在刘泽清那件事情之后,就已经是害怕了,不过是做个发财的生意,丢进去那么多人命,已经是让人心寒了。

现在李孟已经是山东总兵,越发的不能惹了,而今两淮盐商只是生怕得罪了李孟,新仇旧怨一并算帐,敬而远之是共识,不敢有什么触犯,这件海盗的事情,他们尽管是猜疑。但派出几个打听消息的人都是没消息了之后,就再也不敢动弹了。

这天的合议却终于是出了结果,让在南京城的盐商颇为错愕的是,今天却终于是给他们了一个解决方案,而且提出这主意的人并不是他们投入本钱地代言人,而是南京兵部的右侍郎吴嘉卫。

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是去年才升上来的,南京兵部,还是右侍郎,老实说,并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官员。两淮盐商们也就是送了点常例钱,并没有太深的接触,谁想到今日的合议之上,倒是这位提出了方案。

这位兵部侍郎的方案很简单。凤阳、庐州、安庆的兵不能动,南京的兵不能动,那么为何不从外地调兵入淮守卫,眼下周围的各个省份里面,唯一能有兵丁调动地也只有山东地面,山东总兵刚在鞑虏入寇的时候打了胜仗,而且而且现在北直隶和山东地并没有什么需要动兵的事情。山东地面也太平无比,调动鲁军也非常合适。而且山东和淮北陆路相连,总比南京这边有长江天堑,交通不方便要便捷许多,南京守备和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无可无不可,反正不用调动南直隶境内的兵马,也省却了自己调集兵马,筹集军饷地麻烦,只需要把这折子报到京师去,让皇帝和内阁诸公拿主意就是了。

他们心里面也明白。只要不让朝廷派兵出钱,提到的又是李孟这等最近立功的大将,而且还是这等平定海匪的小事,朝廷肯定不会反对,所担心的无非是李孟的态度罢了。

唯一不同意这件事情的是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李孟和他地前任刘福来的关系不是秘密,虽说卢九德本人和这职务更替没有什么关系,但前任赋闲民间,难保这李总兵心里面没有想法。自己而今也是南京镇守,何必自找这个不痛快。

何况两淮盐场的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不如这么吊着,让那些盐贩子多给自己上贡银子,还能捞些实惠。

结果那位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却站起来,慷慨激昂的说道:

“嘉靖年。几十倭寇在南京城下扬长而过。南京城大门紧闭,不敢出城一战。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江南各地倭寇肆虐,也有倭寇靠近过中都皇陵一带,险些酿成大祸!海州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各位大人想必都已经看到了,那是将近万人的巨寇,徐州兵已然是胆寒,若是再不调兵防备,这些海寇的胆子大了,深入内陆,那时候又当如何处置!?”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在座的诸位权贵纷纷地点头,方才表达了反对意见的卢九德也是沉默下来,而且众人知道吴嘉卫出身闽地,和两淮盐商还有李孟都没有什么利害的关系,如此的直言,应该就是出于公心。

吴嘉卫扫视屋中诸人的神色,知道自己言辞已然是打动了诸人,禁不住放低了声音,缓声说道:

“诸公,下官在兵部看过若干的文书图志,各地报上来的也有不少,而今凤阳中都虽有大兵,可却都在湖广、江西一侧,东边无兵,空虚异常,若那海寇猖狂,从淮安府一路西进,直逼中都,到时候可就是滔天之祸啊!”

海寇深入内陆,直逼凤阳中都,现实中没有太大的可能,南直隶的富庶之地全在运河沿线,凤阳府那边重兵拱卫,且都是皇庄,民间根本什么值得抢掠地东西,海盗也不会去主动犯傻。

但这理论上的可能也不得不防,万事无绝对,如果真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甚至是有人在朝堂上提出这种可能又会如何,当今的崇祯皇帝可不是什么宽容之人,只怕是到时候……

一想到这个可能,在这屋中的所有人,包括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在内,都是悚然而惊,这些年掉脑袋的高官大将不算是少数,一品、二品的官员都获罪致死地不下十个,在万历和天启年地时候,做官到四品以上,也不用担心什么了,可以安安稳稳的做官到老,荣华富贵一辈子。

可在崇祯年间,这位圣上严苛地紧,偏偏脑子还有些糊涂,中枢和方面大员常常因为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下狱获罪,陕西乱起。李自成和张献忠纵横五省,这罪名更是实实在在,若是在前朝,还有个戴罪立功的说法,现下是抓起来问罪杀头。

在这南直隶做官虽然前途不大,可却安稳,而且油水多多,只求这官职做的久远些,调山东兵入淮,费心发愁的是他山东总兵李孟。何必阻拦。

屋子里面的人可都是人精,彼此交换了下眼神,立刻是定下了决策,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咳嗽一声。尖声开口说道:

“吴侍郎说地有理,兹事体大,不能耽误,咱家就和尚书李大人,守备徐大人一同拟个折子,上奏天子,尽快拿出个结果来。各位觉得如何啊?”

“公公说的对,正应如此办理。”

“唔,还要看那山东总兵是否顾全大局,不过天子下诏,想必他也明白利害……”

屋中的诸位高官七嘴八舌的符合,同时看着南京兵部右侍郎吴嘉卫的神色都是充满了赞许的神情,心想这位官员见事明白,懂得进退分寸。即便是痛陈利害之后,众人赞同他的意见之后,却还沉静自若的坐在那里不洋洋得意。实在是难得,将来肯定会有大用。

既然已经是商定,那么众人马上是写折子出来,派快马送往京城,眼下南直隶、山东,北直隶之间除却闹海匪之外,其余倒还是太平。

何况盐商们对这件事情也是着紧,这边合议一出来,马上就有人快马出城渡江去扬州。也就是半天的功夫,盐商那边就是得到了消息,十几家有资格决定事情的盐商当即是聚集在一起合议。

到最后得出地结果却不太复杂,还能如何,只能是认账,即便这件事情是山东总兵背后策动的海匪,把山东总兵的兵马请进来。他总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事情说到底,还是个银钱花销。

把到手地钱财分给山东总兵虽然是肉疼。可总比此时颗粒无收要强很多,至于将来会吃什么亏,眼下也顾不得了。

说来这情形也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南京诸位大员商议出来的结果,负责的文官先是压在手上,让手下人快马过江给扬州城中的盐商们看过之后,盐商合议之后觉得可行,才能把这个方案正式的形成奏折,快马送往京师。

当然,这件事情主要也是由这些盐商推动,南京城的官员还是颇为的厚道,知道收了别人地银子,就要给对方一个交代。

李孟抢夺了盐商们经营多年的山东市场,又在后期的争夺中杀了许多两淮盐商们相关的手下和子弟,就说双方有不共戴天的大仇也不算是夸张,这次的海盗之事也能推断出是李孟在背后策动。

可此时的局面,也只能是请李孟出头,这样盐商们还以借助生产的继续缓过气来,如果把李孟也拒之门外的话,恐怕要彻底的崩溃。

这也是没有办法地办法,所以提出这个方案的南京兵部右侍郎吴嘉卫收到了三千两银子的答谢。

快马加急,一路不停,在十一月二十三那天到达京师,在十一月二十五那天内阁会推就有了结果,对南京兵部、镇守衙门、守备衙门的奏折没有异议,崇祯皇帝也是立即批复盖印,现在天下间的目光都是在湖广的平乱剿匪上,委实不愿意再出什么乱子了,地方上既然想出了法子,自然就准了。

另外,从海匪开始闹起,朝廷和外人看到的告急文书上,都只说是海盗倭寇骚扰沿岸州府,却不提及盐场。

还有,几年前,李孟来南京城活动移镇,不知道南京镇守太监是刘福来,委托郑家的八闽商行在上下打点,郑家找了个和自家亲近的官员,是兵部地员外郎。

几年后,这名员外郎自然升官了,先下已经是南京兵部右侍郎,姓吴,名嘉卫。在参加此次合议之前五天,八闽商行给他家里送了纹银六千两。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