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惊宋> 第825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5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下)

第八百二十五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下)

首先,岳云下令在西域、河套、兴安岭、幽燕等靠近大漠的外围地区建立后勤保障基地。为进攻大漠的军队和民间武装力量提供补给。

他这是受当年俄罗斯人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启发。提议先在亲中华帝国的克烈部和乃蛮部的每一处水草丰盛地建立据点。大的水草丰盛地建立城池,中等的建立要塞,小的也要建立一个卫所。

而不管是城池、要塞和卫所,皆筑有城墙,驻扎士兵,派有官吏进行管理。和平时期可以提供给草原的牧民作为交易场所,如遇攻击就紧闭城门,固守待援。由于现在帝国军队早已普及火器,也不缺少马匹,受到攻击的据点守到援军到来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是采取鼓动蒙古人杀蒙古人的办法,挑动乃蛮部、克烈部和其他亲帝国的部落向大漠深入进攻。而每占领一处水草丰盛地,就采取前述方法,构建据点,派驻士兵,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当然,帝国采取这种以夷制夷的方法,蒙古诸部的首领肯定有人会不愿意。但岳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需要担心。因为蒙古诸部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盯着首领位置的人可不少。如果某部首领不听帝国的命令,就可以采取收买他的兄弟或者其他睥睨首领位置的人,将其搞下去,换听话的人上来。

同时,对于如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顽固对抗中华帝国的部落。则采取坚决打击的方法。而在这一点上,岳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

岳云提议。向全天下发布公告,宣布塔塔尔部和蔑儿乞部为帝国的公敌,任何人只要杀了这两个部落的人,都可以凭人头到帝国军队在大漠周围的城池领赏,每个人头赏银十两,而如果是这两个部落首领的人头,则赏银万两。反正蒙古人的形貌和中原汉人、契丹人都大异,也不怕认错。至于有没有人把蒙古其他部落的人杀了。然后拿着他们的人头,冒充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几部的人头来领赏银,那就不是岳云考虑的事了。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要削弱蒙古诸部的实力。

虽然对于江南、岭南、中原一带的民众,十两赏银不算多,吸引力比较欠缺。但对于河套、西域、辽东等地的民众来说,十两银子还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了。足够一家老小吃上半年了。

在颁布剿杀法令后,西域人、吐蕃人、党项人、女真人、高丽人、契丹人等各路游牧民族的亡命之徒纷纷杀入大漠,都想杀了塔塔尔部和蔑儿乞部的人去领赏钱。只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要专门找这两个部落的人杀,却是比较难找的。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知道中华帝国在通缉他们,怎么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就连跑到其他部落的地方都不敢了。

于是,有些凶残奸滑的人,就发现蒙古各部落的人形貌都差不多。便灵机一动,索性杀了他们视线内可见的蒙古诸部之人。然后提着人头去领边塞,想试试看能不能领到赏钱。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做并没有引起发放赏钱的帝国军军官置疑,连问是哪个部落的人都没有问,就让他们妥妥当当地领到了赏钱。

这样一来,此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从大漠以外涌入的赏金猎人数量剧增,杀得蒙古诸部苦不堪言。而偏偏又没法应对,毕竟这些乱杀人的匪徒规模最大的也不过百把人,还有很多独行者,彼此之间又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指挥。让他们完全无法应付。

于是,已经投靠中华帝国的蒙古诸部牧民在无奈之下,只得改变自己的衣服和语言,以避免被杀。而在这种情况下,穿汉服,说汉语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与此同时,帝国又派出了以陈旉为首的农业专家,指导他们在水草丰盛地进行耕种,并发给农具和两种新型的粮食种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而陈旉带来的这两种适合在苦寒贫瘠之地生长的粮食作物,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土豆和玉米。这两种粮食作物皆产于美洲,中原一带原本没有。但岳云这个穿越者却是深知这两种作物的世大贡献。历史上,中原王朝开始向东北大规模垦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而这也是因为土豆和玉米已经引进了中原,才得以有了垦殖的合适粮食作物。

所以,岳云便早在台湾时,就发出了金额巨大的悬赏令,要求航海家向东航行,去探索未知的大陆,同时要求能找到上述两种植物的种子,凡是能找回来的人,均赏以五十万贯铜钱。

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位从开青楼转行当海商,率先发现了澳洲的吴建春,在得到奖励之后,又从澳洲继续向东航行,终于在两年前发现了美洲,并取得了这两种植物的种子。

而岳云在得到玉米和土豆的种子后,如获至宝,立刻将其交给农业专家陈旉进行试种。这位前宋时期最伟大的农业专家也不负重望,首先在江南试种成功,然后又推广到了吐蕃、和陕西、中原一带。并获得了当地农民的极大欢迎,因为他们发现,这土豆和玉米产量比原来传统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高得多,而且还不要那么多肥料和水,也没有那么娇贵。

陈旉在有了初步推广的经验后,心中自然更有底气,既然在吐蕃这种高寒之地和以及陕西这样的黄土高原都能种植成功,草原就更没有问题了。

而牧民们原本担心中原拿来的粮食作物在大漠没法种活。但在试耕种一年后,却发现产量很高,比他们放牧牛羊更划算。在尝到甜头后,他们自然更愿意耕种,而不是放牧了,毕竟这样要稳定得多。

在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大漠内投降帝国的部落越来越多,且凡是投降过来的部落全都改衣易俗,作了汉人打扮,生怕被赏金猎人一刀杀了去领赏。

而且他们也觉得这是一条生财之道,毕竟比起那些外来户来说,他们对于大漠的地形更熟悉,知道那些和中华帝国敌对的部落所在之处,杀起人来更得心应手。

到了后来,据边关的守将统计,竟然来领赏的人百分之七十都是原来的蒙古部落中人。

而身体中一直燃烧着战斗烈焰的岳云和岳飞两父子,也参加了数场进攻蒙古诸部的战役。让众臣都不禁感概,这太上皇和皇上,真的是为了战斗而生的人。

在这样进攻了三年之后,不服中华帝国统治的大部分蒙古部落都覆没了,只有少数几个部落还没有臣服,而秦桧一家人也还没有搜寻到。这成了让岳飞和岳云最不放心的事。

中华纪元三年七月,岳云指挥大军到了斡难河畔,建立了军事要塞,准备发起对蒙古诸部的最后一战。

耶律普速完对此十分不理解,认为对付这种不过几千人的部落,他只需遣一大将前往即可,不用自己亲自出马。但岳云却是十分清楚,现在乞颜部的首领也速该,可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的父亲。在几十年后,这个现在还没出生的婴儿,几乎征服了整个亚洲和东半个欧洲,屠杀了数亿人,其中金国和南宋、西夏就有几千万人。特别是在抵抗蒙古入侵较为激烈的四川、荆襄、江南等地,几乎被杀得白骨遍野,千里无人烟。

例如四川在蒙古入侵前,有1200多万人口,由于四川人民的顽强反抗,在合川钓鱼城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四川便遭到了疯狂报复,在沦陷之后,四川人被杀得只有80万,成都更是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岳云知道后世的历史,自然会对灭亡蒙古之事尤其上心,他要亲自灭亡蒙古诸部,尤其是那产生了成吉思汗的乞颜部。只不过,现在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很狡猾,全都表面上拥护中华帝国的统治,就连岳云欲图之而后快的乞颜部,也化整为零,分散居住,对外亦不称自己是乞颜部的人,倒让岳云有些难办了。

八月的一天,岳云、杨兴、辛弃疾等人率领两千侍卫亲军在离边塞一百多里的地方游弋,搜索,看有没有可疑人员。

大军行了没多久,便只听一阵阵马蹄声传来,几名骑士骑着蒙古马行到了岳云跟前。

进入大漠之后,帝国骑兵全部都将自己原来的阿拉伯战马换成了蒙古马。这些蒙古马虽然身材矮小,无论是速度还是爆发力皆不如阿拉伯马。但它们吃苦耐劳,十分适应这里的环境,很好养活。

而阿拉伯马到了这里之后,却水土不服,腹泻呕吐的不在少数,就算有没生病的马,也大多萎靡不振。在得到大批蒙古部落归附之后,岳云自然将这些投奔的部落马匹全部收集起来,交于骑兵使用。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