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忠勇巴图鲁
PS:四天更新四万!河马新书期间不会偷懒,推荐票和收藏最重要,路过的朋友也收藏下吧!
“卖报、卖报!”
“四川革命党全部被擒,朝廷册封杨秋“忠勇巴图鲁”。”
“给我来一份。”
汉口码头上,小报童才喊了两声就听到有人要报纸,连忙接过钱递上一份,可等抬起头后却只看到一个魁梧的身影已经登上了从重庆南下的客轮。
苗远飞快的走入船舱,将报纸递给了化装成民夫的宋教仁。
“这个恶贼!”旁边俏脸上不知被涂了什么,显得黝黑不少的苗洛凑过去看了两眼后,立刻咬紧了银牙,脑海里不知为何又翻腾起那天被杨秋轻薄的场景。
“妹子,不许胡来!”
苗远怎么会不清楚自己妹妹的心思,见到她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连忙关照了句后,才扭头问道:“宋先生,此人怕真是要走到朝廷这边了,现在我们就在汉口,估计他也会在这一两天内回来,要不要我......。”
见到大哥做了个砍刀的手势,让苗洛心里恨恨的,让我别乱来,自己却比谁都急,所以美眸一闪后,身子悄悄挤入了旁边的人堆。
宋教仁和苗远都没注意到苗洛离开,虽然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着杨秋被封“忠勇巴图鲁”的消息,可他却始终没忘记那天发生的事情,想了想后还是摇了摇头:“离川时,黄兴已经给我来电,让我早些回上海主持大局,这件事我们就不插手了,新军中的同志应该知道怎么办。”
“是。”
苗远点了点头,又扫了眼报纸心道可惜,不管怎么说杨秋还真是个人物,要是能拉拢到自己这边来......算了,都被满清封为巴图鲁了,而且他还杀了王义士,四川同志会也因为他几乎要土崩瓦解,这仇算是解不开了。
摇摇头撇开了杂绪后,想到刚才没买的干粮,苗远准备让苗洛再下去一次,可刚转身就发现妹妹居然不见了,心底立刻咯噔一下。
“宋先生,洛儿她......。”
兄妹连心,苗远也顾不上了,一把拉住宋教仁询问,后者也是脸色微变,冲到船舷边才发现板桥已经被撤,客轮已经启动,码头远处苗洛的背影混迹在人群中渐渐远去。
------
------
“呦,这不是杨兄弟吗?”
车轱辘刚滚进汉口地界,马车上的杨秋便听到了带点戏谑的问好声,旁边几位背枪站岗的士兵围了过来:“杨兄弟,这回你可是要好好请我们喝一顿才行。”
“为什么?”
杨秋和萧安国等人满脸讶异,站岗的士兵见状连忙从后面取来一份报纸,笑道:“杨兄弟,你如今可是朝廷册封的“忠勇巴图鲁”,这可是正式的爵位,难道不该请客吗?”
忠勇巴图鲁?!
杨秋不太懂清朝复杂的官场品序,但这个后世常在辫子戏里出现的名词还是熟悉的,大概就是勇士的意思,也就是说自己被封为了满清国的忠勇之士。
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大清朝最后一位享誉这个封号的人了。
“杨兄弟好本事,如今这大江南北可都传遍了你的事情,上海、广州都见报了,昨个还有报馆的人找到张大人要见你,听说连直隶的袁大人都给提督大人发来电报道贺呢。”
这些话让杨秋仿佛觉得每根头发都要炸开了,上海、广州、直隶!这就是说“杨秋狗贼”的大名已经传遍了神州大地。
还忠勇巴图鲁呢?牌子一翻后面就是“满清走狗加炮灰”。
还好在车上想了几天,生性豁达的杨秋早就预想这事没那么简单结束,自哀自怨也已经无济于事,还是不如乐观的对待每一天才对,所以也就没有接口。
本想看好戏的士兵见到杨秋如此神情也没了话题,只得说道:“管带大人,杨兄弟。张大人和黎大人在提督府等了好久了,让你们回来后即刻去见他。”
“好。”萧安国应了声让马奎带大家入营,还交代了一下安顿伤员和抚恤死者的事情后,立刻带着杨秋赶往码头。
由于提督府在武昌,需要先在汉口码头坐渡船,可是刚踏上船杨秋就觉得猛然脖子一凉。
这种感觉不是第一次了,前世执行任务时发生过,川督府前被人盯上时也是这种感觉,所以立刻扭头向后看去。
码头旁一道身影引起了杨秋的注意,可身影的主人缩得很快,眨眼间就消失在了人海里。早已风声鹤唳的萧安国也被杨秋猛然回头的动作吓了一跳,连忙问道:“杨兄弟,怎么了?”
“没事。”
杨秋总觉得身影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在那里看到过,怕萧安国担心所以摆摆手连说没事。
军不同民,为了增加隔江三镇的联系,有专用渡船供士兵和官员来往,所以很快便抵达了武昌。下了船后就见到得到消息提早赶来迎接的提督府亲兵,随便聊了几句后两人就在亲兵的带领下向提督府赶去。
“恶贼,居然如此敏锐!”扬子江的另一面,苗洛见到杨秋消失在远处总算是松了口大气,恨恨骂了声后,身姿窈窕一转,也很快消失在了人流中。
-----
-----
刚走到提督府门口,杨秋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呵呵哈哈的喝叫声,等到了院中才看到,一位身着劲服,约有五十余岁,留着一把大胡子,面色红润的男子正在练武,旁边几位亲兵还在一个劲叫好,倒是左边那位矮矮胖胖,挺着大肚子的男子皱眉着,似乎若有所思。
“黎元洪。”
看到矮胖男子,刚参观过辛亥纪念馆的杨秋立刻认了出来,幸好有之前乍见宋教仁做底子,脸上依然古井不波,至于正在练武之人,如果没错的话应该就是曾救过张之洞的新军统领,湖北提督张彪。
见到萧安国和杨秋进来,张彪立刻收拳停手,从丫鬟手里接过手巾擦了擦汗后,才挥退了外人和黎元洪一起走了过来。
“标下萧安国(杨秋)见过提督大人,见过统领大人。”
“安国回来啦,快起来回话。”张彪热情的把萧安国拉到旁边,笑道:“听说安国你也练过几手,和老夫过过招如何?”
“汉江三镇谁不知大人身手了得,安国可不敢。”
“哦?安国不是笑我以大欺小吧,哈哈......。”
“大人玩笑。”
见到张彪和黎元洪只顾拉着自己闲聊,没有半点理会自己的意思,杨秋心底暗暗发笑,两个老狐狸这是在敲打自己呢,所以也乖乖的站在旁边不言语,反倒是萧安国却有些尴尬,说道:“大人,这次若不是......。”
“安国不用说了。”张彪伸手打断了萧安国,这才说道:“你们这次入川的事情我已经得知了,做得好,没有坠了我新军的名头。”
“那是大人教诲有方,安国哪敢居功。”
黎元洪走上前去亲昵的拍了拍萧安国,笑道:“安国不必客气,你回来前提督大人已经和我商议过了,从今日起便调你去楚望台任平库,你觉得可否?”
楚望台?平库!
别说萧安国大吃一惊,连杨秋也都竖起了耳朵。
即便杨秋不是新军士兵也知道,楚望台是湖北新军的军火库,据说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武昌首义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湖北新军有多少人跟着起义,也不是民党有多厉害。
实际上据资料,当时民党高层只知道武昌要起义,但大都都不看好,因为这里有太多军队,起义难度之大根本没有把握,而起义前那次意外爆炸,又导致了武昌地区的指挥中枢被破坏,最终能成功完全是因为少部分基层民党成员,而且从过程来看也不像起义,更像是兵变,因为当时近半士兵都恪守军人准则没有参与,直到最后黎元洪被抬出来,才算是稳住了军心。
而这次起义能最后成功,大半都要归功于抢到了楚望台军械库,要不然起义军连子弹都凑不齐。
由于楚望台太重要,所以张彪专门派了据说是心腹的“工程营”驻防,但工程营驻地其实还有好远一段路,平时只有一个队(相当于连)驻防,所以楚望台还有自己的管理人员,他们的头就叫平库,虽然下面大都是文职管理人员,仅有几十条枪的库兵,但按照等级来说已经相当于军中的标统了!而且论重要性,更在标统之上,因为几乎每颗子弹进出都要总督、提督和平库三方签字把关,所以几乎可以看作是张彪的心腹嫡系。
能从最边缘的辎重营一下蹿升被任命为楚望台平库,这意味着提督大人已经把自己视为心腹了,让萧安国兴奋地直搓手,连忙跪下感谢,就连杨秋都脸露喜悦替他高兴。
黎元洪亲手扶起萧安国并把他拉到旁边说话后,张彪这才迈着官步缓缓走到杨秋面前。
“你便是杨秋?”
“回大人,标下正是辎重营杨秋。”
“起来吧。”
杨秋起身后还没道谢,就发现两道锐芒直刺而来,暗道张彪也不想史书上写那么无能,最起码这眼神能看出还是很锋锐的,看来这些老家伙的确都有两把刷子。可惜张彪遇上的是遭遇过世界最荒唐事情的两辈之人,何况前世的军中经历更让杨秋知道,行伍之人即使沾染了官场恶习,但心底里却不喜欢手下也沾染俗气,所以也不避让闪烁,就和对方这么静静对视着。
张彪心底也在暗暗打量这个几乎比他高了一头的年轻人,样貌没有读书人那种秀气,肩宽腿长,胳膊扎实、应该是练过功夫,往那里一站就像一柄出鞘的宝剑。
如果杨秋避开目光或许他还很不喜欢,可这样腰骨笔挺的对视,反而让他看到了年少时游侠各处的自己,也是这样锋芒乍露,心底不禁暗暗喜欢,对于那天为了拒绝瑞澄脱口而出让他当42标管带之事也不在那么后悔了。
不过嘛,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点。
“呵呵......好久没有人敢和老夫对视了。”看了几眼后,张彪嘴角不为人察觉的一勾,率先打破沉默走到案前拿起一份文案佯作看了两眼后道:“很不错......。”
“您干脆说不过得了。”听到余音杨秋就知道还有下文,心里嘀咕声刚起,就看到张彪果然狠狠一拍桌子,突然换了副怒目圆睁样貌说道:“押运军械事关重大!你却不思小心只逞英雄,还有那四川之事,自有四川总督赵大人署理,你一个区区辎重兵,为何要参与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