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只剩下这些参知政事们,这些作为北宋最顶尖的这一批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个庞大的国家,超过亿人的生计。
可是今天,核心就在远在千里,甚至是书2000多里外西北。
之前,在廷议上面,只是简单的说明,没有涉及到详细的东西,到了这个偏殿的,只有十来个人,就没必要掩饰,来自韩琦的奏折,加上辽国合约正本的,也都让所有人传递了一遍。
这下子,这些最顶尖的朝臣,才看到了具体的细节,趁着辽国和西夏的战争的关键时刻,悄无声息的占据了灵州。
这需要精准的判断和时机,而不惊动西夏和辽国,悄无声息的把灵州经营好,保证一个基础,这才是一个稳重的大臣应该做到的。
这一切,韩琦都做的非常的好,无论之后的事情,到底如何的发展,一个基础是奠定下来的,那就是北宋按下了灵州。
灵州是西夏攻击北宋的基地,在地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水草丰美,是一片富庶之地,在历史上面,河套平原,也是经略西域的重要之地,拿下了这里,等于说,在两国的争斗之中,占据上风。
如果说攻占灵州,还可以接受的话,他们如果在足够的情报支撑下,还勉强可以做到,接下来的东西,就有些可怕了。
趁辽国攻占兴庆府的关键时刻,进入到攻击战之中,跟辽国达成协议,用特殊的武器,毁掉城墙,最终一举的攻占兴庆府,这个需要东西太多了,甚至还需要辽国方面的配合。
有任何一丁点的问题,就不可能达到,所有人还专门询问了那个武器。
北宋是以防御著称的,防御能力冠绝天下,在战线上失利的前提下,他们往往做出来的选择,就是修建一系列的城墙,用链状的防御体系,抵御住对方的攻击。
一款可以对北宋城墙有着巨大破坏力的东西,这无论如何都需要掌握到手中。
问道这个问题,贾朝昌就麻瓜了,因为赵信的要求,韩琦对于这个是保密的,甚至连奏折之中都语焉不详,只是提到了是定海侯的新产品,数量有限,同时,对于棱堡没有威胁。
又是定海侯,这下子这些宰抚们才发现,今天听到这个名字,实在有些太多了。
制定计划是定海侯提议的,当时就在保州,禁军的改装,也是定海侯建议的,长弓在这一战,展现了可怕的作用。
兴庆府一战,语焉不详,能够表现出来的作用,也被炸掉兴庆府的城墙这个更加劲爆的给掩盖了,可是之后,在伏击之中对付3万铁鹞子,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完全展现了长弓的可怕。
这些全部都是跟定海侯有关系,如果再加上铁料和一些体系的改变,整个北宋的朝政,几乎都受益于的定海侯。
不过,很快的,包括贾朝昌在内,都住嘴了,定海侯是一个禁忌的字眼,不是说不能说,只不过,这个场合,不方便来说。
仁宗也是感慨,如果大名铁匠作坊,展现的是赵信赚钱的能力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对整个北宋有巨大影响的,西夏就不复存在了的。
仁宗坐在皇位上面,还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根据韩琦的奏折,元昊没死,西夏没有灭亡,但是跟灭亡已经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对于北宋而言,是心腹大患的西夏,再也不复存在的了,带甲数十万,不停的骚扰北宋的西夏,就这么的变成了辽国的对手,甚至缩小到了很小的程度。
五洲之地,只剩下一州之地的前提下,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就没办法的的,支撑起元昊的攻击的。
或许是因为这个合约,或许是因为破罐子破摔,辽国也开始疯狂的搜刮,就可以看出来,已经达成这样了,辽国干脆,就的把西夏的所有的东西的拿到手中。
这也是这么海量的牲口的来源,在奏折之中,也有的韩琦的简单的解释,西夏占据的土地上面,就可以拿出来1000万头牲口,草原上面的承载能力,远比他们想的更高的。
韩琦也提出了一个想法,把这个互市给继续下去,类似步人甲的交易,只是这么一次,辽国也没有那个资金,继续的下去,反倒是粮食和其他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可以继续下去。
搜刮干净了西夏的财物,大草原上面,还是可以生长出更多的牲口,只要保持这个互市,就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那么粮食是最必须的,也是游牧民族急切需要的,可是相对于铁器兵器这种,粮食的利润较低。
毕竟,路途遥远,粮食也是大宗的,送到河北还不算明显,到了的西北,一石粮食的价格,会翻出七八倍来,在汴梁这边700文,甚至是在江南只有三四百文的粮食,却高达5贯,这样成交的价格不高。
在确定了前面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可能的前提下,最终的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讨论的重点。
因为别的没得讨论了,确定真假还可以讨论一番,当确定是真的前提下,还讨论什么,连跟辽国的合约都商定了。
这多少有些不合理,可是在巨大的收益面前,没有人会去说。
账面上,25万套步人甲,加上其他的配备,价格超过350万贯,可是那是在账面上,这些步人甲最少都使用十年以上了,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铁器不值钱了。
没错,从大名铁匠作坊,介入到了北宋的他铁料之中,铁器的价格就大幅度的降低的,按照新的标准,步人甲每斤的价格,只有60文,是之前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一批货物,价格最多也就是百万贯。
可是交换到的,却是千万头牲口,无论大小,品种的,一贯买10头,就是是羊,还是那种刚刚出生没多久,就没有多少肉的小羊,也足够让人惊喜,更别说,其中最少有四分之一是牛马这样的大型牲口。
血赚是肯定,2000万贯只是打底,说不定三四千万,都有可能,这恐怕是北宋在历次战争之中,获得的最大的收益了,有了这个,就算是给辽国一百年的岁币都划算了。
该谈的都谈完了的,很自然的,放在了这个可能会持续的互市交易上面,按照韩琦的评估,在原来西夏土地上面,一年最少可以产出700万头羊,100万头牛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马,哪怕是把这个拿出十分之一,就足以支撑这个交易继续的做下去。
可是,需求的只是粮食,而不是大量的铁料,同时大量的铁料也不太合适广泛的输出,韩琦签订的,已经是极限了,能够做出的,也就只是粮食交易。
粮食送过去,有些亏了,5贯粮食,跟对方交换,或许,获得的只是一丁点的利益,这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北宋高官,有些难受。
要如何降低粮食的成本呢?
一个参知政事突然提出了一个办法,修路啊,把路修好了,不就可以降低成本么,在一定程度,还可以的运用水运的方法。
没错,这是一个的足够的切入点,为什么同样是前线,河北前线的粮食价格,就远比陇西那边低,就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存在。
水运相对于陆运,几十分之一的成本,就算是关卡,运费,这些全部夹杂在一起,也不高,这也是江南的稻米,送到汴梁只有700文,到河北也不超过800文的根本原因。
可是陇西不一样,黄河虽然有,可是只有少部分地方通航,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依靠人,用车,或者是背,生生的弄过去的,哪怕路上,消耗的的粮食,已经是数倍于的运送的粮食本身。
谁都知道,把路修好一点,大规模的使用马车,是可以让运费减少,而且减少到很多,可是北宋没钱,仗也不是时时刻刻的打,往往是打仗的时候想起来了,拨点款,修一点或者干脆就没修,到战争之后,就又恢复原样了。
可是现在,不但是有千万头牲口,急需要运送到境内,还有未来每年最少是200万头牲口的交易,修好一条路,大量的使用马车,并且做好补给的话,粮食的运费,最少,可以减少八成,这八成的,可都是利润啊。
一条路的修建费用,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贯,可是架不住利润丰厚,哪怕每年200万头的交易量,这个交易就是千万级别,八成运费节约下来,每年获利,可能就是几百万贯以上,拿出一部分,甚至预先拿出来修路,这不是不可以的。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叶清臣,叶清臣是三司使,最近三司的日子好过了,各方面的节约,可能达到千万贯以上。
注意到了朝臣们的眼光,叶清臣暗暗叫苦,如果换成开启农田水利工程之前,这笔钱他二话不说就可以拿出来,甚至可以加码,可是现在,他几乎都投入到了这个农田水利之中了,未来巨大的期许,让他投入的有些多,本来想要去丁海军化缘,可是现在,西北的军功要犒赏,还有这个修路的计划,他去哪里弄钱回来,难不成,把农田水利给停下来?
.....